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课课件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5232851 上传时间:2017-12-12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课课件(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3月10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庆工商大学党委组织部 陈松,2009年重庆工商大学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教案之一,“Will Chinas economy continue to grow fast and steadily? Some people may have doubts about it. Yet I can give you a definite answer: Yes, it will. We are full of confidence. Where does our confidence come from?” 中国经济能不能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有些人可能会

2、有疑虑。我可以给大家一个肯定的回答:我们对此充满信心。我们的信心来自哪里? (温家宝2009冬季达沃斯论坛演讲),1、信心来自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2、信心来自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 3、信心来自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没有改变。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树立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始终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正确发展道路。4、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没有根本改变 。 温家宝2009冬季达沃斯论坛演讲节选,一、新的执政理念: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2007年党的十七大第15次对党章进行修改 其中将科学发展观写进党

3、章,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新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直接催生科学发展观的背景因素,1、2000年达到初步小康水平应当实现的16项检测指标中有三项竟然到了2002年都还没有达到: 一是农民的年人均收入1200元,实际却只有1066元;二是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75克,实际却只有73克;三是建成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100%,实际只建成80%。 这集中反映了一个问题,即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已经影响到了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十六大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2、2003年发生的“非典”事件,虽然前后只有两个多月,但对于经济发展特别是对于旅游业、商业服务业、交通运

4、输业、对外贸易业等造成了很大损失。当时中国社会人心浮动,卫生资源严重不足,我国社会发展的滞后性暴露无遗。这就迫使党中央反思经济与社会、区域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3、许多国家发展进程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后,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黄金发展”与“矛盾凸显”并存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关键时期,举措得当,就能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和谐进步;否则可能经济徘徊不前,社会长期动荡。近些年来,拉丁美洲和东南亚部分国家就是这个阶段出现过经济停滞,甚至社会动荡、政权更迭。 2003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1000美元。但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资源问题、环保问题、腐败问题、思想教育问题

5、、社会贫富分化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等,事实表明,中国已经进入了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关键时期。采用怎样的发展战略以安全顺利地渡过这一关键时期,成为中央研究的重大课题。,在发展的问题上集中反映在,发展动力不可持续 环境不可持续 资源不可持续,(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1、提出阶段:2002年11月2003年10月2002年11月16日,胡锦涛等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提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003年4月10日,胡锦涛在广东考察考察抗非典工作时强调:抓住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开拓新局面,努力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 2003年7月1日,胡锦涛“七一讲话”指

6、出: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2003年10月14日,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对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方面协调发展。,2、形成阶段:2003年11月2004年4月2003年11月29日,胡锦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重要的是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2004年1月12日,胡锦涛在中纪委第三次会议上提出:要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004年2月,中央举办

7、省部级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专题研究班。 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用大量的篇幅来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实践来源、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3、完善阶段:2004年4月2007年9月2004年4月30日,胡锦涛考察江苏提出: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2004年7月26日,胡锦涛考察上海提出:要努力形成有利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整套体制机制。 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2005年2月19日省部级领导干部和谐社会研讨班上

8、,胡锦涛指出: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005年10月11日,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十一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2006年10月8日, 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要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到实现科学发展上来。 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要求,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什么是发展? 实现现代化的过程 什么是发展观? 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 和根本观点 什么是

9、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历史地位,发 展,第一要义,核 心,以 人 为 本,基本要求,协 调 发 展,可持续发展,全 面 发 展,根本方法,统 筹 兼 顾,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一)第一要义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三大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

10、续发展战略 。变“增长方式”为“发展方式”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 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这是中国的国情和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所决定的。 30年改革开放的成果有力地证明了这一论断。,(二)核心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 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 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 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尊重

11、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高等教育的以人为本,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三)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四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三个协调: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一个“统一”: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发展道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根本要求:“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的

12、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 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 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提交联合国大会的报告 “可持续发展的第一个真正的国际性宣言。” (加)肯内斯哈尔,我国政府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 资源、环境相协调。 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核心是自主创新) 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 发展道路。,(四)根本方法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 当

13、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 战略思维 。,重庆要建成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七届三中全会: 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 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 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重庆要建成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西部唯一直辖市: 面积 8.2万平方公里,为北京、天津、上海三市总面积的2.39倍典型二元结构: 3200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占61.7%(全面小康城市化率目标设定值为55% )(美国城市化率95 )现代工业技术基础雄厚产业门类众多,吸纳力、凝聚 力和辐射力强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长江 上游商贸服

14、务业中心城市,重庆要建成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2007年“”期间,胡锦涛提出“314”总体部署2007年6月,被正式确立为全国统筹城乡综 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12.18日,内陆首个保税港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揭牌2009年02月05日 ,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正式发布 ,重庆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三、怎样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 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 创新环境;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创新智慧、创新人才。,三驾马车协调拉动(2月出口下降25.7%)三个产业协同带动三个提高替代资源(提高科技利用水平、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能力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建设生态文明,强化意识,完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