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价值观中的导向问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881861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语文教学价值观中的导向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语文教学价值观中的导向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语文教学价值观中的导向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语文教学价值观中的导向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语文教学价值观中的导向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语文教学价值观中的导向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语文教学价值观中的导向问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导向问题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结合课堂教学案例来探讨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价值观,并且探讨在学生价值观和既定价值观发生冲突之时,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态度 价值观导向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 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随着阅读的个性化进程,初中生在阅读感情的自由表达中, 往往是主流思想与非主流思想并存,似是而非的各种意念共在。应当说,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增强,使他们乐于独立思考,敢想敢说了,这无疑是好事,应 当给予支持和鼓励。

2、但是,他 们毕 竟还小,认识水平和判别是非的能力有限。要求初中生对所有问题都能识别得一清二楚也是不现实的。正因 为这样,才使情感态度、价 值观 的正确导向变得如此重要,而不可有半点忽视。当然,对教师来说,更为困难的是面对开放的课堂,面对个性化阅读和自由表达时产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偏离应如何正确引导?如果只是作抽象的理性说教,即使学生表面上表示认可了,也并不真正解决思想问题。我们应当做到平等对话,在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同时,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并经常地能够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第九课我的信念时候,就出现这样的情况:在 184 班上第九课我的信念这

3、篇文章之时,课文当中有一段这样的话:“诚 然 ,人 类 需 要 寻 求 现 实 的 人 ,他 们 在 工 作 中 获 得很 大 的 报 酬 。但 是 ,人 类 也 需 要 梦 想 家 他 们 受 了 事 业 的 强 烈的 吸 引 ,使 他 们 没 有 闲 暇 ,也 无 热 情 去 谋 求 物 质 上 的 利 益 。”这 是文 章 的 中 心 意 思 ,也 是 课 文 的 重 点 。我 试 着 让 学 生 说 出 自 己 的 理 解 ,结 果 很 惊 讶 的 ,有 很 多 人 无法 理 解 居 里 夫 人 的 做 法 。“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献身事业,全身心地投入事业,事业就是一切,根本不考

4、虑物质利益。从居里夫人放弃专利,可以看出她就是这样的“梦想家”。可是,有学生却问道:老师,我无法理解,明明居里夫人可以拥有专利,获得很多钱,可是她却不要,这样的 话,她 为什么要那么拼命地去工作,这有什么意义。我试图来解释,告诉他们,这个世界上, 还有一种人,不是为了物质上的利益来活着,而是为了梦想活着,只有让梦想照进现实,并且慢慢地把梦想变成为现实,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生。可是,我讲了很久,这些小小的孩子,在他 们的世界里,可能暂时还无法理解梦想带给人的力量有多大。这是初中生自由思想的展示、交汇、碰撞和升华。学生的价值取向,当然有是非对错,但能够想啥说啥, 说出来 总比捂起来好。但

5、说出来之后,教师必须在珍惜学生自由感悟的同时,进行富有人情味和说服力的耐心引导,以平等的对话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学习要 “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及 “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阅读教学要“ 注重情感体验”。 新课程标准把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作为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明确提出来,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并在实施中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学生诵读课文,虽然依赖教师指导,更重要的是自身 领会课文的情感语文阅读目标的第一

6、个要关注的问题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使德育、智育和美育目标能够得到综合的体现。叶圣陶先生说:“ 令学生吟 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 负担”这就要求教师要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老师全情投入,加上抑扬顿挫的朗读,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感受文中蕴含的情感,陶冶情操, 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课文阅读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动性,能够自主领会教材的“质与文” 。 古人说:“书读 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有所悟,在读书中有所感,让学生在读书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受到优

7、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拥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精妙,获得有关自然、人生、社会的游以启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课堂教学中注重情境的创设,注重情感的交流和渗透,以情动人指导学生朗读时,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就应该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中,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作品背后所蕴涵的情感,让学生在朗读中品析自己喜欢的词句。除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满怀感情地读。 读出文句中的情感、意境以及“弦外之音 ”等。学生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才能随着作者感情的跌宕、心潮的起伏、思维的翻腾去心领神会。他们在读中品味语意,在赏析中加以品读,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中要让学生进入课文和情境,只有入情

8、入境才能真正掌握内容把握情感,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达到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除了朗读以外,还要注意的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感知,是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的总称,是审美心理结构的第一要素。通过审美感知,可以引起学生心态的一系列变化,或爱或恨,或喜或悲,多种多样, 层出不 穷, 这些情感色彩的烙印,在触动学生的理智,改善认知行为上有微妙的功用。前阵子,听到初二的一个老师讲授台阶一课时,受益匪浅。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

9、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父亲为 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老师为 了学生更加深刻体会文章中父亲的不容易教师引导学生想到自己的父亲,想到平常的生活状况,这样,学生有了类似之感,对课文的朗读就更加投入,更有感情,真正做到“ 披文入境以动情”,深深地体会到父亲的艰辛和不易。可以说,学生的情绪深受感染,对父亲的理解和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 因此,在审美教学中,作为审美对象的课文要引起学生的审美感受,就必须 克服文字的抽象,让学生准确地感知课文所反映的事物的各个侧面,从而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合而产生强烈的艺术境界。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须用语言、图片、实物、声像、表演等形象,直观的手

10、段来释词解句,攻疑化难,同时要结合学生的经验基础和情感认知,尽量使作品中文字表述具体化、形象化。三、 让教材中典型人格的高大形象点亮学生稚嫩的心灵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对理想人格多有描绘。如孔子这样多角度地描绘“ 君子” :“君子不器”、“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人格美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美的因素,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中的主人公的精神品质给我们的精神树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净化着我们的灵魂,校正着我们的行为。如崇高的理想追求,为了科学献身的居里夫人,坚韧不拔,执着追求自己的梦想。例如朱自清的那篇背影描述了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

11、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感动 了几代人,也启发教育了几代人。在教学中,我们应高度重视,并努力挖掘教学中所蕴含的这种美的因素,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实施美育,使学生萌发崇高理想的信念。在教学中,要利用课文中这些有血有肉,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践,引导他们去体验那浓浓的感情,以获得积极的审美感受,进而培养学会感恩,学会追求梦想等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学生的价值取向,虽然受社会、现实、家庭教育的影响,但是,当美的文本在学生思想心灵之间交汇、碰撞和升华,教师在珍惜学生自由感悟的同时,进行富有人情味和说服力的耐心

12、引导,以平等的对话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虽然是新教师,但是我的教学理念从来都强调学语文并不是简单的学习语文基础应用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生活,懂得生活,将学习语文和学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学语文不单单是会读书,会生字词,具体言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总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人生、社会、国家的正确导向,是人的一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语文教师应把语文课从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这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学生能真正成材的基石。苏霍姆林斯基说:“ 没有美就没有教育。” 可 见,正确的导向它在提高人类素质方面有着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材具有民族文化凝聚的特点,始终保持着特有的民族素质标志的思想积淀,让我们充分利用这种教材优势,让正确的思想导向之旗在学生心灵之窗上永远飘扬。参考文献:【1【 新课程标准【2】李国光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价值观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