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洗钱的论文开题报告:我国基层商业银行反洗钱问题的探讨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5588150 上传时间:2017-12-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洗钱的论文开题报告:我国基层商业银行反洗钱问题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反洗钱的论文开题报告:我国基层商业银行反洗钱问题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反洗钱的论文开题报告:我国基层商业银行反洗钱问题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反洗钱的论文开题报告:我国基层商业银行反洗钱问题的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反洗钱的论文开题报告:我国基层商业银行反洗钱问题的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反洗钱的论文开题报告:我国基层商业银行反洗钱问题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洗钱的论文开题报告:我国基层商业银行反洗钱问题的探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设计)题目:我国基层商业银行反洗钱问题的探讨学 院、 系: 金融学院 金融系 专 业 (方 向): 金 融 学 年 级、 班: 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年 11 月 20 日1、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洗钱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各种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收益的性质和行为。比如为犯罪分子提供银行账户、购买有价证券、转移资金等。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资本的更快流动,金融交易金额,交易频率的不断提高。 联合国的统计

2、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非法洗钱的数额高达 1 万亿到 3 万亿美元,而且还在以每年 1000 亿美元的数额不断增加。洗钱犯罪不仅通过合法的金融网络清洗大笔黑钱,更严重影响金融机构的合规经营以及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洗钱犯罪的主要危害如下:1、严重侵害了国家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洗钱行为通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将其犯罪所得和非法收益通过金融机构是大量黑钱进入金融、经济领域,破坏了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危害了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了国家社会的稳定。 2、洗钱犯罪破坏了社会公共秩序。洗钱犯罪往往时候有组织的犯罪活动的延续,如贩毒、买卖军火、走私、贿赂等,洗钱活动是上游犯罪的后续,对上游犯罪起着一定推波助澜

3、作用。同时,洗钱犯罪通过自身的行为表现方式和危害性质破坏了社会公共管理秩序 3、洗钱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助长和滋生了腐败, 妨碍了司法活动的正常进行。洗钱犯罪的特定目的是要掩盖、隐藏并最终改变犯罪所得的性质,通过洗钱行为消灭犯罪证据,着无疑为司法机关的追查、取证和审判工作设置了障碍和困难。 通常洗钱分为三个阶段:首先不法分子将犯罪所得的“黑钱”放入银行系统,其中犯罪所“黑钱”包括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 贪污贿赂犯罪、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等犯罪所得。其次不法分子通过银行系统将犯罪所得资金进行复杂的交易或划转,以掩饰资金与其来源之间的关系。最后不法

4、分子再将资金转移银行系统, 将“黑钱”变为合法收入,进行其他用途。从以上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洗钱犯罪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进行的。因此加强对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的反洗钱制度建设以及提高商业银行的反洗钱能力是有效遏制、打击洗钱犯罪的重要环节也是关键环节。因此无论是在犯罪资金进入银行系统、在银行系统中流动转移,还是离开银行系统,银行都应做好充分的防范。而如今我国的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多数基层商业银行的反洗钱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还存在这一些问题。突出表现是:(一)对反洗钱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看不到洗钱的危害,反洗钱工作流于形式基层人行一直没有成立

5、专门的反洗钱部门。(二)反洗钱专业人才缺乏。洗钱犯罪属于典型的高智能型犯罪,反洗工作需要一大批精通金融、计算机、法律、税务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当前基层商业银行反洗钱专门人才十分缺乏,影响了反洗钱工作的开展。(三)反洗钱监督管理难落实。一方面内控制度建设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执行“客户尽职调查”制度不严肃,并欠缺统一的非现场监管系统。(四)反洗钱协调机制不健全。反洗钱工作是一项涉及全社会方方面面合治理的工作,它需要各金融机构、公安司法部门、海关、税务、工商、保险等部门的通力合作。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切实提高基层商业银行的反洗钱能力有助于更好的打击不法分子,遏制其上游犯罪,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促进

6、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对基层商业银行的反洗钱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我们先了解国际反洗钱的发展历程。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反洗钱问题首先在西欧和北美国家引起普遍重视。有关国家纷纷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和强化反洗钱的法案, 经过多年的观察和讨论,人们对洗钱活动的性质和过程有了清楚的认识。最早启动金融业反洗钱监管的国家是美国, 美国 1970 年银行保密法 建立了现金交易报告制度。之后,美国又先后制定了几部反洗钱法律以完善其金融业反洗钱监管机制。各主要西方国家也相继启动了反洗钱立法进程,从法律层面确立金融业反洗钱监管的工作机制。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随着

7、各国国内立法的建立和完善,金融业反洗钱从加强国内立法阶段走向形成全球统一公约和组建全球专门组织的新阶段。 1981 年欧洲议会部长委员会最早提出有关金融业反洗钱的倡议。随着跨国境洗钱活动的蔓延,国际反洗钱很快取得了两项重大突破:一是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结合对银行监督管理的需要,通过了关于防止犯罪分子利用银行体系洗钱的声明 ,该声明系统地阐述了银行业反洗钱的基本原则,并强调银行在办理业务时应当核实顾客的真实身份,拒绝异常、可疑的交易并与执法部门保持合作。二是成立了专门的反洗钱国际组织 金融行动特别工(FATF) ,对国际反洗钱的政策和措施进行专门研究, 是最具影响力的反洗钱国际组织。 我们可以从

8、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国际反洗钱的现状及趋势。一、认识水平普遍提高。(一)反洗钱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多数国家刑法都将恐怖活动犯罪规定为洗钱犯罪的上游犯罪;联合国制止向恐怖主义提供资助的国际公约、美国的爱国者法案和英国的反恐法案等都将反恐融资作为重要内容。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反洗钱和反恐融资工作,2004 年成立了打击洗钱和恐怖融资的专门机构: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二)反洗钱是反腐倡廉的需要。贪污腐败是困扰着世界各国的严重社会问题之一,作为洗钱行为的上游犯罪,它随着洗钱手段花样翻新有愈演愈烈之势。;我国国家社科规划“新世纪中国惩治和预防腐败对策研究”课题组总结了目前腐败公职人员洗钱的五大“招数”,

9、即:存进银行、先捞后洗、边捞边洗、连捞带洗、转到境外。可见,洗钱和腐败是共生犯罪,反腐败工作的核心环节就是反洗钱,利用反洗钱的方法打击腐败,可以收到釜底抽薪的效果。(三)反洗钱是维护国家声誉的需要。国际上把反洗钱工作开展得好坏作为衡量一个政府对内是否清明廉洁,对外是否负责任、肯合作的表现,因此也成为一个国家国际形象的重要标志。(四)反洗钱是维护经济金融稳定的需要。从宏观的市场经济层面上看,洗钱等金融犯罪行为可造成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畸形发展和动荡。中国的经济金融风险,突出表现为犯罪特别是洗钱导致的支付风险。 二、反洗钱法律制度不断加强。(一)国际反洗钱法律制度日渐完善。在“9.11”事件后,为了

10、打击恐怖融资,2001 年 10 月 29 日 FATF 的成员和观察员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8 条特别建议。2004 年 10 月又于巴黎通过了第 9 条特别建议。(二)反洗钱制度建设从理念阶段进入操作层面。国际反洗钱制度建设从早期的倡议声明、勾勒整体宏观框架的阶段,已经进入实际操作的细节层面,大量行之有效的配套制度应运而生。多数国家的反洗钱法律体系中都规定了“了解你的客户”制度,记录保存制度,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报告责任豁免制度,派驻制度和联络人制度等。目前洗钱犯罪倾向于手段复杂、途径多样、数额巨大、犯罪工具智能化、过程更加隐蔽等趋势。这就为我国基层商业银行反洗钱业务提出了更高的

11、要求和更大的挑战。目前大多数专家和学者都在研究大中城市商业银行反洗钱的问题,而对基层商业银行机构的重视不够。这使得洗钱犯罪有机可乘,钻了体制的漏洞。但也有学者及相关研究人员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建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基层商业银行反洗钱研究也应该进一步发展,不断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应对新挑战。二、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一)主要研究内容一、我国基层商业银行反洗钱存在的缺陷1、社会公众对反洗钱的重要性认识不足2、缺乏反洗钱专门人才,分析甄别难3、反洗钱手段不适应工作需要4、缺乏有效的反洗钱监管体系 5、 现金缴存是反洗钱的空白地带

12、6、识别可疑支付交易的难度大 二、反思基层商业银行反洗钱业务缺陷的成因。1、反洗钱成本与收益不对等,这也正是金融机构对反洗钱工作不够重视的直接原因。2、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与银行的保密原则相矛盾,不便于基层金融机构实际的操作。3、基层反洗钱的体制、协调机制不健全。4、反洗钱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5、大多数基层商行的反洗钱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三、针对我国基层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应的对策1、建立和完善反洗钱激励约束机制 。2、基层商业银行要严格的进行客户资料真实性核对,把好反洗钱工作的第一道防线 。3 进步完善基层商业银行反洗钱的内控制度建设。健全反洗钱制度,提高其可执行性4、加强宣传力度,

13、培训专业人才,促进技术革新。6 加强组织协调,形成反洗钱工作整体合力。5、强化现金管理。(二)预期目标论文针对我国基层商业银行的反洗钱工作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并结合一些实际案例进行研究,希望能找到切实提高基层商业银行反洗钱能力的途径与手段,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三、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方案(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一)研究方法1、大量阅读国内,国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借鉴其研究方法及理论结果;2、根据自己所写内容搜集各种所需数据,并进行初步的整理。(二)准备情况1、确定选题后,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参阅大量有关文献;2、查询与论文相关的材料,写作题纲并完成

14、开题报告;3、依据写作题纲完成初稿;4、根据指导教师提出的意见对论文反复修改,使论文逐渐趋于完善;5、对论文不足部分与格式进一步完善,使其符合兰州商学院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规范,最后定稿并准备论文答辩。(三)主要措施1、主要通过图书馆查询、网上浏览等办法收集资料;2、阅读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借鉴其研究方法及理论结果;3、积极与指导老师联系,及时发现论文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四、论文(设计)研究工作进展安排1、年 11 月中旬,确定选题;2、年 11 月中旬年 12 月中旬,写作题纲并完成开题报告;3、年 12 月中旬年 2 月中旬,完成初稿;4、年 2 月中旬年 3 月中旬,第一次修改论文;5

15、、年 3 月中旬年 4 月中旬,第二次修改论文;6、年 4 月中旬年 5 月中旬,第三次修改论文;7、年 5 月中旬年 5 月下旬,定稿并准备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辛乔立、孙兆东.次贷危机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3)2甄炳禧.透视美国次贷危机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管理研究.2007.(11)3黄润中.美国次贷危机的市场影响、启示及对策J.中国金融.2007.(19)4杜厚文、初春莉.美国次贷危机:根源、走势、影响.N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1)5蓝庆新.美国次贷危机与我国金融风险防范J.理论探索.2008.(2)6辛洪涛.论金融创新的效应及对金融监管的启示J.现代商贸工业.2008.(2)7陈建华.中国金融监管模式选择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8卢海浪.牵头监管模式:我国金融监管的现实选择J.南方金融.2008.(4)9陈雨露、庞红、蒲延杰.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J.中国金融.2008.(7)10白先钦.发达国家金融监管比较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11葛奇.次贷危机的成因、影响及对金融监管的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8.(11)12王自力.道德风险与监管缺失:美国金融危机深层透视J.金融家.2008.(7)13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