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和鼓励是心理辅导的好方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912959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心和鼓励是心理辅导的好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爱心和鼓励是心理辅导的好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爱心和鼓励是心理辅导的好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爱心和鼓励是心理辅导的好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爱心和鼓励是心理辅导的好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心和鼓励是心理辅导的好方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辅导要两极并重2000 级英语系 1 班 杨萌内容提要:本文通过阐述什么是心理辅导和在学校开展心理辅导的必要性,以自己的实习实践说明两极生的心理辅导应得到同样的重视。关键词: 心理辅导 重要性 心理特点 差异 自信 关爱 集体主义精神 实践活动一、 什么是心理辅导心理辅导(Psychological guidance)是由心理学专业人员和具有较高心理学素养的人员,对需要得到心理学指导的个体或群体提供心理学帮助的过程。在学校开展心理辅导是教育改革的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它日益成为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辅导以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生理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其目的是帮助受导学生积极

2、地认识自我,改善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人格与心理素质,增强个人的自信心。作为一种助人活动,心理辅导需要采用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等多种方式。其中以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等多种心理测验为工具的心理诊断,是进行各种心理辅导的基础条件。以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成长为重点的心理咨询,是促进心理辅导向深层次发展的重要标志;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特色心理健康教育,是推动心理辅导而向广大人群的有效方式。 二、 开展心理辅导十分必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外来思潮的影响,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起来。自 20 世纪 80 年代起,就有学者使用问卷调查与心理测量的方法来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

3、及其形成原因。例如,据一项对全国 3000 名大中学生的调查表明,43.73%的学生做事情容易紧张,55.92%的学生对一些小事情过分担忧,47.41%的学生感觉人与人之间关系太冷淡,67.26%的学生心情不舒畅时找不到朋友倾诉,48.63%的学生对考试过分紧张,感到有些吃不消。另据 1988 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和上海第三医科大学对 1100 名中学生的调查发现,有 12 项心理健康问题的最低出现率为 10%,最高出现率为 40%。而据中科院心理所(最近)做的一项研究表明,在 20000 名中学生中,有超过三成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如焦虑、自卑、强迫意念等) 。胡胜利运用

4、 SCL-90 量表调查了 500 名厦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10.8%的高中生有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49.6%的高中生有各种轻度的不良心理反应,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敌对、偏执、人际关系敏感和忧郁等症状。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学校教育及家族环境,社会文化及学生自身等四个面生活事件。其中以学校教育及家庭是首要因素。另据综合报到,广州市穗港奥青少年研究所(1994)对广州市 1000 名中学生调查表明,53.2%的学生存在问题,对江苏与浙江两省(1985 年)1095 名中学生调查表明 16.53%的学生存在问题。国家教委(1989)对全国 12.6 万大学生

5、调查结果发现有 20.23%的大学生存在问题。这一系列研究使我们认识到,随着学生的年龄不断成长,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问题也呈递增的趋势。独生子女政策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一项重大举措,它对遏制我国的人口膨胀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却也给教育带来了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上,目前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常常不管孩子的智力水平与兴趣爱好有多大差异,一味要求学生必须考好成绩,升重点中学、考名牌大学。这种高期望使孩子们从小就承受了过重的心理压力,对其个性发展十分有害。而在生活上,独生子女却十分易于养尊处优,倍受宠爱;他们对父母可以要求无限,成为家庭中的小皇帝,在这样的条件下成长,孩子很容易

6、养成自我中心的习惯,难于与同龄孩子相处,也不善于与他人沟通思想据北京一项对 1242 户的家庭调查显示,家庭教育好的仅占 8.5%,问题多的,不好的达 70%,这种家庭环境既助长了子女的自私、霸道、任性、攀比、不愿吃苦,依赖、享乐,爱出风头等行为,也造就了孩子畏缩、胆小,对抗、逃避、恐惧、紧张等心理问题。 另据一项调查表明,学业欠佳的学生与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期望不高、管教严而不当有关,家庭成员管教态度不一、家庭不和、父母离异亦会对孩子心灵带来巨大的创伤。如果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引导与帮助,则会终身生活在家庭破裂的阴影当中。约翰。鲍尔比在研究了 44 名小偷之后声称,他有证据证明童年早期的分离经

7、验是导致不能建立人际关系的原因。这些小偷中有许多人在早期生活中曾有过多个不同的母亲,这可能也影响到他们形成亲密关系的能力。在改革开放,观念多元化的情境下,不完全家庭越多,家庭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其它因素也越来越多。相应的,学生因家庭问题而出现的心理偏差也更多,这是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目前我国教育的竞争压力应试教育的模式,师道尊严等也使一部分学生处于紧张状态。总之,学生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需要通过适当的心理辅导来加以协调和解决,而现代的教育也十分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其专长,树立其健康的自我形象。因此中小学生管理需要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以积极适应时代的挑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8、这也是贯彻教育部关于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心理辅导有关文件的重要原因。三、 实习工作中心理辅导的个人实践五周的实习工作是我明白一个重要的道理:心理辅导是做好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手段,重视后进生的心理辅导已成为众所之见,而优等生的心理辅导却极易忽视,这就常常心理成为健康教育的薄弱环节。为此,应正视两极生的心理辅导。 *对“后进生”的心理辅导。 1、 “后进生”在情绪、情感和意志上的心理特点: (1) 、有自尊又很自卑: 来自学业成绩的失败,使后进生自己看不起自己,认为别人也看不起自己,在同学、老师和家长面前总觉得低人一等,处处表现出自卑感;同时,他们又害怕别人的嘲讽和羞辱,极力维护着自己的尊严

9、,常常用封闭内心,拒绝交往来保护自己。 (2) 、重感情又易偏激: 由于长期处于被冷淡和受歧视的环境,后进生一旦获得别人的关心就会十分感激,表现出侠义心肠和感恩行为,同时又容易产生偏激往往按照个人好恶论人论事,会不顾后果莽撞行事。 (3) 、多疑又易对立: “后进生”总觉得遭受不公,对周围的人抱有戒心和敌意,与老师家长、同学有严重 的心理隔阂。对一般人的帮助采取抵触和回避态度。教师、家长的批评和指责,往往造成进一步的僵持和对立。 (4)可感化又易反复:后进生一样有上进的愿望,也一样在努力只是由于他们自制能力较差,意志不顽强而影响了转化,或者说他们前进中各方面的困难更多一些,更容易知难而退或停滞

10、不前,更显得曲曲折折和反反复复。 2、 对“后进生”心理辅导的具体方法: (1)多给一点自信: 著名的皮格一马利翁效应的实验告诉我们只要相信他们是块金子,最终都会发光。但需要我们时时细心观察,抓闪光点,抓苗头,抓扶植,抓发扬。要多一点宽厚,多一点体凉,少一点苛求,少一点求全,使后进生的自信心能不断增强,优点能越来越多。当然,在肯定后进生优点的同时,也诚恳和热情地指出缺点帮助他们勇敢地、有信心地去克服和战胜缺点,而不姑息迁就。 (2)多给一点关爱: “后进生”比其他学生更渴望获得关心和爱抚。 “后进生”所表现出的自卑心理、怀疑心理、戒备心理、逆反心理等只能说明他们的心理堤防比一般学生更脆弱。因此

11、,我们更应该主动关心和爱护后进生,更要尊重和维护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意愿和情感,要求和意见。只有通过我们的关爱和信任,才能启发“后进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才能鼓励他们告别昨天,振 作起来,面向明天。关爱“后进生”是不容易做的。正如赞科夫所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 (3) 、给一点尊重:尊重学生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体现, “后进生”有强烈的自尊,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老师尊重“后进生” ,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 *对优等生的心理辅导: 1、优等生的心理特点: (1)自我感觉较好,自我评价较高: 学习成绩的优秀使优等生

12、比其他学生体验了更多成功的快乐,获得了更多的赞扬,所以他们容易产生较强的自我优越感。同时,由于家长、老师对他们都寄于较高的期望,所以往往使优等生产 生较大的精神压力。 (2)求知欲较旺,上进心较强: 优等生对各学科都感兴趣,发展均衡,能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能保持旺盛的精力,他们有较强的钻研精神,学习的自觉性、进取性、探索性较强,但也会对一些他们自认为与学习无关的无意义的活动缺乏兴趣和热情。 (3)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优等生大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能自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能严格要求自己,能自觉抵制不良习气的侵蚀,有较强的是非辩别、判析能力。性格活泼开朗。办事认真有责任心,注重个人仪容仪

13、表,富有理想。 (4)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 优等生大都从小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学习做事讲规律、讲效率、讲质量。多数优等生重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做出调整,使他们的学习形成了良性循环。更容易取得成功。 2、优等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1)优越感容易导致骄傲自大和虚荣心: 优等生有的往往会认为“成功”是自己聪明和努力的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对教师的关心和培养不以为然。对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不屑一顾,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加以掩饰。 (2) “阳春白雪”容易导致曲高和寡,处世冷漠: 由于优等生在班级中占据“领导岗位” ,对同学多发号施令,所以很容

14、易以自我为中心。出现“高处不胜寒”的心态,尤其在初高中阶段,一些优等生往往对班集体工作不愿关注,对周围的人和事不感兴趣,使自己逐渐束缚在无形的“茧”之中。 (3) “常胜将军”容易导致嫉妒心理,影响发展: 优等生如果只看到自己优等的一面,而看不到自己欠缺的一面,如果只看到自己的好成绩,只希望永远“常胜不败” ,就容易产生嫉妒心理。这种嫉妒心理,会使自己失去朋友,会使自己不断地处于嫉妒、压抑,自忧的心境中。 (4) “顺风顺水”容易导致焦虑,缺乏耐挫力:相对而言,在个人发展的过程中,优等生比其他学生更容易体会到“顺风顺水” ,一旦处于逆境,或受到较大的风波,优等生往往比别人更容易产生焦虑,缺乏应

15、对挫折克服困难,重新调整自己的能力。 3、 优等生心理发展的有效途径。 (1) “偏爱”要得法: 偏爱优等生是正常的,但偏爱要得法,既要看到他们的优点,更要看到他们的缺点,要严格要求,不迁就缺点。在偏爱中偏重对优等生的心理疏导,使他们正确对待成绩和荣誉。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断调整自己前进的目标。 (2)重视集体主义教育: 通过集体主义教育,使优等生进一步认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优等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维护集体利益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鼓励他们关心他人,与同学团结友爱,互助互爱,共同进步。 (3)增加实践活动: 优等生往往埋头于书本之中多,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少。教师要积极地创设各种机会和条件,使优等生多参加各种课内外活动,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认识到活动能强健体魄,调适情绪;能运用知识、拓宽知识;能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能不断创新,增长才干;能了解社会、开阔视野;能全面发展,优者更优。 (4)给 一点“挫折”:“昭昭者易折 ”,因此要多让优等生面临一些挫折,遭受一些挫折,让他们在挫折中学会正确地解剖自己,多看到自己的不足,多以人之长比已之短。 总之,心理辅导在中学教育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心理辅导不能只重视后进生,更应重视优等生,因为他们抗挫折能力不及差生,遇挫处理不恰当,更易导致不良后果,造成更大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