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805030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桂 林 旅 游 高 等 专 科 学 校毕 业 论 文题 目: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以桂林为例姓 名: 曾丽萍 系 部: 旅游与休闲管理系 专 业: 旅游管理 班 级: 10 级旅管 10 班 指导教师: 韦夏婵 2013 年 5 月 15 日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创作任务书创作题目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以桂林为例 学生姓名 曾丽萍学号 201002011016 专业 旅游管理 指导教师 韦夏婵毕业创作的目标:通过对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根据自己在平时学习和工作中得到的经验,提出自己的对策和建议,因为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对国家发展及经济提高有着重要意

2、义,希望这些合理的意见可以具体实施到旅游当中,让我国的旅游事业做的更繁荣,发展得更健康。毕业创作工作内容:包括资料的收集,论文的撰写和修改。进度计划:4月074月12号,拟定论文题目4月154月25号,收集资料4月154月25号,撰写论文提纲4月155月03日,撰写论文初稿5月035月17日,按指导老师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参考资料: 龚雪辉:生态旅游岂能破坏生态, 光明日报 ,1998 年 5 月 23 日 彭希喜: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国际市场 ,1998 年 3 月 徐军:旅游环境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保证江淮论坛1998 年 1 月 郑北鹰:破坏森林犯罪行为仍很严重, 光明日

3、报 ,1999 年 1 月 15 日 李丹:风景名胜区警惕建设性破坏, 光明日报 ,1999 年 1 月 19 日应完成任务及提交成果:完成约 10000 字论文一篇。指导教师签名: 学生签名:曾丽萍日 期: 日 期:2013 年 5 月 15号生 态 旅 游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对 策 分 析-以 桂 林 为 例 摘 要随 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生态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生态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生态旅游发展的广度深度暂时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旅游业

4、是我国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特点,并结合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形势,提出了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措施。 关键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目录摘要 1 绪论 31.1 研究背景31.1.1 生态旅游的概念与真正内涵 31.1.2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的4第 二 章 我国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42.1 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42.1.1 对我国旅游业产生这些问题的分析52.1.2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6结束语 10 致谢 11参考文献 11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生态旅游的概念与真正内涵生态

5、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1988 年,给生态旅游的定义是:生态旅游作为常规旅游的一种特殊形式,游客在观赏和游览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察和享乐旖旎风光和野生动植物。这时期生态旅游的概念是指一种旅游业中的复归自然、返朴归真的观念。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更愿意到大自然中游览而不是去现代的城市和海滨度假,强调发展旅游业中对自然景观的开发。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

6、谐,并且必须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即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地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并且,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使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育。 真正的生态旅游是一种学习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单纯的盈利活动是与生态旅游背道而驰的。同时,生态旅游也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绿色产业,需要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多学科的论证,方能投产。需要认真研究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承受能力。否则,将对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干扰和

7、破坏。同时,生态旅游应该把环境教育、科学普及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核心内容,真正使生态旅游成为人们学习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大学校。112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促进生态旅游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具体表现在旅游地居民个体层和旅游地社会、经济、文化整体层次两个层次上。旅游地居民是旅游地社会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拥有维护自身良好发展的权利,因此,开展生态旅游必须让当地居民直接参与到管理和服务中去。从经济方面,这样的参与使得他们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能有效的促进旅游地经济的发展;从社会方面,旅游业在当地的发展与渗透使得当地居民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素质,可以更快的融入现代文明

8、;从环境方面,当地居民对自然环境的维护与影响比旅游者更为直接。总之,生态旅游的发展使得当地居民在科学、经济、技术上对资源实施保护又了客观的可能。在整体层上,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在经济上有利于促进旅游经济的持续增长,并不断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发展资金;在环境保护方面可以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给予资金的支持,提高旅游经营管理者、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在社会效益方面促进公平分配,有利于居民就业机会的增加等,这一切将有效地促进生态旅游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第二章我 国 生 态 旅 游 与 可 持 续 发 展2,1 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一)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一些

9、地区政府的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匆忙开发。特别是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开发。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野生动物也是极其珍贵的旅游资源。一些地方在开发这一旅游资源时,管理不善,执法不力,不少野生动物遭到乱捕乱杀,有的宾馆饭店甚至以野生动物作为美食招揽游客,使不少珍稀品种濒临灭绝。(二)风景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风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使我国风景区受到建设性的破坏。由于在景区内开山炸石,砍树毁林,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自然和人文景观极不协调,

10、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统一性。有的风景区出于经济目的,热衷于旅店、餐馆建设,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这不仅破坏了风景名胜、古迹文物的原始景观的文化内涵,也对旅游环境的生态格局和风景结构造成了破坏。(三)风景区环境污染严重。据旅游风景区提供的监测资料显示,一些风景区的水土、大气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噪音、烟尘超过了规定标准。大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及酸雨等情况比较普遍。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国民的生态意识较差,可以说旅游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风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渣、废物剧增。开办旅游的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2.1.1 对我国旅

11、游业产生这些问题的分析1 人类经济行为的不当破坏了旅游环境.首先,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生产排放的废物及产生的噪音污染了旅游景区的自然环境,使得旅游景区丧失了清新的空气、透明的水体,也使游客的游览兴致因环境污染而降低。其次,不合理的资源利用与农业生产方式破坏旅游景区的自然生态平衡,旅游资源直接受到影响,例如森林的砍伐、开山炸石等活动造成水土流失,奇山秀水遭到破坏。另外,在经济结构、生产力布局、城市发展规划中,忽视旅游资源的存在,使得区域经济结构类型、生产力布局方式、城市发展方向与旅游业正常、持续发展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相适应。如在云南石林景区建设大型水泥厂,在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建设灰窑、煤窑等。

12、又如在我国五岳之首的泰山,因为泰山石在国人心目中的独特性,可以避邪、镇宅,人们为了短期经济利益在景区内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几十家石料厂进行非法开山毁林采石,对环境资源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2旅游活动本身对旅游区环境的影响 旅游活动本身对旅游区环境也是存在着影响的,并非如人们以前所说的“旅游业是无烟的工业”,而它的影响主要在于旅游过程产生的垃圾对景点环境的污染以及旅游活动本身对景点自然生态平衡及旅游意境的影响。由于旅游景区内本身设施的不完善及游客素质不高,随着旅游活动规模的扩大景点垃圾遗弃量也日益增加;旅游交通车辆大量的尾气排放造成对旅游景区的严重空气污染,旅游餐厅和旅游饭店的废水、废渣及废气的排放造

13、成对旅游景区水体的污染。除了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对景区环境的影响,人们的旅游活动也一样破坏旅游景区环境。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呼出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使文物古迹受到浸蚀,特别是在洞窟、古墓、地下室等古迹表现得非常明显,如我国著名的敦煌莫高窟,过去窟中空气干燥,自然风化缓慢,艺术品经千百年仍然栩栩如生,但近些年来大量游客的进入使得呼出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结合生成酸性物质使得壁画起甲、脱落、褪色,许多壁画的逼真细节已失去光泽,红色和肉色逐渐变为黑色。此外,故宫内铺地的“金砖”,每年磨损达到 1020 毫米,而颐和园蜿蜒 700 多米的环湖长廊的地砖,每隔几年就要更换一次。还需指出的是,部分素质低下的游客对文物古迹的任意刻、划、涂抹,所造成的破坏也是极为严重的。3开发和建设破坏旅游景区环境 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有关设施建设与旅游区整体不协调,造成旅游资源、旅游区生态环境、特别是旅游气氛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古迹复原处理不当,新设项目与旅游区景观不协调,改变或破坏了旅游区所有的且应当保留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和气氛,利于具体的旅游对象,其旅游价值主要表现在其本身所蕴涵的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