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森林可持续经营发展的调查报告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403079 上传时间:2017-12-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森林可持续经营发展的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森林可持续经营发展的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森林可持续经营发展的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森林可持续经营发展的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森林可持续经营发展的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森林可持续经营发展的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森林可持续经营发展的调查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关于森林可持续经营发展的调查报告姓名:周金莲学号:1011010339专业:农林经济管理日期:2013 年 7 月2调查目的:了解当前森林可持续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为政策部门提供资料依据调查对象:森林可持续经营发展调查方法:文献法、网络调查法调查时间:2013 年 6 月调查内容:中国林业可持续经营和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等。调查背景:随着绿色生态观念的普及,人们更注重可持续这个话题。林业可持续经营得到广大林业主题的青睐,同时,林业可持续经营在当今得到广泛的普及。一、前言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21世纪是生态世纪,树立新的生态意识,寻求新的发

2、展战略,走生态化之路已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世纪之交,世界因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无不使全球视点聚焦于生态上。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实施的两大战略之一,而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协调,达到自然经济社会系统的健康发展与繁荣。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基础资源,处在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空间的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地位,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保障和支撑作用,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作用,森林作为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

3、的可持续发展具重要战略意义。主要以经营森林的林业,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更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事业,肩负优化环境和促进发展的双重使命。为此,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生态家园,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随着人类对可持续发展认识的提高,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成为国家对林业的主导需求,林业正在由以木材生产为中心转向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正在由产业、事业混合经营向分类经营变化。公益林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的公益效能为主体功能。本文综合现有研究成果,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目标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目前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诸多的问题,

4、对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解决提出了一些对策。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现状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没有可持续经营的森林就不可能有可持续发展的林业。自1 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后的5年里,森林可持续经营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世界林业发达国家都开始调整和改造传统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并组织研究和实践森林资源可持续标准和指标体系。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和林情提出了不同的实现途径。加拿大侧重于林地生产力的保护,提出了以模式森林计划为依托的林地综合管理系统;美国注重人们对森林的整体需求,提出了生态系统经营:德国由于几乎没有原生林,大多为人工次生林,因而着重于回归自然的人工林经营,即近自然的林业。

5、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采用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来调整各自的林业发展战略着手研究和制定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总目标是林业可持续发展,而对于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途径,以美国1995年森林和林地资源的长期战略规划为典型,它明确了“管理生态系统通向可持续性的工具”的模式。3三、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林业是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生态平衡准则,要在经济环境协调中求发展。森林是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以森林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环境而发展,否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森林是自

6、然界功能最完善、最强大的资源库、基因库、蓄水库和能源库。科学与实践证明,森林既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蕴育物种等多种生态功能,又有贮碳释氧、吸纳粉尘、降解有害气体、阻消噪声、美化环境等防治环境污染功能。(1)森林能提高大气质量。体现在:能有效地减缓温室效应。(2)森林能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与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息息相关,地球上有一半以上的生物在森林中栖息繁衍。(3)森林可防止水土流失。森林土壤对降水有极强的吸收和渗透作用,其稳渗速率一般在200mmh,比世界上最大的降雨60mmh还要大得多。森林的枯枝落叶层不仅可以吸收25mm的降水,还可以保护土壤免遭雨

7、滴的冲击。(4)森林能有效遏止沙漠化。林网超过1 0,沙地植被盖度超农林科技t过O,3,沙暴的危害就会减少到最小限度。(5)森林可防止地力衰退。林木的根系能固持土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吸收利用盐分;枯枝落叶可增加有机质、腐殖质,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6)森林能缓解水资源危机。森林是“绿色水库”,森林及其土壤像“海绵”一样可吸收大量的降水,并阻止和减轻洪水灾害。可以促进水分循环和影响大气环流,增加降水,起“空中水库”的作用。据测算,森林蒸腾的水汽58又降到陆地上,可增加陆地降水量216mm,占陆地年平均降水量2,9。(7)森林能消除噪声污染。据测定,1 00m的防护林带可降低汽

8、车噪声30,摩托车噪声25,电声噪声23。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区域对林业发展的需求所决定的。一般说来,应当从森林所发挥的作用方面来考虑。而森林的作用受制于特定区域的社会意义和国民经济意义,就其作用来划分,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3个方面。(1)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强调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较高层次的社会文化要求,持续不断地提供林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这是持续林业的一个主要目标。作为社会经济大系统的林业产业,担负着为社会发展提供生活资料(燃料、食品等)与生产资料(原材料)的双重任务。随着全球范围内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消耗,森林

9、作为主要的可再生资源,其满足人类社会物质需求的作用是绝对不会消失的。人类对森林的社会、文化需求的不断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满足人对森林的多种需要和愿望,是林业的根本任务。(2)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主要关注于林业生产者的长期利益。这里必须明确的是林业经济可持续性的主体是林业生产经营者。当前就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考察,主要还是通过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的形式,实现自身的利益,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林产品产量的持续产出。而林产品的产出,除了取决于林业生产力水平外,同时还受到自然生态环境的制约,更受制于非林业部门的影响。林业经营者经营的森林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环境产品,具有经济

10、利益的外部特征,必然造成林业利益难以在市场条件4下完全实现。面对这种情况,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必须有其他实现途径。最可行的方式,一是实行生态补偿:二是国家扶持。因此,林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必须保障林业生产者的经济可持续性。(3)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关注的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稳定。通过退化生态系统的重建与已有森林生态系统的合理经营,保障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全球、国家、区域等不同层次上所发挥的环境服务功能的持续性。其中关键是无退化的使用林地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可再生产能力以及长期健康。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不仅是保障

11、林业自身社会经济可持续的基础,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持续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全球生命支持系统中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综上所述,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当包括社会、经济、生态环境3个方面,其中社会与生态环境目标,体现的是全人类的利益,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需要林业持续的提供物质产品与生态环境服务功能。而作为人类群体中的林业生产经营者来说,不仅需要自身的实践活动所提供的产品服务,更具有意义的是要求其自身经济利益的持续性,这也是不同利益主体对林业问题构成不同态度的深刻原因。五、林业经营可持续发展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1、森林分布不均,林分质量不高森林资源特别是天然林资源在-山区分布较多,人工林在 -和-低山

12、分布较多,从总体情况看,北部- 、南部- 区森林较多,走廊地带森林较少,北部-区的森林集中分布在- 界岭和-边界线附近以及分布于江河分水岭上。林分生态效能低,生态公益林功能布局不甚合理,分布不均,江河源头、水库集水区、城市饮用水源头、城镇居民生活环境、交通干线两侧等许多急需建公益林的地方,生态公益林建设尚不到位。森林覆盖率虽高,但森林生态功能还不理想,林相较好且生态功能较稳定的森林还不多。2、林业产业化建设滞后,林业产业规模相对还比较小,科技含量低,结构不合理,特色林业经营没有做到集约化,加工只是初加工,林业经济效益还较低、生产力水平低。特别是山区农村,农村经济还较落后,农民靠山吃山,山不致富

13、,希望在林,林无产业的现象还存在,林业产业化建设滞后。3、林业生态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矛盾突出。政府行为和农民合法利益的矛盾如何协调,生态建设的资金来源如何解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体现,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如何分配,一直制约着全国林业事业的发展。4、林业事业经费缺口大,工作经费严重不足5、基层林业站管理体制不顺,无收入来源特别是天然林禁伐后,各乡镇林业站没有收入来源。天保工程实施后仅以天保资金勉强发放基本工资,各种津贴、补贴无力发放,职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等各种保险金无力支付,正常工作、生产经费难以保障6、林业森工企事业单位债务包袱沉重

14、、各项工作难以正常开展由于受国家林业政策的调整,特别是近年天然林禁伐以来,到目前为止,全国国营森工企事业单位各类债务高达数万元, 下岗人员安置压力大。森工企事业单位共有下岗人员很多,由于受资金、技术、林区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的限制,非林转产项目选择难、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很难实现转产分流,下岗失业人员得不到妥善安置,就业矛盾突出,5直接影响职工队伍稳定。国有重点林区基础设施因资金匮乏,得不到必要的完善维护。主要是林区公路无力养护,林火隔离带无能力新建,林区输电线路、通讯线路因失修和欠费被迫中断使用,部分护林站房屋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等方面直接影响林区职工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影响林区的安全稳定。

15、六、未来五年林业可持续经营思想1、指导思想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基本前提,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为持续发展道路,坚持以生态优先,培育和增加森林资源为发展方向,减少水土流失,加强对江河源头、库、湖周围、水系干流两侧及主要山脉脊部以及地带性顶级群落等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及生态重点区、生态脆弱区进行重点建设,以科技为依托,以实现青山绿水,富民强国为目标,加快林业产业开发和生态旅游建设步伐,把我国建成-江上游生态屏障,为全全国林农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条件,增加林农收入,再造山川秀美的新天地。2、奋斗目标在管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加大造林绿化步伐,继续稳步推进林业

16、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增加林业职工及林农的收入,消灭荒山荒坡,实现全面绿化,生态环境明显优化,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林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基本实现山川秀美。七、政策措施及建议1.树立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指导思想森林资源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建设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 牢固树立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 实现可持续经营, 才能真正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2.树立公众利益为重的意识。广泛吸收公众参与制定林业发展规划发展林业事业, 必须树立公众利益为重的意识, 实现全社会的参与。森林的经营、规划的编制, 要逐步增加公众参与的透明度, 使经营森 林和编制规划建立在广大公众支持的基础上, 提高科学性和可操作性。3. 加强政府管理林业的宏观职能。政府管理林业要具有超脱性, 加强宏观指导和监督, 减少具体事务性工作, 充分调动包括公有和私有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