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行音乐谈在素质教育中培养青少年健全的艺术审美心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465586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流行音乐谈在素质教育中培养青少年健全的艺术审美心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流行音乐谈在素质教育中培养青少年健全的艺术审美心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流行音乐谈在素质教育中培养青少年健全的艺术审美心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流行音乐谈在素质教育中培养青少年健全的艺术审美心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流行音乐谈在素质教育中培养青少年健全的艺术审美心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流行音乐谈在素质教育中培养青少年健全的艺术审美心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从流行音乐谈在素质教育中培养青少年健全的艺术审美心理黎虹内容摘要: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活跃的阶段,他们除了在学校学习外,还可以从各种渠道和传媒获得一定的音乐文化信息。下课后或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他们带着耳机,听一些他们自认为轻松愉快的流行音乐,从感官的角度来说,是可以消除 紧张学习之后的疲劳和松弛大脑神经。有的青少年海盗社会上参加一些商业性及传媒性的各种演唱会。显而易 见,他 们每天都在直接或 间接地与流行歌曲发生接触。可以说,流行音乐在当代青少年的文化生活中,占有一定的空 间和不可忽视的位置。但是,在流行歌曲的领域中,混 杂着一些内容低劣庸俗的作品,有 鱼目混珠的现象,精华与糟粕俱存。这就需

2、要不断提高和培养青少年自我审美的艺术审美心理能力和健全的艺术审美心理。关键词:流行音乐 青少年群体 价值取向 自身素质 道德情操一、流行歌曲与当代青少年群体存在着时代必然性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流行歌曲占领歌坛,充溢着人们的精神空间。其间虽然有潮起潮落的事后,但总的确实久盛不衰的态势。音响科学的进步,广播电视的普及。传媒为了收视和上网率,专门开设了打榜专题节目和网页视听,市场上种类繁多的音像制品和盗版光盘无所不有,青少年成了商人们最为重视的消费群体,学生们可以通过各种管道获得各种繁杂的音乐讯息。青少年对流行歌曲的偏爱尤为突出, “歌迷会” 、 “歌友会”不计其数,形成一个喜爱流行歌曲和追崇歌星的

3、庞大群体。流行歌曲成了时髦的象征,尽管风格奇异,昙花一现,但它以其贴近生活、题材广泛、通俗易懂、亲切自然,而又单调流畅、易记上口的特点,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它的内容包容人们日常了生活的各个侧面,表现了人们的喜怒哀乐的各种情感,适应这不同年龄、职业、文化层次的人们的不同心境,情绪和审美要求。对于那些在精神文化生活如饥似渴的青少年来说,仿佛得到了充分的2满足和尽情享受的空间。尽管流行歌曲本身较为丰富多彩,但毕竟只是艺术天地中有限的一隅。其中良莠纷呈,杂有不少低俗浅薄甚至包含着一些消极成分的东西。如果由于过分偏爱,而优劣不分地一概肯定就未免一叶障目,并且会养成一种不够健全的艺术审美心理。甚至会冷淡,疏

4、远和排斥优秀以及传统的艺术,从而影响到精神,情操的正常发展。在这么一个文化与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青少年对流行歌曲的喜爱与这个时代有必然的主观因素。尤其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二十多年中,我们在音乐文化的建设及一月教育中,对流行歌曲和流行音乐这一现象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片面的认为它是仅时代的产物,甚至缺乏从意识形态的高度去认识它,及有效地占领这块阵地。这也是导致广大青少年对它的盲目性,使之无孔不入盛行校园的原因所在。二、青少年存在着对艺术的盲目性价值取向艺术是美的,或者说艺术应该是美的。但是从古到今也有不美的艺术。在史论中记载了商纣王所喜爱的靡靡之音,北里之舞。从存在的形式看,它们属于艺

5、术品种,但这些均是不美的艺术。 乐记所说的“亡国之音”也属于不美的艺术,有对不美艺术的认识,也就是因为认识了美的艺术,认识了美有许多青少年甚至认为市场上的艺术品,它们既有所价值,也就等于被公众认可,自然是可以为大众所接受的艺术文化。美的价值是客观的。但市场动机及市场目的不能成为艺术动机和艺术目的,它们受制于市场规律而不是艺术规律,它们满足了市场的需要而不是美的创造之需要,市场行为的价值不同于美的价值。当前市场上大量低俗甚至有不良成分的流行歌曲还有小说以及音像制品出现,就是对美的价值及健康艺术的冲击。尽管我们的官办媒体对流行歌曲和流行音乐也在把关和极力推崇一些优秀作品,但当前市场上充斥这许多低俗

6、杂乱的吗音像制品,其影响的因素超过了那些官办媒介,据调查,现今青少年主动对官办媒介感兴趣甚少的。为此,我们千万不能低估市场文化的影响面。改革开放,国门洞开,我们的音乐文化市场空前繁荣。经过几年多青少年跟踪调查,发现他们普遍喜爱流行歌曲,并且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其中表现在他们对一个时期出现的新流行歌曲或歌星都有一种随大流的追求意识。通常不太注重其思想内容,道德情操。他们不知所云地大唱特唱情啊爱啊愁啊怨啊,好像不必为民族和国家担忧。比如:有些内容消极向下的流行歌曲,表现的是烦恼人生、游戏人生、调侃人生、戏弄历史、反叛传统等等。还有以及从崇拜某些歌星的人生观为荣,关心这些歌星胜过关心自己和集体

7、,说那些才是“寻找自我” , “要为自己歌唱” 。如果把那些不能给人们在娱乐中以精神振奋、情操的陶冶、智慧的启迪、审美的愉悦,不为大众和民族而为自己的东西也称为艺术,那么这种艺术又有多大价值和意义呢?三、我们对音乐的社会作用应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更高尚的要求目前,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素质教育,这是一个利国利民的教育改革,它是具有更深远的系统工程。这也十一个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全新的新课程。它不仅需要良好地社会环境和教学氛围,以及相应的教学条件,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支在素质教育工作中,有新观念,认真负责,真材实学的教学队伍。某中学在高中开设音乐欣赏课程,担任授课的老师也许想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

8、意识,对学生说“你们自己喜欢什么歌或者音乐就可以带来课堂上放” ,结果就有一位女学生带来一张流行歌曲的光碟来到课堂上放,歌中唱道3“我想念你的吻,想念你的外套,想念你白色袜子和你身上的味道” ,结果这首歌放出来,学生们马上应声齐唱起来。像样的老师如果草率地对待这们课,那只能说她根本不知道应该怎样去上好这门课,或者就是没有足够认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音乐对人们的意识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从学生们喜欢唱这类歌曲就足以看到,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不仅仅是这类情调歌曲适不适合他们去演唱的问题,而是在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的阶段,应从人文、科学、道德、理想、价值取向等方面,去给予他们正确的启发和引导。

9、健康度和美的流行歌曲,对及认得精神面貌和成长应当是有利的,应当是表达健康的休闲娱乐情绪而不是追求畸形的、玩世不恭的情感变态;应该是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激情浪花,而不是消磨人们用于挑战困难和进取的意志;它有助于培养和建立正常的人生观、道德观、恋爱观、情欲观,而不是像前流行歌坛某些歌星那些形形色色的心理不正常的人生观、道德观、恋爱观、情欲观;他应表达对社会、对时代严肃认真的责任感,不是轻率地嘲弄生活,自我主义,唯恐天下不乱;他们应颂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及传统,增强青少年的自尊心、自信心,对中华民族几千年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的尊重、维护、弘扬,而不是发泄一种侮辱、诋毁;它们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有利于社

10、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去表达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理想追求、信仰等。总之,流行歌曲及流行音乐以及其多种多样的内容和形式,直接地、间接地对个人、群体、社会,及音乐本身或与音乐相关的人和事,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社会,是当代音乐生活中不可否认的客观存在。因此,我们在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今天,不可忽视流行歌曲及音乐的作用,应以负责任的态度和深入的研究它、分析它、 。让广大青少年去了解和接受那些健康的流行歌曲和音乐,培养他们健全的艺术审美心理。四、关注青少年自身素质的提高和道德情操的培养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歌曲艺术无疑已包含在这个文化之内。这种文化应该有时代感和民族性,要通过这种文

11、化来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得思想和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熏陶、教育。综观上个世界中国近代歌曲,前半叶是从萧有梅的五四纪念爱国歌 ,黄自的九一八 ,张寒晖的松花江上 ,贺绿汀的游击队歌 ,聂耳的毕业歌 、 勇军进行曲 ,以及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 。这些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优秀歌曲,曾唤醒中华民族,激励无数爱国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拿起武器死而后已地投入到推翻半封建半殖民的旧中国的斗争去,祈祷了极大地鼓舞作用。在后半叶,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歌曲。像李唤之的社会主义好 ,瞿希贤的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 ,周巍峙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王莘的歌唱祖国 ,朱贱耳的唱之山歌给党听

12、,施光南的祝酒歌 、 在希望的田野上 ,郑秋枫的我爱你中国 ,谷建芳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印青的走进新时代 。这些不胜枚举的优秀歌曲,在中华民族重要的历史时期,以其强烈的思想性和艺术感召力,激励和鼓舞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去创造新的历史与辉煌。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焰,是人民奋进的号角” 。如果说唱几首歌就能亡国兴邦,那就可能是言之其实,但它在陶冶某种情操、锻铸某种精神,进而影响甚至形成人的某种素质和品格上的潜在力量,是不容忽视的。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酷爱古典音乐,并且弹得一手好钢琴,高雅4充实的精神生活伴随着他的一生;列宁喜爱那些充满勇敢、无畏、英雄主义的交响乐;周总理喜欢与青

13、年们在一起唱歌,有时还兴致勃勃地指挥大家一起唱;毛泽东同志也非常喜爱传统的京剧艺术,高兴时还能唱上几个优秀的段子;科学家钱学森在音乐上也有很高的修养,小提琴也拉得很好。这些人类发展和民族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的历史风云人物,给予我们得失一种启示,同时也是人生的楷模。五、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不可忽视培养青少年健全的艺术审美心理江泽民同志指出“以德治国” ,作为新世纪的基本国策,并大声疾呼:“时代需要高雅艺术” ,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 “提高支持严肃音乐” 。这些都是改造我国音乐文化环境强劲的东风和巨大能力。任何强大先进的国家,都是建立在国民素质优秀的基础上。这个素质是教育普及、文化体高、科技发

14、达、物产丰富、品德高尚、社会文明等的综合反映。一切高雅艺术都是启迪智慧、培养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学校及教育部门、社会文艺团体都应该关心青少年的文化生活,让他们接受健康、高尚、艺术性强的流行歌曲及音乐,营造和形成广泛、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青少年健全得以书审美心理,为他们成为新世纪得高素质人才而奠定基础。参考文献:1、 再论流行音乐进课堂吕 红 东方艺术 2004 年 S1 期2、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与价值 叶 婷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年 04 期3、 拓展音乐教育时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丁继平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5 年 04 期4、 试述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 雷应春、张雷 贵阳金筑大学学报 2005年 03 期5、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尹云芝 乐器 2005 年 09 期6、 论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不可替代作用吴炜 民族艺术研究2008 年02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