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珏老师案例推介(二下)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913403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0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珏老师案例推介(二下)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王珏老师案例推介(二下)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王珏老师案例推介(二下)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王珏老师案例推介(二下)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王珏老师案例推介(二下)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珏老师案例推介(二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珏老师案例推介(二下)(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涉及的文稿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文化路三小 王珏这样使用教师用书如何才能不让自己的教学设计流于形式,我建议大家在拿到新教材之时,不要先看教师用书而是研究课本,看的时候随时用铅笔在旁边标注自己的想法,之后再来查阅教师用书,反思自己的思维,结合教师用书再度思考,最后用红色的笔迹再来批注,这样就能在头脑中留下较深的记忆。除此之外,我想特别提醒年轻的老师们:不要只把视线放在本册教材一本书上,不要只摘抄致教师(二) 中的内容。把教师用书往前翻一翻,你会看到致教师(一) ,这部分内容在任何一册教师用书中都有呈现,我本人对这部分内容的研读也是在基本功比赛的压力之下进行的,研读之后很是后悔自己在几年之中对其

2、的视而不见。我说这点的意思就是想告诉大家一个捷径:如果你没有时间研读全部 12 册教材,至少要研读本学段的 6 册教材;如果你连研读6 册的时间也没有,我建议你至少要仔细研读致教师(一) 的内容。当然我们是不提倡这种捷径的,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自己批注 12 册课本,然后再对比反思。为了适应教材螺旋上升的特点,我还有一个小做法也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在教师用书的最后,附有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网络图表,我在此图表的基础上,自制了一张大图表,贴在书桌的正上方,这样随时抬头就可以了解某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结构中的战略位置。即使在书桌前所做的工作不是研究教学,随时抬头却能看到。这样日复一日地刺激自己的

3、眼球和大脑,总有一天会将此表铭记于心。本文涉及的文稿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数与代数第一单元除法分苹果本课教学是学生在会用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历用除法竖式表示的过程,体会到除法每一步的实际含义。教学重点是在分苹果的活动中,学会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难点是理解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我在教学的时候,一度重视重点而忽略了难点。觉得竖式的书写对学生来说是新知,学生在作业中所呈现出来的书写问题致使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强调竖式的书写格式。当时看来效果似乎还不错,但随着现在进入到三年级商是两位数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竖式的学习,让我深深体会到当日之举是多么不合适

4、。强调了竖式书写格式,表面看学生都会写了,但为什么要这样写?竖式中的每个数为什么要写在这个位置?每个数所表示的含义是什么?很多学生并不理解。因此造成他们的竖式书写只是机械地在套样子,以致在三年级的竖式教学中出现了进行不动的情况。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不要觉得学生动手分一分会浪费时间,这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实践操作是先于符号概括的。虽然教师用书第 6 页的最后一段说不要让学生对除法竖式各部分数表示的含义作程式化的叙述,但我们也一定要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注意理解每个数的含义。否则“分一分”将真的是在做无用之功了。本文涉及的文稿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分橘子、 分草莓两课内容都是有余数除法,侧重点不同

5、。前者主要是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后者主要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首先是“分” ,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去分,要结合实际操作来理解知识。分橘子一课我是这样来进行的:尝试练习。通过全体学生自主参与分橘子的活动,导入新课;揭示矛盾。在分的过程中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归纳分类。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正好分完”与“分后有余”的两种情况;验证分类结果。在学生得出两种情况后,组织学生对结论进行验证;建立表象原型。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练习在头脑中分物品,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原型;建立余数概念。在大量实践操作的基础上,抽象出余数概念以及有余数除法的算式表示方法;探索余数与除数之间的特征。验证“余数比除数小”的结论。实践证明:当学

6、生在接触一个不熟悉的知识领域时,整体感受先于部分掌握。比如:在询问学生“为什么余数会比除数小?”的时候,如果学生说不清楚,原因就是老师在讲解这一特征时,重点分析的是某几道题目,而学生关注的也只是这些题目,因此不能从整体上解释余数比除数小;如果学生是在大量的动手实践操作基础上建立的余数概念,之后又有多次的操作验证,此时学生就能从举例法、算式的意义等多方面加以说明。正如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教学组织程序上提出的渐进分化原则,要求学生从一门学科的最一般的概念、方法教起,然后逐步分化,增加细节和特殊点的认识,这也说明了整体感受先于部分掌握的重要性。分草莓是本单元的难点。通过平均分数目较大的物体,让学生经历

7、试本文涉及的文稿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商的过程,鼓励学生用乘法口诀试商,积累试商的经验:一个数与除数相乘,结果最接近被除数,而且比被除数小,那么这个数就是要确定下来的商。我在教学的时候发现部分学生对此已经掌握,而部分学生则存在困难。于是便发挥了同伴互助的方法,同桌合作、小组合作,放手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听的比较细致,比老师讲的效果要好。不要怕浪费时间,要充分的让学生去说,力争让每个孩子都对试商的过程都亲身体验,而不是听别人讲了方法而自己不会用。租船、 派车这两课都是有余数除法的应用。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交流。我在实际的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点需要大家关注的地方:1、寻找解决

8、问题的相关信息。我发现现在的数学题和自己学生时代的大不相同,记得自己的数学老师经常对我们说:题中的每个条件都是有用的,在问题解决不下去的时候,回头再来读题,看看哪个条件没有用。现在这句话可再也不敢说了。我们都感受到今天的解决问题给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的呈现是丰富的,甚至有些信息的出现就是为了“迷惑” 。因此很多学生在面对诸多的数学信息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要用哪几个。为了帮助学生寻找信息,我通过一些活动进行了尝试,比如:用连线、找卡片等形式进行相关练习,努力让学生快乐地寻找有用信息;或者是每天用小黑板出示一道题,让学生分析其中的信息和问题。这样做还是有一些效果的。2、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

9、随着年级的升高,越来越感受到理解能力偏弱制约着他们的学习。比本文涉及的文稿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本课中的“至少、最多” ,刚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立即就进行有一定难度的应用,很多孩子“懵”了。这就暴露了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没有应用数学的意识,不会用一双数学的眼睛去观察生活。其实这样的情况在他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因此我要再次提到“数学日记” ,一定要引导鼓励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这样的训练是长期艰巨的,但效果却是润物无声的。3、怎样读懂表格。在进行“派车”等教学的时候,都要用到表格。使用表格的优点不言而喻,在此我只想谈谈自己是怎样引导学生使用表格的:很多孩子不会填表格,不是因为他不会派车,而是他看不

10、懂表格,弄不清每行、每列是在干什么。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我在教学的时候,不会先出示一个空白的表格,引导学生去填,而是按照学生列举的方案进行有规律的板书,之后引导学生分析“每行、每列”表示什么,此时再加上几条横纵线段,表格就是创造出来的。学生也很高兴,我趁机介绍表格,效果很好,学生对表格法不会感到突兀,相反是亲切的,在之后的数学学习中,他们会自觉地用表格来解决相关问题,这让我很欣慰。练习一我在进行练习课的教学时,除了习惯性地创设一个贯穿始终的情境激趣外,还比较注意对题目的利用和挖掘。比如本练习中的第一题,不是学生做完就结束了,而是制作了很多卡片,每节课都进行;在练习竖式的时候注意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

11、学习习惯,要用尺子比着画线,只要一句提醒表扬的话,很多学生都会养成习惯的;进行森林医生的练习时,不局限于书中的几道题,而是本文涉及的文稿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注意把学生日常作业中的常见错误呈现出来,另外鼓励学生搜集自己的错题分析原因,让他们来编题,这样积极性就得到了调动,避免了一些学生看到森林医生就会觉得无聊,就是把题再做一遍。第二单元混合运算小熊购物、 买鲜花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不难,但我觉得这是表面上的。部分学生的作业错误仍然暴露了他们对运算顺序的不理解,存在“不知所以然”的情况。为了减少这种现象,我大量的让学生创设情境,来叙述算式的意思。首先是教师的示范,然后是优秀学生的示范,接着在小组内

12、说,最后全班说,让他们在说的过程中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学生在用脱式计算的时候,书写存在一个屡禁不止的现象:等号位置偏右藏在算式的下面。对此我十分苦恼,也进行了一些努力。比如:练习前让同伴互相提醒需要注意什么;对规范的作业进行奖励等。虽有所起色,但仍然不能完全消灭,希望大家在教学时特别关注这一点,力争把这种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练习二混合运算的练习,特别是单纯的脱式计算,很多学生兴趣不大。个别孩子会直接写出得数,这在说明他计算能力强的同时也暴露了他体会不到脱式计算的优点。因此我就组织大家讨论脱式计算的好处和注意事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关于计算顺序,我建议大家一开始就要求孩子用下划线来标出第一步要

13、算本文涉及的文稿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什么,这样会大大减少计算顺序出错的现象。其实我自己在二年级教学的时候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在三年级的教学中发现计算顺序出错的现象很多,亡羊补牢想出的办法。效果是很好的,有家长就此发短信感谢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孩子的正确率。过河本课第一次出现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中怎样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是重点,难点则是引导学生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一定要结合情境在恰当的时刻引入小括号,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小括号的必要性。我在学生之后的作业中发现,孩子们喜欢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但对小括号的应用还不够娴熟。会出现“忘加小括号”和“多加小括号”的情况,这说明他们对小括号的作用理解的还

14、是不透。有个方法介绍给大家,其实也是我们都做过的一种练习形式,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混合运算的兴趣,还能加深对小括号作用的理解。比如:请加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请写出得数是 X 的一些混合运算式子。通过这样一些开放性很强的题目进行训练。练习三本练习我有以下几个关注点:1、第一题在观察对比体会小括号的作用时一定要鼓励学生多说,之后要鼓励学生尝试自己来编写几道这样的题目。2、第三题除了关注寻找有用信息的训练之外,在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的时候,我有个小做法与大家交流。部分学生不喜欢提数学问题并解答,一是写的汉字较多,二是自己提问自己解答没意思。因此我在进行这个环节的时候会让学生提出问

15、题考同桌,这样积极性就有了提高;要本文涉及的文稿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考同桌自己得知道标准答案,那就得自己先解答,注意不要让同桌看到,在同桌解答了你的问题后你要像老师一样改一改、错的讲一讲。这样以来,在练习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学习气氛也有了。其实就是换了一种练习方式,但效果事半功倍。3、第七题是一道思考题,放手让同桌合作解决,难度并不大。需要注意的是引导学生用表格来呈现多种方法,使其体会到表格这种常用的解题方法的简洁之处。4、数学游戏是孩子们很喜欢的,一定不要因为时间因素而忽视。一些经典的小游戏不仅可以对某些知识进行巩固练习,还能大大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因此我们要重视,我是以此游戏为素材引导学

16、生写出了数学日记的。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数一数虽然教材在此时才把数的认识由百以内扩展到万以内,但很多孩子早已经会数很大的数了。因此在学习中他们迫不及待地去数数,想展示自己。但这样的“数”很多只是机械的数,对于更深处的“位值制”和“进位制”他们的体会并不够。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 “万” ,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数形结合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在本课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计数单位模型的作用。我的第一次教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没有直观呈现计数单位模型,之后就发现学生对位值制的理解很弱,好像只是机械的记住了“10 个一百是一本文涉及的文稿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千”这几句话。第二次进行本课教学的时候,我就尽力找到了计数单位的模型,虽然只有一套,但却发现这对学生的思维理解有多大的好处,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是机械记忆无法比拟的。比如,类似教材 31 页“有多少个小正方体?”的练习,之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