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地理必备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465636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9.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地理必备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2017届地理必备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2017届地理必备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2017届地理必备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2017届地理必备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届地理必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地理必备(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 2017 届地理主干知识必背资料根据 2017 年考试说明整理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考点一:经纬网及其应用一、基础知识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略)2地球仪:地轴、两极(略)3经纬线特点:经线 纬线形状 半圆 圆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特点长度 相等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其他 任意两条正相对的经线都组成一个经 线圈,它能平分地球 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4.经纬度的划分(略)二、经纬度的判断方法1根据经纬度的分布规律判断(1)经度及东西半球的判断:(2)纬度及低、中、高纬的判断:2.经纬度数值的确定(1)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值即该地观察北极星的仰角,也就是北极星的地平高度。(2)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

2、线圈。已知一条经线的经度为 x,则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 y180x(x、y 所属的东、西经不同)。2(3)地球上对称点经纬度的判断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图中 A 点与 B 点关于赤道对称。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对,和为 180,纬度相同。如图中 A 点与 C 点关于地轴对称。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经度相对,和为 180,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图中 A 点与 D 点关于地心对称。三、经纬网的应用1定位置(1)确定某地具体的经纬度位置。(2)确定半球位置。如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等。(3)确定区域位置。如根据经纬度确定该区域所在的大洲、大洋、气候区、自

3、然带、地形区等位置。2.定方向(1)方格状经纬网图确定南北方向: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确定东西方向:同在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在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分别在东西经,如图所示:(2)以极地经纬网图根据自转方向定东西方向参照极点定南北方向(2015山东高考节选)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下表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地层新老关系 地层代号 观测点坐标C (313813N,1175012E)(3137

4、54N,1175059E)D (313810N,1175019E)(313757N,1175052E)新老S (313805N,1175032E)(313801N,1175043E)A南北方向 B东西方向C西北东南方向 D东北西南方向3解题知能培养 从表中可获取 C、D、S 的经纬度信息并绘制下图。3.定距离、定范围(1)定距离:同一条经纬线上的距离:(2)定范围: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跨经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图幅相同的两幅图,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4定“最短距离” 、寻“最短航线”(1)定“最短距离”球面最

5、短距离是一段劣弧,沿劣弧的行进方向即为最短航线,该弧线的确定可分两个步骤进行:确定“大圆”:“大圆”即球面两点所在的过球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如图所示:在地球仪上,三种情况下“大圆”是确定的:一是赤道(图 A),二是经线圈(图 B),三是晨昏圈(图 C)。4确定“劣弧”(2)寻“最短航线”若两地经度差等于 180,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a同在北半球,先向北,过极点后再向南,如A 到 E。b同在南半球,先向南,过极点后再向北,如B 到 D。c两地位于不同半球,则看劣弧过哪个极点而做讨论,如 A 到 C。同一纬线上但不在同一经线圈上:a同在北纬:从 A 到 B 的最短距离;先向东北,然后向东南

6、方向。b同在南纬:从 A 到 B 的最短距离:先向东南,然后向东北方向。(2014天津高考节选)假设一架客机于北京时间 6 月 22 日 12 时从北京(116E,40N)起飞,7 小时后途经 a 地(165W,67N)上空,14 小时后抵达芝加哥(87.5W,42N)。结合图文信息判断,与该客机飞行过程中实际情况相符的是()客机飞行路线示意图A客机的飞行路线比 H 路线长B客机航向与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同C飞经 a 点时,乘客能看到太阳位于正北方D飞经 a 点时,客机受到向北的地转偏向力5三、地球的宇宙环境1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原因(1)宇宙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2)自身条件:适宜的

7、温度;适宜于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2)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体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纬度(H)、地势、天气、季节、坡向(阳坡高于阴坡)影响因素 纬度 地势 天气 季节日照时数夏季日照时数多于冬季同纬度相比,地势高的高原日照时数多于地势低的盆地阴雨天气日照时数少;晴朗天气日照时数多夏季,日照时数长,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冬季相反太阳辐射强度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太阳辐射多地势高,大气稀薄,固体杂质、水汽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

8、我国部分地区太阳辐射的对比分析:总体概况是北方大于南方,西部大于东部。地区 太阳辐射 对比分析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丰富北方地区天气:晴天多,阴雨天少;夏季北方地区昼较长,日照时间长西北地区 丰富 从气候的角度侧重分析气候干旱,天气晴朗青藏地区 最丰富 重点强调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时间长四川盆地 贫乏 重点分析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雨、雾天多说明:太阳辐射丰富并不等于热量丰富,如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弱并不等于热量少,如四川盆地。(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地质历

9、史时期) 、太阳能热水、太阳能电站等。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 对地球的影响类型 活动特征 活动层次黑子 温度比周围低而呈暗黑斑点 光球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产生“磁暴”现象在极地地区形成绚丽多彩的极光6重要标志周期约 11年耀斑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时间短释放巨大能量重要标志周期约 11年色球层太阳风温度极高带电粒子高速运动 日冕层与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考点二: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一、地球形状:平均半径6371km;赤道周长 4 万 km;表面积5.1 万km2。二、地球自转规律1方向:自西向东(极地上空看:北逆南顺)2周期:1 个恒星日(23 时 56 分 4 秒)

10、3速度Error!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昼夜半球:地球不透明、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晨昏线:昼夜半球分界线,想一想晨昏线的判断方法交替周期:1 个太阳日(24 小时) 。昼夜交替是地球的自转造成的特别提示(1)若地球不自转,也不公转,有昼夜现象,但无昼夜交替现象;若地球只公转不自转,既有昼夜现象,也有昼夜交替现象,只不过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年 (2)沿地表向偏东方向前进,感觉昼夜交替周期减短,向西增长。 2产生时差(1)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相比,偏东的地点比偏西的地方时早。(2)地方时:定义:因经度不同的时刻。同一条经线上各点地方时相同。计算:经度相差 15地

11、方时相差 1 小时,经度相差 1地方时相差 4 分钟,按“东加西减”原则计算。(3)时区与区时时区:全球划分为 24 个时区,每时区跨经度 15。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区时换算: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加减确定:东加西减;时区差计算:同减异加)(4)日界线Error!特别提示:(1)北京时间是指 120E 的地方时,北京的地方时是指 116E 的地方时。(2)国际标准时间,又叫世界时,是指 0经线的地方时 。 (3)180经线的地方时决定今天与昨天占全球的比例,180经线的地方时/24今天占全球的比例。0 时纬线向东到 180经线是今天的范围。3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

12、向发生偏转7(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2)偏转规律:南半球向左偏转,北半球向右偏转;赤道上不偏转(无台风形成) 。注意:河流侧蚀判断中,直河道按地转偏向规律南左北右,弯曲河道按惯性规律判断凹岸受侵蚀,凸岸堆积。受侵蚀岸水流速度快。四、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与黄赤交角。1公转方向:自西向东。2轨道:接近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3周期: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恒星年)。4速度:随公转位置而变化。如下图所示:特别提示 地球公转到远日点(7 月初)附近时,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公转速度较慢,所用天数较多;地球公转到近日点(1 月初)附近时,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公转速

13、度较快,所用天数较少。所以北半球夏季时间长于冬季,北极点极昼的天数多于极夜天数 。 5黄赤交角及影响(1)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2326南北回归线的度数(2)影响: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特别提示 (1)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但春分日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秋分日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2)南、北回归线太阳每年各直射一次,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每年都直射两次 。 五、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8特别提示 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地区最小,纬度越高,变化越大,极圈内存在极昼、极夜现象 。 (1)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太阳直

14、射点所在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极地附近有极昼现象。(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3)昼夜长短计算看“特点”(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特点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特点进行计算。地方时正午 12 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上午和正午,如下图所示)。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 2。日出时间日落时间24(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15、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反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40N 的昼长等于 40S 的夜长。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H 90两点纬度差(2)季节变化北半球节气 达最大值的地区 达最小值的地区夏至日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一次/年) 南半球各纬度(一次/年)冬至日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一次/年) 北半球各纬度(一次/年)二分日 赤道 90(两次/年) 两极点(0) (两次/年)9特别提示 就某地而言,太阳直射点移来,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移去则逐渐减小 。 3四季的更替(1)四季形成的原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导致太阳辐射随季节有规律的变化。(2)天文四季:把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定为夏季。冬季呢?(3)北温带国家的四季:3、4、5 月为春季,夏、秋、冬依次类推。4日出方位:(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日出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