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设计】2013高考历史 7.2世界多极化趋势及跨世纪的世界格局知识研读课件 岳麓版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24471738 上传时间:2017-12-05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体设计】2013高考历史 7.2世界多极化趋势及跨世纪的世界格局知识研读课件 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立体设计】2013高考历史 7.2世界多极化趋势及跨世纪的世界格局知识研读课件 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立体设计】2013高考历史 7.2世界多极化趋势及跨世纪的世界格局知识研读课件 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立体设计】2013高考历史 7.2世界多极化趋势及跨世纪的世界格局知识研读课件 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立体设计】2013高考历史 7.2世界多极化趋势及跨世纪的世界格局知识研读课件 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立体设计】2013高考历史 7.2世界多极化趋势及跨世纪的世界格局知识研读课件 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体设计】2013高考历史 7.2世界多极化趋势及跨世纪的世界格局知识研读课件 岳麓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立体设计走进新课堂,高考总复习一轮用书,第七单元知识结构,第七单元,世界多极化趋势及跨世纪的世界格局,知识研读,课程标准,1,知识梳理,2,考点整合,3,4,知识研读课程标准,1.简述欧共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2.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知识研读,课程标准,1,知识梳理,2,考点整合,3,4,知识研读知识梳理,一、世界多极化趋势1.欧共体的形成(1)背景:二战后,国际地位严重下降。(2)成立:1967年。(3)影响大大促进了西欧国家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西欧各

2、国开始推行的外交政策。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西欧,经济,独立自主,美国,知识研读知识梳理,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1)原因扶植日本。民主化改革铲除了封建残余。重视与,利用国家政权推动经济发展。(2)表现: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上升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位。(3)影响实行以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冲击了的霸权地位和格局。,美国,科技,教育,二,日美,美国,美苏两极,知识研读知识梳理,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召开。(2)基本原则和宗旨:、自主、非集团。(3)意义:标志着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4.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

3、复。,贝尔格莱德,独立,不结盟,第三世界,知识研读知识梳理,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1.两极格局的瓦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当今的世界局势(1)特点与成为时代主流。呈现出与并存的局面。(2)原因两极格局结束。主义、主义和地区冲突等。,和平,发展,和平,动荡,霸权,恐怖,知识研读知识梳理,3.当今的世界格局(1)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处于交替时期。(2)表现:一超多强。(3)意义有利于抑制和削弱和。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与。,新旧格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国际政治经济,和平,发展,知识研读,课程标准,1,知识梳理,2,考点整合,3,4,知识研读考点整合,考点一 全面认

4、识欧洲走向一体化1.原因(1)欧洲各国地域相连,政治体制、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相近,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2)二战后欧洲丧失了几个世纪以来的世界政治经济优势地位,处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的影响,必须联合起来。(3)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4)法、德两个欧洲宿敌的和解,有利于欧洲的联合。(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国际间的协调提供了保障。,知识研读考点整合,2.特点(1)由经济一体化逐渐向政治一体化发展。欧共体本质上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区域经济集团组织,而其出现促进和带动了政治一体化,欧洲努力做到在国际上协调一

5、致,实行统一的外交政策。(2)随着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欧洲朝着单一货币体系方向发展,1999年1月,欧元问世。(3)欧共体的组织规模不断扩大。20世纪80年代,由最初的6个成员国发展到12个,并向东欧逐渐扩展。,知识研读考点整合,3.作用及影响(1)对西欧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提高了西欧国家的政治地位,保持了西欧各国之间长期友好合作的局面。(2)推动了法德和解,为欧洲统一铺平政治道路。(3)加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对维护世界和平有积极作用。(4)改善和加强了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以获得固定的原料来源和广阔的市场。,知识研读考点整合,【拓展提示】 经济决定政治

6、,国家实力决定对外关系。二战后欧洲普遍衰落,接受美国援助的同时也受到美国的控制,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但随着西欧国家的联合与发展,西欧与日本、美国三足鼎立的局面初步形成,西欧开始积极摆脱美国的控制,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知识研读考点整合,【案例一】 1946年,美国前总统胡佛宣称:“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B.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D.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知

7、识研读考点整合,【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美国态度由“强加”(1946年)到“很好地倾听”(1972年),主要原因在于欧洲的联合使欧洲的实力大大提升,冲击了战后的两极格局,故选D项。A、C两项与19461972年的史实明显不符,B项中的“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在1962年,故排除这三项。【答案】 D,知识研读考点整合,【即时巩固一】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话表明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出发点是( )A.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B.争

8、取在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互相交流C.密切西欧各国间的关系,维护欧洲安全D.建立与美国平等的伙伴关系,知识研读考点整合,【解析】 由材料中欧洲人“走下坡路”及“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等信息反映了其出发点是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答案】 A,知识研读考点整合,考点二 世界多极化趋势1.原因(1)经济决定政治,其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发展趋势。(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同时,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与组合,形成多个力量中心。2.由来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已露端倪,七八十年代更趋明朗化。两

9、极格局结束后,成为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主流。,知识研读考点整合,3.对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理解(1)多极化是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2)世界多极化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所以对多极化可以主要从经济上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侧面去理解。,知识研读考点整合,(3)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趋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

10、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并走向联合(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知识研读考点整合,4.特点(1)和平过渡。它不是通过世界大战而是经过长期“冷战”较量引起的。(2)竞争过渡。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存在着互相竞争、互相制约的关系。(3)长期过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舞台。5.影响(1)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2)有利于抑制、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3)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知识研读考点整合,【拓展提示】 国际关系格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流强国力量对比基础上形成的国际秩序和

11、利益分配体系。它是国际社会各种基本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当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尚未建立,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当然,美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绝不是“单极世界”。,知识研读考点整合,【案例二】 (2009广东文科基础)下列关于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苏联解体后两极世界变成了单极世界B.第三世界的崛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C.中国和美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D.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无法控制当今世界【解析】 苏联解体后当今世界格局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任何一个大国,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无法控制当今世界。欧盟、日本的崛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国

12、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说法也是错误的。【答案】 D,知识研读考点整合,【即时巩固二】 有人说:“单边世界容易产生霸权,两极世界容易形成对峙,只有三极或者多极世界才是稳定的格局。”下列表述能支撑以上观点的有( )18世纪英国打败法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二战以后逐步形成美苏两分天下的格局 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表明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苏联解体后形成多个力量中心使世界相对稳定A. B.C. D.【解析】 亚太经合组织反映的是一种经济联系,而不是一种国际力量,排除。【答案】 C,知识研读考点整合,考点三 全面认识苏东剧变1.苏联解体的原因(1)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

13、不到纠正。(2)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3)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4)导火线:“八一九”事件。,知识研读考点整合,2.东欧剧变的原因(1)内部原因:历史原因:东欧各国长期受制于苏联,教条主义地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产生了许多问题,使经济发展缓慢。现实原因:东欧的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框架,成效不大,政治经济危机严重,执政党和政府忽视民主与法制,日益脱离群众。(2)外部原因:苏联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思想推动了东欧各国执政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西方原因:西方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利用资金技术的援助诱压、支持东欧

14、国家内部反对势力等。,知识研读考点整合,3.实质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4.认识(1)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还不够成熟。(2)原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在商品经济不够发达的情况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都相对薄弱。(3)社会主义是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形态,它的巩固要比历史上任何革命都要困难得多,需要一个历史过程才能走向成熟。,知识研读考点整合,(4)资本主义势力多方面的敌视、围剿、遏制和颠覆,对社会主义国家和运动的发展,无疑会带来严重影响。(5)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需要不断的改革才能逐步的完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15、,应该同各国的实践相结合,决不应拘泥于唯一的苏联模式。(6)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仅说明苏联模式受挫,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相反,国际社会主义可从中吸取教训,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知识研读考点整合,【拓展提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暂时挫折,不是历史发展趋势。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吸收前车之鉴,结合自身情况,逐渐走出一条符合自己国情具有各自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很大的成绩。,知识研读考点整合,【案例三】 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克里姆林宫屋顶旗杆上,那面曾为几代苏联人深为自豪的、代表社会主义的镰刀锤子红旗徐徐降下19时45分,一面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联邦国旗,升到克里姆林宫上空。这一历史性时刻出现的直接和主要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B.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D.苏联共产党长期脱离人民群众,知识研读考点整合,【解析】 审题时应注意,“这一历史性时刻”指的是苏联的解体,还应注意题目的限定词“直接和主要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使政局更加动荡,潜伏已久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终于爆发,最终导致苏联解体。B项符合题意。A项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C项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D项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之一。【答案】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