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年高压变频器行业报告

上传人:xinq****976 文档编号:24497742 上传时间:2017-12-05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9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2009年高压变频器行业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08-2009年高压变频器行业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08-2009年高压变频器行业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08-2009年高压变频器行业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08-2009年高压变频器行业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2009年高压变频器行业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2009年高压变频器行业报告(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者:慧聪邓白氏研究2009 年 5 月 30 日2008 年高压变频器行业调查报告1目 录1中国变频器行业宏观环境简述 .21.1 政策环境 .21.2 经济环境 .51.3 社会环境 .61.4 技术环境 .72中国高压变频器行业现状 .92.1 中国变频器行业发展特征 .92.2 中国变频器行业简析 .102.3 中国高压变频器行业主要下游行业简介 .133中国高压变频器产品市场综述 .193.1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品市场容量及潜在容量 .193.2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品销售渠道现状 .203.3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品市场竞争格局简析 .213.4 品牌比较 .214. 行业前景及风险 .26

2、参考文献 .2721中国高压变频器行业宏观环境简述本报告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国内外相关刊物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并且依托慧聪邓白氏研究多年对变频器行业的研究经验,结合高压变频器行业历年供需关系变化规律,对高压变频器行业内的企业群体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采用定量及定性的科学研究方法撰写而成。报告在宏观上翔实的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对我国变频器行业的影响、并对国际市场情况、国内行业发展情况、竞争状况及风险、国内变频器行业的供需状况及趋势进行分析,在微观上详细的描述我国 2008 年及此前变频器行业发展运行状况,其中包括:行业规模、企业数量及集中度、

3、行业生产、销售情况、获利能力、营运能力等经济指标。需要明确的是,本报告中行业规模及企业销售额的统计是指生产企业直接销售的变频器数据,不包括各企业包含在成套设备中出售的变频器销售数据;此外,变频调速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电气化列车、电动汽车和混和动力汽车、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动态无功补偿(实现柔性输变电的关键装置)等众多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广阔的行业或产品领域也有着广泛应用,但由于各相关产品不是以变频器产品的形式出现(其中包括“变流装置”、“逆变器”等等),同时产品功能的实现除了变频调速技术之外还涉及其他技术领域,且从市场方面来看与变频器市场相对独立,因此这些领域也未包括在本报告中。报告对变频器

4、行业的市场环境以及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预测,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进行投资决策和经营管理提供较为可靠的决策依据,也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提供较为全面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1 政策环境根据国家科技部和外经贸部确定的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统计目录,高新技术产品包括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生命科学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光电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等产品。变频器属于国家的重点高新技术产品,并且包括在国家“863” 计划 7 大领域之中。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国家鼓励高科技产业的健康发展,强调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

5、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这些要求也是国内变频器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只有技术力量雄厚,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才能顺应这一趋势,在市场竞争中占居有利地位。电能是最重要、最昂贵的能源形式之一,节约用电、提高能源效率是国家节能工作的重点内容。多年来,国家发改委一直会同国家有关部门致力于变频调速技术的开发及推广应用,在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方面给予了重点扶持,组织了变频调速技术的评测推荐工作,同时鼓励有关单位抓开发、抓示范工程、抓推广应用。31998 年 1 月 1 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 39 条,已将变频调速列

6、入通用节能技术加以推广。在国家经贸委“九五”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纲要中,变频调速也被列入重点组织实施的 10 项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技术改造示范工程之一。国家发改委启动的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就是电机系统节能,并要求:推广变频调速节能技术,风机、水泵、压缩机等通用机械系统采用变频调速节能措施,工业机械采用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技术;制定相关经济激励政策、完善电机能效标准体系等配套措施;“十一五”期间,实现电机系统运行效率提高 2 个百分点,形成年节电能力 200 亿千瓦时。为推动全社会展开节能降耗,缓解能源瓶颈的制约,建设节能型社会,国家发改委制定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并在 2004 年 11 月 25

7、 日向全社会发布。该“规划”明确指出:能源是战略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必须坚持节约优先。温家宝总理在 2007 年的工作报告中明确的提出:要更加重视环保节能。2007 年以来,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铁腕”措施推动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成立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出台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另外,2007 年 6 月 24 日开幕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首次审议了节约能源法修订草案。这意味着,中国将借助法律手段推动“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实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十七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

8、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 2007 年 10 月 28 日修订通过,自 2008 年 4 月 1 日起施行。修订后的节能法扩大了法律调整范围,在进一步规范工业节能基础上,增设建筑、交通运输和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管理规定,并强化了对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的监管。新节能法在强化政府指导和监管职能的同时,专门新增“激励政策”一章,明确国家实行财政、税收、价格、信贷和政府采购等政策促进企业节能和产业升级;进一步明确了一系列强制性措施限制发展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包括制定强制性能效标志和实行淘汰制度等。节约能源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国家“十一五”规划中也对“节能减排”设立了目标:到 2

9、010年,单位 GDP 能耗降低 20%;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10%。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存在困难和挑战,但国家正从行政、法律和经济调节等各方面多管齐下,坚定地推进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政府实行责任制和问责制,要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例如,我国已经修订了执行 9 年之久的节能法。节能减排指标已层层分解至各地方、行业和重点企业,而该指标的完成情况已成为政府和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政府及相关机构在科学技术方面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同时给予财政支持(如下图所示)。2007 年国家财政科技支出为 2113.5 亿元,比上年增加 425.0 亿元,增长 25.2%;科技拨款占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25%,为 19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