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效复习的历史问题设计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4721172 上传时间:2017-12-07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61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有效复习的历史问题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基于有效复习的历史问题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基于有效复习的历史问题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基于有效复习的历史问题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基于有效复习的历史问题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有效复习的历史问题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有效复习的历史问题设计(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有效复习的历史问题设计,新昌县知新中学 徐金超 13362531689,一、为什么着眼于“问题设计”?,(一)传统高考复习的核心:着眼重点把握,1、历史主干知识,3、史学范式转型,2、当今社会热点,考什么?,1、关注主干知识,什么是基础和主干知识?-历史课程标准中说,就是最基本的历史知识,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以下的要素; 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历史发展线索。换句话说就是以考试说明制定的范围和考点为依据的主体知识、重点知识、最能反映历史发展特征和趋势的知识,相当于大树的树干部分。,例1:2006文综卷I20.下列哪一事件发生后,蒋介石开始掌屋国民党最高军事权力?( )中

2、山舰事件 B. 整理党务案 C. 北伐战争 D.迁都南京,例2:2007年文综卷I清末湘军的组织形式“譬之木焉,统领如根,由根而生干、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是以口粮虽出自公款,而勇丁感营官挑选之恩,皆若受其私惠.”这种军队组织形式( )A.便于国家直接控制、指挥军队B.使将不专兵,妨碍军队作战C.造成兵归将有,为近代军阀所承袭D.促进官兵平等,有利于提高战斗力,问题一:“主干”不灵怎么办?,2、关注社会热点,例3:2007年文综卷I清末湘军的组织形式“譬之木焉,统领如根,由根而生干、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是以口粮虽出自公款,而勇丁感营官挑选之恩,皆若受其私惠.”这种军队组织形式( )A

3、.便于国家直接控制、指挥军队B.使将不专兵,妨碍军队作战C.造成兵归将有,为近代军阀所承袭D.促进官兵平等,有利于提高战斗力,热点考不考?热点怎么考?,例4:2007年全国卷I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开始组建新军。新军的主要特点是( )A仿效近代军制编练 B最早配备近代先进武器C大量征召有先进思想的青年 D多以文人充任高级军官,问题二:如何应对热点冷考,热点隐考?,3、关注学科前沿,最主要的学科前沿是史学范式的转型。尤其是文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现代化范式,例5:2006年文综37题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以华夏文化为基础,融汇各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生生不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最明显的是2

4、007年高考全国卷II:23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总结说:“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个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作者在这里强调A从西方的角度认识非西方的历史B从非西方的角度认识西方的历史C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D用整体性的观点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38.(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中的“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和“二万万五千万人”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一中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关系的观点。(5分) (3)根据材

5、料,指出孙中山为什么在演讲中强调民族主义。(5分) (4)根据孙中山上述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联俄”思想。(8分)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二中的观点的认识。(10分),40(60分)根据相关资料回成下列问题。摘编自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概括玉米在200年内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历史背景。(5分)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移民,世界不同地区联系加强。(2)历史学家为什么说玉米在世界的传播“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5分) 改变了欧亚非大陆的粮食生产结构,缓解了粮食供应的压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6、。,2007年高考山东卷:在人类历史由分散到整体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回答1516题。15.一个英国人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来到中国,这一年他可能经历的事情是A.看到机户和机工因工资纠纷到衙门打官司B.邀请中国朋友去他乘坐的船上参观蒸汽机C.北京的朋友邀请他看京剧演出D.收到国内来信说英王解散了议会,2006年全国卷I的组题:16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A是在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基础上直接建立的B推动了第一国际的建立C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历史舞台D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17俄国十月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A是在工人阶级占人口

7、大多数的国家中取得胜利的B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C中止了帝国主义大战D推动了第三国际的建立中18巴黎公社和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中,相同的是 A实行土地改革 B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C以革命武装代替旧军队D给予国内各民族平等权利,2007年全国卷I:20.下列哪一事件发生后,蒋介石开始掌屋国民党最高军事权力?( )中山舰事件 B. 整理党务案 C. 北伐战争 D. 迁都南京,问题三:如何应对不同范式的融会贯通?,三非:非主干、非大纲、非现实三无:无精度、无信度、无区分度三超:超冷、超俗、超散 湖北姜桂平,基于重点把握很重要,但很不够!必须探寻复习的另外一个着力点!,(二)历史教学与高考改

8、革的变革,考什么?,知识立意,能力立意,目标立意,知识立意的典型:2006文综卷I14国民革命运动中,政府机构几经变化,1927年初国民革命高潮时的政府机构是 A陆海军大元帅府 B广州国民政府 C武汉国民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能力和方法立意:2006年上海卷28、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中的“万恶之政府”指A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2003年文综卷长城题(1)根据所学知识,举出汉武帝时期西汉除修筑长城之外向西北地区拓展的重大事件。(2)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

9、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风貌。透过材料二你获得了什么重要历史信息?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繁荣与西汉以来对西北的长期开拓有密切联系,参照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汉长城如何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发展。(3)参照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指出明长城在处理汉蒙关系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这些举措产生了什么影响?(4)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心声。1933年,中国军民在长城一线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请举出其中的一个事例。(5)参照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为什么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2005年全国文综卷I 第37题: 材料一 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的

10、瓦尔密战役中,普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在猛烈炮轰法军阵地后,发动进攻。法军士兵在普军逼近时,高呼“民族万岁!”击退了敌人的进攻。材料二 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一九一四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落后的土耳其沦为西方列强宰割的对象。在民族主义激励下,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赶走外国侵略者,建立共和国,发展民族经济,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在高考改革背景下,适应“目标立意”的的复习方略

11、:,1、掌握扎实主干史实,2、实现史学范式转型,3、关注社会热点问题,4、重视历史问题设计,怎么考?,考什么?,二、基于有效复习的问题设计举例,(一)问题设计的教学意图(二)问题设计的史实支撑(三)问题设计的方法支撑(四)问题设计的情感落脚(五)问题设计的答题指示(六)问题设计的变式训练,(一)问题设计的教学意图,如小专题: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传统的做法:是不是主干知识?如何体现新史学范式?能不能反映热点?,从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看,是主干。从文明史视角看,是制度文明的重要成果。从社会公平的热点看,能反映时代主题。,1、让学生建构记忆科举制从隋到清的发展历程;2、让学生理解科举制在文明史中的地位

12、;3、让学生从社会公平的视角认识科举制度。,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意图:,37.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科举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的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预国家的政治。此项标准,一则求其公平,不容舞弊营私。二则求其预备之单纯与统一,减免经济上之限制,使贫民亦有出身。又间接助成国内风俗教化之统整,以辅成大一统政府之团结与巩固。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 中国之民素贫,而其识字之人所以尚不至绝无仅有者,则以读书之值之廉也。考试之法,人蓄四书,合讲诗韵并房行墨卷等数种即可,终身即之,由是而作状元、宰相而不难,计其本,十金而已。东方杂志1905年11期材料三 今变法之道万千,而莫急于得人

13、才,得才之道多端,而莫先于改科举。康有为请废八股试贴法试士改用策论折材料四 (19世纪初的英国)在“政党分赃”制下,官吏的任用是以党派为基础,讲关系,重门第,于是买卖官职、营私舞弊的现象时有发生。每个执政党上台后都要对官职进行分赃,这就导致政府人员的大换班。1870年6月4日,(英国首相格拉斯顿)颁布了关于文官体制改革的枢密院命令。其内容为: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文官(少数最高级文官除外)甄敏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刍议,(1)科举考试的制度被孙中山称为“世界上最古最好的制度”,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出现于隋唐、发展于两宋、僵化于明清”的三步曲。(12分)(2)科举制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材料

14、二说明科举制在追求社会公平方面的作用。(8分)(3)材料三中,康有为主张“改科举”的目的是什么?在百日维新中有哪些具体措施?(6分)(4)许多学者认为科举制度是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的“遥远的榜样”, 结合材料三分析英国是在什么背景下借鉴科举制建立近代文官选拔制度的。(6分),(二)问题设计的史实支撑,(1)必须明了你设计的问题需要哪些史实支撑。,2006年上海卷28、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中的“万恶之政府”指A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2

15、007年文综卷I:19.图5是北京某街道老路牌照片,路牌外文是“RUE HART”,RUE是街道的意思,HART指担任近代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此路牌设立的时间应该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八国联军占领时期D.北洋政府统治时期,(2)缺乏史实支撑的设计必须在材料中提供。,2007年高考山东卷:材料一登州文会馆是美国传教士狄考文1876年创办的一所教会学校,下表为该校正斋(中学部分)开设的主要课程:(表略)材料二试办山东大学堂章程规定:“以四书、五经为体,以历代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注:艺学指算、绘、矿、医、声、光、化、电)为用。”(安作璋等齐鲁文化通史) 分析材料一、二,指出两所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的共同之处。 这类新式学校的创办对山东近代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