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鼎湖山听泉集体备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462336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鼎湖山听泉集体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鼎湖山听泉集体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鼎湖山听泉集体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鼎湖山听泉集体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鼎湖山听泉集体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鼎湖山听泉集体备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学期初三语文集体备课教案课题 鼎湖山听泉 课型 课时主备人 何海彬 新授 2教学目标1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背诵优美语段。 2学习作者工于取材,扣住“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的方法和课文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详略有致、明暗交错的组材方式。 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4学习本文将深刻的哲理寄予在景物的状写中,并随景致的变化,有层次地表达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文章扣住“泉”字,抓住“听”来组合材料的方法和课文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详略有致、明暗交错的组材方式。 2对文章关键句子的理解。3品味文中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教法、学法 朗读与讨论相结合

2、辅助教学设备 课件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一、导入你知道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指的是什么地方吗?你能说说这颗“绿”色明珠”美在何处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散文名篇 鼎湖山听泉 ,欣赏鼎湖山美丽的风韵。二、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肇庆 zhao 古刹 cha 遐想 xia 一泓 hong 了无 liao 菩提 pu 辟为 bi 繁衍 yan 拾级 she 童稚 zhi 楹联 ying 怅惘 chang wang 污垢 gou 万籁俱寂 lai 泠泠 ling 淙淙 cong2、解释下列词语。拾级:逐步登阶。汩汩:水流声。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 跃。楹联:挂在或帖在楹(堂屋)前部 柱子上的对

3、联,泛指对联。万籁俱 寂:形容各种声音都寂静下来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勾画作者游山踪 迹,寻找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 1 本文是篇写景散文,文章材料的组合主要是以时间顺序为主,还是以空间顺序为主?提示: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按照游人的行踪顺序来写空间顺序为主: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 亭庆云寺(半山) 。 作者这样移步换景,就逐渐把山泉的形态和精神都描摹出来了。作者为了让读者了解当时的环境和观赏景物时的背景,还约略交代了时间的变化 :时间顺序为次(黄昏晚饭后夜间)2贯穿全文的是“听”字,还是“泉”字?2提示:全文是在颂泉,而“听”不过是认识泉的手段

4、。本文作者 着重抓住一个“泉”字来写,用听觉 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的美。四、阅读课文,梳理脉络课文在这两条线索的组织下, 行文非常清晰,结构层次分明 第一部分(第 l 段)初闻泉 声;第二部分(第 23 段)引发联想;第三部分(第 47 段)回旋转折;第四部 分(第 810 段)得到感悟 五、研读课文,思考探究(一)反复诵读,感知美:自选课文写山泉美的片段,准备推荐给大家,并说明美在哪里。 巡视指导学生“吟哦讽诵” (二)问题设计:鼎湖山可写之景很多,而作为游记,也应较全面地介绍。作者为什么要集中笔力写山泉?又是怎样做到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1学生浏览课文,请找出文中写山泉的句子 (

5、1)“过了寒翠桥已入山中。 ”(2) “进山方知已不可得。 ”(3)“安 详厚重的钟声嬉戏忘返的孩 子。 ”(4)“入夜泉水就是鼎湖山 的灵魂。 ” 2说说这些句子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1)初闻泉声,如见泉姿;循声而去, 渐人山中(2)再睹泉踪,正面写泉, 以爱女作喻,表现出泉水的活泼(3)钟泉之声相应,显现亲情(4)浑然一 片分清层次,从泉声中悟出人 生哲理,认识鼎湖山之魂。 3 作者在鼎湖山听泉,听到了什么?为什么他能听出这样的内容?作者听到泠泠淙淙的清朗之声,泉水“活脱脱迸跳的姿影” “半含不露、欲近故远的娇态” “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的诞生、成长繁衍、死亡”等等;因为作者无比热爱

6、大自然,全身心地感受大自然,用心灵和大自然进行对话。3作者借听泉要阐述什么道理?作者并非为写泉而写泉,为听泉而听泉。课文由听泉而生悟,阐发了泉所寓的精神。作者的心“随泉而流,游遍鼎湖” ;泉水则“滤过心田,冲走污垢” 。听泉的过程实际是心灵净化的过程。人若真正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就能远离喧嚣,发现、感悟自然的美。最后作者从历史观和美学观的高度昭示人们:生生不息,就是历史;孕育生机,就是美感。六、 (六)语文活动:播送音乐,指导学生用心聆听、感受。用一个比喻把自己所听所感写出来。课后学习: 1、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2、收集古诗文中写自然美景的名篇。一、复习1本文是篇写景散文,文章材料的组合主要是

7、以时间顺序为主,还是以空间顺4序为主?2作者借听泉要阐述什么道理?二、细部探究:(一) 文章开头交代鼎湖山的背景有什么作用?提示:开头点明鼎湖山的气候条件,是作者从想看山发展到听泉的重要前提,为下文的听泉作铺垫(二)指导学生重点朗读分析第二部分:1、见到时隐时现的山泉,你会联想到什么?2、登山使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身心了无杂尘”,你有过这种体验吗?3、在山上补山亭内有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半点尘,上来更有碧千寻”,这是什么意思呢?4 应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朗读?(三)指导学生重点朗读分析第三部分:文中写亭前仰观和殿前漫步,直接写泉的地方并不多,这是否偏离了中心?提示:没有。这为后面写听泉的独特感受

8、作了铺垫。另外突出此山名树之多,森林保护之好,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并且也是一个过渡。(四)指导学生重点朗读分析第四部分:学生自由朗读思考1、文中写到了哪些泉水?提示:有从草丛淌过的,从石缝间漏下的,汇于空谷的,直下陡壁的,还有绕过树根的,拍打卵石的。2、作者在写泉水时用到了哪些动词?这样写你认为好吗?提示:有淌过、漏下、汇于、直下、落下、绕过、拍打等;这些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泉水的情态。3.课文的第 8 段中,作者用乐声 来比拟泉声,选择了几种乐器来作 比喻。请问作者为何要选择这几种 乐器来比喻,为什么先举乐声后再 举本体? 作者用这几种乐器作为喻体,就把一个交响 乐队的框架勾画出来了,为后面进

9、 一步比喻设置了基础。先举喻体后 举本体,是符合作者听泉时的心理 活动的。先听再辨,最后才想象出 泉声发生的具体环境。 4、把泉声比作交响乐,写出了泉声的起伏变化。你能用别的比喻来写泉声吗?试试看。5第四部分是怎样写泉的 作者先写泉声 的多种层次,文章由辨声而想到具 体的情景,接着又把这些泉声汇聚 起来,比之为交响乐。由对乐曲的 阐释而道出了对人生的感悟。 三、总结: 本文的关键在一个“听” 字。从全文来看, “听”有一个过程,起先由听到泉声而想到山泉。但是山泉时隐时现,作者由泉影的变幻不定,联想起爱女而爱上山泉。及至亭前观山,闻钟泉之声相应,把钟声与泉声化为老人与孩子成为两个时代的象征,点出

10、泉水活泼流动的青春气息。及至夜间,由听泉生悟,写出了泉所深寓的精神。全文是在颂泉,而“听”只不过是认识泉的一个手段。 4四、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优美的语句,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所画的句子为什么写得好;朗读这些优美的句子;五、结合课后 探究学习 理解课文六、体验活动:1 我们走进鼎湖山,感受到鼎湖山的清新秀美,我们听到了许多悦耳的声音。请你把听到的进行诗意地说,相信你会比例子中说的更精彩。我听到山泉在说: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我听到(树木、石头、小草、白云)在说:2语文活动:小小辩论会(1)本文对庆云寺引来大批旅游者, “反给自然保护区带来潜在的威胁”这一问题的提示。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从拉动经济发展、刺激消费等角度而设立的五一、国庆长假制度,与自然环境、文物古迹的保护日益形成的冲突将如何解决?(2)语文活动:结合课文内容,为鼎湖山写一个广告语或拟写一副对联。 七、课后学习:预习林中小溪熟读课文,并收集有关作者资料。作业设计 1、在“吟哦讽诵”课文第八段的基础上,背诵书后习题第四题。2、 学程导航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