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 重点总结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588077 上传时间:2017-12-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0.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免疫学 重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医学免疫学 重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医学免疫学 重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医学免疫学 重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医学免疫学 重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免疫学 重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免疫学 重点总结(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章 免疫学概论1、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 ,排除“异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 )2、机体的免疫功能: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及其他有害物质。 (超敏反应/免疫缺陷病) ;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由基因突变而发生的肿瘤细胞以及衰老、凋亡细胞。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和持续性病毒感染。 (恶性肿瘤) ;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

2、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一般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细胞不产生免疫应答,称为免疫耐受。 (自身免疫病) 。3、适应性免疫应答可分为三个阶段:识别阶段:T 细胞和 B 细胞分别通过 TCR 和 BCR 精确识别抗原,其中 T 细胞识别的抗原必须由抗原提呈细胞(APC)来提呈;活化增殖阶段:识别抗原后的淋巴细胞在协同刺激分子的参与下,发生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效应细胞(如杀伤性 T 细胞) 、效应分子(如抗体、细胞因子等)和记忆细胞;效应阶段:由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清除抗原。第 2 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 免疫分子中枢 外周 免疫细胞

3、膜型分子 分泌型分子骨髓 脾脏 干细胞系 TCR 免疫球蛋白胸腺 淋巴结 淋巴细胞 BCR 补体分子法氏囊(禽类) 黏膜相关相关分子 单核巨噬细胞 CD 分子 细胞因子皮肤相关淋巴组织 其他 APC(树突状细胞、内皮细 胞) 粘附分子MHC其他免疫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等) 其他2、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筛选与成熟的场所。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是成熟淋巴细胞(T、B 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后启动初级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3、*(n)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

4、胞归巢。其分子基础是淋巴细胞表面的归巢受体与内皮细胞表面相应黏附分子血管地址素的相互作用。4、*(n)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其生物学意义:使淋巴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的分布更趋合理;淋巴组织可不断的得到新的淋巴细胞补充,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利于细胞识别、捕获抗原,传递免疫信息,从而产生免疫应答,增强免疫效应。第三章 抗原1、 (n)抗原(Ag):是指能与 T 细胞、B 细胞的 TCR 或 BCR 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抗原一般具备两个特性:免疫原性:即抗

5、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抗原性:即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2、几个概念:(1)免疫原:又称完全抗原,是指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2)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即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3)表位:是与 TCR / BCR 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 (4)载体:是使半抗原变成完全抗原的物质,决定了抗原分子的免疫原性。 (半抗原若与大分子蛋白质或非抗原性的多聚赖氨酸等载体交联或结合也可以成为完全抗原。 )3、异物性:抗原免疫原性的本质是异物性。抗原与机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异物性越强,免疫原性

6、就越强。如病原微生物、血型抗原、HLA、精子、眼晶体蛋白等。4、特异性:抗原的特异性是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及其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即某一特定抗原只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且仅能与该抗体或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是存在于抗原分子中的抗原表位。 (是免疫应答中最重要的特点,是免疫学诊断和免疫学防治的理论依据。 ) (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集团,又称抗原决定簇。是与 TCR、 BCR 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抗原结合价:抗原分子上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表位的总数称为抗原结合价。 )5、抗原的种类:(1)根据诱

7、生抗体时需否 Th 细胞参与分类: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刺激 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 T 细胞辅助,又称 T 细胞依赖性抗原。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时无需 T 细胞的辅助,又称 T 细胞非依赖性抗原。TI-Ag 分为 TI-1Ag 和 TI-2Ag,TI-1Ag 具有 B 细胞多克隆激活作用,成熟或未成熟 B 细胞均可对其产生应答, TI-2Ag 表面含多个重复 B 表位,仅能刺激成熟 B 细胞。TD-Ag TI-Ag组成 B 细胞和 T 细胞表位 重复 B 细胞表位T 细胞辅助 必需 无需免疫应答类型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抗体类型 多种 IgM免疫记

8、忆 有 无(2)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异嗜性抗原:为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异种抗原:指来自于另一物种的抗原性物质。如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植物蛋白、动物免疫血清等。同种异型抗原: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所存在的抗原,又称同种抗原或同种异体抗原。如血型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自身抗原:可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自身成分。独特型抗原:TCR、BCR 或 Ig 的 V 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型,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这些独特的氨基酸序列所组成的抗原表位称为独特型(Id) ,Id 所诱生的抗体称抗独特型抗体(AId) 。(3)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

9、胞内合成分类:内源性抗原:在抗原提呈细胞内新合成的抗原。如病毒蛋白、肿瘤抗原等。外源性抗原:来源于抗原提呈细胞外的抗原。如吞噬的细胞或细菌等。(4)其他分类:天然抗原和人工抗原,颗粒性抗原和可溶性抗原,蛋白质抗原、多糖抗原和多肽抗原,移植抗原、肿瘤抗原、变应原、过敏原及耐受原等。6、*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K ) (1)超抗原(SAg ):某些物质,只需要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 220T 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被称为超抗原。 (2)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 (3)丝裂原:又称有丝分裂原

10、,可导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可激活某一类淋巴细胞的全部克隆,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淋巴细胞多克隆激活剂。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1、抗体(Ab):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 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通过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2、*免疫球蛋白(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sIg )和膜型(mIg) 。前者主要存在于血液及组织液中,具有抗体的各种功能;后者构成 B 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3、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Y 型结构,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及两条相同的轻链,以-S-S-相连的四肽链结构。 (图 P35

11、)同一类 Ig,据其铰链区氨基酸组成和重链二硫键的数目、位置不同,将其分为不同的亚类。 (1)重链(H 链):分子量 5075kDa ,450-550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各类免疫球蛋白重链恒定区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不尽相同,据此可将免疫球蛋白分为 5 类或 5 个同种型:IgA、IgG 、IgM 、IgD 、IgE,其相应的重链分别为 链、 链、 链、 链、 链。 (2)轻链(L 链):分子量 25kDa,214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 链和 链两种,据此将 Ig 分为 型和 型。 型有 1、2、3、4 四个亚型。每个 Ig 两条 L 链的型别总是相同的。两型 L 链的功能无差异。不同种属生物

12、体内两型 L 链的比例不同(人 :2:1)(3)可变区和恒定区:Ig 轻链和重链中靠近 N 端氨基酸序列变化较大的区域,称为可变区( V 区) ,分别占轻链的 1/2 和重链的 1/4。分 VL 和 VH。靠近 C 端氨基酸序列相对稳定的区域,称为恒定区(C 区) ,分别占轻链的 1/2 和重链的 3/4。分 CL 和 CH。高变区(互补决定区):VH 和 VL 各有 3 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称为高变区(HVR)或互补决定区(CDR) ,分别用 HVR1(CDR1) 、HVR2(CDR2)和 HVR3(CDR3)表示,共同组成 Ig 的抗原结合部位,决定着抗体的特异性,负责识

13、别及结合抗原,从而发挥免疫效应(4)铰链区:位于 CH1 与 CH2 之间,含有丰富的脯氨酸,因此易伸展弯曲,能改变两个结合抗原的 Y形臂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两臂同时结合两个抗原表位,而且易被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等水解,产生不同的水解片段。(5)结构域:Ig 分子的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都可以折叠为数个球形结构域,每个结构与一般具有相应的功能。Ig 的二级结构是由几股多肽链折叠形成的两个反向平行的 片层,两个 片层中心的两个半胱氨酸残基由一个链内二硫键垂直连接,可稳定结构域,形成一个“ 桶状”结构。这种折叠方式称为免疫球蛋白折叠。具有这类独特折叠结构的分子统称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4、免疫球蛋白的其他

14、成分:(1)J 链:由浆细胞合成的富含半胱氨酸的多肽链,主要功能是将单体 Ig分子连接为二聚体或多聚体,2 个 IgA 单体由 J 链链接成二聚体, 5 个 IgM 单体通过二硫键相连,并通过二硫键与 Jl 链相连形成五聚体, IgG、IgD、IgE 常为单体,无 J 链。 (2)分泌片(SP)又称额为分泌成分(SC ):由粘膜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含糖的肽链,是分泌型 IgA(SIgA)分子上的一个辅助成分,具有保护 SIgA 的铰链区免受蛋白水解酶降解的作用,并介导 IgA 的转运。5、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1)木瓜蛋白酶水解片段:水解部位在铰链区二硫键连接的两条 H 链的近N 端,裂

15、解为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片段( Fab) (可与 Ag 结合,为单价,但不发生凝集反应或沉淀反应)和一个可结晶片段(Fc) (无抗原结合活性,是 Ig 与效应分子或细胞相互作用的部位) 。 (2)胃蛋白酶水解片段:水解部位在铰链区二硫键连接的两条 H 链的近 C 端,裂解为 F(ab)2(两个 Fab 和铰链区) (可与 Ag 结合,为双价,可发生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和 pFc(无生物学作用) 。6、免疫球蛋白的功能:(1)IgV 区的功能: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是免疫球蛋白分子的主要功能。 分泌型 Ig:与抗原结合后,在体内,具有中和毒素、阻断病原入侵、清除病原微生物等免疫防御功能;在体外,

16、有利于抗原或抗体的检测和功能的判断;膜型 Ig:BCR ,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2)IgC 区的功能:激活补体: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结合 Fc 段受体:IgG、IgA 、IgE 抗体可通过其 Fc 段与表面具有相应受体的细胞结合,产生不同的生物学作用:1)调理作用:指抗体如IgG 的 Fc 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 IgG Fc 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2) (n)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如 NK 细胞通过其表面表达的 Fc 受体(FcR)识别包被于靶抗原(如细菌或肿瘤细胞)上抗体的 Fc 段,直接杀伤细胞。3)介导型超敏反应。穿过胎盘和黏膜:IgG 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 SIgA 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粘膜,是粘膜局部免疫的最主要因素。7、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1)IgG :是血清和胞外液中含量最高的 Ig,约占血清总 Ig 的 75%-80%;是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