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科研究生学位论文注释和参考文献的编写体例(试行稿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24911828 上传时间:2017-12-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87.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文科研究生学位论文注释和参考文献的编写体例(试行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文科研究生学位论文注释和参考文献的编写体例(试行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文科研究生学位论文注释和参考文献的编写体例(试行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文科研究生学位论文注释和参考文献的编写体例(试行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文科研究生学位论文注释和参考文献的编写体例(试行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文科研究生学位论文注释和参考文献的编写体例(试行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文科研究生学位论文注释和参考文献的编写体例(试行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关于文科研究生学位论文注释和参考文献的编写体例 ( 试行 稿) 近年来,校内外专家在评审我校文科博士和硕士论文时,多次指出论文的注释和参考文献的编写存在不规范问题。为此,研究生院培养办参考国内有关学者的著作和一些国家级出版社和重要学术期刊的要求,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一般中文著作注释要求 (一)首次引用 引用的资料第一次出现在注释中时,一般中文著作的标注次序是:著者姓名(多名著者间用顿号隔开,编者姓名应附“编”字)、文献名、卷册序号、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 1、专著 吴冷西:十年论战 1956-1966 中苏关系回忆录(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年版,第 13 页

2、。 梁守德、洪银娴:国际政治学概论,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36 页。 阎学通等:中国崛起 国际环境评估,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68 页。(作者三人以上,可略写为 XX第一作者等 ”;出版社名称已包含地名,不必重复注出。) 2、编著 倪世雄主编:冲突与合作 现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评介,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第 71 页。 3、译著 应在著者前用方括弧标明原著者国别,在著者后标明译者姓名。 美 孔飞力:叫魂,陈兼、刘昶译,上海,三联书店, 1999 年版,第 207 页。 4、期刊杂志(期刊指月刊、双月刊、季刊、年刊等,杂志指周刊或半月刊) 吴承明:

3、论二元经济,历史研究, 1994 年第 2 期,第 98 页。 李济:创办史语所与支持安阳考古工作的贡献,传记文学(台北),第 28 卷第 1期( 1976 年 1 月) 阎学通:中国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世界知识, 2000 年第 3 期,第 9 页。 5、报纸 符福渊、周德武:安理会通过科索沃问题决议,人民日报, 1999 年 6 月 11 日,第1 版。(此例适合署 名文章) 朝韩首脑会晤程序大多达成协议,中国青年报, 2000 年 5 月 12 日,第 6 版。(此例适合不署名文章或报道) 6、通讯社消息 和平、繁荣与民主,美新署华盛顿 1994 年 2 月 24 日英文电。(写明电文题

4、目、通讯社名称、发电地、发电日期和发电文种)。 7、政府出版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研究室:中国外交 1998 年版,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 年 6 月,第 768 页。 8、会议论文 任东来:对国际体制和国际制度的理解和翻译,提交给“全球化与亚太区域化国际研讨会”的论文,天津,南开大学, 2000 年 6 月 5 日至 16 日,第 2 页。 9、学位论文 2 孙学峰: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方法 20 年 1979-1999,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硕士论文, 2000 年 1 月,第 39 页。 10、未刊手稿、函电等 标明作者、文献标题、文献性质、收藏地点和收藏者,收藏编号。 “蒋介

5、石日记”,毛思诚分类摘抄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陈云致王明信, 1937 年 5 月 16 日,缩微胶卷,莫斯科俄罗斯当代文献保管与研究中心藏, 495/74/290。 (二)再次引用 再次引用同一资料来源的资料时,只需注出作者姓名、著作名(副标题可省略)和资 料所在页码;如在同一页且紧接同一资料来源的上一注释,可以用“同上”(论文)或“同上书”(著作)代替作者姓名、著作名。 吴冷西:十年论战 1956-1966 中苏关系回忆录(上),第 13 页。 同上书,第 45 页。 (三)转引 将原始资料出处按上述要求注出,用句号结束。用“转引自”表明转引,再把载有转引资料的资料出处注出来。 胡乔

6、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88-89 页。转引自杨玉圣:中国人的美国观 一个历史的考察,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183 页。 二、 析出文献的注释要求 引证标注内容及顺序为:( 1)作者;( 2)析出文献名;( 3)文集编者;( 4)文集题名;( 5)卷册;( 6)出版者与出版时间;( 7)版本;( 8)页码。 1、 析出文献的作者和文集编者相同时,后者可以省略;不同时,要分别标示。如: 唐振常:师承与变法,识史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年,第 65 页。 陈序经:东西文化观,邱志华编:陈序经学术论著,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8 年,

7、第 234 页。 2、 引证书信集、文件汇编及档案汇编中的文献,应标注原始文献形成的时间,如: 复孙毓修函, 1911 年 6 月 3 日,高平叔、王世儒编注:蔡元培书信集上,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第 99 页。 中共中央最近政治状况报告, 1927 年 10 月,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政治报告选辑( 1926 1933),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3 年,第 20 页。 3、 引证著作及编辑作品中的序、跋、前言、后记、按语、编辑说明、引论等,与析出文献标注方式相同。如: 袁伟时:卷首献辞,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海天出版社, 1992 年,第 2 页。 楼适夷:读家书,想傅雷(

8、代序),傅敏编傅轩家书,三联书店, 1988 年第 3 版。 4、 引证著作及编辑作品中由作者自撰的序、跋、前言、后记,也可用中圆点连接来表示。 如: 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序言,人民出版社, 1994 年。 三、古籍的注释要求 引证标注内容及顺序为:( 1)责任者与责任方式;( 2)书名;( 3)卷次;( 4)部类名及 3 篇名;( 5)版本;( 6)页码。由于古籍种类和出版状况比较复杂,常常有一些特殊情况。 (一)责任者 1、 常用基本典籍,书名中含有作者姓名的文集,以及官修大型典籍,可不标注作者,如论语、管子、通典、资治通鉴、陶渊明集、全唐文、 册府元龟、明实录、大清会典、四库全书总目

9、提要、二十五史等;有些书籍作者失传,应标注“佚名”。 2、 地方志一般不标注作者,只注书名。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前冠以修纂成书时的年代(年号);民国地方志在书名前冠加“民国”二字。如: 道光桐城续修县志卷 16人物 文苑。 民国中牟县志卷 8地理志。 3、 如果需要,责任者前也可用圆括号标注朝代名。如: (清)姚际恒:古今伪书考卷 3,光绪三年苏州文学山房活字本。 (二)卷次 1、 卷次用阿拉伯数字标注。 2、 引证古籍中的续集、余集、外集、别集、别录 、续编、遗文、补遗、卷首、卷末等续补附属部分,卷次须依照原书标明续补附属部分的名称。如: (宋)章如愚:群书考索后集卷 21。 (三)部类名及篇名

10、 1、 部类名及篇名用书名号表示,其中不同层次可用中圆点隔开,原序号在书名号中仍用汉字数字。如: 太平寰宇记卷 159岭南道 循州风俗。 万历广东通志卷 24郡县志十一广州府人物二。 2、 原有的条目名称,用双引号表示。如: 元典章卷 19户部五 田宅家财 ,“过房子与庶子分家财”条。 3、 正史中人物传之附传可标注为: 魏书卷 67崔光传 附崔鸿传。 4、 引证编年体典籍,通常注出文字所属之年月甲子(日)。如: 资治通鉴卷 200,唐高宗永徽六年十月乙卯。 5、 引证古籍正文所附注疏、笺释,一般采用在篇名外注出注疏、笺释的方式。如: 三国志卷 33蜀书 后主传 ,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 资治通

11、鉴卷 35,汉哀帝元寿元年“王嘉封还诏书”,胡三省注。 (四)版本与页码 1、 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标注版本和页码(用阿拉伯数字)。 薛福成:庸庵笔记卷 2,宣统二年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 清史稿卷 486吴汝纶传,中华书局, 1977 年,第 13444 页。 2、 一些古籍的版本可以直接通过某丛书来反映时,可省去具体出版情况。如: (宋)彭乘:墨客挥犀卷 10,丛书集成初编本。 3、 影印古籍必要时可标注影印所依据的原始版本。如: 崇祯吴县志卷 2,上海书店, 1990 年(据明崇祯年间刊本)影印本。 (五)其他 一些常用典籍只标书名和篇名,用中圆点连接。如:论语 学而 ;淮南子 天文训

12、。 (六)数字用法 1、清代(含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各民族非公历纪年使用汉字,并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 秦文公四十年(前 722 年) 4 太平天国庚申十年九月二十四 日( 1860 年 11 月 2 日) 2、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用中文数字。 丙寅年十月十五日 腊月二十八日 八月十五中秋节 四、数字使用,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年、月、日、时间等, 一律用阿拉伯数字( 2000 年 2 月 28 日;下午 3 时 25 分; 20世纪 80 年代; 90 年代)。凡是原文中指 20 世纪时用“本世纪”的字样,一律改作“ 20 世纪”。 在约定俗成的情况下,某些专有概念、名词等仍用汉字而不用阿

13、拉伯数字,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三 K 党等。 数字百位数以上,不用逗号分割而应连写。如若 889564100,不能写作 9, 889, 564,100。 五、英文注释要求 (一)首次引用 同中文一般著作注释一样,引用英文资料第一次出现在注释中时,需将资料所在文献的作者姓名、文献名、出版地、出版时间及资料所在页码一并注出。 1、专著 Kenneth Waltz,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Inc.,1979),p.81.(作者姓名按通常顺序排列,即名在

14、前,姓在后;姓名后用逗 号与书名隔开;书名使用斜体字,手稿中用下划线标出;括号内,冒号前为出版地,后面是出版者和出版时间,如果出版城市不是主要城市,要用邮政中使用的两个字母简称标明出版地所在国,例如 UK;单页用 p.表示 ) Hans J.Morgenthau, Politics Among Nations: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6th ed.,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Inc., 1985), pp. 389-392. (主标题与副标题之间用冒号相隔;多页用 pp.表示,意思是 pages) Robert Keo

15、hane and Joseph 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World Politics in Transition, (Boston: Little Brown Company, 1977), pp. 45-46. (作者为两人,作者姓名之间用 and 连接;如果为两人以上,写出第一作者,后面加 et al., 意思是 and others) 2、编著 David Baldwin, ed. Neorealism and Neoliberalism: The Contemporary Debat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3), p.106. Klause Knorr and James N. Rosenau, eds. Contending Approaches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s,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9), pp.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