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论文:谈合唱作品处理的常见误区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5580251 上传时间:2017-1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音乐论文:谈合唱作品处理的常见误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音乐论文:谈合唱作品处理的常见误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音乐论文:谈合唱作品处理的常见误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音乐论文:谈合唱作品处理的常见误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音乐论文:谈合唱作品处理的常见误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音乐论文:谈合唱作品处理的常见误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谈合唱作品处理的常见误区4摘要:合唱作为新兴的艺术形式,从群众的歌咏文化,逐渐发展成为塑造美的艺术活动,成为高雅艺术。合唱教学也逐渐走进了音乐课堂,不但激发学生的艺术情感,也大大丰富课余生活,但在排练合唱作品的过程中,不少老师不尊重作品原本的力度,速度,背景等要求,从而进入作品处理的误区。本文就合唱作品处理中极易出现的这些误区,加以分析讨论。关键词: 速度 合唱风格 音势布局 音乐形象合唱作为新兴的艺术形式,在短短的三十年内,遍地开花结果。从群众的歌咏文化,从大白嗓的喊叫,逐渐发展成为塑造美的艺术活动,成为高雅艺术。如果说交响曲是人类智慧文明的高端文化,合唱则是集高端艺术美和天然魅力为一身的

2、艺术精品。中国涌现不少可与世界合唱媲美的合唱团,如杨鸿年指挥的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田晓宝指挥的“TianKong”合唱团,阎宝林指挥的“八秒”合唱团等等,近些年,都多次在世界级的合唱比赛中问鼎金奖。全国各地,合唱之风顿起,当然也从我们这里刮过。本人与合唱结缘,已经有 6 个年头,参加过市级、省级、国家级的合唱比赛,拿过省市、国家级金奖。也聆听过多位中国合唱大师(如杨鸿年、吴灵芬、桑叶松、孟大鹏、徐锡宜等)的悉心指导,越学越发现合唱里的学问,实在高深,需要一辈子努力的学习。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不少合唱作品处理进入误区。我们先来看两个合唱排练过程中事例,一位作曲家把合

3、唱总谱交给了一位指挥,指挥开始紧锣密鼓的排练。过了三个月,作品总算排出来了,于是指挥邀请作曲家过来欣赏。听完之后,作曲家满脸疑惑,问道“这是谁的作品。怎么和我的作品那么相似,但我可以肯定,不是我的!”有位音乐老师帮兄弟单位排合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前面部分改为男女齐唱,到第六、七、八段改成三部轮唱,从唱法本身来讲没有任何问题,但问题出在第六段歌词:第七不许调戏妇女们,流氓习气坚决要除掉。一旦轮唱,出来的效果就听见, “调戏” 、 “调戏” , “调戏”妇女, “流氓” 、 “流氓” 、 “流氓” ,在场的评委、观众笑得人仰马翻,台上还不知所以。因此不理解、尊重作品,随意进行处理,容易适得其反

4、。本文就合唱作品处理,极易走入的几个误区加以分析讨论。一、随意理解作品背景,合唱风格失真合唱作品背景,实际上就是曲作者创作的意图和历史时期,我们要了解掌握曲作者内心想要表达的意图,通过作品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或者历史事件。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去重视作品本身想表达的思想内容,凭自己想当然的去处理作品,这样的结果当然与曲作家的愿意大相径庭,向背而望。可以这样说,一切二度创作,都应该尊重原作。但并不意味脱离原作随心所欲的创新,有不少合唱团在盲目的创新,特别是对合唱作品背景模糊,缺乏到位的理解,即使音乐出来也没有原创的灵魂和精神。指挥如果对音乐作品随意的认识,必然导致合唱团步入一个认识的误区,因而也必然导

5、致音乐风格失真。指挥有一定的机动性,但不是盲目的,指挥需要激情,但拒绝丧失理性。初中音乐论文2作品大江东去 (苏轼词,青主曲) ,由瞿希贤老师改编,我们知道苏轼是豪放派的杰出代表,因此想当然的认为大江东去必须强力度的表现,当我们这样去表现时,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作品的美感,没有强弱明显的对比,没有半声、全声的对比运用,心中没有理解掌握作品想表达的内涵,因此没有音乐形象,没有形象任凭你如何处理,也表达不出作品本身的细腻和神韵。直到听到上海音乐学院年青指挥家王燕讲解,才明白古代诗词的上阕、下阕在这首作品中的关系,才明白“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无尽感慨,才明白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是内

6、心的矛盾,戏剧性的冲突,最后回到现实的释怀。短短百余字蕴含着天地自然与历史英雄的博大气概,同时对人生的感慨与顿悟,为音乐创作留下广阔的空间。只有当了解掌握作品背景后才能注意到对字的处理,如“故垒” 、 “西边” “人道” “是”情景时,在安静、轻柔的力度上,逐步渐强,最后在“是”处达到最强。 “江山如画”做渐强处理,逐渐达到最强(ff) , “人生如梦”处,音乐通过长时间的停顿处理,具有一种沉溺在追思迷惘的气氛,但要做到“声断意不断” ,句末“一樽还酹江月” ,速度紧凑,戏剧性地将情绪回归现实。忆秦娥. 娄山关排练很久,但始终没有感觉,直到陈祥文老师一段一段的讲解作品背景,我们才豁然开朗。这首

7、词创作于 1935 年,当时历史环境由于党内主要领导人坚持错误的路线,使工农红军力量遭到击打破坏,被迫在前有追兵后有堵截的形势下展开艰苦卓越的万里长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一句,按照我们之前的处理,就是表现大气、豪迈。说明革命胜利在望,前途一片光明。处理上用所有的音量去表达一种声音的张力,一种亢奋的精神。可是事实相反,作品的背景告诉我们,红军慢慢从困境中奋起,直到革命胜利。声音的运用应该是在强气息支持下的弱声处理方法,表现一息尚存,战斗不止的音乐形象。如 150 至 188 小节,描绘出战斗胜利后,犹如革命者登上峰顶眺望云海,一览众山小,对革命的未来充满必胜的信念。我们之前处

8、理也是草率,想当然认为,战斗胜利对合唱声音的要求不正是要高亢明亮,用全声演唱吗?因此,在表现这段音乐时毅然选择全声歌唱,有力度的去追求辉煌。当祥文老师要求我们高位置的弱声演唱后,才发现这种高位置弱声演唱的处理,声音才能符合作品意境,在渺茫、遥远的音乐形象中,才能看到残阳如血,看到中国革命的希望。因此,理解背景错误,导致整体风格变化,完全破坏歌曲本身的意境。所以,没有理解好作品背景,不能轻易进行作品处理,否则南辕北辙!二、随意增减力度变化,音势布局破坏力度的表现和变化是合唱评比的标准之一,一个好的合唱团应该掌握 ppfff 的音势变化,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合唱的表现力。音势变化包括音响力

9、度的渐变如渐强,渐弱,以及音响力度的对比,如突强,突弱两个方面。准确的运用力度变化,综合力度变化因素在一起便形成纵横交织的音响发展过程,这种音响发展过程既能给人以情感上的起伏,同时还可以造成变化着的音响上的“体积感”和“距离感” 。但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在乎如何处理这种幅度较大的渐强或渐弱的问题。首先不清楚各个声部在音势变化中的进退次序,正常情况下,一般是女高音或男高音弱声先行渐强,并延续至渐强的顶点。如果当渐强一开始就让男低音声部强起来的话,那么整个音响在其之后变不可能有更大的渐强。让男低音开始渐强,容易破坏整个音响平衡和音势布局,从而损坏作品的表现力。3好的合唱团总是把男低声部的渐强放到音势

10、增长的末尾,这样即使出现整体音响的不平衡,时间也极为短暂,不至于影响整体布局。如合唱作品忆秦娥 .娄山关 (毛泽东词,田丰曲) ,第 114 至 149 小节,就运用了赋格段呈示部的写作手法,主题与答题的 4 次呈示分别由女中音,男高音,男低音,女高音,男高音与女中音依次完成。这段合唱表现的是革命武装力量的积累,不断壮大,最后形成势不可挡的革命洪流,以排山倒海之势去迎接新的战斗。但是,我一直找不到感觉,因为我们力度定位不够准确,前面应该弱却没弱下来,所以要渐强时候却感觉不到音势渐强到极致的变化,各个声部有力使不上,而后陈祥文老师要求四个声部之前,全部用半声歌唱,直到最后男低音进入开始渐强,达到

11、最强的力度。人教版 16 册第一单元绿色家园中的合唱给未来一片绿色 ,作品要求抒情,诗意地演唱,但事实上,我们听到能达到作品要求的演唱版本却不多,很多演唱都是没有注意到诗意地歌唱,一个没有高位置的透亮,没有和声的和谐,没有气息的强弱的变化,大凡都是扯着嗓子,放声大唱,即使音准对了,却没有丝毫的美感,破坏整个作品的音势布局。我们看到,歌词写到“轻轻的打开,地球画册” , “深情地挥起七彩画笔” ,就从歌词出发,都知道演唱一定要用半声歌唱状态,声音讲究柔、连、透、亮,高位置的头腔共鸣。歌曲应采用 mp 的力度,并且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乐句的开始都是后半拍起唱,即使中间碰见休止符都只是声断意不断,声断

12、气不断,一定要把持住气息力度的运用。通篇作品只有在抒情句“啊”部分,将力度做到 f,随即回到原来 mp 的力度。我曾经亦是没有章法的处理这首作品,认为只要音准,节奏对了,就好。回过头来看,连最基本的合唱理念也没有,明明要求弱唱的乐句,任学生大喊大叫,没有任何的处理,没有认真去研究音乐作品。即使处理了,也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在瞎弄。在合唱团的学习,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歌唱教学,发现以前的教学都不尽人意,甚至违背了作品的意愿,将美的合唱作品糟蹋,以此为鉴,与同行共勉。三、随意改变作品速度 ,音乐形象走样在中国合唱协会合唱评分标准中,速度是一种基础能力,而速度的准确度影响合唱作品的音乐形象。速度虽说是一

13、个符号,但却是音乐生命的律动,是作品性格的基本特征,可以这样说,速度决定音乐风格的基调。速度就是这样重要,但往往又难以引起重视,甚至随意改变作品速度而使音乐形象破碎。人音版十五册第六单元“冬之韵”中的踏雪寻4梅的速度选择可以参照杨鸿年改编的三声部合唱版本,速度为 Allegretto(小快板)=104,这个速度刚好表现骑驴灞桥过的情景,合情合理,但一旦如果速度达到 110 以上,就能感觉象骑的是马,钢琴伴奏音乐就听见马蹄声声,而不是叮当叮当的驴脖铃清脆的声音了,反之,速度如果随意变慢,那又是漫漫沙漠中的骆驼了,因此不能随意改变作品速度,我们要有依据的确定作品的速度,最好就是忠于原作速度,忠于原

14、作程度的也是国际比赛的规则,我们可以适当的发挥创造才能,但却不能随心所欲,指挥只能在速率范围内选择,如 Moderato(中速)(90-102)之间找出你所理解的速度,却永远不能把 Moderato(中速)改成Allegretto (稍快的) 。再如大漠之夜 ,是一首熟悉的合唱作品,但是,定准速度的演唱却不常见。 大漠之夜乐谱上标记着:Andante(行板)=52 奇怪吗? 52 应该是 lento(广板),如果是Andante(行板)就不是 52,作曲家在这里给指挥出了一道有趣的难题,不想出答案是没办法真的理解大漠之夜 ,指挥就要透过符号摸到作者的心思。52 是规定的速度,是首先要肯定。而

15、Andante(行板)在这里的表情性的提示行板。全句的意思是按 52 的速度从容前进,按这个速度才能在前奏中听到驼铃声,才能塑造一个缓缓前进的驼队形象。遗憾的是我们听到的演唱很少用这个速度,更多的都要快,快的结果是骆驼变成骏马,甚至跳跃的毛驴。如此一来,整个音乐形象改变,无法体现作品本身的内涵。合唱其实就是一种人类高端文化,是一个积累过程,是文化和生活的积累,也是挖掘作品的内涵的一个长期过程,上述的三个随意,只要我们平时注重积累,就可以少犯或者不犯类似问题。合唱作品必须在最大程度上尊重原作,速度、力度,创作背景等等,可以在有限的创作空间进行无限的处理,这就是合唱魅力所在。参考文献:1. 杨鸿年.童声合唱训练学.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82. 杨鸿年.合唱训练学.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8 3. 马革顺.合唱与合唱指挥简明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84. 孙从音.合唱艺术手册.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