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堂教学模式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783420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堂教学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堂教学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堂教学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堂教学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堂教学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堂教学模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堂教学模式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于是,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知、情、意,已经成为心理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作为工作在教学前线上的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我一直在有意探索适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如何在高中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产生了一定的认识,也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模式的总结。我认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它的课堂教育模式主要分为三大模块:一、 课前的准备阶段二、 课堂教学过程三、 学习结果的反馈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

2、一门学科,其教学模式与其他学科有共性之处,即都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但贯穿于这三个阶段之中的是心理教育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特殊性,即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要满足于学生的本身的需要,帮助学生解决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帮助的能力。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馈与其他学科的这三个环节比较起来,有不可忽视的独特方面。这些方面决不可忽略,否则将背离心理教育的宗旨,丧失心理教育的意义。一、课堂的准备阶段课前准备阶段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必要的组成环节,除与普通学科相同的备课过程之外,有它的特有任务。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这一准备阶段如果得到学生的参与,围绕教师确定的

3、基本课堂专题,师生共同讨论课堂中心内容和形式,一起完成课前的准备,更能使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实用性。(一) 内容的选择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内容目前还缺乏系统、科学地安排,作为任课教师,有一定的职责和自主权选择心理课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内容。心理课不同于通常的知识传授的学科,它是一门实用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它必须真正做到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这样才能实现心理教育的目标,即帮助学生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使他们能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以完成他们的学业,走好今后的人生道路。而心理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将学生的内心需要放在首位,善用自己的自主权,遵循实用性原则去选择内容。教学与活动内容要

4、与高中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是他们迫切需要的知识和智慧,对他们要有具体的实践指导意义。作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主要可分为五大部分:1、自我意识; 2、人际交往;3、学习适应; 4、人格辅导; 5、情绪控制。依据高中生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的、有计划地进行辅导。如,对于才入学的高中生,他们急需了解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任务,新的人生目标,来平息对陌生环境的不安心理,消除在新的人生阶段所产生的迷茫无措。因此,教师要预测学生的这种需要,对他们及时地进行学习和生活适应性的辅导;由于某些学生对高中学习没有全面的认识,对同学缺乏了解,易对高中学习和自己的同学产生错误的认识和评价,可

5、能导致盲目的自卑或自负,因此,开学之初还要及早进行自我认识的指导;随着对新环境、集体、学习的适应程度的提高,人际交往问题成为困扰高中生的重要人生课题。青春期的高中生由于自身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情绪易起伏不稳定,缺乏自控能力,高中时期又是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因此,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同伴交往、异性交往、师生交往、亲子交往、情绪的调控等专题,要针对学生的需求、学生群体的特点,做有计划、阶段性的安排。无论是哪方面的辅导,都要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就是从学生的迫切需要出发,从学生最关心的角度寻找切入点。如,人际交往方面的辅导,可以从以下方面设立一系列专题:1、最初认识阶段如何正确了解他人,评价他人,与他

6、人交往?(避免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的干扰、人际交往道德基础和行为技巧等)2、如何避免和正确处理人际冲突?(在人际冲突面前惯常的反应方式以及导致的相应的结果分析,如何处理典型的同伴冲突、亲子冲突、师生冲突等)3、高中生应该怎样和异性同学交往?(青春期的性心理发展特点、异性间的交往技巧、处理异性交往问题的技巧、如何对待和处理早恋 的情绪等) 。适量安排每节课的内容,问题单一,在课堂上可做深入的分析和挖掘,力求在 45 分钟内学生可以掌握重要知识点,提高自身认识水平,并转变为处理自身问题的能力。(二)课程形式的安排心理健康课的形式是丰富的,心理课不是心理知识传授课,不以学习系统理论为目的,而是让学生

7、在课堂上获得心理体验、新的认识,以改善自我、发展自我为目的。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得到最鲜明的体现,学生不是被动的听从思想政治教育,而是作为课堂的主体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民主、自由的气氛中进行互助和自助。所以,活动是心理教育课的主要形式。在活动中,首先,教师要有学生主体的观念,允许并敢于让学生进行活动;其次,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不论学生好坏,有多少缺点,都要一视同仁,将他看作心理课的一份子,即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活动要面对全体学生,让每名同学都有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要创造条件使每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展示自己、改变自己、发展自己;再次,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

8、系,使自己处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得到学生的尊重、理解,成为学生的大朋友和参谋者。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地走近学生,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感受世界,用他们的内在标准去知觉世界,了解他们的内心和思想,才能准确地把握他们,指导他们。教师设计的活动形式要多样化,如,讨论、调查、辩论、演讲、阅读、写论文、问卷调查、量表测量、短剧表演等。要由内容的特点决定最适当的活动方式。如,自我认识部分,为加强学生的自我了解,采用多种量表测量,学生互评;人际交往中认知偏差的影响可开展小组讨论的形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处理人际冲突一课中,采用情境讨论和冲突小品、短剧表演二种活动方式表现不同的行为反应及其相应结果,课堂上学生热烈参

9、与,积极展开讨论,投入地表演自编自导的冲突小品或短剧,产生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加深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印象和理解,引发他们更为深刻地思考,实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并通过活动进行有效地心理训练,同时也提高了知识的利用程度和实用价值,促进了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三) 课堂结构的安排心理课堂教学中以活动为主,但教师心理知识的指导也不可缺少,因此,教师必要知识的传授和学生活动要紧密结合,基本结构是?quot;教师- 学生-教师 的三段互动形式。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知和领悟;以教师的指导为关键,成为画龙点睛之笔。学生的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活泼有意义,不显拥挤,每段活动都要体现教师设

10、定的主体,有利于教师引导课堂进程,引发学生的思索,使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更深的感悟。如,在正确处理同伴冲突一课中,教师由同伴交往的重要现实意义导入新课之后,首先安排的是情境讨论,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活跃了课堂,又以学生的回答引出了本课的知识点,即几种行为反应及其相应的心理基础、对应的不同后果,这部分作为心理知识的传授通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等形式完成;然后,通过学生表演自编自导的两组心理小品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心理感受,引起他们的思索,激发他们讨论的欲望;接着展开广泛地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刚讲解过的心理知识去分析问题的原因,预测不同反应将会导致的不同结果,设计解决冲突的有效方法,以此达到对

11、有关同伴交往的心理知识的深刻理解、认可接受、灵活运用的目的;最后由教师对小品、短剧揭示的矛盾冲突和学生讨论的解决方法做简单地概括评述,加深认识:同伴之间发生冲突的基本原因?quot;个性差异 ;作为冲突的一方在解决同伴冲突中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应该是相互尊重、理解、宽容、信任等,学会以自信式的行为反应去应对冲突,解决问题。(四) 课堂活动的辅导课堂上要开展某些活动,需要在课前给予一定的指导,使学生的活动更符合教学要求和目的。比如,在正确处理同伴冲突一课中,对心理小品、短剧的课前辅导工作主要为:1、师生共同讨论在同学交往中常发生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人际冲突。2、选定主题,设计明显的冲突情境,以学生为

12、主设计者,教师适当指导小品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具体细节部分。3、指导学生体会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心理活动的变化,在充分了解心理变化之下更好地去把握角色、扮演角色,并通过扮演得到一定的理解与领悟,进行自我教育。4、给予适合冲突情境的解决方法的指导,解决方法要明确、合理。二、课堂教学过程(一)通过设定活动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在自由讨论发言中了解自己在冲突面前习惯性的认识和行为。1、学生要明确本次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活动的兴趣,并反思在这一问题上自己的认识和行为。比如, 正确处理同伴冲突一课中,首先由教师列举了一些在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冲突情境,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学习渴望,如,面对同

13、学或朋友的误会、不理解;和同学的意见分歧、争执;情绪烦恼时同学的打扰;和某些同学的激烈竞争等这类很普遍的冲突,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自己与他人的相处情况,影响心情、活动兴致等。通过这类与学生自身密切相关的事件,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对本次课学习内容的重视,也充分调动了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内在积极性。2、教师要以和蔼、亲切的态度,适当的语言和表情或是精巧的活动计划,营造和谐、融洽、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了解学生的看法,注意接纳各种意见,不轻易做好坏评价;防范错误不实信息模糊问题实质。如正确处理人际冲突一课中,教师引入课题后,设计了一个具体的冲突情境,小刚好朋友因道听途说,误会小刚将他的事情告

14、诉老师,因此当众指责、辱骂小刚,让学生推测小刚可能有的行为反应。教师要通过语言和非言语信息鼓励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小刚会有的心理活动,踊跃发言,了解多数学生的反应倾向和大体想法,体现出学生认识上的特点、行为反应的心理基础。将学生列举出的行为反应进行总结、分类、归纳得到本课的知识点,即过激、退缩、自信三种反应方式。通过师生共同分析、推测、总结得到结论,为下一步教学活动做准备,也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深刻的理解,记忆更为深刻。(二)分析、解决问题,深入学生的认识系统,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改变学生的观念和行为。此阶段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得心理体验,转变认识的重要过程。此一环节既要有学生对精心

15、设计的活动的积极参与,又要有教师适时地以心理知识作引导、总结。1、教师要有一定心理知识的讲授,从而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和领悟,实现自我教育的目标。但要防止心理知识的讲授变成政治思想说教,起不到心理教育的效果。所以教师不能以领导者、管理者身份自居,不能在课堂随意指责、批评学生。2、活动是心理教育的主要载体,任何活动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因此不能只为活动而活动,还要依据心理学原理精心设计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获得丰富、深刻、充分的心理体验。如, 正确处理同伴冲突一课中,运用两组心理小品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处理冲突的行为习惯。由于教师在小品之前有一定的心理知识的铺垫,小品又经过学生的认真编排和教师

16、的精心指导,所以这两组小品让参与表演和观看表演的学生都产生了强烈的心理感受,体验了面对冲突、合理解决冲突、不正确处理冲突、面对冲突结果时的不同心理状态,对如何进行同伴交往也有了一定的启迪和提示。也使学生领悟到只有在冲突面前采用自信式的反应方式,才能平息冲突,彻底解决冲突;而过激、退缩式的反应不利于冲突的解决,且适得其反。小品之后,还要请观看和表演的学生自由发表观感、体会,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3、师生要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提示学生要自觉遵守纪律,活动不能随心所欲,要活而不乱;学会尊重他人,重视他人的观点,可以辩驳,不可以嘲笑。对于教师要加强组织课堂的能力,能收能放,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参与活动,不要以成人的心态衡量学生,尤其不能将学生心理问题当作品质问题,而轻易判定学生好坏,对错。三、学习结果的应用、反馈,知识的迁移过程这一阶段主要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心理知识进行自我教育,检查成果的过程。通过知识的应用,解决自身问题,强化了学生的正向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和适应性,并且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效果。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