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提高标准提升能力争创一流心得体会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4421450 上传时间:2017-1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8.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员干部提高标准提升能力争创一流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党员干部提高标准提升能力争创一流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党员干部提高标准提升能力争创一流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党员干部提高标准提升能力争创一流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党员干部提高标准提升能力争创一流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党员干部提高标准提升能力争创一流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员干部提高标准提升能力争创一流心得体会(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7 页党员干部提高标准提升能力争创一流心得体会 【党员干部提高标准提升能力争创一流心得体会】你让他打扫卫生得些补助,他说要照顾家、没时间;你让他种绿化树告诉他可回收,他说麻烦没精力管。其实,他是大闲人一个,啥活都不想干。 笔者通过与一些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朋友进行交流,发现扶贫工作最令人头疼的,不是缺资金缺技术,也不是缺项目缺人才,而是遇上那些扶不起的 阿斗 。近年来, 开发式扶贫 、 造血式扶贫 、 移民搬迁式扶贫 等举措一浪高过一浪。特别是从全国上下打响 精准扶贫 攻坚战以来,各地签订军令状,制定扶贫时间表和路线图,一项项针对贫困户的务实、普惠的措施目不暇接:贫困人口可以先看

2、病后收费;贫困户搬迁直接进城安置;村里进驻扶贫工作队一对一的扶持 ;制定脱贫计划手把手帮助实施等等。但部分贫困户多年来一直受帮扶资助,至今却仍未摆脱贫困。这些贫困村、贫困人口之所以多年来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可以说与缺乏穷则思变、人穷志不穷的精神和理念紧密相关。戴上 贫困帽 , 实惠 确实不少,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群众对扶贫开发认识发生了偏差,认为戴上 贫困帽 就冬暖夏凉,所以依赖性越发严重,越扶贫反而越想保贫。尤其是在一些偏远乡村,有一种苗头正在蔓延,一些贫困户不第 2 页 共 7 页思进取、懒惰成性,整天想着怎样享受国家优惠政策、获取的财物,不想脱贫,也不愿改变现状。他们只关

3、注自己有没有被列入重点扶助对象,村里访贫问苦是否来到自家,当得知国家将大力实施扶贫攻坚,他们更是在家坐等、希望能够不劳而获,他们从根子上丧失了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失去了改变生活的信心。无疑,从扶贫实践中看,一些贫困户和贫困村的确存在着 等、靠、要 的懒汉思想。这些人不是不能致富,而是缺乏脱贫致富的志向和勇气,缺乏勤劳苦干的精神。因此,提高他们致富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力,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扶贫扶志,远比给钱给物难度大,可一旦脱贫的志气扶起来,又远比给钱给物收效大。古人有句话: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就是这个道理。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毕竟,国家实施精准扶贫的目的是实现全

4、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这绝不是实施平均主义,助长不思进取的惰性想法,精准扶贫如果扶的是懒人,不仅会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更对于那些急于脱贫、早该帮扶的贫困者造成新的 不公平 。如果未来的精准扶贫只是政府一头热,没有贫困户的全身心的参与,缺乏内生动力,再好的政策也难以落实。因此,在扶贫帮困中,我们不仅要注重财物等有形的东西,更要在精神层面进行帮扶,如果不从内向外进行扶贫,即使他们一时脱贫,以后还会重返贫困。实际上,贫困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第 3 页 共 7 页甘于贫困,只要脱贫的心不死,致富的办法和干劲肯定会有。贫困户的志气一旦树立起来了,观念一旦更新了,致富的办法和干劲自然就有了

5、,脱贫致富才有希望,扶贫的目的才可能真正实现。【党员干部提高标准提升能力争创一流心得体会 2】推进精准脱贫攻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十三五 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要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不仅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凝心聚力,投入大量的资金、物资等,为贫困群众 输血 ,解决迫切的生产生活之需,增加获得感,而且更要注重有针对性地扶志与扶智,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只有外部 输血 式扶贫与内部 造血 式脱贫相结合,通过自身 造血 巩固 输血 的成果,才能彻底拔除穷根、消除贫困。在脱贫攻坚战中,我们不难看到大多数贫困群众尝到了勤

6、劳脱贫的甜头,真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他们走上了脱贫奔小康之路,越干越有劲头。但也有一部分贫困群众 等靠要 思想严重,甚至把党的扶贫好政策错误地当成了养懒人的政策,争着当贫困户、低保户。贫困群众大多数文化素质偏低,有的读书看报、填表算账都困难,脱贫能力普遍欠缺。此类问题已成为脱贫攻坚的突出矛盾。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的如期实现。志智双扶 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第 4 页 共 7 页习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

7、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如果扶贫不扶智,就会知识匮乏、智力不足、身无长物,甚至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必须智随志走、志以智强,实施 志智双扶 ,才能激发活力,形成合力,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穷的土壤。志智双扶 首先要激励贫困群众立志气。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主体力量,只有帮助他们 扶 起脱贫的志气、挺起脱贫的腰板,才能真正激发出持久的脱贫致富动力。没有脱贫志向,再多扶贫资金也只能管一时,不能管长久。因此,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是要帮助贫困群众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自立自强,唤起贫困群众自我脱贫的斗志和决

8、心。志智双扶 核心是教育贫困群众卖力气。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 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 这一著名论断。人们常把 安贫乐道 穷自在 等靠要 等思想归结成一个 懒 字,这在现实中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对于这类贫困户帮扶的核心就在于教育他们树立起 勤劳光荣、懒惰可耻 的思想观念,让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摘掉贫困帽子,创造幸福生活。志智双扶 关键在于帮助贫困群众强底气。贫穷和愚昧往往具有共生关系,尤其是现阶段的大多数贫困问题,表面看是物质性贫困,第 5 页 共 7 页但究其根源在于缺乏 人穷志不穷 的精神和改变贫困现状的知识、能力和手段。因此,要舍得投入资金,积极为困难群众搭台清障,提高贫困群众脱

9、贫致富的能力,坚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鼓舞斗志,增强 自我造血 功能。精准扶贫,关键在人。因为给钱给物,能解一时之困;扶心扶志,扶能扶智,才能治懒治愚,拔掉穷根。越是在攻坚阶段,就越是要充分发挥 志智双扶 关键一招的作用。志智双扶 必须精准细致、久久为功改造贫困群众的 等靠要 思想,提升脱贫的内生动力,既是当前脱贫攻坚战的薄弱环节,也是脱贫攻坚战最大的难点,必须像描工笔画般精准细致、久久为功才能收到实效。一是与群众贴得近些更近些。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在 志智双扶 中,广大帮扶干部和 第一书记 要驻村入户,与贫困群众贴得近些更近些,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一对一融进去,真正走进他们内心,准确

10、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把脉问诊、对症下药。既要把中央和地方的扶贫政策、扶贫物资送到家中,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真正实现 两无忧、三保障 ,心贴心地服务,为贫困户排忧解难,更要把志气、信心送到农户心坎上,帮助树立 自力更生、勤劳致富 的正确观念,铆足精气神、撸起袖子干、立志拔穷根。第 6 页 共 7 页二是紧紧抓住教育扶贫这个根本。扶 钱 不如扶 智 ,扶 今天 更要扶 明天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实施教育扶贫,统筹中央、地方财力向教育脱贫任务较重的地区和定点村倾斜,打好教育脱贫歼灭战。推进 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 ,

11、采取免、减、奖、贷、助、补等多种方式,确保每个贫困孩子在各个教育阶段 有学上 上得起 ,决不让一名贫困孩子失学,不让贫困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重点抓好职业教育培训,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全面敞开,让他们 只要一技在手,全家脱贫有望 。三是通过技能培训提高贫困群众素质。技能培训是帮助贫困群众脱贫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培训不能大水漫灌、大而化之,一定要因人而异、按需配菜,在开展培训前首先要进行调研,充分了解贫困群众所思所盼、所需所求。要本着 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的原则,根据贫苦群众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量体裁衣,真正发挥培训立竿见影的功效。比如海南创新 电视+夜校+热线 扶贫模式,贫困户

12、参学率达 90%以上,既畅通贫困户了解党的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渠道,又帮助他们有效掌握一定的法律法规知识和科学种养技术。在培训过程中,既要注重 引进来 现身说法,也要组织贫困群众 走出去 开阔眼界;既要授人以鱼,有的放矢加强致富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也要授人以渔,让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实践中长见识、长本领。第 7 页 共 7 页四是紧贴群众口味改进宣传方式。要大力塑造和宣传 第一书记 、功勋龙头企业、致富带头人、产业扶贫等先进典型,引导和激励基层扶贫干部对照标杆、学习标杆、看齐标杆,营造齐心协力精准脱贫的良好舆论氛围。还可以大力开展文化扶贫,潜移默化改变贫困群众一些不良习俗和落后观念。比如海南组建 10 支 脱贫攻坚文艺轻骑队 深入重点贫困村,用琼剧、山歌、相声、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调动贫困群众人心思进、主动脱贫、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幸福美好的生活不会从天而降,脱贫致富终归是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 志智双扶 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发扬钉钉子精神,润物无声地感召,滴水穿石地坚持,才能见到实效。随着脱贫攻坚日益深入,我们要更加坚持问题导向、对症施策,以更大的决心、更精准的举措和更超常的力度,着力拔除贫困群众思想和能力上的穷根,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事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