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25044 上传时间:2016-11-10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4死亡病例报告管理领导小组7传染病管理科工作规范10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12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13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15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17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工作职责19传染病疫情自查制度21传染病漏报检查制度22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责任追究制度23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25重大传染病误报责任追究制度26传染病法规知识培训制度27医院门诊日志登记规范30门诊医生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31住院病人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32检验科疫情管理和报告制度33传染病病例登记和转诊制度3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34死亡病例报告制度352传染病管理科死亡病例报告工作流程36 临床医

2、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要求38急诊死亡病例登记规定39住院死亡病例登记管理规定40死因编码规定41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42肠道门诊工作制度43消毒隔离工作制度443006 签发人: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管理工作,及时、准确、规范上报疫情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经院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传染病疫情监测 疫情管理领导小组” 。同时决定:疫情管理由传染病管理科负责,疫情管理员 情直报员 长: 员: 。办公室:附件: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职责4二 00 六年十月十日主题词:传染病 疫情 领导 通知 _ 2006 年 10月 10

3、日 (打印 5份)附件: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职责:51、负责对全院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每半年对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一次检查,根据最新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2、贯彻执行上级指示,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展工作。3、制定疫情报告的管理制度、人员职责、 报告流程。4、协调处理本医院在疫情报告中遇到的特殊问题。5、对疫情报告管理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6、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部门和个人进行惩处。对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6006 签发人:及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

4、预警提供基线数据,及时、准确、规范上报疫情信息。根据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和关于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和“死亡病例”进行网络直报的通知,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经院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成立“ 死亡病例 报告管理领导小组 ” 。同时决定:死亡病例报告由传染病管理科负责,死亡病例编码由传染病管理科负责,网络直报直报员 长: 员: 。7办公室:附件:死亡病例报告管理领导小组职责二 00 六年十月十日主题词:死亡病例 报告 领导 通知 _ 2006 年 10月 10日 (打印 5份)8附件 死亡病例报告管理领导小组职责:1、负责对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每半年对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工作进

5、行一次检查,根据最新情况制定相应制度。2、贯彻执行上级指示,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按照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开展工作。3、制定死亡病例报告的管理制度、人员职责、报告流程。4、协调处理本医院在死亡病例报告中遇到的特殊问题。5、对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6、对违反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工作的部门和个人进行惩罚。对在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注:医院死亡病例报告管理领导小组及其职责死亡病例报告管理领导班子:由主管业务副院长、医务科主任、传染病管理科科长、疫情管理人员、护理部主任、感控科科长、质控科科长,组成死亡病例报告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

6、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传染病管理科, 传染病管理科主任为办公室主任。9传染病管理科工作规范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相关法规,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的有关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和规定。 2、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条例,建立和健全医院疫情管理和报告制度,组织制定各项疾病预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做好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和报告工作,负责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 查重)工作,定期检查 、指导和督促各科室做好医院疫情管理和报告以及死亡病例报告工作。4、每天分早上和下午两次到科室进行签收传染病疫报卡,并在签收的同时审卡填报内容,保证内容完整;对甲类和按

7、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以及某些特殊病例可及时对病人进行调查,在不能排除的情况下,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本院领导报告疫情;对于结核病、乙肝等容易多次入院就诊的病人,经过调查,排除一年内重复上报的可能,及时上报。5、每月末,查阅全院本月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出院病历、放射科检查结果及检验科检验结果,发现漏报及时补报。6、每月在全院通报上月疫情报告情况(包括疫情动态,迟报、漏报的检查结果,并做出惩罚通告)。7、做好全院疫情报告和死亡病例报告工作,接到疫情报告卡和死亡病例报告后后按规定时限通过国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8、每月与医务科核定死亡病例登记,发现漏报及时补报。109、认真做好上

8、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疫情管理和报告的检查工作,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搞好疫情调查工作。 院2006 年 10 月 10 日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1、疫情管理人员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登记。2、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死亡或误报时要及时做出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3、定期对已上报的传染病卡片进行查重,对重卡进行剔除。4、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5、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他传染

9、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少见传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传染病的报告信息,立即上报院领导和当地疾病控制机构,经疾病控制机构确认后,按照法定时限通过网络报告信息。6、疫情分析资料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使主管领导及时掌握动态。7、传染病报告记录资料要保存 3 年,网络直报的疫情信息和相关资料定期导出,制成电子文档双重备份。8、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资料分类归档保存。119、疫情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密 码要一个月更换一次。10、对疫情信息资料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密。院2006 年 10 月 10 日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

10、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给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3、报告病种: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 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 红热、布鲁氏菌病、

11、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 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124、由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重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5、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 2 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

12、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 24 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6、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传染病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薄,对本科所有入院传染病病人进行详细登记,按照规定及时上报。实验室应根据化验结果,对所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进行疫情报告。7、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8、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钢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9、本院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 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