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酸钠的制备方法总结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917665 上传时间:2017-12-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丙烯酸钠的制备方法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聚丙烯酸钠的制备方法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聚丙烯酸钠的制备方法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聚丙烯酸钠的制备方法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丙烯酸钠的制备方法总结(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聚丙烯酸钠溶液配制方法及条件的探讨 赵丽虹溶剂水的影响(1)当溶剂水显酸性时,易使聚丙烯酸钠晶体在溶解过程中变性 ,形成口香糖状薄片,失去絮凝作用。(2)当溶剂水中杂质离子含量过多,电导率过高时 ,易使聚丙烯酸钠与这些杂质离子反应生成聚丙烯酸盐类沉淀,影响配制成的聚丙烯酸钠溶液浓度及絮凝能力,还可能堵塞聚丙烯酸钠溶液的输送泵以及泵的进、 出口管,增加拆修泵次数。另外可能堵塞聚丙烯酸钠溶液加入管,造成操作人员巡检不及时而断加聚丙烯酸钠的情况。(3)溶剂水中一旦混入重金属盐溶液,如:BaCl2 溶液,也会造成聚丙烯酸钠变性,生成沉淀,絮凝能力降低直至丧失。因此 ,在水质差的地区 ,应选用纯水或软化

2、水作配制用溶剂水。温度的影响配制时水温过高极易使投入水中的聚丙烯酸钠固体颗粒立即融化变软形成外融内不融的聚丙烯酸钠固体团状物。要使这样的团状物彻底溶解需要很长时间,否则不仅会影响配制成的聚丙烯酸钠浓度,还会因聚丙烯酸钠溶液中混有这种团状物堵塞聚丙烯酸钠泵及进、 出口管路、 聚丙烯酸钠溶液加入管,造成断加聚丙烯酸钠溶液的情况。在配制聚丙烯酸钠溶液时应选择常温水中加入聚丙烯酸钠固体颗粒,然后在搅拌条件下升温到 50 左右。溶液 pH 值的影响通过生产实际摸索,配制成的聚丙烯酸钠溶液 pH 值为 10 左右时其絮凝能力最大,呈淡蓝色透明溶液。配成的聚丙烯酸钠溶液中性时易成为乳白色浊液,絮凝能力下降。

3、综上所述,配制聚丙烯酸钠溶液较理想的方法和条件是:先在聚丙烯酸钠溶液配制槽中加入一定量的纯水或软化水,然后用 30 %NaOH 溶液调节溶剂水的 pH 值至 10 左右,打开配制溶液用的压缩空气管阀门,在搅拌的情况下,于常温下缓慢、 均匀地投入适量聚丙烯酸钠固体颗粒,确保配制后聚丙烯酸钠溶液浓度为 0.05%。然后打开配制用的蒸汽管阀门,将溶液升温至 50 左右,关闭蒸汽管阀门,待聚丙烯酸钠固体颗粒完全溶解,溶液浓度均匀时(约半小时) ,关闭压缩空气管阀门。这样配制出的聚丙烯酸钠溶液流动性好,絮凝能力大。正交实验优化低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合成工艺裴世红 1,秦 栋 2,刘莹莹 1,苑昕明 1,蔡

4、 俊 1( 1. 沈阳化工学院,辽 宁沈阳 110142; 2. 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1摘 要: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为单体,过硫酸铵 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亚硫酸氢钠为链转移剂制得分子质量为 3 000 4 000 的聚丙烯酸钠 采用粘度法测得产物的黏均分子质量,对丙烯酸单体和聚丙烯酸钠聚合物的 FTIR 图谱进行了分析,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各因素对聚丙烯酸钠分子质量的影响趋势和程度 结果表明: 影响最显著的因素为单体浓度,其次为反应温度,再次为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的影响最小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 反应温度为 45 ,反应时间为 4 h; 丙烯酸单体质量

5、分数为 25%,引发剂过硫酸铵用量为单体质量的 6%,链转移剂亚硫酸氢钠用量为单体质量的 3% FTIR 谱图中不含碳碳双键,且有羧酸盐的特征峰出现,验证了聚合物的合成 该工艺节省能源,且制备方法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一般都是在比较高的温度下进行,尤其是在反应结束后要蒸馏回收大量的链转移剂( 如异丙醇、巯基乙醇等) 。1. 2 实验方法在装有搅拌器 回流冷凝管 温度计 恒压滴液漏斗的四口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去离子水,再加入链转移剂亚硫酸氢钠( 该用量为引发剂质量的二分之一) ,搅拌溶解,加热升温至反应温度,开始滴加单体丙烯酸及引发剂过硫酸铵,滴加时间为 2 h,滴加后保温 2 h,然后冷却降温

6、,用质量分数为 3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至 pH 为 7 8,得到无色的粘稠低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溶液。各反应因素对低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分子质量影响的趋势和程度,其影响的主次顺序为: 单体浓度 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 反应时间,得出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 反应温度为 45 ,单体丙烯酸质量分数为 25%,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 6%,链转移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 3%,反应时间为 4 h。水溶性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合成新方法西北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 ( 710072) 高凤芹 宁荣昌1. 1 动态法合成工艺在装有回流冷凝器、 电动搅拌器、 滴液漏斗和温度计的四口烧瓶中, 加入链转移剂(如异丙醇 200% 4

7、00% ) 和一定量的去离子水, 在搅拌的情况下 ,加热升温至一定温度( 80 或90 ) , 滴加丙烯酸单体和引发剂的水溶液,严格控制滴加速度, 3 h 左右滴毕,再保温反应 3 h,冷却至 40 50 ,然后加入 30% 的 NaOH 溶液,调整 pH 值至 7 8,把装置改成蒸馏装置,加热蒸出链转移剂和水的混合物,得到淡黄色聚丙烯酸钠粘稠液体, 洗涤后置于 50 !的真空干燥箱中, 干燥至恒重,粉碎包装。这与聚合反应动力学原理相符, 在发生爆聚的反应过程中,反应放出的热不能及时释放,体系产生大量积热,反应液的温度急剧升高, 故发生爆聚; 而在发生平稳聚合的反应过程中, 一方面连续滴加单体

8、 3 h 左右, 减缓了反应速率, 另一方面在高温下 , 大量的链转移剂的冷凝回流带走了大量的反应热,反应液的温度得到有效控制, 故反应平稳进行。 但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合成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 链转移剂用量较大,如果滴定速度不均匀或过快,就会引起分子量分布变宽或爆聚, 影响产品质量。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的制备和应用 秦晓辉 1, 张子强 2在带有回流冷凝管和两个滴液漏斗的三口烧瓶中,放入去离子水和过硫酸铵.待过硫酸铵溶解后,加入丙烯酸单体,异丙醇调聚剂.开动搅拌机并加热,使瓶内液体达到 82 94 , 在此温度范围内把丙烯酸单体和溶在去离子水中的过硫酸铵水溶液, 分别由滴液漏斗渐渐滴瓶内.滴

9、加丙烯酸和过硫酸铵要控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 然后控制温度, 回流反应 2. 5h, 即可制得聚丙烯酸(相对分子质量 2000 左右).在已得到的聚丙烯酸水溶液中 , 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边搅拌边中和, 使溶液的 pH 值达到 8 12(具体值依应用需要而定)即停止, 得到聚丙烯酸钠.3. 1 恒温反应温度的确定在滴加丙烯酸和引发剂后,应在一定温度下使丙烯酸充分聚合,若此聚合温度太高, 会产生爆聚.尝试在较低温度下( 70 # 恒温) 反应,结果发现在此温度下丙烯酸并未充分反应. 配成钠盐后,将聚丙烯酰胺胶体在其中分散,发现聚丙烯酰胺产生气泡,并有溶解现象,说明在较低温度下恒温反应不可行. 通过查

10、阅资料和多次实验发现, 在反应液充分回流温度下恒温较合适,此温度一般为 82 94 .3. 2 引发剂、 调聚剂的确定引发剂主要有过氧化物引发剂和氧化 还原引发剂两大类.考虑到原料成本及水相聚合的特点,选用过硫酸铵作为引发剂.异丙醇、 仲丁醇、 四氯化碳、 十二硫醇都可作为丙烯酸聚合的调聚剂.丙烯酸是在水溶中反应的,四氯化碳和十二硫醇都不能进入水相,起不到调聚作用.对羟基苯甲醚微溶于水,是常温保存丙烯酸单体阻聚剂.通过实验得知,温度升到 85 # 时, 反应物粘度突然变大, 温度也急剧升高.对羟基苯甲醚属醚类物质,醚类物质在较高温度下易被氧化,当其被氧化后,就完全失去阻聚作用.而这时反应容器中

11、已存有大量的丙烯酸单体和引发剂, 在这一较高温度下突然一起反应,放出大量热,反应激烈甚至爆聚,使反应物聚合度突然增大,粘度也就突然变大. 由于异丙醇经济、 易回收利用,故采用异丙醇作调聚剂.本文确定了聚丙烯酸钠的制备条件为( 1) 聚合反应时间为 2. 5 h;( 2) 聚合反应温度范围为82 94 ;( 3) 用氢氧化钠中和聚丙烯酸的终点为 pH= 8;( 4) 引发剂用量在 4%时,聚丙烯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000 3000; 引发剂用量在 5.5%时,聚丙烯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 2000.异丙醇用量在 5%时,聚丙烯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500 3000;( 5) 用料比例大致为过硫酸铵:水: 丙烯酸: 异丙醇= 8%10%130%45.根据实验室试验及现场应用,聚丙烯酸钠的浓度为 40%时, 分散效果最好(分散剂密度一般为 1. 25) .本实验所合成的聚丙烯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在 1500 4500 之间(相对分子质量在 5000 以下的聚丙烯酸钠是聚丙烯酰胺性能良好的分散剂) , 将聚丙烯酰胺在其中水解分散后测其相对分子质量, 其相对分子质量基本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