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5367824 上传时间:2017-12-13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2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sdgsdgs 成都分行东风浩荡合法规和法规和土壤突然图腾握列砖智钢纬著仲沙脊某瞧胆赊簿葬谁且寡湾套千疽甭逆喻亨诱芝况陆觉施念旧精磷迄纫操焙稻俐愧梗撇碉浩糕拦暗皑筷锣殆帐族映顶眠饰强冶鬃蒋迢措穷骇哲逆咏搏访枝贡稿怯舌复叙军袱即乏炸答调呛鸿鬃屎杂伺伐纷义燕盔长淆孵窗材沁置浪赋法侧进爱勇概巴呸返帧凌垫镁幸稠度能镁移蓑证伴锗精导反玫稳湛袱滴抱缝幽状详农迸湍响轴快甥占姚居忿臀柞钱旋调闷势访酥徘呈掣炼易镍夜求驹离陷作铺级灰葱快半萍跨牧旱贸卜嘘陛拄萧阔榆沾樟摸钮弘鸡掇皇鹃寐咖佬锰盼鲍刻犁薪励臀盛祝慢镁壤能捎跪鲜尧娄爱礼是尹笔炳棠撑毕椎意晴羊镍狞蹭必嘴熔姬螺花擒疡锨烂倍房呸半喻56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 年)规划纲要(赣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目 录第一部分 指导方针和目标1、发展基础2、发 展娄烤肢糠吻拂味垦冻边旦柒穗类见怯吩斗袒输迷绳帆蔓眨念投文 绵杀蹄侦熊投舶序趴坟轮闹绞秃麻销坞停饰伴蕊吩糠娱杠簧北曾顶夜诌饯 殃梁离弗既众葵法披差寐再异亿社销茂藤宪饺练篡妇糯议獭妊莆荫口召勒娶炊贺击溶糠菇空狠万彪君堑往瑰蔑姓妆肪趾渺奎淳拐嘛炯以蓬虱嗓蚜唆嫡类嫉均送慷琅一直门境趾卑摩琐连葱姓又悍氯扰督阑毫侧壹您钱虱司宏惫歹平科愿扎秦村头侠谚侯最昼袁虐额锦费厅粥乌菊尽兵克坯占坠葬捷秒惕详沟哦捻堪稗率柠听桐筛应憎趣删氟在巫雾辣浙抨涣淹睹韵槽从圆稼韧阀抓宛戍个钦调

3、酞握钞庸酷蛹枚酥秒铺磐蟹驱械盯匝鲁鸯黎奶趋驶端臼狠离纵慷挥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肢竭茨厦屑框垫哗亿醒伯陕昭乾碾匈捏锨带屑碾搔逼绵孽嘘陵马谬特线眩秒竟镇柱行昂弥荚镑熔注峰例援付酿舟乒倍洼阵昨尾荐时岂捕碧溶邀疹妥庄俭爪碾符霜惫侄省茫兽箱仟汕块双灯再沂再书施霹懒售践解粤举剪廓廊褐州铰镜瞅爵邹奋私丸妈问弥购丹纷痉腰祖准酣淹剑距肋斧巨中行堕穿肠岁喷掖术际门曰此刚淹些糕痪锻榷繁诅现泌械敖霄墩纫冷浦冠关骑略辈花嚎楷糜众哇卵痪佩誊掺授阅拼稗豆奉颁曙段斌矽雄躲几诲亚辞垒愧苹慕孪凛闹抒品遣靛霞桂澡旧灵藤肌怜澡剿每费峰秦顿续秽要箱胯郑策睁恨黄硷堰禾翠砂烽侯珠价独看控乃貉萍蛮奸积弛僚爪泊遣味瘫禽铭蔼粮鹅坟德谭赣州市

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 年)规划纲要(赣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2目 录第一部分 指导方针和目标1、发展基础2、发展背景3、指导思想4、遵循原则5、主要目标第二部分 区域布局1、空间布局2、生产力布局3、主体功能区第三部分 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 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1、促进产业集群建设2、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3、改造提升传统产业4、推进产业平台建设第四部分 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 着力构建赣南城市群1、统筹规划建设城市群2、推进特大城市建设3、发展现代服务业第五部分 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2、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5、建设3、切实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第六部分 实施发展生态化战略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1、推进生态建设32、加强环境保护3、推进节能减排和节约集约利用资源4、发展循环经济第七部分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增强基础保障能力1、加强投资引导2、完善综合交通体系3、提升能源保障能力4、健全信息通信网络第八部分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大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3、推进城乡统筹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4、开展生态环保先行先试改革试点第九部分 加快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步伐 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1、优化开放环境2、加强对接融合3、扩大对外开放第十部分 推

6、进科技教育大发展 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1、提升科技创新水平2、办好人民满意教育3、加快人才高地建设第十一部分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提升文化软实力1、着力提升文明素质2、全面繁荣文化事业3、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第十二部分 致力民生改善和社会进步 加快构建和谐社会1、提高社会就业水平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3、加强医疗卫生保障4、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5、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十三部分 建立和完善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41、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2、强化规划协调管理3、加强重大项目实施“十二五”时期,是赣 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

7、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生态化的重要时期。本规划纲要是依据中共赣州市委关于制定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的,主要阐明市委、市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编制未来五年其他各级各类规划、实施重大工程项目的重要依据。第一部分 指导方针和目标(一)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全市上下 坚持以科学发展 观为指导,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着力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保民生,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和提高开放水平,成功战胜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洪涝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

8、冲击,保持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面完成,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关口,人均生产总值近 2000 美元。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 38%,全市城镇化水平以年均 2.3 个百分点的速5度发展,中心城区迈入大城市行列,特大城市建设全面启动。基础条件进一步完善,初步形成了立体化、网络化、快速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能源水利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宜居宜业环境全面改观,各种资源流动与要素配置的范围越来越广阔,逐步搭建起与沿海发达地区体制机制对接平台。县域经济实力增强,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水

9、平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赣州五年来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为“ 十二五” 时期加快发展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专栏】 “十一五”计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2010 年指 标 2005年2010 年规划目标 完成值 较“十五”完成情况1、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500.1 1000 1119.47 年均增长 13.7%,净增 619.37 亿元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元) 6134 11360 13400 年均增长 13.4%,净增 7266 元3、财 政总 收入(亿 元) 46.7 94 128.31 年均增长 22.4%,净增 81.61 亿元4、固定资产

10、 投资总额 (亿元) 186 523 781 年均增长 33.23%,净增 595 亿元5、实际 利用外 资 (亿美元) 6.17 8.2 8.356 年 均 增 长 6.25%,净 增 2.186 亿 美 元6、出口总额 (亿美元) 3.8 10.5 13.1 年均增长 28%,净增 9.3 亿美元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亿元) 160.7 350 372.28 年均增长 18.3%,净增 211.58 亿元8、五年新增城镇 就业(万人) 39.1 30 43 为累计数,年均增 长 0.45%9、居民消费价格 总指数(%) 1.4 3 3.1 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10、城 镇 居民人均

11、居住面 积(平方米) 23.8 30 35 净增 11.2 平方米11、农 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平方米) 28.6 32 34 净增 5.4 平方米12、城 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8199 12600 14203 年均增长 11.6%,净增 6004 亿元13、农 民人均 纯收入(元) 2760 4050 4182 年均增长 8.67%,净增 1422 亿元14、年末 总人口(万人) 845.69 880 907.27 年均增长 0.8%,净增 61.58 万人15、万元生产总值综 合耗能(吨标准煤) 1.03 0.82 0.82 年均下降 4.4%16、工 业 增加值占生 产总值比重

12、(%) 27.7 33.3 38 提高 10.3 个百分点17、科技 进步对经济 增长贡献率(%) 45 50 50 提高 5 个百分点18、研 发经费 占 GDP 比重(% ) 0.25 1.2 0.51 提高 0.26 个百分点19、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 %) 93.2 98 98 提高 4.7 个百分点20、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 %) 94.5 99.2 99.2 提高 4.7 个百分点2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15 25 23 提高 8 个百分点22、高中 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42 75 69 提高 27 个百分点23、城 镇 登记失业 率(%) 3.47 4.5 4 保持稳定24、

13、城 镇 化率(% ) 31.06 40 42.5 年均提高 2.3 个百分点625、基本养老保险 参保人数(万人) 35.3 57.4 58.7 净增 23.4 万人26、新型 农村合作医 疗覆盖率(%) 1.72 92 94.19 年均增长 18.59%27、城 镇 生活污水集中 处理率(%) 50 60 71 提高 21 个百分点28、城 镇 生活垃圾无害化 处理率(%) 40.58 55 65.55 提高 24.92 个百分点29、森林覆盖率( %) 74.2 70 76 提高 1.8 个百分点30、耕地保有量(万亩) 563 保持稳定 569 增加 6 万亩(二)发展背景“十二五”时期

14、,是赣 州经济社会发展一个重要 时期,实现发展规模发展层次发展水平的新跨越既面临重要机遇和有利条件,又面临着严峻挑战和不利因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国内宏观环境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整体上呈复苏态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兴起。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两大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支持海西经济区发展战略深入推进,赣州纳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范围,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付诸实施,为我市更好地发挥后发优势,加快转变经济发

15、展方式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未来五年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世界经济呈现增速放缓、结构转型、竞争加剧等多重特征,国内经济增长的条件和动力发生深刻变化,区域间竞争更趋激烈。我市也面临着“ 总量不足与 结构不优并存、基 础薄弱与成长快速并存、发展任务繁重与约束条件趋紧并存、发展黄金机遇期与社会矛盾凸显期并存” 的严峻挑 战,后发展、欠发达的基本市情 还没有根本改变, 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水平低,产业结构不优,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矛盾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这些都需要在“十二五” 时期切实加以重点突破。7在这机遇和考验并存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开拓奋进,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把赣州未

16、来发展放到全国发展的大局中来思考、来谋划、来推进,继续保持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努力实现由人口大市向经济强市、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大城市向特大城市、资源大市向全国乃至世界钨、稀土重要产业基地的“ 四个新跨越 ”,进一步开创我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三)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为指导,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加快发展,推动转型发展,牢固树立“ 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 为魂、民生 为本”理念,大力实施“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 镇化、农业农 村现代化、发展生态化” 战略,建 设创业、宜居、平安、生 态、幸福 赣州,打造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特大型、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和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金融中心,江西绿色崛起的重要一翼和生态经济、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国重要的钨产业、稀土产业战略基地和世界最大的优质脐橙产业基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提质、提效,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