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思想品德上 第八课课时2 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教案 课件 教学反思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5010330 上传时间:2017-12-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 第八课课时2 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教案 课件 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 第八课课时2 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教案 课件 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 第八课课时2 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教案 课件 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 第八课课时2 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教案 课件 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 第八课课时2 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教案 课件 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思想品德上 第八课课时2 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教案 课件 教学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课(课时 2)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编者 吴文祥 单位 平邑县兴蒙学校 【教学任务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能够自觉得尊重他人,学会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增强尊重别人隐私的法律意识。能力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初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和保护个人隐私的能力。教育目标 知识了解人格尊严权及具体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明确侵害公民人格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增强学生尊重、保护自己人格的意识,引导学生尊重爱护他人的人格权。重点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难点 法律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课型 新授课【教学环节安排】环节 教学问题设

2、计 教学活动设计问题最佳解决方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出示情境: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的将施舍的钱用力的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乞丐为什么宁可饿死、冻死也不要这种施舍?板书课题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学生:倾听材料,初步感悟问题。教师:你可以不去施舍,但你决不因为施舍了别人钱物就有权利去侮辱别人的尊严。哪怕他只是一个乞丐,哪怕他在伸出乞讨的双手时已经自己轻贱了自己的人格与尊严,任何一个人,均无权因此而雪上加霜,去侵犯他仅剩下的一点人格尊严。(引导学生对尊重和维护人格尊严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习新课的欲望。)分组

3、探究探究任务一:我们的人格尊严不容侵犯出示情境一:教材第 101 页漫画分析。提出问题:(1)漫画中哪些权利受到了侵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漫画,分析漫画,探究教材,思考问题。学生:自我探究,同桌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小组合作(2)你身边有以上类似的现象吗?(3)这项权利的含义和内容分别是什么?创设情景二:2008 年 7 月 3 日, 法制日报报到了安徽省卫生厅原副厅长尚军名誉侵权一案。 “本院认为,尚军作为公众人物,理应接受媒体的监督,但新闻报道不能超出法律允许的界限,更不能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为由侵犯其名誉权。尚军因犯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追究刑事责任,但其作为公民的名誉权仍受法

4、律保护。 ”尚军是安徽阜阳腐败案件中的高官之一因犯受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0 年。尚军案发后,湖北某杂志刊出傍上两个“副省” ,为何保不住她的亨通仕途一文。该文采取捏造事实、混淆是非的手段,对其进行恶意诽谤和人身攻击,侮辱了她的人格。日前,合肥市蜀山区法院对尚军状告湖北某杂志社侵犯其名誉权一案作出判决,判令该杂志向尚军赔礼道歉,同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6 万元。(1)尚军状告湖北某杂志社一案的最终胜诉说明了什么?(2)这个案例给你带来什么启示?探究任务二:法律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出示情景三:(见教材 103 页漫画)情境一:同学一:你不能随意看别人的日记同学二:方方在日记里

5、写道情境二:同学三:李峰又有信来了,我们打开看看写些什么?同学四:不行!这是他的秘密!思考:四位同学侵犯了他人的什么权利?讨论:侵犯未成年人的隐私还有哪些表现?出示情景四:(见教材 P105 页材料)近一个月,初二学生黄某出现了异常情况,黄某不住校,但经常深夜才会家,中午饭也极少回家吃。黄父文黄某是什么原因,黄某说是学习紧张,中午饭再学校里和同学一块吃了,晚自习后,是教师点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归纳,使学生认识人格尊严的概念及有关法律规定。学生:阅读材料,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一名同学做好记录,讨论后上台展示交流成果。教师引导点拨: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进一步归纳升华。是学生认识到:(1)

6、在我国,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人格尊严的权利,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容非法侵犯。犯罪嫌疑人也不例外。(2)自尊自爱,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学生:阅读教材第 102 页“相关链接” ,思考教材第103 上面插图后面的问题。(了解法律常识,增强法律观念。学生:观察漫画,自主探究,小组讨论问题,交流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引导学生将小组讨论的成果进行展示,并进行归纳和认识有关隐私权内容。学生:列举发生在自己身边侵犯隐私权的现象。四人一组讨论交流,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各组的交流结果。 教师:在我国,未成年人同样享有隐私权,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同样要受到人们的尊重,受到法律的保护。学生:阅读案例分组讨

7、论交流,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和回答情况进行总结: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由于缺乏法制观念或对未成年人的关心爱护方式不当,使侵犯未成在教室里复习功课。黄父半信半疑,便到学校找班主任了解儿子的情况,谁知班主任和黄某的同学都否定了黄某的说法。黄父再三追问儿子,就是不得其果。后来黄某干脆不再搭理父亲,但依然是深夜才回家。黄父心里非常着急,由于自己是公司的经理,没有时间观察儿子的行踪,有担心儿子出事,便让自己公司的一名工人跟踪黄某议一议:(1)黄父是否侵犯了儿子的隐私权?我们应当怎样看待黄父的行为?(2)咱们自己有没有责任?(3)当侵权行为发生时,你将怎样对待老师、父母或同学的侵权行为

8、?年的现象时有发生,当然我们自己也有责任,我们应该理解父母的心情,加强与父母或老师的交流,及时把自己的思想状况反映给他们,这样也可以避免父母或老师的侵权行为。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提升:青少年依法保护隐私权,要管理好自己隐私的物品;对待同学,我们还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相互维护,相互尊重。一旦发现有人披露自己的个人隐私要依法制止,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隐私权。走进生活学以致用写一写(见教材 P105 页)尊重他人的隐私,我们应该做到:对同学的日记: 。对同学的身体和生理缺陷: 。 对同学的家庭生活细节: 。对同学过去的缺点: 。学生:首先自我思考,初步完成,在此基础上小组交流。教师

9、:根据学生的分析回答进行引导、点拨。归纳小结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注意收获不应仅仅局限于知识方面。以小组为单位盘点收获。板书设计人格尊严的含义人格尊严不容侵犯 人格尊严的具体内容法律保护我们 学会保护人格尊严的人格尊严隐私权的含义隐私权 青少年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学会保护隐私权达标测评1.上海某公司董事姚某的侄子在学校意外死亡,姚某为了吸引有关部门的重视,在多家网站捏造事实,污蔑侄子的班主任老师刘某,还捏造事实对刘某的妻子进行人格侮辱。最后,姚某被人民法院以诽谤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这一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要自重自爱,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要尊重、爱护他人的人格尊严 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犯时,要依

10、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不要轻易对别人说实话A. B. C. D.2.下列不属于侵犯公民隐私权的是( )A.李某用望远镜窥探对面楼上张某的私生活B.张某无意中听到赵某有肝炎病后广为传播C.刘某将自己的特殊生活经历写成自传D.网站将其注册会员的照片、电话号码等信息卖给信息公司3.(2010 滨州市中考题) 人肉搜索实质上是网民利用网络这一平台,通过其他网民的参与,将某一特定对象的个人信息资料、数据搜索出来的一种现象。最近几年,人肉搜索在互联网上频频出现,一系列事件的当事人被网友纷纷揪出来亮相。下列有关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有A “人肉搜索”抨击假恶丑现象,营造了良好社会的风尚B “人肉搜索”不断引导人

11、们明辨是非善恶,伸张社会正义C “人肉搜索”有助于引导更多的网民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D “人肉搜索”是一种侵害公民隐私权的违法行为4.下列属于侵犯公民人格尊严的有( )小华利用他人的生理缺陷给他人起外号 小明迟到了被值班老师发现,小明在迟到记录簿上写上了班长的名字 晓云牵着小狗不小心将一个小朋友咬伤 小林和小刚在班上偷看别人的日记,并在同学中间传播A. B. C. D.5某公司职员李某和王某同住一室,一天,李某偷看了王某的日记,并将日记中的有关内容在公司员工中传播。王某对此非常恼火,顿生报复李某的念头,于是王某向公安机关写信,信中列举了李某盗窃公私财物、赌博等问题。公安机关经过调查证实,李某没有盗窃、赌博行为。请你对李某和王某的行为进行评析。参考答案:1.B 2.C 3.D 4.D5.李某的行为是违法行为。我国公民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李某偷看王某的日记,并将日记中的有关内容进行传播,侵犯了王某的隐私权。王某的行为也是违法的。我国法律保障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非法侵犯,禁止用任何方式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王某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没有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是对李某进行诬告和陷害,侵犯了李某的人格尊严,不仅没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反而使自己走上了违法的道路。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