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新任处级干部培训班上宣传发言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5480135 上传时间:2017-12-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长在新任处级干部培训班上宣传发言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校长在新任处级干部培训班上宣传发言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校长在新任处级干部培训班上宣传发言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校长在新任处级干部培训班上宣传发言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校长在新任处级干部培训班上宣传发言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长在新任处级干部培训班上宣传发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长在新任处级干部培训班上宣传发言(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长在新任处级干部培训班上宣传发言校长在新任处级干部培训班上宣传发言文章标题:校长在新任处级干部培训班上宣传发言诸位:很高兴与诸位见面。借此机会,我想对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谈一些看法,与诸位共勉。大学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大学的荣誉是由全校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共同创造的。我校的各级党政管理人员承担了学校最为繁杂的事务性工作,特别是中层管理干部,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推动者、支持者和执行者,是我校管理队伍的中坚力量。可以说,我们的管理干部队伍,尤其是中层管理干部队伍,是国内高校管理干部中最优秀的一部分,诸位能够成为这样一支优秀队伍中的一员,应该感到自豪和骄傲。走上了中层干部的岗位,说

2、得更直接一些,就是大家“当官”了,在这个时候,我想大家就有必要明确一下,什么叫做“当官”。大家都知道先生的那句名言,就是“要立志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我想,在大学里“当官”,应该有这么一个基本的认知:“当官”,是要“做事”,是要“做大事”。我希望大家在当了这个“官”以后,能够再重新考虑一下自己的人生目标。现在,学校里面的中层管理干部越来越年轻了,三十几岁就升了副处甚至正处的干部大有人在,我想,如果我们的这些年轻干部们只是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在做更大的“官”,如果副处们只想着做正处,而正处们也都只想着何时成为副厅,那么我想大家在“仕途”上大概就只能不断地感到“生不逢时”,“此恨绵绵无绝期”了。

3、道理很简单,职位永远是一种稀缺的“资源”,这就像是一个金字塔,越往上,可能性必定会越来越小的。就以我们学校为例,我请组织部和人事处统计了一下,学校实职岗位的校级领导有15人,处级干部214 人,科级干部 303人,很明显,数字之间的比例差距甚大,不可能所有的科级干部都会晋升到处级,处级干部更不可能都晋升到校级,如果我们的干部们都以升官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那么失望的必定是大多数。我经常说,做行政工作,付出与获得在很大程度上是不成正比的,其中有机遇,还有很多偶然的因素在起作用,是否可以晋升,在很大程度上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追求晋升,就难免会做出一些“动作变形”的事情,就有可能不

4、择手段,也有可能自暴自弃,那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又还有多少意义可言呢?当然,有人可能会问,如果不把官阶的晋升作为人生的目标,作为一个行政人员还有什么“奔头”呢?我想,晋升固然是“奔头”之一,但行政人员的“奔头”是绝不仅仅在于“升官”的。大家现在成为了处级领导干部,其最大意义,就在于大家已经得到了一个更大的平台,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在这个平台上,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干,实现自己的抱负,在“做事”和“做大事”的过程中克服一个又一个工作中出现的难题,享受这个工作过程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所以我说,从事行政工作,“当官”、“升官”决不是目的,从事行政工作的过程,就是享受在工作过程中不断闪现的自我实现的瞬间的一个

5、过程。我想,现在大家最关键的,是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说到“做事”,大学的行政部门是不同于政府机构的,政府是科层体制,明确要求下级必须对上级负责,这种体制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它可以保证政令的畅通,但同时也往往会导致另一个后果,就是会产生对权力的敬畏,惟上级之命是从,导致人们对官位的级别特别看重,而责任又往往被忽视。我想,在大学的行政体制中,当然也可以借鉴政府科层体制,因为政令的畅通也是我们所需要的。但是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大学的行政人员与政府机构的公务员是不一样的,大学的行政人员,不应该仅仅是一个权力的敬畏者,而更应该是一个学术的敬畏者和知识的敬畏者。大学的行政人员,应该牢记自己最重要的责任是为师生服

6、务,要给他们以方便,要为他们排忧解难。我们是不是可以定一个原则,叫做“不拒绝原则”,就是在遇到师生们提出要求的时候,只要是没有明确规定禁止的,我们的行政人员就不要立即拒绝。尤其是处级领导干部,当面对师生们提出的要求时,是不是应该首先不考虑“能不能”办的问题,而是应该考虑这些要求“该不该”为他们去解决,“能不能”,就是要按规矩办,“该不该”,就是要动脑筋看在规矩之中甚至规矩之外还有没有办成的余地,有了这个“不拒绝原则”,我们做起事情可能就会更加“人性化”一些了。比如,我们学校的人事处,过去曾经被老师们称为最怕进的部门之一,而现在,我已经听到了这样的评价:“到了人事处就像回到了家的感觉一样”。所以

7、,希望大家牢记,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对我们的师生轻言“不行”或者“不能”,在可做可不做的情况下,只要不违反党纪国法、不违反校规校纪,就应该尽量为他们提供方便,帮助他们。上面所说的,是我希望的作为一名处级干部的最基本的意识,在这个前提下,我觉得,我们的处级干部们在工作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慎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学校里有一些事情是必须通过集体讨论才能通过的,个人无权做出决定。比如我们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的破格录取,一定1 2 下一页校长在新任处级干部培训班上宣传发言第 2页是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集体讨论后作出的决定。请大家注意,特别是遇到操作周期较长、涉及范围较大、连带问题较多的事情,尤其要通过集体

8、讨论,并请示分管的校领导以后才能作出决定。二是要善于协调工作,勇于承担责任。一方面要求处级干部慎用权力,另一方面又要求善于协调,勇于承担责任,这个要求可能高了些,这其中的尺度,希望大家认真把握。在任何组织体系中,部门的设置永远都有边界,都是有一定职权范围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怎样分工,怎样划清边界,也还总会遇到一些边缘性问题的归属是可能模糊的,好像你也可以管,我也可以管,但实际的结果往往就是大家都不管。我想,这个时候,我们的处长们就应该有一种“全局观”,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本部门之内,而是要作为学校全局中的一员,站在大学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要善于协调工作,勇于承担责任。举一个例子,不久前,医管

9、处和研究生院的相关负责同志向我反映学校医科临床专业的研究生面临职业医师注册的问题,这里面涉及到医院、医管处以及研究生院等若干部门,情况比较复杂,为此我还专门请教了教育部高教司的负责人,都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我心有不甘,请医管处和研究生院学位办的负责同志尽其所能咨询其他兄弟高校的做法,很快,他们回复我说,上海某些兄弟高校对类似事件的处理做法是可以借鉴的,这件事还是有办法做好的。一个问题看似超出了有关部门的职权范围,但是通过变通、通过想办法是可以促成问题的解决的。所以我想,衡量一个处长是否合格,不是要看他是否具备履行规章制度的能力,履行规章制度的工作应该交给科长甚至科员们来完成,对处长们的要求

10、,关键是看他们在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能否变通、能否想办法协调各种资源去解决新问题,去解开那些看似“无解”的问题。学校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性的事件,发生这些问题,我们的处长们往往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比如,现在学校保卫处在面临突发事件时,处长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处理,事后,我会接到处长的电话,报告事情的处理结果。我记得保卫处长曾对我说,“我能做的事情,我就做了,这样可以少个人担心。”这很好。我想,处长们这样处理问题的方式,可以让学校领导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当然,处长们的任务就更重了,而且还要有承担责任的准备。同样地,我们的学生管理部门,例如学生处的几任处长、研究生院管理处的处长们等等,

11、也都是敢于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好同志,我还记得研究生管理处处长在处理最近一次比较棘手的事件时说的一句话,她说:“校长,有我在就可以了”。我当时真的是非常感动。我想,大学正是依靠这么一批出色同志的辛勤工作才能正常运作,我真心地向他们表示钦佩,在这里,我要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我认为,面对突发性问题,不是推卸责任,而是通过采取适当方法、妥善处理,尽可能的减少给学校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体现了处长们的水平,体现了他们出色的协调能力和工作能力。我曾经说过,“成功者想办法、失败者找理由”,他们就是去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典型,希望大家都去做“想办法”的成功者。三是希望大家要享受工作的过程,而不是享受开会的过程。首

12、先,大家要明白,无论是座谈会还是协调会,目的都是要做成事情、解决问题,决不是为了开会而开会,会议不是目的,而是布置工作、解决问题的手段。其次,大家也要记住,在召集会议之前,组织者应该对会议内容心中有数,不能把解决问题的会议开成“神仙会”。对于开会,我自己有个原则,对与经费相关的和与家属区生活相关的问题尽量不在校长办公会上讨论,因为类似这样的问题比较复杂,众口难调,短时间内往往无法达成统一的意见。例如要在校内建垃圾站,大家一定都会觉得这个地方不能离自己太近,当然也不能太远,无论选在哪里总会有人提出不同意见的,所以,这样的问题,应该由职能部门去协调,通过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就可以确定了,开会反而会降

13、低工作效率。即使是座谈会,也是要为了解决某些问题才开,什么时候是小范围的会议,什么时候是大范围的会议,组织者要对会议的设计十分清楚。总之,千万不要把开会当成一种嗜好,我说过,会议的组织者如果不能控制会议时间,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那是执政能力不强的表现。四是希望我们的处级干部们在工作中要“多汇报,少请示”。我始终认为,如果遇到问题,在一线工作的干部应该要比分管的领导更清楚形势的发展,更具有发言权。所谓“汇报”,就是处长们在与分管领导讨论之前,对所讨论的问题应该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或者解决办法,他们在汇报的时候,是给出一道“选择题”,而不是事事“请示”,问上级应该怎么办,让他们做“填空题”。我想,假

14、如学校的中层管理干部都有了这种意识,在工作中更加具有自觉性和主动性,那就会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五是希望我们的处级干部们要在空闲的时候多读一些书,多看一些报。我认为,虽然现在的职务存在上下级的级别,但是上下级之间的差别很多时候并不在于水平的高低,而在于信息量获得的区别。比如我去教育部开了会,回来传达,我掌握的信息无论如何都比没有去开会的人要多,理解也会更深刻。所以,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的干部们要学会获取信息、并且要善于分析,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行动。获取信息的途经是很多的,除了要学习诸如国家、广东省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等等这样的文件之外,一个重要的途经就是要习惯于读书、看报。当然,我是反对在工作时间看

15、报的,看到有的人上班的时候看报纸,心里总是会有些不舒服的。我的意思是希望大家能够形成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的习惯,我想“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大家一定是深有体会的,所以,各位要学会从书报中学习、向别人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记得去年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同志联系我,说他收到了我们学校八十周年校庆期间出版的一套系列丛书,看了以后觉得非常好,说可否再送一些类似的书籍给他。我请几位教授收集了一批共五十多本,包括我自己的一些书,让校办的同志直接送给了李书记。还有广州市委林元和副书记,曾经有与他见过面的美国大学教授对我说,他是一个懂得科学、可以与之讨论科学问题的市长(林元和同志时任广州市常务副市长)。再比如

16、当时的东莞市委书记、现在的副省长佟星同志、珠海市委书记邓维龙同志等等,我在和这些地方政府高级官员的交往中,常常会感到他们视野开阔,知识广博,思考问题很深刻。我想,这决不仅仅是通过一般的学习、传达文件就能达到的层次,也不是临时补一下课就可以的,特别是他们往往能够在问题的表面现象后面一下子将本质的东西拎出来,这种一针见血的功夫绝对不是天生的,一定是通过平时不断学习、慢慢积累才能达到的。对此,本人也深有感触。论语 子张有“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大家可能对后半句比较熟悉,知道前半句的可能就不多了。对其中的“优”字,一般的理解是“优秀”的意思。所谓“学而优则仕”,就是如果书读得好就可以去做官了。但是按照朱熹的解释,“优”,是“有余力”的意思。我觉得朱夫子的解释是有道理的。他说:论语 子张有“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大家可能对后半句比较熟悉,知道前半句的可能就不多了。对其中的“优”字,一般的理解是“优秀”的意思。所谓“学而优则仕”,就是如果书读得好就可以去做官了。但是按照朱熹的解释,“优”,是“有余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