公路改建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25594723 上传时间:2017-12-15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2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改建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公路改建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公路改建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公路改建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公路改建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路改建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改建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国道 214线滇藏公路芒康至隔界河段改建工程1828+000-K1889+227.95 段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单位:监理单位:二 00七年六月二十号2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本项目属于既有线改建工程,起讫芒康,终止隔界河其中本标段(标)为路面标段,起止桩号1828+000K1889+227.95,路线全长 58.99476KM.该工程具有工程量大,路线长,地势险要、材料堆放场地小、无施工便道、交通运输条件极为困难、雨水较多、气候较差、施工工期短、施工组织难度大等特点。第一章 编制依据范围及原则一、编制依据1.1国道 214线滇藏公路芒康至隔界河段改建工程施工图,参考资料和补遗书等资料。1.2 国家和交

2、通部现行的施工技术规范,验收标准及质量,安全技术规程及相关资料1.3 通过阅读图纸及现场考察所得到的工地自然条件,地区资源条件及收集到的信息。1.4 依据我单位综合施工能力,机械装备实力,技术力量和多年来参加类似工程项目施工所积累的施工管理经验。二、编制范围 国道 214线滇藏公路芒康至隔界河 G合同段K1828+000K1889+277.95段全长 58.99476KM范围内的所有路面的碎石土底基层、水稳基层、沥青面层、硬化路肩、浆砌工程及其它附属工程。3三、编制原则3.1 满足业主工期要求并适当留有余地。我们立足于施工的专业化、机械化、标准化、重点工程重点安排,尽量做到方案切实可行、经济合

3、理,满足于高标准建设公路需要,确保优质高效的完成施工任务。3.2 本标段在施工中底基层、硬化路肩、水泥稳定层、路面面层和排水工程平行作业,全面规划。3.3 严格遵循合同协议书,招标文件,参考资料,补遗书规定的内容和施工图纸要求编制。3.4 在仔细考察工程实地,充分考虑本标段的特点和场地、设备、人员及气候条件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3.5 严格按照项目要求,进行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强化环保和安全措施,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为本合同段施工顺利、高效的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3.6 在施工组织机构的建立上立足专业化,选经验丰富,有专业特长的管理技术人员组成强有力的施工组织机

4、构,形成施工组织管理的核心层。全面负责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及人力、物力、财力的4分配,施工进度以及安全保证等。直接对业主和监理工程师负责。3.7 在机械及检测仪器配置方面立足高效的机械化作业,为保证质量,确保工期提供有力的机械保障。3.8 在工期安排上,充分考虑各分项工程及单位工程的施工工期,立足于合理化,实用化,依据图纸及工程量清单的工程量仔细分析,精心安排。3.9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科学组织、精心施工、保优质、创荣誉、向业主交一条质量优良,用户满意的优质公路。第二章 工程基本概况一、工程简介国道 214线芒康至隔界河(滇藏界)公路改建工程项目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昌都地区芒康县境内,位于东经 98

5、359842、北纬 28582942之间,是藏、川、滇三省的交通枢纽要道,是国道 214线及国道 318线交汇重合处。第 G合同段起讫桩号为:K1828+000K1889+227.95,全长 58.99476KM,平均海拔高度 3126.06M,G合同段为路面施工合同段。(一)主要技术标准1、本公路等级为三级公路,路面类型为沥青混凝土高级路面,标准轴载 BZZ100,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轴次为 102.07万次。路面设计弯沉值为 0.48mm。52、设计行车速度:为 30KM/h;3、路基宽度 7.5m,桥涵宽度与路基同宽(其中,曲孜卡乡3.37261公里连接线为四级公路)。路面宽度为 6

6、.5 M4、两侧硬化路肩为 0.5M(二)主要工程数量合同段工作内容包括 G合同段的所有路面工程及附属工程施工主要工程数量有:26cm 级配碎石土底基层 421763.78,24cm,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 410532.7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450755.08,透层油 450755.08,C15 和 C20片石混凝土硬化路肩 18479.21m3,浆砌片石边沟 52479.66m3,(三)地形、地质、气象、水文特征本段公路地处青藏高原余脉的横断山系北段,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高山与河流相间组成,从西向东依次为伯舒拉岭、怒江、他念他翁山、澜沧江、芒康山、金沙江,地理上形成三江并流。沿线除红拉山垭口

7、前后为原始森林外,其余地段植被稀少、环境恶劣。横坡陡峭,峡谷高山纵横交错,地质风化严重,土壤松散,雨季极易因雨水冲刷引发泥石流及滑坡。沿线主要地形为山间河谷地貌和多峡谷的高原地形,总体地势大起大落。本段公路基本沿老线改建,相对高差较大,最高点红拉山垭口设计标高为 4227.50m,最低点隔界河设计标高为 2263.99m。本段公路地处低纬度高原,属高原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在高原季内影响下,干、湿季节明显,每年 10月 次年 5月天气晴朗,6少雨、雪,空气干燥、风力强;6 月 9月则阴而多雨,雷暴、降水较频繁。由于该区域山岭高峻,河谷深切,形成独特的低纬度高原山地气候,立体气候明显,受地理环境

8、条件控制,由南向北为暖热湿润至寒温半湿气候,地表植被则为亚热带森林至寒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四)交通运输条件本段处于整治改建工程芒隔段标尾,受地理条件环境的影响,运输条件较差,施工的主要机械从拉萨运达工地。(五)工程施工地区资源本标段施工水泥从芒康高争水泥厂采购,沥青从青海西宁采购,经公路汽车运输到施工现场。(六)合同工期总工期为 15个月,即从 2007年 9月开工至 2008年 11月交工。第三章、 施工总部署(一)施工组织机构为使本工期达到优质、高效、安全的预期目标,发挥我公司人才优势的资源优势,在本公司范围内抽调具有丰富经验和工作能力的专业人员组建精干、高效的现场指挥机构,在国道 2

9、14线芒康至隔界河段公路整治改建工程合同段组建项目部经理,全面负责本合同项目的组织、实施及管理。确保本工程按期、优质、安全的完成。7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 1人、项目副经理 1人、项目技术负责人1人并下设:工程部、质安部、试验室、综合办公室、环保保通部、计划合约部、财务部、后勤保障部共计八个科室本合同段根据施工需要,设置一个综合拌和站(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和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拌和站,一个运输组,一个底基层施工队,一个基层施工队,一个面层施工队,硬化路肩和其它施工队,一个材料供应组,保通环保组,后勤保障组。其中拌和站负责全段沥青混合料与水稳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生产,运输组负责全段碎石土、水泥稳定碎石、沥青

10、等原材料和混合料的运输,前场底基层施工队、基层施工队、面层施工队、硬化路肩和浆砌工程施工队负责全段现场摊铺、碾压成型、养护及透油层洒铺及其附属工程施工等工作,材料供应组负责全段原材料供应,后勤保障组负责员工生活、医疗、卫生防疫、保安等。保通环保组负责全段保通与环保工作。8项目部组织机构图项目经理: 何汉林副经理: 唐先伦 总工:龚海林工 程 部:郭永利质 安 部:范珍春试 验 室: 李 治 综合办公室:吴中华 环保保通部:杨笑非 机 电 部:赵运建财 务 部:苟建国计划合同部:杨 勇后勤保障部: 刘科学9水 稳 拌 和 站沥 青 拌 和 站运 输 组底 基 层 施 工 队基 层 施 工 队面

11、层 施 工 队其 它 附 属 施 工 队保 通 环 保 组后 勤 保 障 组(二)施工总体平面布置.、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1)充分利用国道 214线及既有乡村道路,少修便道。(2)生活用房尽量租用民房,少占耕地及不损坏植被。(3)水稳层拌合站尽量利用路基合同段的取土场地,少占耕地及不损坏植被。(4)水稳层和沥青混凝土拌合场地远离村庄,避免施工干扰生活和环境污染。2.2、施工现场布置经理部设在 K1871+600右侧 3.3KM处(曲孜卡乡民房)办公生活用房及试验室 700,沥青拌和站设于 K1872+200右侧一公里处,受地理环境条件的限制,占地面积 3000,水稳拌和站设在10K1871+7

12、00路基上,工地现场劳务人员临时用房采用帐篷。2.3便道布置因受地理环境条件的限制,沿主干道不能修建便道。全段交通和材料运输充分利用路基施工单位修建的贯通纵向主干道并修建碎石场连接便道。根据本合同段施工现场特点及现场施工需要。为确保在工程施工期间保持交通和材料运输畅通设一个保通环保组专门负责维护保修道路。2.4 水和电及通信布置水:沿线水系较多,水源较丰富。可以直接取用山上泉水,因此全段生产生活用水采用经检验合格的水源。个别施工缺水地段,采用水车运输水源,但必须是经过检验合格的水才允许使用。电:各生产生活点用电以自行发电作为主要供电方式 。通讯:项目部安装固定电话两部、磁卡电话两部、传真机一部

13、,各部门管理人员配置好易通无线移动电话便于联系。2.5 环保设置布置该标段贯穿于森林,为保护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在本合同段施工中,坚持以“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建设与保护并重 ”的原则布置环保设施,保护环境,进行施工作业,经理部、拌和站内建立完善的排污系统。生产生活废水未经沉淀池净化处理不得随意排入河流内。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堆放在指定地点,避免水土流失,污染环境。考虑到土地生态环境的脆弱及环保工作的重要性,设一个保通环保组专门负责全段的环保工作。112.6 管线保护设施在通信光缆等管线附近作业时,设置明显可辩认的管线保护标志设施。标明管线位置,在此位置前后 5 米范围内采用人工清挖至确认无管线时

14、,并设置围拦等设施,才能采用机械施工。 2.7 施工平面布置施工平面布置图2.8 行政准备为了能使各项工程的施工顺利进行,进场后我项目部积极同业主及当地区、镇、村行政、治安、环保、气象等相关部门取得联系,主动征求各部门及当地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在业主的帮助下,取得社会各方面的更多支持,使得本项目各项工程能够在一个和谐、友好的氛围中顺利开展。(三)施工资源配置3、1 劳务人员准备根据工程需要,我公司抽调施工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 2 名,工程师 6 名,助理工程师 2 名,担负本合同项目的专业技术工作,组成一支与本项目技术工作相适应的技术队伍。根据各施工队工程任务的划分情况,本合同段组织安排设置一个

15、综合拌和站及六个专业组作业来实施完成施工任务。其劳动力配置情况如下:经理部定员 33 名,拌和站 30 人,六个专业组 860 人,施工高峰期的不足劳动力由公司劳务基地负责调配提供。为帮助当地农民创收,部分劳务工使用当地农民,并对其进行施工技能培训。32 施工材料准备12根据全段工程特点及其施工需要,并依据环保要求,全段按设计指定料场取料。其料场具体方位详见国道 214 线芒康至隔界河公路整治改建工程第 G 合同段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其它材料:如水泥、矿粉、木材由当地供应,沥青由青海西宁供应。3、3 机械设备与检测仪器准备本合同段按其施工需要配置的主要机械设备与检测仪器详见主要施工机械表和主要材料试验测量仪器设备表 。(四) 材料采购及进场计划4.1 材料采购计划1、改性沥青材料在青海西宁采购。2、水泥、矿粉等材料在西藏芒康高争水泥厂采购。3、燃油、木材、火工在西藏芒康就地采购。碎石、片石、砂、砂砾选定经批准并检验合格的料场自行开采和购买。4、工程施工所需的各类辅助材料如:铁件、防护用品、工具等在附近进行选购。4、2 材料进场计划1、 工程所用水泥、砂、砂砾、沥青、矿粉、油料在 2007 年 9月至 2008 年 11 月根据工程进度状况分期分批组织进场。2、 凡自采材料均开工后抓紧备料,确保不影响现场施工。3、所有外购材料均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