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电大刑法学1期末重点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资料小抄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4752922 上传时间:2017-12-0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电大刑法学1期末重点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资料小抄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5年电大刑法学1期末重点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资料小抄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5年电大刑法学1期末重点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资料小抄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5年电大刑法学1期末重点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资料小抄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5年电大刑法学1期末重点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资料小抄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电大刑法学1期末重点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资料小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电大刑法学1期末重点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资料小抄(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大刑法学(1) 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资料小抄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1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B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D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2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 )。A.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B违反法律的行为C 触犯刑律的行为 D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3某甲已满 15 周岁不满 16 周岁,当其犯( )时,应当负刑事责任。A.盗窃罪 B敲诈

2、勒索罪C 放火罪 D抢劫罪4生理醉酒后犯罪的人属于( )。A.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B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C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D减轻刑事责任能力人5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处罚。A.从轻或者减轻 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C减轻 D从轻6死刑不适用于( )。A.犯罪时不满 18 周岁的人 B审判时不满 18 周岁的人C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D审判时怀孕的妇女7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 )。A三个月 B六个月 C一年 D二年8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 )之日起计算。A犯罪 B犯罪行为停止 C犯罪结果发生 D犯罪行为终了二、填空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3、)9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和-一的科学。10.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一和-一。11.享有-和-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12.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三种,即:一般客体、-和-。13.精神病人在-或者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14.防卫过当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造成-,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15.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包括一-和- 两个方面。16.拘役的期限,为一- 以上- 以下。17.对于构成_的犯罪分子不能适用缓刑和假释。18.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

4、从-之日起计算: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19刑事责任能力20犯罪的过失21犯罪集团22自首四、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23简述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24简述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及其基本适用规则。五、案例分析(16 分)25案情:胡某,男,17 岁。2009 年 2 月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 年,缓刑 2 年。2009 年 11 月某日晚 9 时左右,胡某与其朋友陈某喝完酒后在本县城关镇大街上驾车兜风,行至一个夜市小吃区时,撞上了正在马路边行走的张某、王某。张某被撞倒卷入车下,挂在车右前避震器与方向横拉杆上,王某被撞倒在马路边(手在地上蹭破了皮)

5、 。胡某没有停车救人,而是继续向前开。因被撞的张某还在车下,车辆行驶不正常,陈某便对胡某说:“好象那人在车上呢。停车看看吧。 ”胡某说:“管他呢!”继续驾车逃跑。夜市上的群众见此情景,大喊“车下有人,把车停下” ,边喊边往胡某车上扔啤酒瓶、饮料盒,进行阻拦。但胡某仍不停车,反而加大油门快速行驶。车行至县城南郊一加油站前时自行熄火,而张某被拖带长达 2000 多米,已血肉模糊、面目全非,惨死予车下。试分析并说明理由:对于张某的死亡,胡某行为时的心理态度是什么?对于胡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罚(只答处罚原则)?试卷代号:2107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10-2011 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刑法

6、学(1)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一、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1AC 2D 3CD 4A5 B 6ABD 7C 8D二、填空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9刑事责任 刑罚10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11外交特权 豁免权12.同类客体 直接客体 13不能辨认 不能控制 14超过必要限度 重大损害15特殊预防 一般预防 16一个月 六个月17累犯18裁定减刑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19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20.犯罪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

7、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21.犯罪集团:是指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22.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四、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J23.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4 分)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具有如下三个特征:(1)犯罪构成是一系列

8、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2 分)(2) 犯罪构成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法律标志。(2 分)(3)犯罪构成由刑法加以规定。 (2 分)24.数罪并罚,是对一行为人所犯数罪合并处罚的制度。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是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 (4 分)根据我国刑法典的规定,数罪并罚时应遵守如下基本适用规则:(1)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死刑或最重刑为死刑的,采用吸收原则,仅应决定执行死刑。 (1 分)(2)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无期徒刑或最重刑为无期徒刑的,采用吸收原则,只应决定执行无期徒刑。 ( 1 分)(3)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为有期自由刑即

9、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即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 (3 分)(4)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采用并科原则,附加刑均须执行。 (1 分)五、案例分析(1625评分要点:(1)对于张某的死亡而言,胡某的心理态度属于间接故意,其行为构成(间接)故意犯罪。 (2 分) (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2)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其显著特点表现为行为人对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抱着漠不关心的放任态度,即不希望、不追求结果的发生,但也不反对结果的发生。 (3 分)(3)胡某交通肇事撞

10、倒张某后,不仅不停车救人,反而加速逃跑,并且在陈某提醒、路人阻拦的情况下,明知车下有人,继续行驶可能会致人重伤甚至死亡,但他却无动于衷,对张某的死活放任不管,驾车猛跑,以致张某被拖带至死,其心理态度完全符合间接故意的特征,故其行为已由过失犯罪转变为间接故意犯罪。 (4 分)(4)胡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罪,应当撤销缓刑,在对其新罪作出判决的基础上,将原判刑罚与新罪所判刑罚合并,决定执行的刑罚。 (3 分)(5)胡某犯罪时未满 18 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 分)(6) 胡某犯罪时未满 18 周岁,不能适用死刑。 (2 分)一、填空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

11、刑法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和-2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 - 。3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_及其_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4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 - 和 -一。5犯罪主体就是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和-6犯罪的过失有两种类型,即-与-7刑罚,是指刑法中明文规定的由- 依法对-所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8对犯罪分子判处罚金,应当根据其一-一决定罚金数额。9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一-和正在-一,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属于特别自首,亦称准自首

12、。10.对犯罪分子减刑以后,其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_。二、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1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2我国刑法分则中“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 12 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 )。A. -般客体 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 D复杂客体3犯罪目的只存在于( )犯罪中。A故意 B直接故意C间接故意 D既遂4某甲在与某乙争吵中捅了某

13、乙一刀后扬长而去,某乙因失血过多死亡。对于某乙的死亡,某甲的行为属于( )。A.意外事件 B过失犯罪C直接故意犯罪 D间接故意犯罪5某甲已满 15 周岁不满 16 周岁,当其犯( )时,应当负刑事责任。A盗窃罪 B敲诈勒索罪C放火罪 D抢劫罪6管制的执行机关是( )。A.人民法院 B司法行政机关C公安机关 D人民检察院7死刑不适用于( )。A.犯罪时不满 18 周岁的人 B审判时不满 18 周岁的人C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D审判时怀孕的妇女8某甲被判处无期徒刑,依法假释时,其考验期限为( )。A五年 B十年C十五年 D二十年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1犯罪预备2主犯3剥夺政治权利

14、4数罪并罚四、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1简述成立正当防卫应当具备的条件。2简述我国刑法规定的计算追诉期限的方法。五、案例分析(16 分)案情:徐某某,男,1992 年 10 月 21 日出生,某校初三学生。徐某某是家中的独生子,由于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对学习没有兴趣,经常逃学旷课,甚至与校外一些“混混”建立了关系。2008 年 9 月 17 日晚上,徐某某在街上闲逛时发现赵某(女,13 岁)一人在家学习,便从赵某家窗口跳了进去,要赵某拿点钱给他。赵某说没钱。徐某某抬手就打了赵某两个嘴巴,并说“你老老实实待着,不许喊不许跑!”随后便在赵某家中翻箱倒柜,结果只搜到 160 元钱。这时,徐某某听见外面有说话声传来,便立即从窗口跳出逃跑。赵某随即大喊抓贼。正好经过此地的王某夫妇听见喊声,便追赶过去,将徐某某抓住并送至派出所。请分析并说明理由:对徐某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只答处理原则)?试卷代号:2107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09-2010 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 ”期末考试刑法学(1)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2010 年 7 月一、填空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司法解释 学理解释2从旧兼从轻原则3社会危害性 程度4作为 不作为5自然人 ,单位6疏忽大意的过失 过于自信的过失7国家审判机关 犯罪人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