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区文化改革实施意见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912498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州区文化改革实施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海州区文化改革实施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海州区文化改革实施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海州区文化改革实施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海州区文化改革实施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州区文化改革实施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州区文化改革实施意见(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海州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意见(讨论稿)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江苏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连云港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意见 ,根据中共海州区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制定本意见。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为着眼点,以

2、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深入实施海州区实施文化建设工程行动计划为主抓手,着力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繁荣、文化产业成长壮大、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培育塑造、人的素质全面提升,为建设生态宜居、人文荟萃、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的现代中心城区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2 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逐步理顺党委、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文化事业单位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

3、效率、服务优良的运行机制,文化企业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制定服务标准和考核评价办法,构建覆盖城乡、实用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统筹对外文化交流、文化传播与文化贸易,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走出去格局,到 2020 年全面完成本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在先进思想文化引领、文化改革创新、文化惠民

4、服务、文化创作生产、文化产业发展、对外文化开放、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3、制定中共海州区委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各行各业的实际工作、群众的日常生活和政策导向、社会治理实践中,强化教育引导,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在全市形成统一指导 3 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和基本道德规范。4、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发挥新闻媒体主渠道作用,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发挥公益广告的正向传播作用,大力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

5、。把握网络传播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网络宣传管理、网络文化建设、网上信息服务中,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5、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开办道德讲堂、道德论坛,组织评选师德之星、医德之星、服务之星等道德模范。开展“与雷锋车同行 ”、 “节俭养德全民节约”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深化先进典型的学习宣传,开展“最美海州人 ”、 “海州叶欣仁”等评选活动,大力选树各行业先进典型。大力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构建褒奖诚信、约束失信的工作机制。6、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拓展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村

6、镇、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大结对共建工作力度,统筹推进城乡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制定支持志愿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一批志愿服务品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精心打造“未成年人心理咨询服务直通车”品牌。 4 三、完善文化管理体制7、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更好发挥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作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推动党政部门与所属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赋予企事业单位更多法人自主权。探索建立以国有资本为主体、引导各类资本积极参与兴办文化的体

7、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机制,加强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依法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8、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认真落实中共海州区委关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施意见 ,加强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建设。围绕全区工作大局,创新新闻宣传战役、大型外宣活动及网络主题宣传的内容和形式,开展形势宣传、典型宣传、主题宣传,提高正面宣传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新闻发布制度化。加快建立政务微博、微信等发布平台,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网络“三位一体” 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机制,完善各级党政机关信息发布制度,加强以突发事件应对为核心的舆情发布机制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培训,提高领导干部信息发布

8、、舆论引导、公共关系处理等能力。9、完善互联网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区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探索建立网络新闻应急处置平台、智能终端监管平台,形成信息内容和技术安全管控 5 联动机制,统筹、组织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管理、网络真实身份信息注册、手机实名登记、新技术研发应用等工作。10、深化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成立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办公室,实现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四、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11、深化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经费保障等制度改革。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逐步推行建立法人治

9、理结构和理事会制度。12、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鼓励网民创作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产品。五、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3、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公共文化政策制定、设施网络和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提升公共文化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益。坚持以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导向,落实国家、省、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和指标体系,制定文化机构管理规范、评价标准和绩效考核办法,完善服务公示制度,推行菜单式服务,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14、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覆盖率达 100%

10、。完善区级文化设施配套功能,加强区级文化设施建设,统筹镇街综合文化中心建设,进一步巩固社区文化中心标准化建设成果。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 6 放保障机制,逐步建立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文化消费提供适当补贴机制。建立文化志愿服务队伍。16、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捐赠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公共文化资源数字化步伐,建立全媒体传输服务平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水平。建立全民阅读在线服务管理平台,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六、完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激励机制17、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以“五个一工程” 为龙头,组织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大题材影视剧创作工程、重点

11、图书出版工程。立足体现“海州表达 ”和“表达海州”,组织文艺创作骨干队伍,不断推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结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优秀文化产品。建立完善多门类、多功能文化艺术中心,搭建集文艺创作、作品展示、文化交流、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建设作家、艺术家采风创作基地,吸引国内外文艺名家来海州创作生产。加强文联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文艺家协会作用,推出更多文艺佳作。18、实施文化品牌战略。深入挖掘海州特色文化资源,持续打造“四月八白虎山庙会” 文化品牌活动,努力开发新的在全省叫得响、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活动项目,培植锻造一批立得起来、走得出去的文化团队,精心打造既叫好又叫座、常演不衰的演出节目,

12、努力走出一条“国际范” 和 “乡土味”兼具的文化品牌建设之路。 7 19、完善文化产品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完善重点文艺项目创作生产扶持制度,大力扶持和奖励重点文艺项目,集中支持具有重大影响的文艺作品创作生产,推行文化领军人物项目负责制,建立重大选题公开招标机制、重大作品立体开发机制、文化产品营销传播机制,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格局。健全完善文化艺术作品评奖办法,把群众评价、专家评判和市场检验统一起来。设立文化艺术精品创作扶持资金,加大对优秀文化产品扶持力度,精心组织好本土文化精品专题推介、展演、展映、展播、出版发行等活动。七、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20、优化文化产业布局

13、。强化规划引领,制定海州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第一阶段(2014-2016)三年行动计划。依托区域中心城市,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统筹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集群。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在重点领域扶持一批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文化产业项目。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的引导和规范,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扶持发展一批“专、精、新、特 ”民营文化企业。21、积极培育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巩固发展图书报刊、印刷复制、电子音像制品、演艺娱乐、艺术品、影视剧等传统市场,积极开发数字动漫、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移动电视、网络广播电视、绿色环保数字印刷等以网络及移动终端为载体的新兴市场。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

14、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加大政府购买 8 服务力度,努力培育演艺市场。大力发展文化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交易市场。探索建立无形资产评估体系,逐步建立文化经纪代理、评估鉴定、投资、保险、担保、拍卖等中介服务机构和行业组织。22、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和支持各类文化企业从事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经营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并享有同等待遇。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及民营文化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进行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国有文化企业交叉持股。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创新区级文化产业引导资

15、金使用办法,采用文化发展风险基金等方式,搭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平台,为小微文化企业提供担保。23、加快文化与科技、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积极组织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活动,推动专业化创意研发机构发展,开展文化科技创新活动,扶持一批文化科技创新项目,加强文化科技企业培育和文化科技产业园建设。推动文化与金融、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农业生态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企业增长源。24、完善“扫黄打非 ”工作机制,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机制,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创新监管方式方法,积极推动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建设,建立版权监管平台和文化市场征信系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16、依法严惩侵权盗版行为,进一步健全文化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全区文化产业法人单位 9 名录库,做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和文化发展绩效考核工作。八、加强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25、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健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认定、登记、建档制度,加强重点文化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扶持计划,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26、振兴和发展民间文化。加强对民间文学、民俗文化的抢救保护和扶持,打造一批葫芦画、剪纸等传统文化、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加强淮海戏、海州五大宫调、童子戏等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和人才培养。27、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传统文化的研究、挖掘和开发。深入研究将西游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的机制和办法,增加街区、道路、公园、广场、绿地等市政公共设施建设的文化内涵,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美丽城镇、美丽乡村,传承历史文脉。广泛开展优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