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下部施工技术交底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481070 上传时间:2017-12-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下部施工技术交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桥梁下部施工技术交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桥梁下部施工技术交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桥梁下部施工技术交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桥梁下部施工技术交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桥梁下部施工技术交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下部施工技术交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技术交底1、承台或桩顶系梁1.1 承台及桩顶系梁施工时,桩头要凿除浮浆,露出粗骨料均匀的新鲜混凝土,表面要平整,且严禁桩头积水或有松散混凝土块。1.2 承台及桩顶系梁施工时,严格控制垫层标高,以保证结构物的尺寸及标高。1.3 承台及桩顶系梁绑扎钢筋前先进行测量放样,定出系梁十字中线及边线,并弹上墨线,进行绑扎钢筋。1.4 钢筋加工与安装桩顶系梁在绑扎钢筋时,在桩柱变截面顶按图纸安放加强筋,加强筋中心必须与桩中心重合,以保证立柱保护层。钢筋安装实测项目项次 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两排以上排距 51受力钢筋间距(mm)基础、锚碇、墩台、柱 20尺量:每构件检

2、查 2 个断面 32 箍筋、横向水平钢筋、螺 旋筋间距(mm) 10 尺量:每构件检 查 510 个间距 2长 103 钢筋骨架尺 寸(mm) 宽、高或直径 5尺量:按骨架总数 30%抽查 14 弯起钢筋位置(mm) 20 尺量:每骨架抽 查 30% 2柱、梁、拱肋 55保护层厚度(mm)基础、锚碇、墩台 10尺量:每构件沿模板周边检查 8处31.5 模板安装前,应进行试拼,并编好号,以保证模板间接缝的严密,安装时按编号顺序进行。1.6 模板使用前要严格除锈,以免锈斑粘在混凝土表面,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1.7 混凝土的浇筑1.7.1 混凝土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自下而上水平分层浇筑,在下层混凝

3、土初凝前,浇完上层混凝土。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 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为 30cm,混凝土浇筑要连续进行。1.7.2 混凝土由高处落下的高度不得超过 2m,超过 2m 时采用串筒或溜槽。超过 10m 时采用减速装置。串筒或溜槽应保持干净,使用过程要避免发生离析。1.7.3 混凝土初凝之后,模板不得振动,伸出的钢筋不得承受外力。1.7.4 工程的每一部分混凝土的浇筑日期、时间及浇筑条件都保有完整的记录,供监理工程师随时检查使用。1.8混凝土的振捣混凝土的振捣必须有专人负责,严格按规定操作,振捣应在浇筑点和新浇筑混凝土面上进行,振捣时使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

4、,振捣时要快插慢拔,以免产生空间。振捣器要垂直地插入混凝土内,并要插至前一层混凝土,以保证新浇混凝土与先浇混凝土结合良好,插进时避免振捣棒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件。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得超过有效振动半径的1.5倍。不能在模板内利用振捣器使混凝土长距离流动或运送混凝土以致引起离析。混凝土振捣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有气泡冒出,表面平坦、泛浆。混凝土捣实后24h之内不得受到扰动。1.9 混凝土的养生1.9.1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对于硬性混凝土、炎热天气浇筑的混凝土等大面积裸露的混凝土,有条件的可在浇筑完成后立即加设棚罩,待收浆后再予以覆盖和洒水养生。覆盖时不得损

5、伤或污染混凝土的表面。混凝土面有模板覆盖时,应在养护期间经常使模板保护湿润。1.9.2 混凝土养护用水的条件与拌和用水相同。1.9.3 混凝土的洒水养护时间一般为 7d,可根据空气的湿度、温度和水泥品种等情况,酌情延长或缩短。每天洒水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为度。1.9.4 当结构物混凝土与流动性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触时,应采取防水措施,保证混凝土在浇筑后 7d 以内不受水的冲刷侵袭。1.10 承台及桩顶系梁实测项目承台及桩顶系梁实测项目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1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 D 检查 32 尺寸(mm) 30尺量:长、

6、宽、高检查各 2点13 顶面高程(mm) 20 水准仪:检查 5 处 24 轴线偏位(mm) 15全站仪或经纬仪:纵、横各测量 2 点 2、墩柱2.1 凿桩头:利用空压机、风镐配合人工把桩头凿除,凿至设计标高,并露出新鲜密实混凝土,然后把桩头清除干净。同时通知监理进行桩头检测,检测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2.2 利用全站仪测量放样,定出桩位,用墨线弹出墩身边缘线。放样误差应符合规范设计要求。2.3 钢筋加工和安装2.3.1 钢筋加工钢筋调直,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采用钢筋调直机进行机械调直。级钢筋冷拉率不宜大于 2,、钢筋不得大于 1。进场的钢筋全部堆放在钢筋棚内,在钢筋加工厂内加工。钢筋放置

7、久后易生锈,在使用前应先进行调直和清除钢绣。2.3.2 钢筋安装在安装立柱钢筋骨架前先进行桩基预留主筋调直,并要保证搭接长度不小于 1.5m。安装钢筋时,钢筋的位置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 4.5cm,即混凝土外边缘到螺旋箍筋中为 4.5cm。在配置垂直方向的钢筋时应有不同的长度,以使同一截面上的钢筋接头不超过总根数的 50%,水平、竖向钢筋的接头也应上下互相错开,错开长度不小于 100cm。钢筋笼保证其在模板中的正确位置,不得倾斜、扭曲,也不得变更保护层的规定厚度。使用塑料专用垫块,确保钢筋保护层符合要求,混凝土表面无漏筋和露块现象。设计中为了起到防震作用,墩柱中加强筋搭接焊焊接长度均为 10d

8、 双面焊。立柱钢筋骨架超过 10m 时,要及时增加风缆绳,当地风力较大,防止造成安全事故。钢筋骨架实测项目钢筋加工及安装实测项目项次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两排以上排距 5梁板、拱肋 101 受力钢筋间距() 同排 基础、锚碇、墩台、柱 202 箍筋、横向水平筋、螺旋筋间距() 10长 103 钢筋骨架尺寸() 宽、高或直径 54 弯起钢筋位置() 20柱、梁、拱肋 5基础、锚碇、墩台 105 保护层厚度()板 32.4 安装模板2.4.1 用吊车、人工配合安装墩柱模板,安装时根据放样出的墩柱中心线在墩柱钢筋底部焊十字钢筋作为平面定位的间接依据;用砂浆将拟立墩柱模板处找平。2.4.2 用吊车将模板

9、依次吊立在钢筋笼周围,拼装在一起并拧紧连接两块钢板的螺栓,作业人员进入墩柱模板内,用墩柱中心点尺量检查模板底部对中情况。采用吊垂对准柱中心点结合尺量检查模板上位置定位情况,模板安装时要求偏位不大于 8mm。2.4.3 安装柱箍:当模板较高时可使用柱箍加强。柱箍用钢管制成,间距每 2.5 米高加固一道。2.4.4 安装柱模的风缆:柱模每边设 2 根风缆,校正模板垂直度。风缆与地面夹角为 45。2.4.5 将柱模内清理干净,封闭清理口,办理柱模预检。2.5 混凝土浇筑及养护2.5.1 混凝土浇筑2.5.1.1 桥墩墩身及墩间系梁均采用 C35 混凝土,砼采用集中拌和站搅拌,罐车运输,吊车吊运料斗将

10、混凝土送入模。混凝土由高处落下的高度不得超过2m,超过 2m 时采用串筒,避免离析。砼拌和时要根据现场砼浇筑的速度控制。浇筑时水平分层,分层厚度控制在 30之内(分层方法采用在模板上红漆标线法) ,必须在下层砼初凝之前完成上层砼浇筑,而且在振捣上层时插入式振捣棒必须插入下层砼 510,以使上下层砼连成整体。砼振捣时,采用 50 棒,振捣间距控制在振捣棒作用半径的 1.5 倍,每层振捣时振捣棒均垂直插入砼中,缓慢拔出,严格按振捣间距均匀振捣,防止过振或漏振。振捣时严禁振动钢筋及模板,棒离模板间距 5 厘米,振捣以砼不再下沉,不在溢出气泡,表面充分泛浆为度。2.5.1.2 浇筑应连续进行,在浇筑过

11、程中,应派专人检查模板的稳固性,注意是否出现跑模、涨模、漏浆等现象,并随时观测模板,发现有变化,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加以调整,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2.5.2 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初凝后尽快采用覆盖和洒水养护,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的表面。混凝土面有模板覆盖时,应在养护期间经常使模板保持湿润。当气温低于 5时,应覆盖保温,不得向混凝土面上洒水。混凝土的洒水养护时间一般为 7 天,可根据空气的湿度、温度和水泥品种等情况,酌情延长或缩短。每天洒水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为度。2.6 桥墩实测项目墩、台身实测项目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1 混凝土强度(

12、MPa) 在合格标准内2 断面尺寸(mm) 203 轴线偏位(mm) 104 顶面高程(mm) 105 节段间错台(mm) 56 预埋件位置(mm) 103、盖梁3.1 在盖梁施工前,使用全站仪对墩柱中心位置、墩柱顶面高程进行施工测量,保证定位准确。3.2 墩顶凿毛对墩柱顶进行凿毛处理,凿除顶部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至露出混凝土粗骨料为准,并用水冲洗干净。3.3 抱箍安装3.3.1 抱箍安装时在抱箍墩柱之间加一层 10mm 厚的橡胶垫,增加包箍与墩柱之间的磨擦力, 不啃伤墩柱砼。3.3.2 抱箍螺栓使用前必须检查其是否有缺陷。只要发现有缺陷坚决不能使用。3.3.3 抱箍安装时,在抱箍下至少安装

13、3 根销子,增强抱箍的安全性。3.3.4 待抱箍安装后再架设承重横梁。承重横梁采用工字钢安装在承重抱箍的牛腿上面, 为防止工字钢侧向倾覆,两根工字钢之间用 16mm 对拉螺杆穿过工字钢腹板连接,内侧用钢管支撑,对拉螺栓穿过钢管。工字钢上面放一排长4 米 1010cm 的方木,方木间距不大于 30cm,并与工字钢绑扎牢固。3.4 架设底模待抱箍安装完毕后开始架设底模,用吊车把拼装好的底模安装就位,待测量人员对底模高程复测后调整底模至设计标高,调整好后对底模进行固定。盖梁底模标高安装施工误差不应大于5mm,轴线偏位误差不应大于 10mm,模板接缝间要垫 3mm 厚的橡胶条,防止接缝漏浆造成砼面色差

14、或麻面。底模架设完成后,经现场监理确认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3.5 钢筋制作安装3.5.1 钢筋骨架预先在现场绑扎好,再用吊车吊装至盖梁底模上。安装好的钢筋骨架要顺直,主筋及弯起筋的位置、尺寸严格按设计要求,用级钢筋制作时,其末端应做弯钩,弯钩的长度应大于受力主筋直径,且不小于其直径的 2.5 倍。钢筋笼绑扎时接头错开布置,同一断面的接头不超过该截面钢筋总数的 50%,接头断面距离不小于 35 倍的主筋直径。钢筋焊接采接焊时,双面焊接长度不小于 5 倍的钢筋直径,单面焊接度不小于 10 倍的钢筋直径。吊装至盖梁底模上后需交错放置混凝土垫块,以确保达到钢筋保护层的厚度。3.5.2 安装完成后要求:

15、钢筋加工及安装实测项目项次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两排以上排距 5梁板、拱肋 101 受力钢筋间距() 同排 基础、锚碇、墩台、柱 202 箍筋、横向水平筋、螺旋筋间距() 10长 103 钢筋骨架尺寸() 宽、高或直径 54 弯起钢筋位置() 20柱、梁、拱肋 5基础、锚碇、墩台 105 保护层厚度()板 33.6 安装盖梁侧模、端模侧模、端模使用前进行调校并除锈,安装前均匀涂刷脱模剂,侧模整体拼装后,模板外侧分上、中、下布置 3 道横梁,竖向布置间距 80cm 双排钢管,采用 16 对拉螺杆固定。模板之间的接缝要紧密,加垫橡胶条防止不漏浆。模板各部位支撑、拉杆要稳固。侧模、端模安装完毕后由测量

16、人员测出模板标高,并推算盖梁标高,标识盖梁顶浇筑位置。完毕后检查几何尺寸、轴线位置、顶面高程、模板牢固,确保其位置正确不发生变形,做到不跑模、不漏浆、不错位。并请监理工程师检验,检验合格后进行混凝土浇筑。3.7 混凝土浇筑盖梁采用 C35 混凝土,砼采用集中拌合站搅拌,罐车运输,吊车吊运料斗将混凝土送入模。砼拌合时要根据现场砼浇筑的速度控制。砼浇筑可以从一端浇筑至另一端,也可以两端同时向中间浇筑。浇筑时水平分层,分层厚度控制在30之内(分层方法采用在模板上红漆标线法) ,必须在下层砼初凝之前完成上层砼浇筑,而且在振捣上层时插入式振捣棒必须插入下层砼 510,以使上下层砼连成整体。砼振捣时,采用 50 棒,振捣间距控制在振捣棒作用半径的 1.5 倍,每层振捣时振捣棒均垂直插入砼中,缓慢拔出,严格按振捣间距均匀振捣,防止过振或漏振。振捣时严禁振动钢筋及侧模,棒离模板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