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4937265 上传时间:2017-12-09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6.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考纲要求: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标要求: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对外开放,即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对外开放的含义是什么?,概念阐释,一、对外开放的背景 国际方面 国内方面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1.经济特区的创办: 2.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3.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4.各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三、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时间 目的 有利条件 成就四、我国对外开放

2、格局的特点 体系: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探究一: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背景、 过程和特点。,自主探究,探究二:对外开放的新发展。,探究三:对外开放的成就,探究一: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背景、过程和特点,合作探究,材料一: 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访日美后讲话,材料二: 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难以在封闭的状态下得到发展。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更加积

3、极地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江泽民在香港“2001财富全球论坛” 上的讲话,一.对外开放的背景1、国际方面:国际形势走向缓和,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2、国内方面:文革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大大落后于世界,急需恢复和发展经济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对外开放的伟大决策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团已经形成。,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1.经济特区的创办 开端: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扩大:1988年海南省,厦门,深圳,汕头,珠

4、海,学思之窗: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靠近港澳台,便于往来华侨多,有利于引进资金技术资源丰富是对外交通重要港口,与海外联系密切,海南,含义: “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范围,实行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经济政策,如在吸引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待遇,以此引进外资、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注意:它不是政治特区,它的前提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文化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思考:什么叫经济特区?“特”在哪里?,特点:第一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第二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师

5、生互动】如何理解我国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不同?,(1)实施区域不同:前者限于内地,后者限于统一后的港澳台地区。(2)权力大小不同:前者只是在经济上享有特殊政策,在别的方面与其他地区相同;后者除外交权和国防权外,按照基本法规定可以行使其他权力。(3)政治体制不同: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者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外向型经济”战略,与国际市场紧密联系,大力引进外来资金与技术,产品以外销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要生产目标。,对外开放前的深圳,今天的深圳,厦门,深圳,珠海,海南,汕头,1992年,在特区,外商实际投入占全国外商实际投资的29%,外贸出口占全国出口总值的1/7。,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1

6、.经济特区的创办 开端: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扩大:1988年海南省 特点: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 成就: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深圳成为“一夜崛起城市”2.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1984年 14个,厦门,深圳,汕头,珠海,北海,广州,湛江,福州,温州,宁波,南通,连云港,青岛,烟台,秦皇岛,大连,上海,天津,2、沿海开放城市,(助记助学)沿海岸线北向南:“大秦天青烟连南上宁温福广湛北”,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1.经济特区的创办 开端: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扩大:1988年海南省 特点: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 成就: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有探

7、索和示范作用 深圳成为“一夜崛起城市”2.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1984年 14个3.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985年后:长三角 珠三角 闽东南 环渤海地区,环渤海湾地区,长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洲,珠江三角洲,3、沿海开放地带,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1.经济特区的创办 开端: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扩大:1988年海南省 特点: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 成就: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深圳成为“一夜崛起城市”2.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1984年 14个3.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985年后:长三角 珠三角 闽东南 环渤海地区4.沿边、内地开放和各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8、的建立 1988-2002共设4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阅读教材P60相关文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下列城市中首批获准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是( )A、秦皇岛 B、武汉 C、合肥 D、苏州工业园区2、下列属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特点的最佳选项是( ) 资金来源以引进外资为主 经济成分以外资企业为主 具有人才、技术、知识密集的特点 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A、 B、C、 D、,A,B,经济技术开发区,概况: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从1988-2002年,全国共设立了4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特点: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

9、出口产品为主;通常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市,内地省会开放城市,1、经济特区,2、沿海开放城市,3、沿海经济开放区,5、内地(经济技术开发区),4、沿海经济开放地带,(助记助学)沿海岸线北向南:“大秦天青烟连南上宁温福广湛北”,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环渤海四大沿海经济开放区。,简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特点意义?结合示意图试概括对外开放的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开放体系,推进,范围,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10、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点,沿海,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如何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提示:(1)“点”是指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最早、开放层次最高的地区。经济特区的成功产生了强烈的辐射作用。(2)“线”是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3)“面”指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向内地延伸。(4)“全方位” 是指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不仅“引进来”,而且要“走出去”,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5)多层次: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

11、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以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陆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6)宽领域:指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思考,三.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时间:1990年 2.目的:以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3.有利条件: 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较好 地理优势 交通优势 人才和产业优势 4.成就: 浦东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也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

12、标志。,开放以前的浦东,开放前的浦东,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浦东创下了许多“全国第一”:,“中华第一楼” 金茂大厦,“中国第一塔”东方明珠电视塔,中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发电厂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全国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开发区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全国第一家知识产权法庭第一个法律援助中心第一个“110”电话报警系统第一台“999”市民救助电话 ,知识整合,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新发展,新时期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对外开放是建立在维护国家主权、平等互利基础上的;旧中国的“开放”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的,为帝国主义侵略政策服

13、务的。,在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被迫开放的,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提下主动实行的,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便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大大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是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C

14、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2011福建文综,20)据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B,2、右表为某学生编制的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表。表格出现残损,你认为其中三格已标明数字序号的内容应该是(),A汕头特区、海南特区;宁波、温州;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B潮州特区、汕头特区;杭州、宁波、温州;沿海经济开发区C福州特区、汕头特区;杭州、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D汕头特区、海南特区;宁波、温州;沿海经济开放区,考点3,3、【高考典例(2011浙江文综,20)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

15、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3.调动知识:,2.立意判断:,时空信息:20世纪90年代中国南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区别问题,4.选项分析:,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心是“市场”与“计划”关系,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关联信息:证券、股票,独有,1.提取信息:,【答题思路示范】,材料并没有体现防“左”右问题,强调的是要敢于试验“证券、股市”这些代表“市场经济”的事物。排除A、C;B材料无从体现。,4、2014四川卷 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 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 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 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