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伦和谐”的重构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498240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伦和谐”的重构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伦和谐”的重构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伦和谐”的重构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伦和谐”的重构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伦和谐”的重构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伦和谐”的重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伦和谐”的重构(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伦和谐”的重构近年来中国家庭伦理剧的艺术趋向探析韦晓娟.电影文学,2008 年第 2 期.家庭伦理剧指涉以社会道德为题材,以人伦情感为主线,基于婚姻、家事、家族和姻亲的诸家庭伦理关系为内容,表现一定社会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的主题类型电视剧。征诸影史,中国电影之父郑正秋与张石川导演了第一部开家庭伦理剧先河的影片难夫难妻 ,此片亦为中国家庭伦理剧奠定基石。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家庭伦理剧在精神内涵和艺术形式上不断创新,突破一个个收视热点,彰显独特的艺术魅力。思其所以然,当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价值之基础仍在于“家” 。家是“我们所了解,我们所习惯的,我们在那里感到安全,我们的情感关系在那里有最

2、为强烈的坚实位置, ”可见国人对家的情感是浑厚而发达的。而家庭伦理剧的内容侧重描写家庭诸关系的情感纠葛、价值观碰撞而产生的戏剧冲突,聚焦于家庭内部的矛盾冲突,注重以家庭成员的情感纠葛和命运变化,以及社会主流的人伦常理和人文关怀,人们对于这些带有浓厚生活情趣、体现自身生活本质的电视剧就最容易产生共鸣。渴望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播出时,几成“万人空巷”之势。它成功融合了家庭伦理片的基本要素:以曲折的坎坷的人物命运为中心,以“家”为叙事的环境空间将伦理化的叙述策略和人文关怀相融合,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北京四合院的刘家和住在小洋楼的王家发生的一段悲欢离合的感人故事。我国电视荧屏上这部家庭伦理剧的开

3、山之作创造了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最高的收视率(90.78) 。剧中慧芳这个形象代表了当时国人对于家庭伦理观念的大众审美取向。慧芳秀外慧中、善良且宽容忍让,与传统文化理想的女性形象是一致的。她在丈夫、公婆、邻里之间是安顺与祥和的。同样, 情满珠江淑贞也是如此。她在剧中完成了一个忍辱负重的贤惠的角色。当丈夫最后离开她,她仍然多次替丈夫解围而承担更大压力。即便其后成为女强人,仍摆脱不了人情礼仪的既定和束缚。可以说,无论是 20 世纪 80 年代的篱笆女人和狗 ,还是 90 年代的渴望 、情满珠江 、 上海一家人 、 过把瘾等剧,都是以“家”作为叙事主体,对曲折的家庭、情感故事进行描写,反衬社会生活与人

4、们社会心理的变迁过程,充分体现出当时的社会文化、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即秉持善恶观念和传统伦理来诠释生活,带有强烈的伦理教化韵味。这一时期家庭伦理剧,更注重的是社会历史宏大叙事的展现和发掘,去彰显传统社会伦理道德,对真、善、美追求和社会的和谐前景的渴望。于是女性形象往往是善良贤惠、宽容的,但却具有悲情色彩。到了 90 年代末时,面临多元化语境即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也越来越多元,社会转型期的各种激荡,为家庭伦理剧的创作带来诸多的挑战和困惑,更多的是带有探索意味。 牵手 、 空镜子 、 结婚十年等剧的出现,就已不完全按照过去家庭伦理剧所秉持的善恶观和传统家庭伦理来诠释生活,而是尽量弱化事件和情节,主要以

5、人为出发点,不遗余力表现个体个性的情感。 牵手因探索当代中国婚恋的“雷区” ,曾引起极大争议。剧中的王纯属于我们习以为常的一类社会群体“第三者” ,但她不像以往在荧幕中常见的那种做极端脸谱化处理成一身妖艳的坏女人,而是一个很难做出简单道德判断的复杂人物形象。她有内涵且单纯善良。假如说王纯无意中介入了他人的家庭只是一个错误,那么她的最终选择令观众对这个人物反倒增了几分同情。导演杨阳在接受采访时说, “我不仅仅表现一些受伤的女人 ,也不想只是简单地痛斥那些不回家的男人 。我只想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通过这部片子,尽量真实准确地表现今天这个社会,以及组成这个社会的细胞家庭和构成家庭最基本的元素人,去探

6、讨在当今社会中生活着的人们男人、女人,他们之间矛盾冲突和他们自身的问题” 。 牵手不是简单地去演绎一个婚外恋故事,而是深入到伦理、文化的更深层次,表现当代社会在现代观念与传统观念多重制约下的男女性别心理意识及其多样复杂的情感问题。观众对影视剧的伦理诉求在于故事的人文价值而非其娱乐性,这也暗含着观众所置身的是一个在“国际化” 、 “信息化”浪潮的裹挟下,一方面对于“忠孝”的传统伦理在慢慢淡化,另一方面,对于个性解放和独立的思想在日益滋长的多元社会中,随着人伦情理漠化,道德水准下降,性行为开放、离婚率上升、家庭暴力等问题的出现,核心家庭开始代替原有的主干家庭,家庭规模趋向小型化,与此同时,夫妻越来

7、越上升到中心地位,原来长辈十分重视的各种亲戚关系、大家庭伦理观念在年轻一代的家庭中越来越淡,人们在追求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失去了原有熟悉情感空间,在这样多元的价值观影响下,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整体意识、道德精神追求在当下流行语境中逐渐淹没消解。作为这些问题的回应,近年来家庭伦理剧开始反思传统文化和人伦的缺失,描写多元的价值观念,追求家庭的和谐幸福也成为近些年来家庭伦理剧的主要艺术特色。物质化生活的进步和丰富,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工具理性的膨胀和人文精神的贬值。现代人普遍感受到意义匮乏、话语失落的迷惘和焦虑。艺术作为文化的载体,往往是现实中人们心理和情感的反映。家庭伦理剧没有简单的用早期的家庭伦理剧

8、所秉承的善恶观来批评人们的选择,而是采取了相对开放的叙事立场。各种伦理选择在生活中不断呈现出来,尤其以个人幸福为核心的价值观不仅常常导致家庭破裂,而且会把人物推向痛苦的境地。近年来家庭伦理剧不再把某一种伦理思想伦理观念作为绝对的权威,而更具有开放性,多元性,涉及到婚姻家庭生活的个人选择观、责任感、情感幸福观、家庭和谐观等。 孝子描写了乔家 5 个普通家庭人对于“孝道”的理解,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电视剧围绕着乔老太这样一个难以服侍和理解的老太太生病后,儿女女婿媳妇们用不同的方式阐释了“孝”的涵义,使孝道这一传统美德在当下得到了新的诠释。母亲的大病大乱了 5 个家庭的平静生活,同时也引发

9、了家庭的各种矛盾。剧中儿媳妇谢言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深明大义、尽孝尽责,但没有设置成渴望中刘慧芳式的“苦情”模式,表现出现代知识女性的高尚情操,凸显了传统与现代两种文化的紧密融合。 亲兄热弟的故事则以给身患白血病的三弟配上骨髓为线索,牵出了几个兄弟家庭的生活状况。大哥于大海是一个“的哥” ,热心肠但窝囊,老婆嫌他没出息,离婚再嫁带走了 16 岁的女儿;二哥是个建筑包工头,为人比较会算计;患上白血病的老三,觉得全世界都亏欠他,总想把自己的痛苦转嫁到别人头上,要做骨髓移植,成为一家人的重负;老四则是从小就送给了别人,后又闯祸坐牢,为人鲁莽但很丈义。在老三突患白血病这一情节的牵引下,引发了一系

10、列的矛盾和冲突。血缘相同性格迥异社会身份不同的兄弟四人,不得不共同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而他们的喜怒哀乐,不但随时考验着他们的亲情、良知与人性,一面是难以割断的手足情深。一面是沉重的经济负担和无奈。电视剧还原传统的男人之间的兄弟情,无论怎么打怎么吵终究是手足。当下商业社会,重利益、薄亲情。家庭伦理剧恰好充当了一剂“补药” ,提醒着无论工作多忙,也不能忽略亲情。传统人伦亲情和人的精神自我的回归,是一种必然。以“和为贵”为基础的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中,还包含着化家为国,家国同构的思想,正如孟子所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许多优秀的家庭伦理剧总是把“家事、国事、天下事”糅合在一起。 家风生动地

11、再现了老干部杨正民无论在面对事业的大小抉择之际,还是在对待子女的情感矛盾之时,这位老党员始终以宽阔的胸怀、超脱的人生智慧和高尚的思想境界来处事、为人。始终以大局为重,不徇私情,体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素质,也体现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情与理之间折射出对于人生的认知与思考。在描绘和表现家风同时,也深刻涉及到民风、党风、社会风气。对家庭伦理和传统伦理秩序规范的重新思考和建构成为当代家庭伦理剧的重要内容。2006 年在央视热播的老娘泪亦是此中代表。从普通人的家庭故事切入,以真实动人的家庭亲情来弘扬我们民族的伦理美德,营造和表述具有典型意义的中国传统家庭氛围和温馨情感。 “家庭的伦理写出了

12、很深很久远的东西,一些几千年来沉淀在中国人心底的美好的东西没变,这些就反映在普通百姓的身上,反映在剧中这些普通人家的生活中。 ”新结婚时代描述了城市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顾小西和农村家庭出身的何建国结婚后,由于成长背景、思维方式迥异,在婚姻中面对的重重困扰。小西的弟弟的姐弟恋、小西爸爸与保姆小夏的婚姻,这些当今社会出现的值得人们关注的婚恋现象在电视剧播出后引起了观众的广泛讨论。剧中“你嫁给了他,就嫁给了他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让许多女性产生共鸣。剧中强调了“门当户对” ,但对“门当户对”进行了新的诠释。编剧王海鸰在接受人民网文化论坛采访时说, “如果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门当户对无疑是很重要的,

13、但是这不等于说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就注定失败,只不过是门不当、户不对肯定会有一些矛盾和摩擦,但这些矛盾和摩擦不是不可以通过磨合、沟通解决的,但是双方的人生观、价值观一定要一致” 。剧中三对错位的婚姻,所谓的“错位”就是与人们目前公认的一种条件般配标准的不一致,比如说门当户对、男大女小、男高女低等等,这三对正好是相反的。“婚姻是个人的事情,应当尽量减少两个人之外因素的干扰。 ”对当下的婚姻恋爱的价值观念作了一个新的诠释。在对家庭伦理剧的影视剧的历史逻辑和内容进行梳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当代家庭伦理剧是呼唤伦理的回归。但伦理回归的文化指向并非简单指向过去,而是新的起点上的伦理重构,是传统价值在现代观

14、念下的延续和发扬光大。家庭伦理剧所描述的天伦之乐,是融入中国人血液中根深蒂固的情结,它的热播透视出人们追寻传统人伦情感的殷切之心。而“和谐”是中国家庭伦理剧一直追求的主调,不仅是因为深受民族传统历史文化影响,也是人们在现实社会中对真、善、美追求的集中体现。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适应和谐社会的需求,理应成为当代家庭伦理剧的核心价值取向和创作的主线。当然,近些年的家庭伦理剧也出现了一些不太和谐的部分。有些探索性的家庭伦理剧过分强调个人幸福重要性,不惜将个人幸福建筑或凌驾于别人的痛苦之上,淡漠家庭伦理观念,这些是不足取的。20 世纪 90 年代末婚外恋题材电视剧热播后, “第三者

15、插足” 、婚外恋题材的电视剧出现。这些影视剧反映了部分家庭遭遇的困境,折射出社会现实的复杂问题。如果施之得当,它们能够通过激发观众的思考,将社会舆论引向正确的方向。可以说,现代文明体系中,家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亲情伦理是社会秩序的组成部分。以家庭伦理促社会和谐,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命题,也会成为家庭伦理剧重要的表现主题。参考文献1 胡丹.新时期家庭伦理剧的历史和发展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6, (4):42-43.2 匈阿格妮丝赫勒:日常生活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257-258.3 高鑫、吴秋雅:20 世纪中国电视剧史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16.4 杨阳.把难以言说的故事说好导演阐述J.中国电视,1998, (12):42.5 清焦循.孟子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7.6 何西来:电视剧“儿女情长”八人谈J.中国电视,1997, (4):58-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