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小学阶段”差生问题”研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776870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生毕业论文小学阶段”差生问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本科生毕业论文小学阶段”差生问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本科生毕业论文小学阶段”差生问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本科生毕业论文小学阶段”差生问题”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本科生毕业论文小学阶段”差生问题”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科生毕业论文小学阶段”差生问题”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生毕业论文小学阶段”差生问题”研究(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岭南师范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题 目: 小学阶段”差生问题”研究 学生姓名: 陈 英指导教师: 黄 远专业年级:中文2012级本科完稿时间:2014年10月 摘 要差生问题是基础教育中一个严重而又棘手的问题,它包含许多方面的相关问题如差生的概念、差生的成因及转化、差生的预防等方面。而对差生的转化和预防是我们教育的重点问题,这些方面做的不足就严重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尤其是整个小学教育的基础阶段。用待优生代替差生一词,从研究待优生的概念类型,待优生的表现和心理特征,待优生形成的原因,待优生的转化及待优生的预防等方面作了进一步阐述并对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关键词:待优生 ;待优生成因 ; 待优

2、生转化 ; 待优生预防目 录前言 31.待优生概念及类型 42.待优生的表现及心理特征 5 2.1 待优生平时表现 5 2.2 待优生心理征 53.待优生的形成原因 63.1 家庭原因 63.2 学校原因 83.3 社会原因 83.4 自身原因 94.待优生的转化 94.1 家庭方面104.2 社会方面104.3 学校方面115.待优生的预防措施 125.1 家庭预防 125.2 社会预防 125.3 学校预防13结束语 13参考文献 14注 释14前 言通常我们把与差生现象有关的问题称差生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改革,尤其是教育改革的深入,有关差生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差生问题是学校产生以来,

3、 特别是班级授课制诞生以来教育教学工作中随之产生的现象。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所公认的差生是指在学习上不用功,不努力,学习成绩差,不遵守纪律,不尊敬教师和家长的学生,属于“小错不断,大错不犯”一类学生。虽然他们是学生群体中的少数人,但他们的影响却波及到我们的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差生能否转变,已经成为衡量一所学校是否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能否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随着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 学习差生问题已成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而突出地表现出来。据统计,全国约有 3 亿学生被学校和家长划入“差生”之列的有 5000万之多,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因而,如何让这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健

4、康地步入社会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有关人士都应该而且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小学阶段差生问题研究一.待优生的概念及类型差生, 从广义上理解是学习成绩明显落后于大部分学生平均水平的学生;从狭义上理解, 由各种因素造成的差生, 有智力水平低下所导致的, 有身体健康状况不良所致的, 也有身心健康、智力正常, 但其它方面有缺陷, 如非智力因素、认知因素、动力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学生自身的学习史与学习方法、教师的文化素质与教学水平、学校的办学宗旨与指导思想等方方面面的因素都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成绩落后。国内外学者从不同方面界定了差生概念。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说:“教育不能只弹一根弦,而要奏响嘹亮鲜明的旋律。

5、”如果只着眼于思想品德和学习,那么学生的一些“差”就得不到转化,我们的转差工作就会畸形发展,而造成不应有的失误。因此,我们对“差生”的认识要深入,视角要大,力争使每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健康地发展。由于差生这一概念较为笼统, 其包容范围广、涉及领域多, 所以很难界定出一个确切的概念。在这里我们定义差生是指智力发展正常的学生,由于环境中各种消极因素的长期影响,而导致个体学习、品德、行为等诸方面长期落后低于其能力范围所及的基本标准的学生,且这些落后面又相互作用,需特殊教育的一类学生。也称“待优生”顾名思义就是等待成为优秀的学生来。由于国内外学者对差生研究的角度不同, 因而对差生的称谓也是多种多样。在这

6、里可将差生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 思想品德差 (2) 学习差 (3) 双差生(思想品德与学习都差) (4)准差生(学习与思想品德时好时差的学生)。当然, 以上这种划分并不是固定的、绝对的、永久不变的个人属性和特征。总之,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绝不能将差生视为天生的智力低下而置之度外、漠不关心。二.待优生的表现及心理特征2.1 待优生平时表现:2.1.1、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作业不完成,学习成绩差;不遵守纪律和规则,学习生活懒散,不听话、任性、不服从管教;胡闹、恶作剧,故意经常给教师添乱;害怕学习,害怕上学,羞怯胆小,沉默寡言,神经过敏,过度焦虑,自卑,孤僻等;虚度光阴、挥霍

7、浪费、满不在乎、装模作样、故作丑态, 成为“捣蛋鬼” ;受不良影响,破坏公共财物,欺骗或偷盗等违法犯罪;2.1.2、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是注意力不稳定,认识兴趣低下,上课总是分心,搞小动作,即使非常新异和有趣的内容,他们也坚持不了多久;对学习没有社会义务感,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呀来上课;他们较任性、执拗、自我控制能力差,他们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部队,应该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但是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有时害怕困难,就抄作业等;还有由于缺乏坚持性就会导致功课完不成言行不一、撒谎等。2.2 待优生的心理特征表现如下:2.2.1、恐惧型 思想包袱重,顾虑重重,惶惶不安,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在同学和老师面前不

8、敢抬头,担心在公开场合下受到老师的批评,时时警惕老师和学校。2.2.2、自卑型 他们总感到老师对自己关心少、批评多,没有“出头之日” ,表扬、鼓励与自己无缘,自己处处低人一等,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在老师面前说不上话。他们一方面害怕自己再次遭受失败和挫折,被他人嘲笑、挖苦;另一方面在心理上对自己失去信心。自卑心理往往使人自暴自弃,无所追求,一事无成。2.2.3、 应付型 常常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按时完成,迟到、早退、旷课习以为常,纪律比较散漫,无所事事,临时抱佛脚,应付学习和考试,他认为上学是在给父母和老师上的。2.2.4、 逆学型 有这种心理的学生表现为对老师的批评和学校的教育处分不

9、服,认为自己在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心目中没有好印象,怕老师不信任,故破罐子破摔,经常与班干部、老师顶撞、吵嘴,发牢骚,有时对优生讽刺、挖苦、打击,对集体漠不关心,情绪消极,行为对立。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是学习的奴隶,整天昏头昏脑,看到书本就头疼,继而产生厌学心理。2.2.5、矛盾型 这种差生一般表现在学习成绩不稳定,情绪反复无常。心境好时雄心勃勃,遇到困难,便打退堂鼓,左右摇摆,意志薄弱,感情脆弱。由于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 除了这些共同的特征外, 还有特殊性。可见, 重要的是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与心理缺陷进行教育, 才能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三.待优生的形成原因差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极其

10、复杂的,关于这一点国内外的学者分别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大的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分析,其中又包括许多小的方面。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3.1 家庭原因常言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所以父母的修养、文化水平等对儿童的成长显得极为重要,个别父母并未意识到这一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3.1.1、家长教育不得法及错误的教养态度。一些封建专制式的家长,粗暴无知,他们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条“真理” ,对子女报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动不动就对孩子拳脚相加。与此相反,个别父母则过分地娇惯孩子,捧他(她)门为掌上明珠,把他(她)们当作“小皇帝” 、 “小公主” ,娇生惯养,包庇纵容。个别家长

11、甚至连作业也替孩子写。3.1.2、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在一些物质生活条件优越的家庭里,子女往往有一种优越感,如果不注意进行科学的消费观引导,往往导致孩子形成在生活上奢侈、浪费的不良习惯,从而成为贪图享受的差生;家庭经济差的家庭,往往使孩子受到歧视,产生自卑心理,思想负担过重而成为待优生。3.1.3、家庭生活方式的影响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家庭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一个家庭如何利用闲暇时间,在闲暇时间进行什么活动,对子女身心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家庭闲暇生活多样化,家庭成员有多种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诸如文娱、体育、鉴赏、旅游等,可以培养子女多种兴趣,发展多种特长;而家庭闲暇生活单调,不利

12、于发展子女的兴趣和特长,使子女在学校成为兴趣单一、性格呆板的学生,不利于和教师、同学的交流,从而可能成为受冷落的待优生。3.1.4、家长自身存在问题在现实生活中, 有的家长自身知识水平低, 甚至连小学三年级的数学也辅导不上去, 也不会从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 结果只是干着急, 学习成绩还是上不去; 另一方面又只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手段来教育子女。久而久之, 学生自己也丧失了信心。有的父母个人生活不检点,对子女生活形成误导,使他们不想学习,甚至自暴自弃。有些家长整日忙碌,放松了对孩子的管理,原来稳定的生活节奏、生活习惯受到冲击和改变, 自觉性差的学生乐得自由自在, 我行我素,不思进取, 沦为

13、待优生。3.1.5、家庭结构的影响首先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往往有较强的动机,而过强的动机容易导致焦虑。中国的独生子女家长往往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导致子女背负过大的心理压力,让学业压得透不过气来,导致学习效果反而不佳。还有的独生子女家庭中缺乏传统上的兄弟姐妹的环境因素,缺乏社会性意识,性格孤僻、胆小、退缩或更具攻击性等;而且,自我中心的思想导致他们与教师也不能顺畅合作,从而有可能成为待优生。其次是残缺家庭。尤其是单亲家庭,其中父母离异给学生带来的心灵伤害最大。离异的父母一方面为了弥补子女失去的父爱或母爱,而对孩子过于娇惯溺爱、恐其受到委屈,放任迁就,以弥补心灵的内疚,出现不管不教的现象,孩子也可能

14、因为无人管教而成为待优生。另一方面他们种种不健康情绪,也会直接影响、感染子女,扭曲了孩子的心灵, 发展了孩子自私、乖戾的不良性格, 使孩子对双方都厌恶。这种情况下的学生极易流向社会,泡游戏厅,电子游艺室等娱乐场所,寻求刺激,再加上社会的影响,更加深了差的程度。3.2 学校原因小学阶段是学生度过的最基础、最重要的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所获得的一切都将影响他们以后的各方面,如果教育不当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但现行的初级教育却存在着明显的失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3.2.1、学校错误的教学观传统教育势力强大,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品德的培养,无休止的上课、补课、考试,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应付考试上,冲击了学生的文体活动和其他兴趣的培养与发展,学校生活因枯燥而变得更加沉闷, 学不进去, 导致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正确, 没有学习兴趣。 3.3.2、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不当有些教师不以学生为主体,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简单重复,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教学方法死板, 强行填灌, 课本、资料、作业、试卷堆积如山,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学习较差的学生,变成了尖子生的“陪读” ,这也必然会引起一些学生的厌学情绪;有些教师不能公平、公正、民主地对待学生,对儿童教育方法不当,偏爱某些学生,对儿童缺乏爱心,缺乏了解,经常有意无意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