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手”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4753817 上传时间:2017-12-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左右手”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左右手”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左右手”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左右手”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左右手”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左右手”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左右手”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左右手”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教学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智力与动作的活动方式,一般可以分为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两种。中学地理教学技能是指导地理教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依据地理教学理论,运用地理专业知识和教学手段,顺利完成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是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的综合体现。地理教学能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的教学设计异常关键。因此,如何掌握好课堂教学技能是教师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 “左右手”作为一种动作技能出现于地理教学活动之中,使地理教师的教学活动变得更具有灵活性和趣味性,是素质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其更能体现出地理学科的学科特性。关键词:教学技能;动作技能

2、;“左右手” ;素质教育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里,我国的基础教育正面临着如火如荼细致而全面的改革,新课程确立了开发能力、培养健全人格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 1(p.2) 。在此,如何加强教师教学技能技巧的训练和研发,成为当前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举措和当务之急。在地理学教学的实践证明,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把地理知识全面细致的表达出来、传递出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地理,如何让学生灵活地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其不仅要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和教学经验,更要有从事地理教学活动的丰富教学技能。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学技能是指导地理教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依据地理教学理论,运用地理专业知识和教学手段,顺利完成地理课

3、堂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是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的综合体现。地理教学能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的教学设计异常关键。因此,如何掌握好课堂教学技能是教师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 “左右手”作为一种动作技能出现于地理教学活动之中,使地理教师的教学活动变得更具有趣味性,是素质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其更能体现出地理学科的学科特性 2(p.45) 。一、 “左右手”应用对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价值“左右手”如何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中?“左右手”怎样运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才能使地理教学变得更为深动?这些问题一直是每一位中学地理教师探讨研究的问题之一。那么研究“左右手”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我们在中学地理

4、教学中又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呢?我们都知道“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而我们的“左右手”在此文中又与地图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呢?无论是地理学习还是地理教学,我们都始终抓住读图识图而展开学习或教学, “左右手”应用于地理教学之中则是使我们在地理学习时,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明活现的“地图” ,它既有利于学生的活学活用,又有利于他们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换言之, “左右手”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从知识形式上讲,是作为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而被我们应用于地理教学之中,其有着比地图信息更为实用的价值;另一方面从教学形式上讲,其作为一种教学技能应用于地理教学活动之中,比起其他的教学技能更能体现出它在地理

5、教学中实用简单的特点。常言道“善假于物也” ,而对于地理学的学科特性来说, “左右手”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更能体现出这一句话的哲理。地理学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体现着地理学的元素和知识,这也给予我们暗示,在学习地理学相关知识的时候,更应该做到“善假于物也” ,在本文中“左右手”运用于中学地理教学中正是得到了最佳的体现。 “有教无类” 、 “学无定法” 、 “教亦无定法” ,只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都可以加以合理的利用,而在本文中“左右手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正是体现出其教育理念。在此,围绕本文观点,力争寻求一种灵活而又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总结出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的教学技能

6、,仅供大家参考和评价,以下即为本文在对“左右手”运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展开的思考与总结。1二、 “左右手”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学无定法,教亦无定法” ,对于教学或是学习有用的方法我们都加以去发现和利用,这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动力所在 3(p.36) 。在实行素质教育之下的今天,尤其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对中学地理教师的要求更为严格。中学地理教学,特别是高一必修一自然地理部分的内容的教学方法更需要我们每位地理教师去思考和探讨,针对该类知识内容比较抽象,且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对刚接触高中地理知识的高一学生来说,理解起来的确有些难度,这是老师们共同的感受。在此,本文认为提高学生

7、的记忆能力,让学生掌握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在记忆的基础上去理解,可以把易混、难以理解的知识用一种较为科学的方法加以记忆。为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有意识地加大对动作技能和地图的利用,用一些现有的东西当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比如,黑板擦、粉笔盒、书本等,甚至雨伞、篮球、左右手,这样变抽象为具体,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 巧用“左右手”判定地球的自转方向关于地球自转方面的相关内容,在高一上册(必修)第一单元就作为一个核心内容学习到,而此时对于刚接触高中地理的中学生而言,其必然会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如:地球是如何自转的?在北极点看为什么地球是逆时针旋转?而在南极点看为什么又是顺

8、时针?像如此之类的知识一定会给学生的理解和运用带来不便。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教授这一知识的时候,通常都是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要求学生去死死地记住该知识点。即告诉学生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运动,从北极上空看是成逆时针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却是成顺时针旋转,这样就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但是其却忽略了怎么教会学生记忆该知识,以防学生产生混淆 4(p.36) 。在这一问题上本文倡导,在该教学过程中巧用“左右手”判定地球的自转方向,则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和运用。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都知道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运动,从北极上空看是成逆时针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却是成顺时针旋转 3(p.19) ,那么我们是如何区分而使

9、其不易产生混淆的呢?在解决这一问题上,介入“左右手”就会使问题变得通俗易懂。在使用“左右手”时,我们首先要遵循的是“北右南左定则” ,即北半球使用右手来展示,南半球则用左手。在使用“左右手”时,首先伸出左手或是右手,然后半握拳头拇指上翘。若是用右手,翘起的拇指指示北极的方向,弯曲的四指即代表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运转,即成逆时针方向;如是半握左手, 同样大拇指朝上翘起指向南极方向,弯曲的四指即代表从南极上空看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运动, 即成顺时针方向。图一:地球自转N 表示北极,S 表示南极(二) “左右手”法则与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向是地球自转过程中

10、产生的地理现象之一,其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一大重点和难点,在对这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上,一定程度上会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便,为此本文同样从中引入“左右手”法则,以便更好地帮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记忆理解。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向的规律是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2左偏,赤道上无偏向 5(p.20) (这里的“左”偏和“右”偏,是指观测者面向物体运动方向时的偏向而言,如下图二、图三) 。但就是这个“左” 、 “右”使很多学生感到很苦恼,因为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同,左右就比较难以判定,这时如果巧用自己的“左右手” ,问题就会变得简单得多,具体判定方法如下:北半球(右手法则):伸直右手,四指并拢,大拇指

11、展开,掌心向上,四指方向指向物体原来的运动方向,则大拇指的朝向即偏向后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南半球(左手法则):伸直左手,四指并拢,大拇指展开,掌心向上,四指方向指向物体原来的运动方向,则大拇指的朝向即偏向后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图二:水平地转偏向力 6(p86) 图三: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移示意 5(p7)以上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最常见的典型现象有以下几种情况:1、对全球性风带形成的理解假设地球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地球没有自转的话,那么地球整体只能形成一个单圈环流,且此时地球上任一个地方都没有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风向是重合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地球是在不停的自转

12、,其地表运动的物体是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的形成也不例外。在热力和动力因子的作用下,全球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水平分布呈现相间分布的局势 5(p.37) (如图四) 。图四:三圈环流 6(p.93)3从上图分析之中不难看出,全球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形成的核心因素之一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存在。在具体的六个风带形成的过程中同样遵循“左右手”定则,如:在赤道低气压带和南北纬 30左右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形成的信风带;具体说来,在北半球应该遵循右手定则,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即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指向赤道低气压带,在找出这一条件之下,便可以伸出右

13、手来进行风向的判定,伸直右手,四指并拢,大拇指展开,掌心向上,四指指向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拇指即为偏转后的风向,即形成于低纬环流的东北信风带。南半球的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用左手同样方法得出形成于低纬环流的东南信风带。在中纬环流的西风带和高纬环流的极地东风带亦是用同样的方法加以判定和理解。除此之外, “左右手”定则对于局地的盛行风或是风的形成同样适用,其遵循的前提也是“北右南左” ,判定原理相似。2、在河流冲刷情况及河口三角洲形成中的应用对于地球在不停的自转而言,地球上流动的水流同样受其水平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其在的形成和发育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北半球,河流对右岸的冲刷比对左岸强

14、烈,以至于大河右岸通常较为陡峻,而左岸则较为平缓,且泥沙容易堆积于左岸,在南半球则是产生相反的现象 7(p.78) 。对于文中河流左岸右岸的判定方向,其在教师教学或是在学生的学习中带来很大模糊性,在此本文引入了“左右手”定则,用来加强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记忆及运用。在运用“左右手”判断河流冲刷程度或是河口三角洲的形成理念中,同样遵循“北右南左”定则,即伸直左手或是右手,四指并拢,大拇指展开,掌心向上,四指指向代表河水的水流方向,大拇指指向的一岸则是反映该河流最容易受冲刷的方向。由上述的判断依据可知,地处北半球的河流为右岸水流湍急最易受河水冲刷,而左岸则是水流平缓,泥沙容易堆积而形成三角洲;对于

15、河口三角洲的形成理念也遵循同样的原则,北半球的河口三角洲易形成于水流较为平缓的左岸,南半球则是易形成于水流较为平缓的右岸。如我国的两条大河- 黄河和长江都是南岸冲刷强烈。(如下图五,长江三角洲) 。图五:长江三角洲的发育 5(p.7)不仅如此,其在判断河港的选建也具有重大的指导价值。先用上述方法判断出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地转偏向力所指的一方,即为冲刷强烈的一方,形成良好的深水港湾,有利于船只航行、停泊,是建港的良好场所。3、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在工程技术方面也不乏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的例子,而“左右手”定则也同样适用于此。如:在北半球人们的鞋底右侧易受磨损;机车的右轮道通常比其左轮道磨损得更厉害;发射远

16、程炮弹和火箭时,其则容易向右偏转。为此,若不计算地转偏向力是影响,其就不会有效地命中目标,在南半球则是产生相反的现象 7(p.78) 。除此之外,其“左4右手”定则在很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在此就不一一例举了。(三) “左右手”定则与气旋、反气旋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气旋是由锋面上或不同密度空气分界面上发生波动形成的,占有三度空间、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水平空气涡旋。而反气旋则是占有三度空间的,中心气压比四周高的大型空气涡旋 8(p.45) 。气旋和反气旋一直以来都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一大难点和重点,其在知识和形式上,也给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理解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为此,这也必然成为高中或者中学地理教师研究和讨论的重点问题之一。鉴于此,本文在其中介入了“左右手”定则,以便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减轻学生的学习困惑,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其抽象的知识能够形象化。那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