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迎接二级医院评审检查评估标准--患者安全_2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5587218 上传时间:2017-12-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迎接二级医院评审检查评估标准--患者安全_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医院迎接二级医院评审检查评估标准--患者安全_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医院迎接二级医院评审检查评估标准--患者安全_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医院迎接二级医院评审检查评估标准--患者安全_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医院迎接二级医院评审检查评估标准--患者安全_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迎接二级医院评审检查评估标准--患者安全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迎接二级医院评审检查评估标准--患者安全_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院迎接二级医院评审检查评估标准(医疗管理组) -患者安全【C】1.有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采集供临床检验及病理标本、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及操作前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核对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陈述患者姓名。(检查方法:现场询问患者和家属)2.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检查方法:现场检查)3.相关人员熟悉上述制度和流程并履行相应职责。(检查方法:现场询问)【B】符合“C ”,并各科室在任何环境和任何地点下都必须持续地履行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检查方法:现场询

2、问,或实施追踪检) 3.1.2.1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等项目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A】符合“B”,并.各科室对本科执行查对制度有监管。(检查方法:查科室质量活动记录)检查结果与级别符合:【C】【B】【A】得分:检查时间:再次检查结果:符合:【C】【B】【A】得分:检查时间:【C】至少在重症医学病房(ICU、CCU、SICU、RICU 等)、新生儿科(室)、手术室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现场查“腕带”实施情况)【B】符合“C ”,并1.对急诊抢救室和留观的患者、住院、有创诊疗、输液以及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推广使用

3、“腕带”识别患者身份。(现场查“腕带”实施情况)3.1.4.1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重点是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科(室),手术室、急诊室、产房等部门,以及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 【A】符合“B”,并.正确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标识,持续改进有成效。检查结果与级别符合:【C】【B】【A】得分:检查时间:再次检查结果:符合:【C】【B】【A】 得分:检查时间:【C】(检查方法:查相关制度及工作流程)1.有开具医嘱相关制度与规范。2.医护人员对模糊不清、有疑问的医嘱,有明确的澄清后方可执行的流程。 3.2.1.1按规定开具完整的医嘱或处方。【A】符合“B”,并医嘱、处方合格率

4、95%。(检查方法:查科室医嘱及处方书写质量)检查结果与级别符合:【C】【B】【A】得分:检查时间:再次检查结果:符合:【C】【B】【A】得分:检查时间:【C】 1.有只有在紧急抢救情况下方可使用口头医嘱的相关制度与流程。2.医师下达的口头医嘱,执行者需复述确认,双人核查后方可执行。 (检查方法:查相关制度及流程)3.下达口头医嘱应及时补记。(检查方法:查急危重患者抢救医嘱、记录)【B】符合“C ”,并1.各科室在任何环境和任何地点都必须持续地履行“只有在紧急抢救情况下方可使用口头临时医嘱的相关制度与流程”。(查相关制度流程)2.各科室对本科制度的执行力有监管与评价。(查科室质量控制活动记录)

5、3.2.2.1有紧急情况下下达口头医嘱的相关制度与流程。【A】符合“B”,并医嘱制度规范执行,持续改进有成效。(检查方法:定期查科室出院和运行病历,进行对比评价 )检查结果与级别符合:【C】【B】【A】得分:检查时间:再次检查结果:符合:【C】【B】【A】得分:检查时间: 3.2.3.1有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处置流程。【C】1.有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包括重要的检查(验)结果等报告的范围。(查制度及流程)2.接获非书面危急值报告者应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信息,复述确认无误后及时向经治或值班医生报告,并做好记录。(检查方法:追踪检查-包括危急值登记、病历记录

6、等 )3.医生接获临床危急值后及时追踪与处置。(查看病历记录是否及时处理)4.相关人员知晓上述制度与流程,并正确执行。(现场询问知晓情况)检查结果与级别符合:【C】【B】【A】得分:检查时间:再次检查结果:符合:【C】【B】【A】得分:检查时间:【C】 1.有手术患者术前准备的相关管理制度。(查术前管理制度)2.择期手术患者在完成各项术前检查、病情和风险评估以及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检查方法:查病历记录 )3.3.1.1有手术患者术前准备的相关管理制度。【B】符合“C ”,并1. 各科室对本科制度的执行力有监管与评价。(检查方法: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记录 )检查结果与级别符合

7、:【C】【B】【A】得分:检查时间:再次检查结果:符合:【C】【B】【A】得分:检查时间:【C】 (以下3项检查方法:查相关制度及流程;现场查看手术标记情况 )1.有手术部位识别标示相关制度与流程。对标记方法、标记颜色、标记实施者及患者参与有统一明确的规定。2.对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术时,对手术侧或部位有规范统一的标记。3.患者送达术前准备室或手术室前,已标记手术部位。3.3.2.1有手术部位识别标示相关制度与流程。【B】符合“C ”,并涉及双侧、多重结构、多平面手术者手术标记执行率95%。检查结果与级别符合:【C】【B】【A】得分:检查时间:再

8、次检查结果:符合:【C】【B】【A】得分:检查时间:【C】 1.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查相关制度和科室培训考核记录)2.实施“三步安全核查” ,并正确记录:(手术室现场检查;查手术风险评估记录)(1)第一步: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2)第二步: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

9、。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3)第三步: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3.手术院感风险评估表应在手术结束后填写。(查手术风险评估表)4.手术安全核查项目填写完整。(查手术安全核查表)3.3.3.1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B】符合“C ”,并1.制定规章制度和工作步骤来统一程序,支持在手术室之外的内科和牙科等部门的操作,确保正确部位,正确操作和正确病人。(检查方法:查医院手术室之外的特

10、殊诊疗操作的安全核查规定)2. 手术核查手术风险评估执行率95%。(查科室归档病历手术核查手术风险评估率)检查结果与级别符合:【C】【B】【A】得分:检查时间:再次检查结果:符合:【C】【B】【A】得分:检查时间:3.5.2.1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并由转抄和执行【C】 1.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并有转抄和执行者签字。2.对于住院患者,应由医师下达医嘱,由药学技术人员统一摆药,护士按时发药,者签名确认。 确保服药到口。3.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按药品说明书应用。(查核对程序;查查处方、用药医嘱)4.有静脉用药调配

11、与使用操作规范及输液反应应急预案。(查资料)5.正确执行核对程序90%。检查结果与级别符合:【C】【B】【A】得分:检查时间:再次检查结果:符合:【C】【B】【A】得分:检查时间:3.6.1.1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确定“危急值”项目,建立“危急值”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C】1.有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制度与工作流程。(查制度和流程)3.相关人员熟悉并遵循上述制度和工作流程。(现场询问医务人员)检查结果与级别符合:【C】【B】【A】得分:检查时间:再次检查结果:符合:【C】【B】【A】得分:检查时间:3.6.2.1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C】 (查科室质量小组安全活动检查分析记录)1.医

12、技部门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危急值”项目及内容,能够有效识别和确认“危急值”。(查医技科室相关人员知晓情况)2.接获危急值报告的医护人员应完整、准确记录患者识别信息、危急值内容、和报告者的信息,按流程复核确认无误后,及时向经治或值班医师报告,并做好记录。(检查方法:实施追踪检查;查危急值报告登记-与相关医技科室记录相吻合;查相关病历记录)3.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及时追踪、处置并记录。(查相关病历记录)检查结果与级别符合:【C】【B】【A】得分:检查时间:再次检查结果:符合:【C】【B】【A】得分:检查时间:3.9.1.1有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与工作流程。()【C】 (现场询问知晓

13、情况)4.医护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知晓率95%。检查结果与级别符合:【C】【B】【A】得分:检查时间:再次检查结果:符合:【C】【B】【A】得分:检查时间:【C】 1.建立有医务人员主动报告的激励机制。对不良事件呈报实行非惩罚制度。2.严格执行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的规定。(检查不良事件报告制度)3.9.2.1有激励措施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网上自愿报告活动。():【B】符合“C ”,并激励措施有效使用医院内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直报系统。检查结果与级别符合:【C】【B】【A】得分:检查时间:再次检查结果:符合:【C】【B】【A】得分:检查时间:3.9.

14、3.1定期分析医疗安全信息,利用信息资源改进医疗安全管理。【C】 (查科室质量小组安全活动检查分析记录)1.定期分析安全信息。2.对重大不安全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检查结果与级别符合:【C】【B】【A】得分:检查时间:再次检查结果:符合:【C】【B】【A】得分:检查时间:【C】1.有医务人员履行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责任和义务的相关规定。(查资料)2.针对患者病情,向患者及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提出供选择的诊疗方案。(查病历中知情同意记录、病程记录)3.宣传并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如在就诊时提供真实病情和有关信息对保障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查病程记录)3.10.1.

15、1针对患者疾病诊疗,为患者及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协助患者对诊疗方案做出正确理解与选择。 【B】符合“C ”,并患者及近亲属、授权委托人了解针对病情的可选择诊疗方案。(查医患沟通记录)检查结果与级别符合:【C】【B】【A】得分:检查时间:再次检查结果:符合:【C】【B】【A】得分:检查时间:3.10.2.1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C】 (查患者主动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工作流程)1.邀请患者主动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尤其是患者在接受介入或手术等有创诊疗前、或使用药物治疗前、或输液输血前,有具体措施与流程。检查结果与级别符合:【C】【B】【A】得分:检查时间:再次检查结果:符合:【C】【B】【A】得分:检查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