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专利法详解 完整打印版-doc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23783 上传时间:2016-11-09 格式:DOC 页数:198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专利法详解 完整打印版-doc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8页
新专利法详解 完整打印版-doc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8页
新专利法详解 完整打印版-doc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8页
新专利法详解 完整打印版-doc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8页
新专利法详解 完整打印版-doc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专利法详解 完整打印版-doc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专利法详解 完整打印版-doc版(1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新专利法详解(2008 年第三次修改新专利法)2010 年整理20第一条【立法宗旨】第一条为了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发明创造,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本法。【解释】本条明确了专利法的立法宗旨。2000 年第二次修改专利法,将本条的规定改为:“为了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鼓励发明创造,有利于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制定本法。”专利法的第二次修改至今已有 8 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显著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我国对知识产权制度本质特点和运行规律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近年来

2、,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 十七大” 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并明确提出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2008 年 6 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指出:“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有利于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诚信社会;有利于增强我国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互利共赢。必须把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切实加强知识产权工作。”这对我国专利制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3、专利制度是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利法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维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还应当将其提升到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基于上述认识,本次专利法修改将本条规定修改为:“为了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发明创造,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本法。”本条规定专利法的立法宗旨。我国专利立法以实现以下五个目标为宗旨:一、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 是专利法的核心。专利法第一条开宗明义点明了我国用单一的授予专利权的形式保护发明创造。什么是专利?人们曾经试图用各种方式准确予以定义,其中为人们较为普遍接受的一

4、种说法是:“专利是由政府机关或者代表若干国家的地区性机构根据申请所颁发的一种文件,这种文件记载了发明创造的内容,并且在一定的时间期间内产生这样一种法律状况,即获得专利的发明在一般情况下只有经专利权人的许可才能予以实施。”专利权是知识产权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而知识产权是一种关于无形财产的财产权,其保护对象是“人的心智、人的智力创造” 。这是将其称为 “知识产权”的原因。正如任何财产权的内容、范围以及财产所有人的权利、义务要受到某些限制一样,专利权也不是一种绝对的权利。例如当一项在后专利是对他人的在前专利的某种改进时,在后专利的专利权人未经在前专利的专利权人同意,就不能实施自己的发明创造,否则就构

5、成侵犯在先专利的行为。当发明创造涉及国家和公众的重大利益时,国家可以对该专利予以推广应用或者批准强制许可。在我国历史上,专利制度的孕育是同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商品市场的逐渐形成联系在一起的。19 世纪中叶,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演变,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受到破坏,为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一些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将专利制度的思想引入中国。1898 年(光绪 24 年),光绪皇帝接受维新派建议,决心变法,在“ 百日维新 ”运动中提出了“除旧布新”的设想,发布了包括奖励新发明在内1的数十条改革政令,颁布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 ,设置了为期 50

6、 年、30 年、10 年的专利制度。这是我国历史上实行专利制度的初次尝试。然而,从那时直到新中国诞生前,中国人民饱受外国侵略者的欺侮,长期陷人战火之中,没有真正施行专利制度的客观环境。新中国诞生初期曾经实行过对不同的发明分别给予专利证书或发明证书的双轨制。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这种制度并没有真正予以施行。直到 1984 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我国才在真正意义上建立了自己的专利制度。鉴于双轨制对发明创造的鼓励作用不大,不利于调动发明人作出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与其他国家进行交往也有一定麻烦和困难,经过充分酝酿和比较分析,我国 1984 年制定的专利法明确规定用单一的专利制度保护发明创造。二、鼓励

7、发明创造国家应当鼓励发明创造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条规定专利法旨在用授予专利权鼓励发明创造。发明创造是人的智力劳动成果,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发明创造的水平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水平,而科学技术的水平已经成为决定综合国力最为重要的因素,这是当今世界形势的重要特点之一。发明创造不仅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引起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变化,加快产品和技术的更新换代,促进市场竞争,推动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进而导致地区和国家力量的对比产生变化。什么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鼓励人们进行发明创造?对此,我国进行过不同的尝试。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长期依靠奖励制度来鼓励发明创造,实行的是所谓“一家开花,百家引进”

8、的体制,也就是发明创造做出后归国家所有,任何单位都可以无偿地予以使用。在这种体制下,发明人得到的回报是获得奖状、奖章、奖金等奖励,发明人及其所在单位不能从发明创造的实施中获得经济效益,因而也就无法回收为完成发明创造所作的投资。这种状况不利于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及其所在单位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因此,虽然国家年年拨款搞科研,年年拨款奖励发明创造,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总不是很多。国 内 外 的 经 验 都 证 明 , 为 了 更 为 有 效 地 鼓 励 发 明 人 多 发 明 创 造 , 国 家 必 须 建 立 一 种 制 度 ,使 完 成 发 明 创 造 的 单 位 或 者 个 人 能 够 从 中 获 得

9、 经 济 利 益 。 对 发 明 创 造 授 予 专 利 权 保 证 了 专 利 权人 享 有 优 越 的 竞 争 地 位 , 能 够 帮 助 他 们 收 回 完 成 发 明 创 造 所 付 出 的 投 资 , 国 家 往 往 不 需 另 外 花钱 奖 励 , 就 能 促 使 发 明 人 公 开 新 的 技 术 , 为 公 众 及 时 输 送 有 用 的 技 术 信 息 , 丰 富 人 类 知 识 宝 库。 美 国 前 总 统 林 肯 有 一 句 名 言 , 即 专 利 制 度 是 “给 天 才 之 火 增 添 利 益 之 油 ”, 这 个 比 喻 是 很 恰 当 的。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发明创

10、造都能够产生良好的技术效果和社会效果。只有取得效果的发明创造才应当得到社会的回报,这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如何正确、公正地评价发明创造能否产生效果以及能够产生何种程度的效果,却是我国过去一直在努力,但结果却始终不甚理想的一件事情。而这一点正好体现了专利制度和过去的奖励制度之间的高下。在专利制度下,专利权人获得经济利益是通过自己实施专利、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以及制止他人的侵权行为来实现的。获得专利保护的发明创造是否有价值由市场来决定,专利权是否值得保留由专利权人自己来判断,而不是由某些人或者某个机构以审核、鉴定的方式予以评判,因而其结果也就更为公正和客观。换句话说,专利制度的运作方式确保“利益之油”

11、 能够有选择性地增添在价有所值的“天才之火”上,这是专利制度的突出优点之一。三、有利于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鼓励作出发明创造并不是专利法的终极目的。发明创造的意义在于通过其实际应用,能够减少投人、增加产出、提高质量、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的进步与繁荣。如果一项发明创造仅仅停留在技术方案上,完成之后就束之高阁或不予实施即推广应用,再好的发明创造也没有实际意义。我国决定建立专利制度来保护发明创造,其重要原因之一还在于专利制度有利于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2首先,专利制度能够鼓励专利权人主动实施其专利技术。授予专利权为申请人提供了优越的竞争地位,任何他人使用其发明创造都应当向专利权人支付一定的报酬,从而为专利

12、权人提供了获得经济利益的可能。但是,真正获得经济利益还要靠专利的实施,这就要求申请人通过自己实施或许可他人实施,将先进的技术付诸实践。在专利制度下,由于发明人有望通过实施其发明创造获得经济利益,这就为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增添了动力。专利制度是利用经济杠杆,而不是行政命令来鼓励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实践表明,这种经济杠杆的作用更为有效。其 次 , 专 利 制 度 为 他 人 实 施 专 利 技 术 创 造 了 更 为 有 利 的 条 件 。 根 据 专 利 法 的 规 定 , 专 利 申请 人 必 须 对 发 明 创 造 作 出 清 楚 、 完 整 的 说 明 , 使 所 属 领 域 的 技 术 人

13、 员 通 过 阅 读 说 明 书 就 能 实 施 该发 明 创 造 。 专 利 法 规 定 授 予 专 利 权 的 发 明 创 造 必 须 以 政 府 公 告 的 方 式 予 以 公 开 或 公 告 , 因 此 最 迟到 授 权 时 , 公 众 就 能 够 通 过 正 规 的 渠 道 获 知 发 明 创 造 的 内 容 。 专 利 文 献 构 成 了 专 门 一 类 技 术 信 息源 , 有 专 门 的 分 类 体 系 , 其 详 细 深 人 程 度 远 远 超 过 目 前 普 遍 采 用 的 图 书 分 类 体 系 , 使 用 者 可 以 根据 自 己 的 需 要 方 便 、 迅 速 地 找

14、 到 他 所 关 心 的 内 容 。 专 利 文 献 除 了 纸 件 形 式 之 外 , 还 有 各 种 载 体 形式 , 公 众 可 以 很 容 易 地 获 得 。 目 前 , 各 种 类 型 的 专 利 信 息 数 据 库 有 了 很 大 的 发 展 , 具 有 十 分 强 大的 检 索 功 能 , 公 众 可 以 通 过 联 网 方 式 进 行 查 阅 。 这 样 , 专 利 制 度 就 为 社 会 公 众 提 供 了 一 个 内 容 详实 、 格 式 统 一 、 查 找 方 便 , 并 覆 盖 各 个 技 术 领 域 的 巨 大 信 息 源 , 大 大 地 方 便 了 技 术 信 息

15、的 获 取 ,从 而 也 就 大 大 促 进 了 发 明 创 造 的 推 广 应 用 , 能 够 减 少 重 复 研 究 , 降 低 研 究 开 发 的 成 本 。第三,专利制度有利于从外国引进先进科学技术,也有利于我国的先进科学技术走向世界,从而促进发明创造的国际推广应用。发达国家的新增国民产值一大半是靠跨国公司经营国际贸易,占领国际市场而获得。专利制度的建立为我国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际技术贸易竞争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应 当 指 出 的 是 , 专 利 法 提 供 的 保 护 要 有 利 于 其 保 护 的 客 体 , 即 发 明 创 造 的 “推 广 利 用 ”, 这 是专 利 法 与 商

16、标 法 、 著 作 权 法 之 间 的 重 要 区 别 之 一 。 本 条 将 “有 利 于 发 明 创 造 的 应 用 ”作 为 专 利 法 的宗 旨 之 一 , 是 因 为 从 社 会 和 公 众 的 利 益 出 发 , 应 当 鼓 励 和 号 召 使 用 新 的 、 更 好 的 技 术 。 商 标 专 用权 的 保 护 客 体 是 一 种 商 品 或 者 服 务 区 别 于 其 他 商 品 或 者 服 务 的 标 记 , 国 家 并 不 鼓 励 和 号 召 生 产 相同 产 品 的 厂 家 都 使 用 相 同 的 商 标 。 倘 若 如 此 , 商 标 就 失 去 了 其 意 义 。 因 此 , 对 注 册 商 标 的 保 护 对象 来 说 , 没 有 “推 广 应 用 ”一 说 。 著 作 权 保 护 的 客 体 是 文 学 、 艺 术 作 品 , 所 保 护 的 是 这 些 作 品 的 表现 形 式 , 而 不 是 作 品 的 内 容 , 对 其 保 护 的 对 象 来 说 也 不 存 在 “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专利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