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07-2008学年度高三年级月考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842013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2007-2008学年度高三年级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2007-2008学年度高三年级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2007-2008学年度高三年级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2007-2008学年度高三年级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2007-2008学年度高三年级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2007-2008学年度高三年级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2007-2008学年度高三年级月考(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名校试题 会员交流资料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 2007-2008 学年度高三年级月考语 文 试 题第卷(选择题 共 36 分)一、(15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解元/押解 难堪/质疑问难 靡靡之音/风靡一时B参与/与会 渐染/东渐于海 螳臂当车/独当一面C积攒/攒射 眩晕/头晕目眩 载歌载舞/满载而归D殷红/殷实 提防/耳提面命 差强人意/强人所难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渲泄 名信片 舔犊情深 嘻笑怒骂,皆成文章B精典 泊来品 平心而论 糜不有初,鲜克有终C简练 万户候 虚度光明

2、 明枪易躲,暗剑难防D家具 挖墙脚 以逸代劳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3选出下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1)普京的讲话所 的最明显的意思是不同意美国打击伊拉克。(2)公安人员通过 ,终于摸清了分子的活动规律。(3)阿拉法特不仅 以色列的迫害和打击,而且还要 着来自国内反对派的种种压力。 名校试题 会员交流资料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2 -A包含 察访 承受 遭受 B包涵 查访 遭受 承受C包含 查访 遭受 承受 D包涵 察访 承受 遭受4选出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缺点错误,如果我们把它掩盖起来,装作看不见,那无异于饮鸩止渴。B斯维思林杯终于回到了我们的怀抱,当普天下弹冠相

3、庆时,人们不由得不佩服蔡振华在用人上的眼光和胆识。C上海的一个钢厂厂长,伪装清廉好些日子,直到被捕那天还在廉政座谈会上夸夸其谈反腐倡廉的经验体会呢。D古书记载佛教里的和尚在禅房里讲经,讲得天花乱坠,百鸟全飞来了,猛兽也驯服了。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蔡元培在管子、 墨子等上面,还亲自用朱笔、墨笔或蝇头小楷批注得密密麻麻。B中国将以两万多个小城镇为重点推行户籍制度改革,在这些小城镇拥有固定住所和合法收入的外来人口均可办理小城镇户口。C今天的青年学生担负着 21 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名校试题 会员交流资料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3

4、-D来这里聚会的人,被老人那清晰的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以及坚定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12 分,每小题 3 分)黑土地是寒冷气候条件下,地表植被死亡后经过长时间 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而成的,以其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宜耕作而闻名于世,(a)素有“谷物仓库”之称。在人类大规模开发前,黑土层 的原始厚度是 60 至 80 厘米,因为形成 1 厘米厚的黑土层需要400 年的积累,所以土层中腐殖 质和有机质含量极为丰富。(b)黑土带全球仅只三大块,东北占其中之一。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粮食商品率、商品量、人均占有量和调出量均拔全国头筹。(c

5、)黑土地是我国 难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 对中国 这一人均占有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 43%的人口大国尤为重要。但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 黑土地持续大规模、高 强度、非理性的掠夺式开发,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一些曾经 茂密的林场,开始 时人们还采取 “间伐”, 80 年代起改为“ 绝(皆)伐”,然后再加上老百姓的盗伐,林地迅速被伐成了 “光山秃 岭” ,直接后果就是 “天上下大雨、坡上跑猛水、雨后干河沟” 。目前东北黑土层的厚度只剩下 20 至 30 厘米,致使宝 贵的黑土地正遭受着灭顶之灾。据来自专 家的科研报告说,按 现在的耕作 强度和流失速度来看,不用 50年,黑土地将在东北大地上彻 底

6、消失!目前,在东北的一些地方,呈现着一条条能“爬”的侵蚀沟和一片片会“长”的“破皮黄”。侵蚀沟大多形成于坡面地带,当地表植被被破坏后,土壤无法承受水力的侵蚀就形成侵蚀沟。黑土地疏松的土壤层流失后,剩下的成土母 质是有机质含量极低(不足 1%)的黄土状亚黏土, 名校试题 会员交流资料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4 -因十分坚硬、透水性差而寸草不生,被称为“ 破皮黄”。如果说侵蚀沟和“破皮黄” 是黑土地上一处处显而易见的“ 外 伤”,那么黑土层变薄、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则是黑土地不易察觉的“内伤”,其潜在危险同样可怕。资料显示,原先有机质含量极 为丰富的土层(d)除因地表植被破坏 导致的流失之外

7、,也因为长期超量使用化肥而导致严重“失血”,几乎得不到任何“补血”,也就是原生土壤中的有机质年复一年被农作物吸走而无回补。为大幅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 东北从 20 世纪 70 年代起大 规模推广使用化肥,致使农家肥等有机肥的使用急剧减少,到后来粮食种植几乎完全不施 农家肥而超标准地施用化肥。另外加上北方农民普遍把秸秆当成主要燃料,并且需求量很大,所以也几乎没有秸秆还田,这都使得黑土地的有机质只取无补,土壤肥力直 线下降。而土地与农民的关系又使得农民对保护土地毫无积极性。6“手抓一把攥出油,随意插柳树成荫。”是文中引用的俗语,它在文中的位置应是( )Aa 处 B b 处 Cc 处 Dd 处7

8、下列不属于东北黑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原因的一项是 ( )A掠夺式的开发,使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B黑土层迅速变薄,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C林木被“间伐”甚至 “绝(皆)伐”,林地成了“光山秃岭”。 名校试题 会员交流资料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5 -D大规模超标准地使用化肥而减少或不施农家肥。8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黑土地虽处在寒冷地带,但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合粮食作物的生长。B黑土地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对于我们这个粮食需求量很大的国家分外珍贵。C水土流失是黑土地的“外伤”,肥力下降是“内伤”,故而后者问题更严重。D导致土壤肥力直线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秸秆不还田,使得土地的有

9、机质只取无补。9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关于如何拯救和保护黑土地,下面的措施不尽合理的一项是( )A各种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多占用了很多农田,要尽量压缩建设规模。B实施退耕还林政策,让陡坡耕地逐年退耕,封山育林,植树造林。C加大改革力度,使土地成为农民真正去关心的自己的终极利益。D开发实施各种技术性养护措施,如以沼气为燃料,使秸秆还田等等。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9 分,每小题 3 分)苏轼以吟诗有讥讪,言事官章疏狎上,朝廷下御使台差官追取。是时,李定为中书丞, 对人太息,以为人才难得。求人可使逮轼者,少有加意。于是太常博士皇甫遵被遣以往。遵携一子二台卒,倍道疾驰。驸马都尉王诜,与

10、子瞻游厚,密遣人报苏辙。 辙时为南京幕官,乃亟走价往湖州 报轼 。而遵行如飞,不可及。至润州,适以子病求医,留半日,故所遣人得先之。 遵至之日,轼在告,祖无颇权 州事。遵径入州廨,具鞭袍秉笏 立庭下,二台卒夹持,白巾 名校试题 会员交流资料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6 -青衣,顾盼狞恶,人心汹汹不可测。轼恐见也,不敢出,乃 谋之无颇。无颇云:“事至于此,无可奈何,须出见之。”轼议所以为服。自以 为得罪,不可以朝服。无颇云:“未知罪名,当以朝服 见也。”轼亦具鞭袍秉笏立庭下,无颇与职官皆小帻列轼后。二卒怀台牒拄其衣,若匕首然。遵又久久不语,人心益疑惧。轼曰:“ 轼自来亟恼朝廷多,今日必是赐

11、死,死固不辞,乞归与家人诀别。”遵始肯言曰: “不至如此。 ”无颇乃前曰:“太博必有被受文字。”遵问:“谁何?”无颇曰:“无颇是权州。 ”遵乃以台牒授之。及开 视之,只是 寻常追摄行遣耳。遵促轼行,二狱卒就絷之。即时出城登舟。郡人送者雨泣。顷刻之间,拉一太守如驱犬鸡。此事无 颇目击之。 (选自宋孔平仲孔氏谈苑)【注】价:价人,指供使用的人。告:旧时官吏休假之称。廨:古代官署的统称。 具 鞭 袍 秉 笏 : 穿 朝 服 执 笏 板 。 被 受 文 字 : 受 命 于 朝 廷 的 文 书 。 追 摄 行 遣 : 拘 捕押 送。10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对人太息 太息:叹息B祖无颇

12、权州事 权:代理C轼自来亟恼朝廷多 亟恼:冒犯D遵问:“谁何” 谁何:(你)呵问谁11以下句子分为四组,全表明无颇站在苏轼一边的是 ( 1,3,5 名校试题 会员交流资料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7 -)祖无颇权州事 不敢出,乃谋之无颇 未知罪名,当以朝服见也 太博必有被受文字无颇与职官皆小帻列轼后 此事无颇目击之A B C D12下列叙述符合上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苏轼很有才能,受百姓爱戴,仅仅因诗作里有政治问题,便受到很严厉的惩治,那种“昨日座上客,今为阶下囚”的情形是令人触目惊心的。B苏轼因为写诗的问题被贬官,但同情他的人不少,说明苏轼的诗歌虽让朝廷不满,却被多数人承认,所谓“公道自在人心”,是一点不错的。C太常博士皇甫遵是一个忠于职守的官吏,办事雷厉风行,铁面无私,即使对苏轼这样的大人物他也决不例外,所以李定认为他“人才难道”。D上文叙述的是史称“ 乌台诗案”的故事。从李定、王诜、无颇等各方面人物对苏轼的同情就可以看出,这场“文字狱”所牵连的人不在少数。第卷(非选择题 共 114 分)四、(26 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3,5 名校试题 会员交流资料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8 -(1)苏轼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