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复习提纲)期末必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25294 上传时间:2016-11-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复习提纲)期末必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复习提纲)期末必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复习提纲)期末必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复习提纲)期末必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复习提纲)期末必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复习提纲)期末必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复习提纲)期末必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生物必修 2 复习知识点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 1、2 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现出来的性状。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有表现出来的性状。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位基因:决定 1 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2、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 个体)隐性纯合子(如 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关系:基因型环境 表现型)5、 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 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 基因型,属于杂交)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

3、料: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 ,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绎法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高茎豌豆 矮茎豌豆 DD 2 高茎豌豆 交 自交茎豌豆 矮茎豌豆 D : 1 1 :2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 黄圆 绿皱 P: 黄圆 交 自交圆 绿圆 黄皱 绿皱 :3 : 3 : 1 9 : 3

4、: 3 :1在 中:4 种表现型: 两种亲本型:黄圆 9/16 绿皱 1/16两种重组型:黄皱 3/16 绿皱 3/169 种基因型: 纯合子 共 4 种1/16半纯半杂 共 4 种2/16完全杂合子 共 1 种4/16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 减数分裂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

5、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 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 ,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 2 个子3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

6、极。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 2 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 4 个子细胞。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形成部位 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卵巢过程 有变形期 无变形期不同点 子细胞数 一个精原细胞形成 4 个精子 一个卵原细胞形成 1 个卵细胞+3个极体相同点 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四、注意:(1)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7、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变化规律4(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 n 对同源染色体,则: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 2n 种精子(卵细胞);它的 1 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 2 种精子。它的 1 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 1 种卵细胞。五、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特点: 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

8、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中的卵细胞的形成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若为奇数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看一极)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 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四分体现象、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4、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一极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极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注意:若细胞质为不

9、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或减的后期。例: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 处在什么时期?答案:减前期 减前期 减前期 减末期 有丝后期 减后期 减后期 减后期5答案:有丝前期 减中期 减后期 减中期 减 前期 减后期 减中期 有丝中期第 2 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1、萨顿假说: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见课本 30 页)第 3 节 伴性遗传一、概念: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二、性别决定方式: 染色体组成(n 对):雄性:n1 对常染色体 + 雌性:n1 对常染色体 + 性比:一般 1 : 1 常见生物:全部哺乳动物、大多雌雄异体的植

10、物,多数昆虫、一些鱼类和两栖类。三、三种伴性遗传的特点:(1)伴 X 隐性遗传的特点: 男 女 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2)伴 X 显性遗传的特点: 女男 连续发病 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3)伴 Y 遗传的特点:男病女不病 父子孙附:常见遗传病类型(要记住):伴 X 隐:色盲、血友病伴 X 显:抗维生素 D 佝偻病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常显:多(并) 指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第一节 主要的遗传物质一、主要的遗传物质1遗传物质的证据(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和结论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来源:Z&xx&验名称 实验过程及现象 结论细菌的转化来源:Z+xx+

11、内 转化1注射活的无毒 R 型细菌,小鼠正常。 来源:学_科_网注射活的有毒 S 型细 菌,小鼠死亡。 来源: 学,科,网 Z,X,X,K3注射加热杀死的有毒 S 型细菌,小鼠正常。4注射“活的无毒 R 型细菌+加热杀死的有毒 S 型细菌”,小鼠死亡。来源:学+科+ 网 Z+X+X+K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6体外 转化5加热杀死的有毒细菌与活的无毒型细菌混合培养,无毒菌全变为有毒菌。6对 S 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纯:白质糖类无机物。分别与无毒菌混合培养,能使无毒菌变为有毒菌;与无毒菌一起混合培养,没有发现有毒菌。噬菌体侵染细菌用放射性元素 35S 和 32P 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12、和 其在细菌体内繁殖,在与亲代噬菌体相同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检测出放射性元素 32遗传物质2主要的遗传物质(1)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 2)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子的结构一、结构1、组成元素:C、H、O、 N、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 种)3、结构: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 A T;G C 。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特点稳定性: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多样性: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主要的) 、碱基的数目和碱基的比例不同特异性:子中每个 有自己特定

13、的碱基对排列顺序3计算 1在两条互补链中 比例互为倒数关系。2在整个 子中,嘌呤 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3整个 子中, 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第三节 复制1、实验证据半保留复制1、材料:大肠杆菌2、方法:同位素示踪法二、复制1场所:细胞核 2时间:细胞分裂间期。 (即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3基本条件: 模板:开始解旋的 子的两条单链(即亲代 两条链) ; 原料:是游离在细胞中的 4 种脱氧核苷酸; 能量:由 供; 酶:旋酶、合酶等。74过程: 解旋; 合成子链; 形成子代 点: 边解旋边复制; 半保留复制6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7精确复制的原因: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生物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