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知识问答题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594644 上传时间:2017-12-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知识问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医院感染知识问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医院感染知识问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医院感染知识问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医院感染知识问答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知识问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知识问答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意义是什么?保证患者的诊疗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医院感染和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2. 何为医院感染管理?医院感染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3. 何谓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4. 何谓医源性感染?医院感染与医源性感染有何异同点?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医院感染与医源性感染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前者强调的是在医

2、院这个场所发生的感染,后者强调的是患者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由病原体所致的感染。在医院感染中,感染发生的场所局限于有住院病人的医院,而在医源性感染中,场所包括了所有从事医院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如门诊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5. 医院感染分哪几类?何谓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通过哪些措施可以得到控制?根据病人在医院中获得病原体的不同来源,医院感染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外源性医院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是指病人感染的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即来自其他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探视者、病人家属和医院环境。感染可以散发,也可以爆发。外源性感染通过消毒、灭菌、隔离等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可以得到控制。内源性感染是指病

3、原体来自病人自身储菌库(皮肤、口腔、泌尿生殖道、肠道)的正常菌丛或外来的已定植菌。在医院中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体内生态环境失衡或发生细菌以为时即可发生感染,这类感染呈散发。就目前水平,内源性感染还难以预防和控制,但可以通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类药物等降低感染的风险。6. 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有:(1) 医院领导不够重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及管理制度不健全。(2)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影响机体免疫机能的疾病如血液病、癌症病人的化疗、器官移植时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等均能造成机体免疫机能低下而引起医院感染。(3)侵袭性操作: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疗法被广泛

4、引进和应用,如各种导管、插管、各种呼吸治疗仪、内窥镜及血液透析等,在使用后难以清洗,缺少行之有效的消毒灭菌方法。(4)交叉感染:是导致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我国发生的多起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均为交叉感染所致。(5)血液制品、药物被污染也是造成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6)滥用抗生药物及耐药菌株增加引起菌群失调而导致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真菌感染等。(7)医院建筑不合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不能严格分开而致病人职工相互混杂引起医院感染。7. 临床实验室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履行哪些职责?(1)负责医院感染常规微生物学监测。(2)协助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完成日常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3)开

5、展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性监测,定期总结、分析和公布细菌耐药性监测资料,向各临床科室通报患者样本送检数量、病原菌分布情况、主要病原菌的耐药谱以及多重耐药菌的发生率。当发现有异常细菌或有流行趋势时,及时通报相应科室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4)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承担相关检测工作。(5)预防本科室人员发生和传播感染。8. 为什么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和教育?通过培训和教育,医务人员能了解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意义、具体要求和实施方法,能积极参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9. 医师、护士、医技、管理、后勤人员共同培训的医院感染知识有哪些?(1)医院感染

6、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等。(2)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意义。(3)医院感染基本知识。(4)标准预防、手卫生、职业防护、医疗废物管理、锐器伤及其所致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预防。10. 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推荐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五类措施有哪些?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监测并通过监测进行感染控制的效果评价。11. 何谓职业暴露?何谓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职业暴露指的是从业者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与有害因素或传染性疾病感染者或被其血液、体液或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媒介物的接触。医务人员由其职业特点,要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伤害或者遭受疾病的感染。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

7、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12. 何为标准预防?其基本特点有哪些?主要措施有哪些?标准预防的概念: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其是否具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和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既强调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也强调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和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再传至病人,因

8、此既保护医务人员,又保护病人即双向保护。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飞沫)隔离。标准预防的内容:1)洗手;2)戴手套;3)使用面罩、护目镜、口罩和隔离衣;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5)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清洁环境表面的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6)污染的床单、被服及时处理;7)锐利仪器和针头应小心处置,以防刺伤;8)容器、复苏带或其它呼吸装置应置于需复苏操作处;9)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13. 被锐器刺伤后,应采取哪些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1)如不慎被锐器刺伤,应立即采取相应防护措施,清创

9、,对创面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预防。局部处理措施: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 75%酒精或者 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2)被 HBV 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气刺伤,应在 24 小时内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10 ug、5 ug、5ug(按 0、1 月、6 月间

10、隔) 。(3)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相关法规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14.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15.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a) 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 2b)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 216.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a)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b)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17.

11、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a)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b)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18.医务人员洗手方法:1)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2)取适量肥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 15 分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

12、旋转揉搓,交换进行。19.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程序:1)医院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于 12 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5 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 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2)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于 24 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3)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当于 24 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5 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 3 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共

13、同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上情形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报告。4)医院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于 2 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应当于 2 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当于 2 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10 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发生上述情形时,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报告。7)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上报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医院感染暴发信息,内容包括: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感染初步诊断、累计感染人数、感染者目前健康状况、感染者主要临床症候群、疑似或者确认病原体、感染源、感染途径及事件原因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检测结果、采取的控制措施、事件结果及下一步整改工作情况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