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温2011.6.24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4854842 上传时间:2017-12-07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湿温2011.6.24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湿温2011.6.24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湿温2011.6.24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湿温2011.6.24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湿温2011.6.24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湿温2011.6.2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湿温2011.6.24(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湿 温,概 述1、概念 湿温是指好发于夏秋季,因感受湿热病邪引起的以脾胃为病变中心,初起以湿遏卫气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外感热病。,2、特点:季节特点:夏末秋初,一般多见于大暑至白露 。大概7月底9月初病因特点: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请大家回忆一下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病位以中焦脾胃为主;易于困遏清阳,阻滞气机 ;病势缠绵,传变较慢,证候特点: 初起以湿中蕴热,邪遏卫气为主要病理变化。 中期邪在气分,病理性质有湿重于热、湿热并重、热重于湿的不同,湿热化燥可深入营血。 后期湿热消除,以胃气未醒,脾虚不运为主要病理改变,但湿热既可化燥伤阴,也可寒化伤阳。 发病特点:本病相对来说起病较缓,传变较慢,病

2、势缠绵,病程较长。,3、历史沿革 湿温病名首见于 难经, 如难经五十八难 “伤寒有五,有伤寒,有中风,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脉经论述了湿温病病因、症状、治法及禁忌 “伤寒湿温,其人常伤于湿,因而中暍,湿热相搏,则发湿温。”,宋代朱肱在伤寒类证活人书中提出:湿湿当用“白虎加苍术汤主之”。清代,薛生白撰写了论述第一部湿温病的专著湿热病篇。提出了水湿在三焦的辨治,系统论述了湿温的因证脉治。清代吴瑭确立湿温为专病,详述其三焦证治规律。,3、可能包括的现代医学病种:1.伤寒2. 钩端螺旋体病 3.急性血吸虫病4.某些肠道病毒感染等,二、病因病机(一)病因1、外因外感时令之湿1)湿热流行季节:2)感

3、邪途径:薛雪说:湿热之邪从表伤者十之一二,由口鼻而入者十之八九。,2、内因内不运水谷之湿1)长夏季节脾胃呆滞,脾运减弱生湿2)太阴内伤,湿饮停聚,湿饮停聚,饱则脾困逸则脾滞饥则脾馁劳则脾乏饮食不洁伤脾,饥饱、劳逸不匀、不洁,3、外因与内因相互作用而发病,外邪入里里湿为合,外因,外感时令之湿,内因,内不运水谷之湿,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薛生白说: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三、诊断要点 (一)发病季节:多发于夏末秋初。 (二)临床特点 1、起病较缓,初起以邪(湿)遏卫气为主要表现。 2、传变较慢,病程较长,中期以湿热流连气分及困阻脾胃为主要表现

4、。 3、病程中易发白 。后期可见便血。,鉴别诊断,疟疾:疟疾发病急骤,发热前伴寒战,热退时多汗,且寒热发有定时,往往呈周期性发作,外周及骨髓涂片可发现疟原虫。,四、辨证论治(一)辨析要点1、辨湿与热之偏重,2、辨邪在三焦的所属部位,小便:不利、不通大便:不通,或下利粘垢,二便,3、 辨卫气营血浅深层次。 初多为湿郁卫分 继湿热留恋气分进而化燥伤阴,深入营血分,4、辨证候的虚实:有化燥伤阴者;有湿伤阳气而致“湿胜阳微”者;有因出血过多而“气随血脱”等。 所以要充分注意阳气、阴液的动态变化,灵活恰当掌握固护阳气,保护津液的治法。,(二)治疗原则:,分解湿热,上焦:宣肺化湿为主,中焦:温运化湿为主,

5、下焦:淡渗利湿为主,湿重热轻-苦温开泄, 佐以清热湿热俱盛-苦辛通降, 化湿清热热重湿轻-苦泄清热, 兼以化湿,“湿去热孤,热无所恋而邪自解。”,(三)注意事项: (1)初起邪遏卫气,禁汗、禁下、禁润(滋腻)。 (2)湿重热轻,不能过用寒凉。 (3)热重湿轻,避免苦燥伤阴。 (4)慎用温补。,湿温初起用药“三禁”,禁辛温发汗:因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等而误作伤寒辛温发汗,则湿随辛温发表之药蒸腾而上,蒙蔽清窍,出现神昏、耳聋、目暝禁苦寒攻下:若将胸闷脘痞误认为是积滞而攻下,则可损伤脾胃之阳气,而致脾气下陷,腹泻难止。禁滋腻养阴:若将午后热甚误认为阴虚而滋润之,湿为胶滞阴邪,再加柔润阴药,二阴相合,

6、则有锢结而不可解之势,使病程迁延。,分型证治1、湿重于热证治 (1)湿遏卫气证候 恶寒少汗,身热不扬,午后热甚,头痛如裹,身重肢倦,胸闷不饥,面色淡黄,口不渴,苔白腻,脉濡缓。辨证要点卫分湿郁:恶寒,头身重,身热不扬湿遏气机:胸闷,脘痞,舌苔白腻等湿重热轻:身热不扬,舌苔白腻,脉缓,舌苔白腻,病机 湿温初起,卫气同病,湿重热轻。治法 芳香辛散,宣化表里之湿。表湿较甚,方选藿朴夏苓汤;湿中蕴热,里湿较甚,方选三仁汤。,温病条辨: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

7、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上焦篇43),藿朴夏苓汤与三仁汤的比较,本证的午后热甚应与阴虚鉴别,本证必伴脘痞胸闷,身热不扬,苔白腻阴虚证必伴见颧红,五心烦热,脉细数,舌红少苔。,(2)邪阻膜原证候 寒热往来如疟状,寒甚热微,身痛有汗,手足沉重,呕逆胀满,舌苔白厚腻浊,或如积粉,脉缓。辨证要点 确定病位在半表半里:寒热往来确定湿热秽湿阻于募(膜)原:苔白厚腻如积粉湿重热轻:寒甚热微,苔白腻,脉缓,积粉苔,病机 湿温初起,湿热秽浊郁阻募(膜)原。经(表)湿热秽浊 膜原(半表半里) 胃肠(里)治法 疏利透达膜原湿浊达原饮(温疫论)雷氏宣透膜原法(时病论)薛氏湿热病篇第八条方,疏利透达,口鼻,达原饮(温疫

8、论) 槟榔6g厚朴3g草果仁2g知母3g芍药3g黄芩3g甘草1.5g雷氏宣透膜原法(时病论) 厚朴3g(姜制)槟榔4.5g草果仁2.5g(煨)黄芩3g(酒炒)粉甘草1.5g藿香叶3g半夏4.5g(姜制) 加生姜二片为引薛氏湿热病篇第八条方 湿热证,寒热如疟,湿热阻遏膜原,宜柴胡、厚朴、槟榔、草果、藿香、苍术、半夏、干菖蒲、六一散等味。,2、湿热并重证治(1)湿热中阻 证候 发热汗出不解,口渴不欲多饮,脘痞呕恶,心中烦,便溏色黄,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苔黄滑腻,辨证要点脾胃升降失司:脘痞呕恶,腹胀便溏湿热俱盛:,热盛: 发热 口渴 苔黄湿盛:汗出不解 不欲多饮 苔腻,病机 湿热交蒸,郁阻脾

9、胃,升降失司。 治法 辛开苦降,清化湿热。 王氏连朴饮,医案(浙江中医杂志,1985,(6):253)王 女 25岁 1982年7月15日来诊。 初诊发热,呕吐腹泻一周余。 公社卫生院诊为急性肠炎,用庆大霉素及补液一周,病势未见好转。入院检查诊断为副伤寒。现体温39.6,呕吐频作,腹泻,每日3-4次,纳呆,腹胀,面色萎黄,神呆少言,舌苔黄腻、脉滑。,辨证湿温病之湿热并重,治拟清热利湿,佐以芳化。 王氏连朴饮方加藿香、扁豆花、滑石、甘草。四剂。 17日复诊,神清热退,呕吐减轻,大便每日三次,能进饮食,前方去栀子、豆豉,加白蔻仁,三剂。以后再经过两诊治疗,诸证悉减,实验室检查正常,连服香连丸二周巩

10、固,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2)湿热蕴毒 证候 发热口渴,胸闷腹胀,肢酸倦怠,咽喉肿痛,小便黄赤,或身目发黄,苔黄而腻,脉滑数。,辨证要点发热、口渴、苔黄胸痞、腹胀、苔腻咽喉肿痛,或发黄,邪热偏盛,湿邪偏盛,热毒见证,身目发黄,病机 湿热交蒸,酿成热毒,充斥气分。 治法 清热化湿解毒,甘露消毒丹,解新科医案:(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6;(2):21) 刘某,女,32岁,于1990年8月3日以身、目、尿俱黄一周,按“急黄肝”收入住院。 曾因发热咽痛在门诊按“上感“治疗,未效。入院时患者发热,肢倦,身、尿、目俱黄,咽痛烦渴,胸闷腹胀,小便短黄,纳差,厌油腻,便溏。体温38.3,全身皮肤及巩膜中

11、度黄染,舌苔白厚微黄,脉滑数。,腹肌轻度紧张,右上腹压痛及反跳痛均阳性,肝胁下1.5cm,质软,触痛阳性。黄疸指数41单位,麝浊6单位,锌浊4单位,转氨酶200单位,凡登白试验呈双向反应阳性,表面抗原阳性。B超弥漫性肝损害,胆囊炎性改变。 西医诊断: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疸型。 中医诊断:黄疸(阳黄),湿热蕴蒸肝胆。,清利湿热,化浊退黄,甘露消毒丹加减: 茵陈、滑石各30g,黄芩、连翘、木通、射干各15g,白蔻仁、石菖蒲、藿香、薄荷、贝母各9g。 2剂后体温正常,食纳精神转佳,腹胀减轻。再服5剂后黄疸明显减退,恶心消失,唯便溏,身困。上方去滑石,加茯苓、猪苓各15克,续服6剂,黄疸消失。 继用上方

12、,去贝母、射干,加大腹皮15克,再服7剂,症状体征均消失,肝功正常,澳抗转阴而病愈出院。随访一年,肝功化验四次均正常。,(3)湿热酿痰,蒙蔽心包 证候 身热不退,朝轻暮重,神识昏蒙,似清似昧,或时清时昧,时或谵语,舌苔黄腻,脉濡滑而数。,辨证要点昏蒙身热不退,舌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 湿热酿蒸痰浊蒙蔽心包。,气分湿热俱盛,病在心包,治法 清热化湿,豁痰开蔽。菖蒲郁金汤若湿浊偏重者,送服苏合香丸; 热偏重者,送服至宝丹。,注意事项 湿热酿痰蒙蔽心包 (湿蒙)与热闭心包区别:,3、热重于湿,困阻中焦 证候 壮热,汗出,面赤恶热,气粗息促,肢体酸楚,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脘痞呕恶,舌红赤,苔黄腻,脉洪

13、大。,辨证要点 壮热,烦渴,舌红 脘痞,身重,苔腻 治法 辛寒清气,辅以化湿白虎加苍术汤,太阴湿阻(次),阳明热炽(主),注意事项 湿热困阻中焦三证的比较:,4、化燥入血证治 证候 身灼热,心烦躁扰,甚或神昏谵语,斑疹显现,或上下出血,或便下鲜血, 舌红绛或干绛。,辨证要点 便下鲜血舌质红绛 病机 湿热化燥化火,深入营血,肠络损伤。 治法 清营凉血解毒犀角地黄汤加减,肠络损伤,邪入营血,若便血不止,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舌淡无华,脉微细等气随血脱独参汤(益气固脱摄血)元气回复,死象解除,见面色恍白,四肢欠温,倦怠乏力,仍有少量便血,舌淡,脉缓无力等脾肾虚寒,阴血亏虚黄土汤(温补脾肾,养血止血),5、湿胜阳微证治 证候 身冷,汗泄,胸痞,口渴,呕吐泄泻,苔白腻,脉沉细。 辨证要点 胸痞,苔白腻 身冷,脉沉细,病机 湿胜阳微 治法 扶阳逐湿。薛氏扶阳逐湿汤。,若阳虚水泛,可用真武汤。,6、余邪未净证治 证候 身热已退,脘中微闷,知饥不食,苔薄腻,脉濡。 辨证要点 脘中微闷 知饥不食,病机 湿温病气分恢复期,热势已退,余湿未净,胃气不舒,脾气未醒。 治法 轻清芳化,涤除余邪,薛氏五叶芦根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