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492181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1《分子热运动》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6·1《分子热运动》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6·1《分子热运动》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6·1《分子热运动》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1《分子热运动》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1《分子热运动》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6.2分子热运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作为第十六章的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完宏观物体的有关知识后,对微观世界的知识进一步探究学习。本节主要讲述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是物体具有内能的基础。学好本节知识便于学生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为本章的学习做了知识准备。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中,已经对物质的组成及分子运动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也对力的知识有了一定了解,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九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由于分子的微观模式较抽象,因此对分子的运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

2、关的问题并不十分清楚,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较难理解。三.教学目标的制定: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2)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运用想象和类比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受的事实。

3、4.教学重点2由于分子热运动是物体具有内能的基础,为学习下一节内能学习作铺垫。本节讲述的扩散现象的实质是分子热运动。所以分子热运动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5.教学难点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抽象但又是下一节内能学习的知识前提,所以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学是本节课的难点.四.说教法与学法本节需要考察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较低但内容抽象,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初三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探究、问题讨论、转换、类比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具体学习过程中,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分析、讨论为主,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以“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推理得出结论”为主线的思维过程进行教学,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4、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五.教具和多媒体教具与学具:香水,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玻璃板,蓝、红墨水,烧杯,冷水,热水,铅柱,钩码,分子作用力演示器(自制)。本节课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分子运动情况及扩散现象有更具体、清晰的了解,在相关部分设计了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流程:(一)引入新课课件展示水杯内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水,其实是由一个个的水分子组成的。让学生对分子有“小”、“数量多”的感觉。趁此提出本节课的课题:分子的运动规律怎样?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二)进行新课1.扩散现象教学扩散现象和分子热运动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该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创设情境:悄悄在教室的角落里打开一瓶香水,让学生们

5、说说感受,然后提问:闻到了什么味道?闻到香水的原因是什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学生分析闻到香水味的原因,并让学生对生活中扩散现象和解释展开猜想,让学生认识扩散现象。这样由生活现象设悬疑提出问题,形象直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并能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3在扩散现象演示实验中实验探究教师演示实验: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之间的扩散实验。多媒体展示:硫酸铜溶液与清水间的扩散;铅片和金片之间的扩散。让学生叙述以上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一步设计分组实验,探究 “温度对扩散现象快慢的影响”。 教师在以上基础上提出“对同样的一个扩散实验,能否改变一个因素,从而改

6、变扩散进行的快慢呢?”。让学生进行猜想交流,设计实验,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进行探究。(由于本节的探究问题,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的,因此学生能较易提出猜想,且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容易获得结论。)上述实验完成后,教师启发学生回答(现象上升到理论):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分子运动的快慢和温度有关系吗?在以上基础上,引出“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及观点。并用课件2 模拟扩散现象的实质。由于分子运动的观点较抽象,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播放,能吸引加深学生对扩散的理解。在观看课件时,教师可让学生及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2、分子间的作用力教学结合以上课件,提问: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为什么固

7、体和液体分子为什么总保持一定形状不飞散呢?b、分子有间隙,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并叙述理由,设计验证方法。由于分子无法直接感知,教师可引导学生类比“生活中的例子”提出猜想。通过演示两个铅柱被压紧后连在一起的实验,证实分子间有引力。通过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的示例,指出分子间存在斥力。接下来通过演示弹簧连接的小球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实验类比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以形象的宏观实验现象类比分子间关系,有效地分散了分子间作用力这一教学的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接着通过课件模拟分子间的作用力。加深印象,利用课件的互动性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三)小结4在该环节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对学生进行的探究评价。使学生在知识上、方法上、情感上都有所收获,提高他们的总结能力。(四)应用拓展:通过几组习题的练习,是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作业布置:在作业中我设置了两个小实验,让学生用身边的物品完成物理实验,这样既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又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并且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