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疾控手足口病应急处置方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4458397 上传时间:2017-12-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疾控手足口病应急处置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疾控手足口病应急处置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疾控手足口病应急处置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疾控手足口病应急处置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疾控手足口病应急处置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疾控手足口病应急处置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疾控手足口病应急处置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手足口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为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高防控水平和应对能力,确保在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多、病例呈聚集性分布、重症病例比例较大或出现死亡病例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的采取各项防控措施,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保障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 湖北省手足口病防治技术方案(试行) 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技术方案。 1、工作原则依法防控,科学应对;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群防群控,分工负责。2、组织领导2.1 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

2、领导任组长、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负责辖区内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2.2、由相关专业专家组成专家组,负责辖区内手足口病防控技术指导,具体承担疫情分析,监测结果的认定,急危重患者的流调、疫点消毒指导和咨询。2.3、建立流行病学、消杀、健康教育、检验等人员组成的应急工作队,随时听候县手足口病防控领导小组的调- 1 -遣,完成应急防控任务。3、应急处理准备3.1 制定和完善相关应急技术方案相关业务科室按照国家、省有关技术要求,制定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并结合工作实际,不断修改、补充、完善应急处置技术方案。3.2 技术培训制定技术培训方案,认真组织开展中心内部、基层疾控

3、机构、医疗单位、监测点卫生技术人员手足口病防控技术培训,提高防控工作水平。3.3 模拟演练结合实际,制订方案,认真组织模拟演练。演练工作要融锻炼队伍、规范程序、确立标准、宣传教育于一体,增强应急能力,全面带动防控水平的提高。3.4 物资储备保证必需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条件,储备必要的应急预防性药物,准备相当数量的检测试剂、消毒器械、防护设备等,配备交通、通讯工具。3.5 督导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加强对医疗机构门、急诊和感染性疾病科指导和管理,督促医疗机构设立发热门诊、落实预检分诊、转诊、隔离、消毒、医疗废物处理等制度。3.6 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检验标本的采集、- 2 -运输、

4、保管、使用管理。3.7 协作机制加强与卫生监督、医疗机构、学校、托幼机构等相关部门的协作,建立疫情信息通报制度,预测预警机制,一旦获得疫情信息,要立即行动,做到与相关部门“三同时” ,即同时到达现场,同时开展调查,同时进行疫情处理。4. 应急处置4.1 疫情的发现与报告指导医疗机构要加强对临床医师(尤其是感染性疾病科的临床医师)的培训,提高临床医师对手足口病的识别能力,发现手足口病病例后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发现短时间内就诊病例突然增多或集中某地点的情况时要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各类中小学、托幼机构要严格按照卫生部、教育部共同制定的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 (卫办疾

5、控发 200665 号)的要求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加强和完善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当发现学生中短时间内出现多例手足口病病例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当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天内有例或者连续天内有多个学生(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发热、皮疹等)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小时内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托幼机构、- 3 -学校等重点单位的疫情监测、报告和管理工作的指导,提高其发现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能力和报告意识。4.2 流行病学调查4.2.1 调查前准备成立调查处理小组,成员应包括流行病学、检验

6、、消杀等人员。初步确定调查处理方案,准备好各种调查表格、采样用品、消杀药械等。4.2.2 核实疫情首先了解诊断是否明确,是否可靠。若诊断明确、可靠,则可明确疫情性质;否则需要进行初步调查来核实,与参与诊治的临床医生进行访谈,了解就诊的病人情况,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资料,必要时亲自对现症病例进行体格检查和采样检测,并询问其发病经过、诊治过程、有关的流行病学史、疾病传播以及危险因子等问题。最后,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疫情作出初步判断。4.2.3 病例搜索与报告开展病例调查的同时对疫情发生地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开展病例主动搜索。在搜索病例时

7、可以使用敏感性高的病例定义,尽量不漏掉病例。搜索病例可采用多种方式和途径,一方面要加强已有的监测系统,提高发现病例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主动监测系统,如社区调查、接触者追踪等。病例搜索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发现所有的病例,对搜索到的病例要进行登记,并按要求进行报- 4 -告。4.2.4 个案调查对发现并核实后的每个病例都应及时地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完整地逐项地填写个案调查表。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验结果以及流行病学特点,了解手足口病发病及疫源地现况,以便控制疫情蔓延,积累资料,作为当地流行病学分析的基础。在进行个案调查时应注意:对调查表中虽然没有列入,但有流行病学意义的内容也应详细询问和描

8、述,尽可能收集一切对阐明流行有关的材料,特别要注意详细收集指征病例和特殊病例的资料。4.2.5 专题调查根据疫点范围内病人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群分布特点,把从现场获得的资料加以对比,综合分析暴发的影响因素和初步假设,制定针对性的调查方案,开展暴发原因调查。4.3 标本采集与检测4.3.1 标本种类需要采集的标本包括脑脊液、粪便、血清、咽拭子、疱疹液等。当病人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应采集脑脊液、血清和粪便标本。当病人有出疹症状时应采集咽拭子、血清和粪便标本,若有疱疹时还应采集疱疹液。4.3.2 采样时间脑脊液、粪便、咽拭子、疱疹液标本的采集应当在发- 5 -病的急性期进行,血清标本应当在急性期(5

9、 天内) 、发病后 5-15 天、发病 3 周后分别采集。4.3.3 标本采集脑脊液、血清标本应采集至少 1 毫升,采集后应直接置于无菌塑料管内。咽拭子、疱疹液应用无菌棉签蘸取后置于含 1 毫升 5牛血清 MEM 的无菌塑料管内。粪便标本应当采集 5-8 克置干净的塑料管内。4.3.4 标本保存 标本保存在 24 小时内可置于 4环境下,若保存超过24 小时,则应置于20环境下,有条件的地区可置于-70环境下。4.3.5 标本运送标本应在 0-4条件下,由专业人员使用标本运送箱尽快送至实验室。4.3.6 标本检测采集的标本应尽快送至具备相应检测条件的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病原学检测,主要检测

10、方法有 PCR 核酸检测、病毒培养分离等。4.4 预防控制措施4.4.1 病人的隔离治疗指导医疗机构严格管理传染源,按照肠道传染病处理原则进行隔离,加强医院消毒和污物处理,杜绝院内感染;对住院治疗的患者,要限制其陪护和接触者人数,强化洗消措施;对居家治疗的病人及其接触者,由乡镇、村、社- 6 -区防保人员具体指导落实隔离措施和周边区域的消毒处理措施。病人原则上应隔离治疗至主要症状消失,热度及红疹消退,以及所有水疱结痂为止。4.4.2 疫点消毒处理认真落实消毒处理措施,切断传播途径。疫情发生地要及时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垃圾、粪便、污水及时清运消毒,整治城乡卫生环境;对于患者的用品、衣物、呕吐

11、物、排泄物及其容器等用含氯消毒剂以适当比例配比进行消毒;使用菊酯类杀虫剂杀灭蚊蝇。严格保护生活饮用水源,尤其对于农村地区集中供水的村庄,要整治水源地周围环境,采取保护措施,严防水源污染。4.4.3 密切接触者的处置密切接触者是指与病人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群,包括托幼机构和学校的同班者、教职工、家庭成员等。对密切接触者要进行医学观察,一旦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和体征,要立即报告,在家或医院隔离治疗。4.4.4 开展健康教育指导托幼机构、学校、医院等场所,开展饭前便后洗手、促进房间通风等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宣传单等各种宣传形式,正面介绍肠道传染病的防病知识,告

12、诫家长流行季节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患儿接触;纠正儿童不良卫生习惯,对儿童玩具、餐具、衣物、用品要经常消毒,家长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洗净手,- 7 -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4.4.5 加强疫情监测加强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集体单位疫情监测工作,定期到相关单位核查晨检记录或出勤记录,及时了解因病缺课、缺勤或医疗机构集中就诊情况,及时发现疫情,防止疫情蔓延。5.处置评估疫情控制后,由领导小组及时对疫情处置工作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质量、病原学查明情况、应急措施效果评价、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经验等。- 8 - 9 -

13、手足口病(EV71 感染)常用消毒方法1、灭蚊蝇:可用 5%氯氰菊酯(奋斗呐) 、2.5%溴氰菊酯或其他杀虫剂,按说明书使用。2、饮用水:用 1-3 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优氯净等作用 30 分钟。3、垃圾:用 1000 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作用120 分钟。4、生活用具、书籍、玩具、交通工具:用 500 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 30 分钟,或用 0.3%过氧乙酸作用 60 分钟,或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 30 分钟。5、食、饮具:用 250 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30 分钟。6、生活污水:用 50 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 120 分钟。7、人畜粪便:可采用高温堆肥等方式无害化处理;也可用生石灰以 1:1 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毒。8、盛放排泄物的容器:用 500 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 120 分钟。9、患者衣、被单:煮沸 20 分钟或用 500 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 30 分钟。10、厕所或其他污染地面、墙:用 500 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消毒。用量 200 毫升/平方米;旱厕也可用生石灰覆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