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4804876 上传时间:2017-12-0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中茶网特邀佳宾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所长包小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刘年艳一、出口贸易概况100 多年以前,中国茶叶垄断着世界茶叶市场。1900 年,印度茶叶出口量 8.7 万吨,首次超过了中国的 8.37 万吨,此后,印度占据茶叶出口第一大国达 90 年。是年,全世界茶叶出口量 27.48 万吨。1907 年,日本绿茶在美国市场首次超过中国,此后,日本茶叶在美市场不断扩大。1913 年,斯里兰卡(当时称锡兰)茶叶出口 8.68 万吨,首次超过中国的 8.27 万吨,跃居世界第二。此后,中国一直落后于斯里兰卡。1917 年,Raymand C.Naekay 在美国茶与咖啡贸易杂

2、志上发表题为中国与印度的茶叶贸易的文章,详细解释了中国茶叶由 25 年前居世界首位,而后一年不如一年,逐步衰落的四个原因。一是生产者缺乏协调的组织;二是栽培茶叶不用科学的方法;三是税收的繁重;四是政治上的骚扰而印锡茶政府能够用全副的精神去奖励,而且能够用科学的方法从事栽培制造技术的改良所以华茶市场就渐渐被人所蚕食了。1969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商品委员会设立“政府间茶叶协商小组”,次年成立“茶叶消费促进小组”。1976 年,“国际茶叶宣传协会”成立。1976 年下半年-1977 年 5 月,国际市场出现罕见的茶叶旺市,红茶价格上涨 200-300%,绿茶价格上涨 70%,这是由于南美咖啡遭受严

3、重霜冻大量减产的影响。1984 年,国际市场茶价狂涨,因印度国内供应紧张,于上年 12 月下令限制 CTC 茶叶出口。这年中国茶叶出口量 13.93 万吨(不含台湾,红茶 7.2 万吨),首次超过 1886 年的 13.4 万吨的最高纪录。1987 年,茶叶出口口岸公司由 3 家发展到 18 家。由于各口岸公司各自为政、争购货源、抢占市场,导致茶价大跌,市场混乱,外商无所适从,对中国茶叶失去信心。1993 年 9 月,瑞典歌德保号沉船珍品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瑞典东印度公司船只从广州装运中国茶叶和瓷器于 1745 年在瑞典近海沉没。1984 年打捞出 370 吨中国武夷茶叶共 2000 多只茶箱和

4、罐装茶及一些茶杯茶壶等。这次展出的茶叶为锡罐贮存,尚未氧化变质。1994 年,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贸易年鉴,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就低于全球平均价格,见表 3-17。当时国内有人指出要开发高档的红碎茶、绿茶、乌龙茶、花茶、速溶茶、袋泡茶、罐装茶和有机茶。表 3-17国际部分国家茶叶贸易价格单位:美元/吨国家 平均 中国 英国 德国 美国均价 2104.4 2043.8 7577.7 6056.7 4429.31998 年,国际贸易 115-125 万吨,80%为红茶。中国出口 20 万吨,创汇 3.3 亿美元。我国特种茶出口前景广阔,尤其是乌龙茶成为了出口增长最快的茶类品种之一,10 年增长了 9

5、倍。2001 年,我国出口茶叶 24.9 万吨,其中特种茶出口量为 6.7 万吨,创汇 1.6 亿美元,占当年出口量的 27%和创汇额的 47%。1999 年,我国茶叶出口跌幅达 8%,红茶跌幅为 50%。1999 年,英国经济学家预测国际茶叶、咖啡市场价格将继续下跌,见表 3-18。 表 3-18 茶叶价格变化趋势预测 单位:美元/公斤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单价 2.03 2.01 1.61 1.48 1.4从 2000/2001 年度开始,全球制茶业开始进入一个长期的产大于销的时期。随着技术的进步,全球红茶和绿茶产量在过去 20 年上升了 60%,从 19

6、81 年的 185 万吨上升到 2000 年的 300 万吨,并将继续增长。斯里兰卡、印度增长了 50%,中国增长一倍,肯尼亚增长三倍。而市场则已近饱和。过去 20 年英国和俄罗斯的进口量彼消此长,两者总量增加不多;而巴基斯坦、美国、埃及这些大国的需求量保持不变。这 5 个国家占全球的 50%。因此,世界粮农组织预言,印度、中国、斯里兰卡、孟加拉、印尼在未来10 年将继续依赖本国市场的增长吸收新产量。2001 年在肯尼亚的国际茶叶大会上,国际茶叶委员会的负责人指出,“成年人开始转向包括软饮料在内的其它饮料,年轻人并不把茶列入考虑范围。”人们认为茶过时了。有人认为是茶的低劣质量影响了茶叶需求的增

7、长。2002 年,我国茶叶出口 70%集中在亚、非地区,其次是欧洲和北美洲。特种茶 85%出口到亚洲(3.5 万吨)。波兰、俄罗斯、乌克兰进口我国特种茶增长较快,日本、美国、新加坡等特种茶进口有所下降。谁拖垮了重庆红茶。茶商们说,重庆红茶出口的唯一优势,就是低价。但正是这唯一的“优势”,可能让重庆这个全国最大的红茶基地坠入深渊2001 年,全国红茶出口 3 万多吨,重庆 1.5 万吨,占 50%,创汇近千万美元。2002 年,荣昌县荣发茶厂没有向巴基斯坦发一吨茶(去年出口 6000 吨)。长时间来,红茶流通体制中的弊端已日益突出。自杀性竞争,红茶大战,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恶性价格战导致售价跌穿

8、了成本,因而茶商不惜以牺牲质量为代价。尽管国际市场上红茶占 90%的市场份额,但中国红茶多是中低档茶,在国际上并没有竞争力。茶叶界许多事情总是说不清楚,但又看得明明白白。如,中国绿茶出口竞争无序、低价竞销,害了自己,外国商人得利。有些花色的价格已跌至了茶农的初制成本线,工厂微利或亏损。有库存想掏现、有单子找得到货、为维护客户关系都得出,好象一个人想自杀,总是找得到各种理由。于是便有了广交会上大公司接待客户,小公司、个体户客串宾馆抢单交易的热闹场面。我国的茶叶行业真的很落后,经营理念和加工,只知道生杀资源、搬运原料的买卖,没有高附加值的科技手段,茶农仍是手工作坊,精加工仅是区分轻重、粗细、长短、

9、拼配,经营上虽有人注意了品牌,一旦品牌叫响,泛滥的水货就会将其淹没。很多人都看得清楚,但又以一种无奈的心情等待着行情的反弹。只要这一行业还存在,就不甘心退出,没有利润就去杀下家工厂,工厂杀茶农,茶农的最后成本防线失守后,则茶园抛荒。有人说,到时候,中国的茶叶才会出现转机,但代价是昂贵的。世界市场上少数几个公司占主导地位。Brook Bond、Lipton、Lyons Tetley、Twining 四大公司 1990 年分别占世界市场的 21%、14%、13%、2%。这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赶超的标杆。国外茶叶价格结构。以英国和丹麦为例,比较好地分配了茶叶各流通环节的利润。英国价格=进口价+进口商

10、 2-3%+贸易商 2-3%+包装商 50%+批发商 7%+零售商 12%。丹麦价格=进口价+包装商 10%+批发商 15%+零售商 30%。二、三大出口茶类我国茶类出口市场有三大类,红茶、绿茶、特种茶。90 年代以前,出口量红茶最多,效益绿茶、特种茶较好。1995-2000 年,绿茶出口量占国际茶叶贸易总量的比例从 6.49%增长到 14.4%,年均增长 11.6%,还将继续增长。2001 年,绿茶为红茶出口量的 4 倍。特种茶出口量超过了红茶。建国以来,茶叶出口均价最高为 1980 年,2356 美元/吨;1990 年为 2046 美元/吨;1998 年为 1701 美元/吨;2000 年

11、 1525 美元/吨;2001 年 1-5 月为 1390 美元/吨,比 2000 年下降 8.8%,比最高年份下跌 40%。主要原因:一是低档绿茶供过于求,量增价跌;二是国际市场仍以红茶消费为主,而我国红茶先天品质不高,成本高;三是特种茶中,乌龙茶占一半,产地单一,市场单一,散茶多,附加值低,无名牌;四是原料茶为主,技术含量低、竞争以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为主;五是绿茶、乌龙茶是我国的优势品种,但绿茶市场 70%在亚、非等伊斯兰国家,乌龙茶市场主要在日本和东南亚,对欧美、中东市场开拓不力,营销理念落后,各茶类的宣传促销跟不上来;六是主体素质不一,局部、眼前、自身利益意识浓,自律意识差。1) 红茶市

12、场。1990 年,红茶占全球生产量的 76%,贸易量的 90%。1985-1989 年,我国出口 8-10 万吨,占出口量 44-55%(表3-19)。2001 年出口仅 4.1 万吨,占出口量的 16.43%。表 3-19 1985-2001 年我国出口茶类品种的比率(%)茶类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2001红茶 55.37 44.54 49.40 52.15 47.67 16.43绿茶 35.49 44.32 39.90 37.41 39.66 65.30特种茶 9.41 11.15 10.70 10.44 12.66 18.272) 绿茶市场。1985 年,我

13、国绿茶产量为 36.5 万吨,占当年世界产量 51.5 万吨的 70%。贸易量占全球绿茶出口量的 80%以上。主要市场是北非、西非、南亚。我国绿茶品质得天独厚,竞争优势明显。2001 年,绿茶出口 16.3 万吨,占全球绿茶出口量的 85%以上。3) 特种茶市场指乌龙茶、普洱茶、茉莉花茶、白茶、名优茶(龙井、碧螺春、都匀毛尖、古丈毛尖、高桥银峰、湘波绿)。其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外形别致、内质风格优异,驰名中外,其他产茶国无可比拟,是我国出口的第二大优势。1979-1986 年,出口增长 1 倍,增长率为 8.9%,为出口平均增长率的 4 倍。日本、香港最多,占 80%以上。1989 年外销乌龙

14、茶 1.2 万吨。普洱茶、六堡茶、沱茶主销香港、马来西亚、日本,年出口数千吨。花茶 1986 年对美、英、德、波兰出口分别为 100-200 吨。特种茶出口前景广阔。世界茶叶市场虽以红茶为主,但绿茶、特种茶比例不断上升,尤其是乌龙茶,10 年增长了 9 倍。2001 年,全国出口茶叶 25 万吨,出口额 3.42 亿美元,其中特种茶为 6.7 万吨,出口额 1.6 亿美元,占27%和 47%。香港、澳门消费的茶叶,70%是普洱茶。乌龙茶占日本消费总量的 15%。三、出口的优势品种我国出口声誉较高的品种有 12 个,工夫红茶、红碎茶、珍眉绿茶、名优茶、珠茶、乌龙茶、花茶、白茶、沱茶、六堡茶、普洱

15、茶、其它茶。1) 工夫红茶。出口有 300 多年的历史。“祁门工夫”在国际上被誉为“祁门香”,是世界上三大高香茶之一。“滇红工夫”滋味独特。川红、湘红、宜红以桔糖香闻名。2) 红碎茶。适合作袋泡茶。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红茶滋味浓强,行销五大洲。3) 珍眉绿茶。以茶色银灰、香气清高、滋味醇厚著称于世。有特珍、珍眉、贡熙、雨茶、秀眉。“天坛”牌特级珍眉获第 25 届世界优质食品金奖。天坛牌是中国茶叶出口名牌,早在 1916 年,上海第一家由中国人开设的华茶出口公司,对美国的小包装茶就使用天坛牌。进入 50 年代,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注册了天坛牌,至今已在法国、英国、德国和摩洛哥等 54 个国家和地

16、区注册。几十年来,天坛牌小包装茶出口最多,在国际上享有较高信誉。4) 名优茶。有供不应求之势,需要大力推广。5) 珠茶。形如珍珠、色泽绿润、香高味浓醇。出口西北非、法国。6) 乌龙茶。滋味醇厚、回味甘鲜、香气清高、饮后齿郏留香。出口主要品种有武夷水仙、奇种、大红袍、铁观音、单枞、浪菜、色种、水仙、茗香、乌龙及乌龙茶水。7) 花茶。主要是茉莉花茶。8) 白茶。有大白、水仙白、小白三种,白毫银针、白牡丹是珍品,贡眉、寿眉也有外销。9) 沱茶。采用细嫩大叶种晒青蒸压呈“碗形”的产品,滋味醇厚,有极强的助消化作用。10) 六堡茶。紧结成块,有槟榔香味。11) 普洱茶。滋味浓醇,耐冲泡,有槟榔香。有散茶和紧压两种。12) 其它茶。有紧压茶中的茯砖、青砖、米砖、康砖。有速溶红(绿)茶、柠檬茶、山楂茶等。四、9 种出口方式1) 函电交易。通过信件、电报往来,就买卖双方交易的品质规格、价格、包装、交货期、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