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气虚证治探析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475607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气虚证治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肝气虚证治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肝气虚证治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肝气虚证治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肝气虚证治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肝气虚证治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气虚证治探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肝气虚证治探析【摘要】 目的:探索肝气虚证的历史渊源、病因病机、临床诊断以及证候分型。方法:根据历史文献、调查资料、临床观察,发现肝气虚证患者临床比较普遍。结果:认为肝气虚证临床广泛存在,并对治疗有很大帮助。结论:认识肝气虚证的存在有助于丰富中医临床诊断知识,有助于拓展临证思路。调补肝气是提高慢性肝病及疑难杂症诊治疗效的有效途径,也是必由之路。 【关键词】 肝气虚证;中医研究;病因;诊断;证候分型中医理论认为,肝为刚脏,五行属木,时令应春,体阴而用阳。肝内寄生相火,寓一阳生化之气,寄居肾中真阳。其病理情况下多表现为升动无制,肝气偏亢,久郁化火等症, “凡动皆为火” ,故有“肝无虚证”说。其实

2、则非。肝血不足、肝阴亏损临床十分常见。然而肝之虚证既有阴血亏损之“体”不足,亦有阳气不足之“用”衰惫。虽后世医家很少提及,究其原因,一是由于肝的生理病理特点决定肝气虚证临床较少见;二是肝气虚与脾气虚有许多相似之处,临床往往以脾代肝。因此,对肝气虚证进行分析与研究,十分必要。下面就肝气虚证之历史渊源、病因病机、诊断等方面与同行探讨如下。21 肝气虚证的历史渊源考证医籍,肝气虚证始见于内经 。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 ”。 素问方盛衰论云:“肝气虚则梦见菌香花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 。 灵枢本神曰:“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 。 诸病源候论一书中亦提到过肝气虚。其

3、云:“肝气不足,则病目不明,两胁拘急,筋挛,不得太息,爪甲枯,面青,善悲恐,如人将捕之,是肝气之虚也,则宜补之” 。宋代王怀隐在太平圣惠方中云:“夫肝脏虚损,气血不荣,内伤寒冷,致以两胁胀满,筋脉拘挛,四肢厥逆,心腹疼痛,眼目昏暗,手足常青,胸中不利,不能太息者,是肝气不足之候也”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亦有记载。如张氏用升肝舒郁汤治妇女阴挺,亦治肝气虚弱,郁结不舒。张锡纯还谈到:“愚自临证以来,凡遇肝气虚弱,不能条达,用一切补肝之药皆不效,重用黄芪为主。而少佐理气之品,服之覆杯即见效验。彼谓肝虚无补法者,原非见道之言”等等。近代名医秦伯未、蒲辅周、刘渡舟等,在其著述或医案中也都提及肝气虚证

4、。秦伯未曾言:“在肝虚证上,只重视血虚而不考虑气虚,显然是不全面的” 。一般认为,肝的生理特点为“体阴而用阳” ,肝的病理特点是“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病理情况下,既有肝体不足之血虚,亦有肝用不及之气虚。故而可以认为肝气虚证是普遍和客观存在的,应当引起临床医家足够的重视。32 肝气虚证的病因病机肝气虚证临床亦常见,其病因病机多为情志内伤,耗伤肝气;久病体弱,他脏伤肝;劳逸失调,损伤肝气;用药不当,攻伐无度等所致。七情作为内伤致病因素,可伤及五脏六腑,肝主情志,首当其冲。临床上虽无特异性,但结合考虑具备气虚证和肝脏及经络巡行部位的的特有症状,从而构成对肝气虚证的诊断。3

5、肝气虚证的诊断肝主筋,为罢极之本,肝气虚则筋不能动,可见疲乏无力、易于疲劳等表现;肝气虚则疏泄不及,屈意难伸,从而出现肝经所过部位不适,如胸胁满闷、少腹坠胀、喜太息等;肝气虚其疏泄失常,失于对情志的调畅则见抑郁或烦躁等;失于对经水的调节则可见月经不调等。陈家旭把其诊断总结为应具备如下几方面表现:具备气虚证表现,如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体胖或有齿印、脉虚无力等;情绪及思维活动的改变,如抑郁不快或烦躁不安、思维迟钝、多梦善恐等;肝经循行部位出现不适如胸胁满闷、喜太息、小腹坠胀;女性可出现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4 证候分型4据肝气虚症状,可归纳为筋失所养、谋虑失司及循经见症 3组:4.1 筋失所养

6、 肝气虚弱,肝用不及,不但木不疏土,精微不运,而且无力推动血行,周身因此失其所养,所伤在筋。证见神疲乏力、膝酸胫软,其乏力有不为休息所能缓解、劳累后尤甚之特征。甚则可见四肢麻木、爪甲枯槁无华、肢体运动不得自如等证。故有“肝者,罢极之本 其充在筋“, “疲之根源为肝 ”之说。4.2 谋虑失司 素问 灵兰秘典论云:“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肝脏阳气升发,它能保持人体精力旺盛和情绪稳定,能使人对事物迅速做出判断和决定。若肝气虚弱,不得升发,则神机不运,谋虑失司,则可出现思维不敏、犹豫不决、表情淡漠、不善言语、闷闷不乐、善恐易惊、头昏脑胀、眼朦睛迷等证。如部分老年性脑动脉硬化患者出现一系列精神症

7、状,常由肝气虚、神思不得伸展所致。4.3 循经见症 足厥阴肝经布胁肋、行少腹而绕阴器。肝气不足,经脉失养,可见胁痛隐隐、悠悠不止,劳累后加重,是因“劳则气耗” 。少腹或坠胀或作痛,阴囊冷缩或精少不育。在女性则见月经衍期,量少色淡,情欲低下,甚或闭经。肝气虚之舌脉,历代诸医较少论及。华佗在中藏经中言肝气虚:“其脉左关上沉而弱5者是也” 。宋代严用和在济生方中称:“诊其脉沉细而滑者,皆虚寒之候也” ,可供参考。据临床观察,其舌质多淡,舌苔色白,脉见沉弱,尤以左关为甚,此乃肝气虚,疏通畅达无力,血运不畅故也。肝气虚证广泛地存在于临床,且常与他证互见,如不加细辨,则易混淆。5 鉴别诊断5.1 肝气虚与

8、脾气虚 两者均可见乏力、舌淡、脉弱等气虚证候。脾气虚除出现上述症状外,往往兼有纳呆、呕吐、泄泻、腹胀、食后胀甚等脾虚不运之证。甚则脾不统血而见呕血、便黑,其形体多为消瘦。肝气虚之患者,则多常兼见神思不得伸展及筋失所养之症状,如悒悒不乐、表情淡漠、犹豫不决、腿困等。虽可因木不疏上,见脘腹胀满,但此满都为虚满,按之柔软,很少见呕、泻等证。5.2 肝气虚与肝郁 虽然两者均有悒悒不乐、胸肋隐痛、少腹坠胀等郁滞症状,但肝气虚证都是劳则郁甚,不为情志所转移。予疏肝解郁药无效或使其病情加重。而肝郁者,其病情常随情志因素而有所变化,适当运动往往使症状好转,脉象多为弦。且肝气虚证有明显的气虚症状,为肝郁者所无。

9、65.3 肝气虚与肝血虚 两者均见肢体麻木、爪甲不华、视力减退、月经衍期等证。经云:“气主煦之,血主濡之” 。属气虚者.以筋腱弛纵、伸缩无力为主,每兼虚寒之象,如形寒肢冷、四肢不温等。属血虚者,以肢体麻木,肌肉跳动为多,常兼虚热之象,如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中医认为“气者,人之根本也” 。黄元卿强调“人之生气不足者,十之八九”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表现。生理上,五脏之正常功能赖五脏之气,病理上,脏腑的功能失调,也会引起脏气失常。肝气虚是肝气失常之一,是肝脏功能失调的一大病理机制,否认或忽视肝气虚,脏腑辨证理论是不完善的。五脏皆有气虚,惟不言肝脏,这是认识和思维上的局限。由于对肝气虚的忽

10、视,直接导致临床辨证对“肝气虚”的空白。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慢性肝炎迁延难愈的根本原因就是正虚,主要是肝气虚。正虚不能抗邪外出,邪之久存进一步加重正虚。肝气虚证为疾病长期发展演变后而形成的一种病理表现。总之,重视肝气虚,既能从理论上丰富对肝病及疑难杂症的认识,又能拓展临证思路,调补肝气是提高慢性肝病及疑难杂症诊治疗效的有效途径,也是必由之路。【参考文献】1 陈家旭,杨维益肝气虚证的临床诊断及辨证规律研7究J. 中国医药学报,1994,9(1) :1315 2 张英才 .张锡纯论治肝气虚初探J.四川中医,1993,(02).3 中医基础理论国家规划教材(七年制) 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4 内经学国家规划教材(七年制) 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