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诗歌鉴赏常见题型答题思路点拨(学案)教师版 (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884706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讲诗歌鉴赏常见题型答题思路点拨(学案)教师版 (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七讲诗歌鉴赏常见题型答题思路点拨(学案)教师版 (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七讲诗歌鉴赏常见题型答题思路点拨(学案)教师版 (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七讲诗歌鉴赏常见题型答题思路点拨(学案)教师版 (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七讲诗歌鉴赏常见题型答题思路点拨(学案)教师版 (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讲诗歌鉴赏常见题型答题思路点拨(学案)教师版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讲诗歌鉴赏常见题型答题思路点拨(学案)教师版 (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七讲 诗歌鉴赏常见题型答题思路点拨 (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鉴赏常见题型的答题思路2.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过程:w.w.w.k.s.5.u.c.o.m第一课时一、导入解答古诗鉴赏题,要正确理解题意题旨,正确理解专业概念,紧密联系具体诗句,灵活迁移课内知识,有理有据自圆其说。解答时如果能够理清答题思路,可以使答案针对性更强,鉴赏更加准确。下面从十个方面解析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思路。二、典例探究鉴赏人物形象类例 1: 江 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思路点拨:1. 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概括人物形象特点。2. 解说诗句的内容。结合时代背

2、景、环境特征、作者经历,尤其是抒情主人公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理解。3. 点出通过描写这一形象,抒发的情感。参考答案:“蓑笠翁”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步骤一) 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 环境里,那 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 心钓鱼。 (步骤二) 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 渔 翁形象, 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步骤三)鉴赏景物描写类例 2:鹧鸪天苏 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2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本诗在写景状物

3、上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请就其中一点加以赏析。思路点拨:1. 用一句话概括写景状物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鉴赏:层次感。只要景物按由高到低、由远到近或相反的顺序规则排列,景物就会产生层次感。动静。或者是以动衬静,或者是以静衬动,或者是动静结合。色彩。写景物一般都要涉及到色彩,鉴赏时要对此做出点评。形象。写景时会写到鸟、花等形象,这时可从形象逼真鲜明的角度做出点评。大处着墨,工笔细描。如果景物描写起笔是从宏大的景物开始的,如从天、山这样的景物,这就叫做大处着墨。如果对细微处细致刻画,这就叫工笔细描。2. 结合具体景物阐述特点。3. 还可以用一句话递增总结描绘出了怎样的图景。参考答案:1描写景物

4、生动活泼,层次分明。 (步骤一)先由远到近;远景如(林断、山明 )描写远处的树林尽头,高山清晰可 见;近景( 竹隐墙、乱蝉、衰草)描写翠竹遮隐着墙, 墙外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再由上而下地写景:上写白鸟 在空中翻飞,下写红荷映水,散发着幽微的清香。(步骤二)2写景动静结合,形象逼真。(步骤一) 词中写林、竹、山是静景,但用了动词和形容词,使这些近景顿时栩栩如生;写动景( 乱蝉、翻 飞白鸟) ,形象活泼。( 步骤二)动静结合,生动地描写出一幅夏末秋初美丽的图景。( 步骤三)3写景有声、有色、有香,相映成趣。( 步骤一)乱蝉描写雨后蝉的呜叫;翻空白鸟与照水红蕖红白相映,色彩鲜 明;细细香写出

5、松花散发出的淡淡清香。( 步骤二)鉴赏关键字类例 3: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一肠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 “看”字看似平常,实则非常传神,它能真切地透露出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思路点拨:31.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注意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如果有,也要写进去)3.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作用)参考答案:同意。 “看”在句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欲断。此字让我们 仿佛看到主人公泪眼

6、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步骤三)鉴赏重点句类例 4: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思路点拨:1. 先把这句话切分成几个部分(此诗就要先切分成三部分,抱膝、灯前、影伴身) ,再逐一解说每一部分。2. 总结这句话的整体意思。3. 解说这句话的表达效果(作用),运用了表达技巧的,要结合起来回答。参考答案:“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 ,

7、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 步骤一)抱膝枯坐的 “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 ,显得形影相吊。(步骤 二) 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步骤三)第二课时鉴赏语言特色类例 5春 怨打起黄莺几,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4思路点拨:1.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 引用诗中词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 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此诗的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就非常自然地表

8、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步骤三)鉴赏表达技巧类例 6三江小渡杨万里溪水将注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注】将:行,流过。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思路点拨:1. 明确所用的表达技巧。它包括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常用的有:对偶、衬托、比喻、夸张、对比、拟人、比兴等。抒情手法常用的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常用的有渲染、烘托、白描、动和静、虚和实、欲扬先抑等。在解读诗歌文本意义,理解诗歌主旨的基础上,先找修辞手法,再找抒情手法,最后找表现手法。2. 引用诗中词句具

9、体分析表达技巧的运用。3. 指出运用这种表达技巧的表达作用或效果。参考答案: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 喻以及象征等手法,(步骤一)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 ,赋予“山溪渡” 、“风波”象征意 义, (步骤二) 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步骤三 )鉴赏动静结合类例 7:雨后池上5刘 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思路点拨:1. 明确诗中所写的静景,要引用诗中的原词。2. 明确诗中所写的动景,要引用诗中的动词。3. 总结:诗既写

10、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什么什么样的图。参考答案:一、二两句以“水面平” 、“明镜” 、“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步 骤一) 三、四两句用 “忽起” 、“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步骤二)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 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步骤三)第三课时鉴赏思想情感或观点态度类例 8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孟浩然洛阳访才子, 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 何如北地春。请分析概括本诗作者的观点态度。思路点拨:1. 明确诗歌所写的内容(人

11、、事、景、物);2. 通过所写的内容,揣摩诗人抒发的感情,阐发的观点态度,表现的人生志趣(或感情、道理、情趣)。如:本诗描写了,发出了,表达了。然后再用“通过,抒发了”的句式总结。有关感情类的词:伤感、惆怅、不平、痛苦、寂寞、孤寂、愤懑、同情、怜悯、叹息、哀怨、清高、痛恨、纯洁、超凡脱俗、怀古伤今、壮志满怀、心忧天下、空怀报国热情而不得施展的痛苦郁闷、无人赏识的落寞伤感等等。作答时,不能空洞地摆这些词,要结合文章的内容,说出是用什么样的材料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参考答案:这首诗通过写寻袁拾遗不遇、袁被远地流放之事, (步骤一)表现出作者对他的深深挂念,流露出对才子被流放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步骤

12、二 )6鉴赏写景诗的思想情感类例 9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思路点拨:1. 明确写了什么景,可引用诗中的原词回答具体的景。2. 过渡语,一般是套话(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3. 指出抒发的情感。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 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步骤一)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步骤二)诗中“花自落” “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13、。(步骤三 )鉴赏托物言志诗的思想情感类例 10小斋即事刘一止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注】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局:指棋盘。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思路点拨:1. 抓住物的特征,挖掘事物内在的神韵、品格、精神,找到与“志”的契合点。2. 抒发由物所引发的对人的感情或阐发的观点态度。参考答案: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 志”;直正直、7方有棱角。(步骤一) 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

14、结果到头来“世愈疏” 、“万事妨” ,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 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步骤二)三、巩固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2008 年全国卷)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 ,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 ,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潘大临(约 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答:“拳”和“ 退”。用“拳

15、”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 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答: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 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 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 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解析】本题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考查考生对诗眼的把握。诗句中的动词往往是最富表现力的。先答出“拳”和“退”分别写出了鹭鸟、鸿鸟怎样的的神态,再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第(2)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诗歌从怀古开始,如今随苏轼同游古代英雄争霸的赤壁,不禁浮想联翩。再回到现实,眼前实景,着实可爱。而今只羡慕垂钓者(隐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