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用教材教语文到用语文教语文_2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4902844 上传时间:2017-12-0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9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用教材教语文到用语文教语文_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用教材教语文到用语文教语文_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用教材教语文到用语文教语文_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用教材教语文到用语文教语文_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用教材教语文到用语文教语文_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用教材教语文到用语文教语文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用教材教语文到用语文教语文_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用教材教语文到用语文教语文我的专业成长之路倪同刚一、从教经历1990年,本人从苏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江苏省射阳中学任教至今。19982000年徐州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研究生课程班学习结业。2005年、2006年分别在扬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参加省级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班。2011年在浙江师范大学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1997年被评为射阳县“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能手”。1999年被评“射阳县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2002年被评为盐城市“九五”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盐城市中学语文教学能手,同年破格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2005、2007、2008年连续表彰为射阳县优秀教育工作者。2008年课堂录像雷雨前

2、获全国中语会一等奖,同年获江苏省教育学会系统先进个人。2009年7月被表彰为盐城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员”,同年底被评为盐城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2010年获盐城市高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全国教科研优秀教师,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1年被表彰为首届“浙、沪、苏”长三角地区教科研标兵。二、主要成果1课题成果2010年3月,语文教育立体化模式探究课题成果获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论著成果2010年12月,专著锄经弄文集被盐城市人民政府评为盐城市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2007年1月,编著大语文早读文本诗文合璧被教育部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评为全国优秀科研论著三等奖

3、。3论文发表帮学生打开生活、思想的大门(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2005.4)浅析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探究题(核心期刊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6)基于听课者视角的语文有效教学反思(核心期刊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8)小小好奇心,激起千重浪(核心期刊语文教学通讯2008.10)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核心期刊名作欣赏2004.12)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综述(核心期刊语文建设2010.9)稳中求变,彰显个性(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4)语文教育立体化模式探究课题研究报告(核心期刊扬州大学学报2006.2)4指导学生2002年指导学生高伟获“语通杯”全国中小学创新读写大赛一等奖2007年指导学生

4、陈志远获第七届江苏省高中生现场作文大赛一等奖2008年指导学生陈雪芬获第八届江苏省高中生现场作文大赛一等奖2010年指导学生倪效宽获第十届江苏省高中生现场作文大赛特等奖(第九名)2010年指导学生倪效宽获第十七届圣陶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2010年指导学生韩宛玲获首届当代教育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三、理念精髓我从1990年进入射阳中学工作以来,一晃已20多年了。回首这20多年语文教学生涯,以2000年为分水岭,可以分成二个十年。前一个十年亦步亦趋,老老实实地教好教材,满足于做好一个教书匠,没有自己的思想与创新,可谓是用教材教语文的阶段。后一个十年,不满足于现状,进行各种教改尝试,也取

5、得了一些成绩,在语文课堂上享受人生,此阶段可谓用语文教语文。用教材教语文1990年8月1日,刚从苏州大学毕业、正呆在家里等分配的我,忽然接到通知书,要我到射中进行试上课。那时我家在盘湾乡下,平时足不到城,根本不知射中的门朝哪。问一同毕业于苏大的刘其胜。他正好也接到了上课的通知,我就跟他一同来到射中。抽签、上课,之后便幸运地留在了射中。也许是面试时说过自己不擅长人际沟通的缘故,刚到射中被分到初中教初一语文。学校给我们这些刚分配的年轻人安排了师傅。我的师傅是施桂湘老师。她刚从新坍中学调到射中不久,是个才女。我在施老师的指导下备课、上课,踏踏实实地教好教材,改好作业,觉得日子过得挺快的。那时老师的业

6、余时间比较多,本人下班后打篮球。晚上备好课后,我独自在办公室里看书。回想起大学生活时光,心里有一种留恋。于是在日记本上把当时的所想所感记了下来。后来被师傅见到了,她说文笔挺不错的,可以投稿试试。我便按她提供的地址投了,没想到竟然发表了,还挣了几十块钱稿费。这是我第一次尝到语文的实用价值。于是便一发而不可收,一边教语文,我边写文章,在报刊上发表了不少散文、诗歌、杂文,还有小小说。从那以后,我把写作的体会揉合到语文教学中去,比一般老师用教材教语文多了一招,因此,所教班级语文成绩总是名列前茅。1994年,被拔尖调入高中部。1996年,要准备评职称(中学一级教师)了,搞材料的主任说论文是必备的条件,文

7、学作品不算。我只得丢弃心爱的文学创作,跟组内同仁学起了论文写作。时值高考结束,当年的诗歌鉴赏题中出现许多典故,学生不懂。我便写了一篇解析文字,向时在高中部的蔡明老师请教。他看了之后大加赞赏,提了一些建议,让我修改。我改好后以知史披文,条分缕析为题,投向了几家杂志。最先发表的是考试杂志,然后教学月刊等几家杂志也相继发表了此篇文章。在此之前,没有杂志登载类似的文章,也许是我的文章起到了一种填空白的作用吧。之后每年高考,我都有诗歌鉴赏的文章见报,有的竟登上了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等核心期刊。靠着自己的勤奋与努力,任教高中后,我教的班级语文成绩跟前辈比,依然不差。用语文教语文(一)变“小语文”为“大

8、语文”1998年北京文学中误尽苍生是语文一文,给语文教学掀起了波澜。看了文章之后,我先是愤怒,继而冷静反思。“误尽”一词,决不是危言耸听,这是因为长期存在的弊端理科化的程式教学,已经不断地把语文推向了极端:语法分析代替了形象感染,抽象社会学的说教代替了崇高美的鉴赏,零敲碎打代替了艺术整体的把握,条分缕析和逻辑推导代替了心灵世界的感悟,文章本质属性固有的灵动和韵致几乎扼杀殆尽。这样,导致了语文阅读教学的两个误区:背离人的发现和解放的要求,孤立地要求学生积累和掌握字词句的技术训练,以为学生积累和掌握了大量字词句就能提高读写能力了。曲解“让语文课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之说,以为学生掌握了丰富的词汇,再加

9、上熟悉生活,掌握大量生活素材,就能提高读写能力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甘于像过去那样教语文了,便不断尝试进行改革:潜心研究当前语文教学的各种流派,力求把准语文教学的脉搏。2002年,我写成论文大语文教育研究综述,发表在扬州大学学报上,以此为起点,标志着我的语文教学视野由小语文到大语文的转变。在此理念的支配下,我力求丰富语文学习的内容,成立了“未名”文学社,组织社员参加各种语文竞赛,如组织学生参加“大王杯”消灭错别字大赛,“语通杯”全国中小学生读写创新大赛,“中华圣陶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还有校内各种演讲比赛,诗词书法比赛,手抄小报比赛等等,在大语文旗帜的感召下,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大为高涨,知

10、识视野得到开阔。尝试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中学教学一个全新的概念,当时南师附中搞得比较出色,从报刊上读到相关报道后,我结合自己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尝试开设“研究性阅读”课程,利用每周一课时的时间,组织学生确立课题查阅资料开题论证研究总结论文答辩成果刊印,通过一年的努力,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提升。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研究报告荒原上的一片绿叶农村中学开设研究性阅读课的尝试获得民进中央主办的“中华圣陶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论文大赛二等奖。(二)变平面语文为立体语文在大语文教育的尝试中,本人认识到语文不仅仅是教科书,而是生活。而生活又是多元立体的,因此,语文教育也应是立体化的,不能是平面的。基

11、于这个认识,我与同事们提出了“语文教育立体化模式探究”课题,该课题申报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被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立项。传统的语文教育是以教师通过教材“教”和学习借助教材“学”两个方面所形成的教学系统,这个系统可以看作是一个平面。而“立体化”的语文教育则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专修课与校本课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纸质媒体教育与网络媒体教育相结合的手段,形成立体化的教育网络,全面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思路。围绕这一思路所开设的相应的课堂教学基本环节,就是语文教育立体化模式。“语文教育立体化”课题旨在培养学生读、写、听、说、悟的能力,从宏观的、立体化的

12、角度切入,着重培养学生读、写、说三方面的综合能力。这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综合延伸。这三方面的研究以课堂为指导,课后为实践,这样也使得学生将课内课外的语文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在较广泛的意义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探索,我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语文立体化教学模式,即:1“关注生活”课(1)以“时事”为内容的关注生活,如班级自订扬子晚报,学生从晚报新闻上提供教材,在语文课上讨论写作,借对话的机制,引发学生的关注、思考、评价和辩论,从而获得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此课型的研究总结在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4期上全文发表。(2)以“时文阅读”为形式的关注生活。针对现实生活的需要,安排课时,推荐时文(报纸摘录

13、、网上下载),引导学生进行专项实用性阅读。(3)以实践为特点的关注生活。利用现有生活中的有利时机,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为生活服务,从而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和综合能力。2“研究性学习”课研究性学习可分为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实验、文献研究等类型。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其组织形式有三种:小组合作的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等。向同学们介绍研究性阅读的目的、意义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参

14、与热情和兴趣;向家长发出公开信和意见调查表,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制订免考计划,鼓励学生投入研究性阅读;制作“课题申报表”和“研究计划表”,对学生选题和制订研究计划进行有效指导和调控;以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为例,在课堂上进行研究性阅读方法示范,对学生进行语文研究性阅读给予基本方法的指导。3中外文学作品欣赏专题讲座课(1)开列课外阅读书目。课外阅读书目是学校的一种潜在课程(隐性课程),它担负着文化传递、人格陶冶、价值选择和精神提升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在书目的选择上要注意几个结合:第一,古今结合,中外结合,既要将打着民族精神烙印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又要注意借鉴吸收蕴藏着人类文明的外国优秀文化;第二,注

15、重人文精神的熏陶,也不忽视科学意识的渗透。(2)课堂渗透,课外拓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穿插、渗透与名著有关的知识、背景、情节、人物等等,拉近名著与学生的距离,引导学生去阅读名著。(3)开设语文阅读课。每周或每两周安排一定的课时,将图书馆搬进教室,供学生阅读。(4)建立班级名著小书库。挖掘全班学生的名著资源,每人为班级奉献一两本名著,建立班级名著小书库。(5)开展名著阅读达标活动。为了保证高中三年学生阅读名著不少于10部,实行假期阅读名著的制度。即要求学生:寒假至少阅读一部名著;暑假至少阅读两部名著。为保证阅读质量,要求做好读书笔记,或摘录,或写读后感,或写文学评论。(6)创办读书杂志。(7

16、)成立读书俱乐部。读书俱乐部定期进行读书沙龙活动,推荐、讨论优秀作品,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聆听作家、学者的读书、创作经历。4语文实践课教师有目的地设计一些语文研究专题,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语文研究,这也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方式。我们结合语文学科性质设计了四类专题。(1)编纂类(收集信息,分类整理)指导学生自编本班学生作文中常见的错别字、病句、不规范的字及分析手册。收集一学期班级学生作文常见的问题并归类分析。收集名言名句分类整理成册,供班级使用。分类编辑课外阅读材料集,如精彩语段、科技信息、文化信息等。收集编辑本班学生日常作业、测试错题集锦,归类分析。(2)调查研究类(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分析评价)社会环境对中学生学习、思想健康等影响的调查分析。个人伙伴群体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的调查分析。对任课教师教学风格、特点、方法的观察、调查分析。观察研究本班班风的现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