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4722077 上传时间:2017-12-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论文文献综述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刑法论文文献综述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刑法论文文献综述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刑法论文文献综述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刑法论文文献综述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刑法论文文献综述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论文文献综述范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刑法论文文献综述范文论文格式 刑法论文文献综述范文刑法论文文献综述范文一、有许多学者认为我国现行仲裁法中的 其它财产权益纠纷 的规定应当更加明确化。谭兵在中国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一书中认为:调整中国现行仲裁范围的主要思路是明确、统一、扩大和规范。对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中的 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应有更加明确的解释。其认为 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的解释,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首先, 财产权益争议 一词,是指交付仲裁的事项应是与财产有关的事项,与财产无关的争议则不可以仲裁。其次,对 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中的 财产权益 的范围,存在着界定不清的情况。为有利于仲裁实践,建议在修改仲裁法前,司法机关及时对 其他财产

2、权益纠纷 作出统一的司法解释。二、现行的仲裁实践中所通用的有关 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的界定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仲裁制度本身的发展。许多的学者建议将更多的民事纠纷纳入到仲裁中来。乔欣、李莉在争议可仲裁性研究一文中提到破产程序中的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纠纷具有可仲裁性。认为争议的可仲裁性不因破产而改变,仲裁协议仍可执行,裁决所确定的权益可作为破产财产或破产债权向法院申报。同时还认为应将因侵权行为产生的争议纳入到仲裁。其认为:民事权利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侵权行为也是一个开放型的概念。由侵权行为而产生的争议,当事人双方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争议不涉及财产权益,但涉及的权利内容是当事人可以自由处分或可以

3、和解的,这样的争议应具有可仲裁性。同时,很多学者建议将知识产权中的更多纠纷纳入到仲裁中来。郑书前、宋新宇在论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之可仲裁性一文中谈到:目前我国有关法律只规定了 著作权合同纠纷 可以申请仲裁。但对于其他的知识产权纠纷如专利权、商标权有关的纠纷并未规定其可以提请仲裁。仲裁方式在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方面和其他方式相比有其独到的优势。如果不充分利用这种优势,会造成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本增加、资源浪费。其认为:长远的考虑是在对仲裁法进行修改时扩充仲裁的受案范围,明确规定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一部分事项可以仲裁;鉴于仲裁法的修改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以及立法者对修改时机会合理把握,目前可先由最高人民法院出

4、台相关司法解释,明确任命法院在对仲裁裁决进行司法审查时,不得将裁决事项时知识产权纠纷作为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情形而裁定撤销或不予执行该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仲裁裁决,应当执行该裁决结果,这是可采取的权宜之计。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国家对于民商事案件可仲裁性的态度将变的更为开放,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被仲裁机制所扩充容纳,承认其具有可仲裁性将在我们的意料之中。马明虎在论我国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可仲裁性一文中谈到,承认更多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可仲裁性符合世界仲裁立法的发展趋势。其认为: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显然知识产权与财产权有一定的差异,而从担保法权利质押的规定来看,我国担保法将知识产权视为

5、动产 ,知识产权的侵权纠纷应当属于 其他财产纠纷 。更重要的是,我国仲裁立法已朝国际仲裁制度迈出了很大一步,这为承认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可仲裁性创立了必要的条件。 论文格式 刑法论文文献综述范文刑法论文文献综述范文孙东东、吴正鑫在关于我国建立医事纠纷仲裁制度的研讨提出建立医疗纠纷仲裁制度的设想。认为除少数重大医疗责任事故外,绝大多数医疗纠纷均为民事纠纷,且纠纷的最终解决也都落实到经济补偿上,因此解决此类纠纷宜采用半官方的公断方式,但由于医疗纠纷仲裁所调整的纠纷涉及医学专业技术以及纠纷双方的不对等性,使得医事纠纷不仅具有一般经济合同纠纷仲裁的特征,如:程序简便、灵活、快捷、或裁或审、不公开、不排斥

6、调解以及仲裁结局具有法律效力等,还具有其特殊性。即:(1)医疗纠纷仲裁可由纠纷双方的任何一方提出申请,无须双方当事人合意。(2)医事纠纷仲裁应作为诉讼程序前的必经程序,仲裁机构对纠纷先行调解,调节不成,做出裁决。其调解和裁决均不具有最终解决纠纷的效力,但生效后应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其还建议建立专门的医事纠纷仲裁机构来审理医事纠纷。三、有的学者认为侵权与违约责任竞合现象的纠纷也可以通过仲裁来解决。王金兰、王玮在论侵权行为的可仲裁性一文中谈到:在侵权与违约竞合的情况下,受害人享有选择请求权,既可以以侵权为由,又可以以违约为由,行使追讨损害赔偿或损失赔偿的权利。实际上,对于侵权性的违约行为和违约性的

7、侵权行为,一般都按违约行为处理。当执行一个责任而使受害人的损害赔偿目的达到时,受害人的另一请求权应归于消灭,加害人的责任即可解除。如在执行违约赔偿责任后,权利人的损失已经得到弥补,就不再要求违约人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无论是合同之债,还是侵权之债,都是民商事法律调整的范畴,该债权的纠纷都属于私法上而不是公法上的纠纷,此为以仲裁来解决该纠纷提供了法律上的可能性;此外,在侵权和违约竞合的情况下,如何说明选择违约,再将其归结于也属违约的性质,以违约提起损失赔偿,再技巧上也会更恰当、稳妥。四、宋连斌和黄进教授在其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建议修改稿)中提出将仲裁的管辖的受案范围规定为 当事人有权和解的

8、任何财产性纠纷 。有的学者比较推崇我国台湾地区 仲裁法 的规定,即 有关现在或将来之争议,当事人得订立仲裁协议,约定由仲裁人一人或单数之数人成立仲裁庭之 ,同时增订第二款规定 前项争议,以依法得和解者为限 。也有学者推崇德国的立法思路,那就是 一切包含经济利益的争议都可以成为仲裁的标的 。同时也有学者认为,可直接将 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改为 契约性和非契约性纠纷 。陈立峰、王海量在论我国仲裁法的管辖范围一文中谈到:扩大仲裁受案范围关键是看这种立法技术是否符合国内仲裁实践和国际仲裁发展趋势的要求。在确定仲裁管辖范围时需要明确的几点是:首先,应当符合联合国仲裁示范法的内容;其次,仲裁法管辖范围的规定肯定要统辖国内各个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最后,应明确仲裁主体的适用范围。综上,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仲裁受案范围应当扩大,相关法律应当更加明确化。但就具体如何扩大仲裁的受案范围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产生分歧的关键点在于我国仲裁法第二条规定的 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许多学者建议将知识产权中的专利权和商标权纳入仲裁;还有学者认为医事纠纷也应纳入仲裁;甚至有学者认为侵权与违约责任竞合现象的纠纷也可以通过仲裁来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