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补充知识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920071 上传时间:2017-12-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补充知识诗歌鉴赏——表达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诗歌鉴赏补充知识诗歌鉴赏——表达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诗歌鉴赏补充知识诗歌鉴赏——表达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诗歌鉴赏补充知识诗歌鉴赏——表达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诗歌鉴赏补充知识诗歌鉴赏——表达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补充知识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补充知识诗歌鉴赏——表达技巧(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补充知识: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等共四个层面的内容,现对这四个层面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请同学们识记并运用。第一节 表达方式一、抒 情方 式 (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析】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

2、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二)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藉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2)借景抒情的基本形式: 在表现手法上,情景交融的五种形式,即一是触景生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布景,四是寓情于景,五是景略情在。触景生情(景情):作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但却是隐含的,不显露的,而由于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使之得以激发,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此类诗

3、一般先写景后抒情。例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的登高 ) 【析】前四句写登高见闻,常年飘泊、老病孤愁的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触景生情,抒写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颈联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在这里,客观景物引发了创作主体一系列相关的感情,这诸种感情交织融会为一种复杂但合情合理的心境,最终与景物融为“

4、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意境。 以景结情(情景):在诗词的收尾处以饱含深情的写景句子收束全诗。这类诗词的情先脱颖而出,尔后再以景衬情。此情是由景所触,只是为了突出激情,在表述上打破了常规顺序,先情后景,含蓄、委婉、蕴藉。例 1:“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秦观浣溪沙 )【析】这是一首写早春晨景的词, “漠漠轻寒”是作者的感受,渲染了楼上孤寂的气氛。接着句句写景,最后一句,写飞花似梦,细雨如愁,作者巧用反比,以情喻景,借景写情,此时诗境之中,情景浑然玉成,臻至一个情景高度统一的意境整体。缘情布景:乃是因情选景

5、,以情染景,景由情出,情傍景生,情景交融,水乳难分。景物一旦着上了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也就意象化了,情中出景,景中寓情。 例 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析】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 ,以一个既浅显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其中也尽寓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次句点明江南风景之“好” ,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做杭州牧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然后便缘情布景,以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江南水乡,春日融融、水绿如蓝、江花胜火。寓情于景(有景无情):只写景不抒情,凭借景物、人、事传情达意。寓情于景是意境

6、创造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的景往往是情的触媒和载体,情则是景的命脉和灵魂;情傍景生,景依情活,至于触到的什么景,寄的什么情,则因人、因时、因境而异。此类诗看似句句写景,却是句句抒情,情蕴涵于景,情景融为一体。 例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析】诗歌以明快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四句全是写景,也全是写情。一、二两句,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的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经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三、四两句,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深邃

7、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更增添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全诗洋溢着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和神往。景略情在:有些诗词,表面看来,全是抒情,本是触景生情,情与景一致,但写成诗时,却把景略去,而直抒胸怀。例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 【析 】此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时所发出的慨叹,从不满现状的呼声中,不仅可以领会幽州台的氛围,而且也可觉察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因而,景虽略了,但意境是完整的。 情景交融: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例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

8、春望 ) 【析】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3)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 以乐景写乐情例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析】即使诗中没有“最爱”二字,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盎然的西湖,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已充满了爱意。 “莺争” “燕啄” “绿杨” “白沙” ,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的情有独钟。以哀景写哀情:例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9、)【析】此写景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景,描写的景物带有凄清萧疏孤寂特点,这正与作者的羁旅之愁相融。 以乐景衬哀情例 1:“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杜甫绝句 )【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 ,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以哀景写乐情例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 ) 【析】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

10、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1)定义及举例托物言志是诗歌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例 1: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荷花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节操的人生追求。(2)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托物言志,更重要

11、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3)托物言志与象征、比兴、比喻的关系托物言志与象征、比兴、比喻有密切联系。象征要有象征体,那便是物,象征要表达的思想就在作者对物的描写和评价之中。比兴呢?最早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这里的“他物”与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必然是有着紧密联系的。很多诗,既是托物,又兼比兴,又是象征。例 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既是比兴,又是托物,同时也是象征,因为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表现了刘焦之情的难舍难分、留恋相许,更是刘焦爱情悲剧的象征。 【典型例题】例题 1:看下面几句诗,都属于哪种抒情方式?“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

12、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画菊 )情答案:柳词和杜诗是借景抒情,而于诗和郑诗是托物言志。柳词;杜诗通过描写恋花飞舞的蝴蝶,自由歌唱的娇莺抒发了对大好春光的喜爱之情;于诗;郑思肖是宋末诗人,有浓厚的民族意识,郑诗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作。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启发

13、:通过比较上述四首诗,我们体会到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有何区别: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 “物”非“景” ,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例题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诗后问题:菊 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画菊 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问:菊 、 画菊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答案: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咏物言志法。咏物言志是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具体

14、描绘以述志抒怀,即所谓“应物斯感,感物吟志” (文心雕龙 ) 。它要求作者选择的客观事物与他想表达的主观志趣必须契合交融,能给人以艺术感染和思想启迪。菊 、 画菊都是通过对“菊”的具体描绘以述志抒怀。 菊抒发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于人的高贵志向。 画菊表现了坚守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3、借事抒情(用现实之事或历史典故) (1)因事缘情(用现实之事):叙事性作品:如兵车行 石壕吏抒情性作品:用行为举止(多为细节)来抒情。例 1:“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唐代张籍秋思 )【析】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

15、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2)咏史抒怀(借历史或典故):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人,实则抒发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例 1:“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析】本诗借诸葛亮的故事,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相关范畴 1、点染(1)概念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

16、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2)举例例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析】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 ,渲染相思之情的伤悲。例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析】其中第一句是“点” ,点出“伤离别” ;其余各句是“染” ,渲染伤别之情。例 3:“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长亭送别正宫 端正好 )【析】前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