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高中和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联考历史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474560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漯河高中和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联考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南省漯河高中和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联考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南省漯河高中和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联考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南省漯河高中和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联考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南省漯河高中和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联考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漯河高中和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联考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漯河高中和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联考历史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 1 页 共 10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河南省漯河高中和信阳高中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联考试题历史一、选择题(本卷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秦始皇“废封建,立郡县” ,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的现象却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 ,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这种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稳定持久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备受历代政权推崇2 顾炎武认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

2、中而天下治矣。 ”据此,顾炎武A认为分封制比郡县制进步 B认为郡县制比封国制进步C主张应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D反对过度地削弱地方权力3、 “聪明才智人士为了从这一条窄窄缝隙进入政府,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经的九本儒书之中,再也没有精力谋革命了。 ”材料主要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扩大统治阶级基础 C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D稳定社会统治秩序4、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时曾说:“穷人处死或流放他们的反对派,将同等的社会权利赋予其他所有人,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在政府中担任职务,从而开始实行由多数人统治的民主制。 ”这表明雅典的民主政治A没有改变贵族专政的本质特征 B体现

3、了直接民主的特征C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 D 适用于雅典城邦内的绝大多数人5、 华盛顿欧文在华盛顿传 中说:“(当代表即将在宪法文本上签字时)富兰克林凝视着主席座位后边背景上的太阳,对身边的代表说:“在会议时期,我对会议的结果有时充满希望,有时又忧心忡忡。我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凝视着主席身后的太阳,分辨不出那轮红日究竟是在升起,还是在落山。现在我终于高兴地明白了,这是一轮喷薄东升的旭日,而不是一轮冉冉西下的落日。”富兰克林之所以高兴是因为 1787 年宪法A、规定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权力结构B确立了“分权制衡”的议会制共和政体C明确了南北妥协、两党对垒交替执政的政治框架D开启了总统任期

4、不超过两届的民主先例6、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 ,倒是想以夷制华 。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 。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 辛丑条约 B 辛丑条约 ,太平天国,甲午战争C太平天国, 辛丑条约 ,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 辛丑条约 ,太平天国7、史学家高第这样概括近代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的目的:“务须让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马戛尔尼那时的岁月已经远去,如今要与天子本人,而不是地方代表,要在朝廷宫中,而不是在总督府等衙门,继续商谈 已从帝国南部或

5、中部重镇开始的关系。 ”这场侵华战争A促使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 B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 狂潮来源:学*科*网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 2 页 共 10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C致使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D导致中国 “国中之国”局面出现8 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 2132 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 ”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辛亥革命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C.实现了生话上的移风易俗 D颁布 中华民国约法9以下是某支部队战前的誓师词:“嗟我将士,尔肃尔听。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

6、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 ”与该誓词有关的战争(或战役)是A北伐战争 B百团大战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10、 2005 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时说:“坚持九二共识,反对,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下列对引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九二共识”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势力不利于两岸关系的正常发展C台海稳定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 D国共两党均主张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11 1945 年 12 月美国总统说:“我感到毫无疑问的是,俄国意图入侵土耳其,攫取从黑海通往地中海的海峡。除非让俄国看到铁拳和听到强硬的语言,另一次战争就很难避免。我认为

7、我们不应当再搞什么妥协了我对哄孩子似的迁就苏联人感到厌倦了。 ”美国“不再妥协”开始的标志是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提出欧洲复兴计划C提出“杜鲁门主义” D发表 “铁幕”演说12、下列所体现的思想不同于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经济政策的是A “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B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C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 “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13 15 至 18 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写道:“由于 15 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 。对材料中的“创造了奇迹”的最准确理解是A哥伦布发

8、现美洲 B荷兰建立商业殖民帝国C美洲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14. 据统计,19 世纪 40 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 3100 万元下降到 1600 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 93 艘下降到 70 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B广东人民抵制洋货 C 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15 “新政(戊戌变法)提出后,山西省成立了商务局,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 45 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 ”材料表明A山

9、西近代工业起步 B戊戌变法法令在山西得到广泛落实C晋商进入强盛时期 D戊戌变法后山西工业发展较快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 3 页 共 10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16 1906 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自次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卑职”等用语。此后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效仿。这种现象说明A两广地区首开近代礼仪变化之风 B晚清时期封建陋习已经基本被清除C近代观念已在一定范围产生影响 D晚清时期 各省已摆脱中央政治控制17、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二战后,凯恩

10、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 世纪 70 年代后,面对经济“滞涨” ,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B随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C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D资本主义国家在尝试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18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其提出的欧洲复兴计划中指出:“在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之前,显然地,欧洲国家事先应该获致若干协议。这是欧洲人的事情,最初的意见应该是由欧洲提出这个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假使不能商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得商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该计划的实施所产生的历

11、史影响有西欧各国进一步向美国靠拢 加速了以美国为首的欧美联合与结盟客观上有利于西欧走向联合 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社会主义的影响A B C D19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主席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0 周年纪 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农业合作化运动 “大跃进”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A B C D20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想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

12、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B计划经挤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21日本右翼文人中村粲在大东亚战争的起因中说“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 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当时就是在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 ”上述材料反映日本大举侵华的一个客观背景是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使得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B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市场C社会主义苏联利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抢占世界市场D经济危机

13、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进行激烈的经济贸易战22下表是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的国民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表(单位:亿美元)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 4 页 共 10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对表中数据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福利政策的实施减缓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步伐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美、日、欧三足鼎立之势C表中的经济现象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D欧、日经济的发展威胁了美国的霸主地位23 “学界论述董仲舒思想的政治性时,往往侧重于它对现实政权的维护和巩固,并且对这一点批判有余而肯定不足。其实,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决定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 ”该论述意在A否定学界对董仲舒的传统批判 B充分肯定儒家思想的文化主体地位C说明董仲舒对儒学的历史贡献 D肯定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时代价值24、弗洛姆深刻地指出:“19 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20 世纪的问题是人死了。 ”你认为以下哪种理解正确A19 世纪宗教信仰不存在了,2 0 世纪人们因缺少信仰而失去人生意义B19 世纪人从神学束缚中解放,20 世纪人类陷入信仰危机和精神困境C19 世纪强调人的价值,20 世纪人类面临传染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