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于丹现象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775871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中天、于丹现象对语文教学的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易中天、于丹现象对语文教学的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易中天、于丹现象对语文教学的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易中天、于丹现象对语文教学的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易中天、于丹现象对语文教学的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易中天、于丹现象对语文教学的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中天、于丹现象对语文教学的启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易中天、于丹现象对语文教学的启示2007 年 2 月,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北师大教授于丹以学者的身份与另外 8 位来自企业界、经济学界和影视界的精英一起荣获“2006 品牌中国年度人物”大奖。以下是两位入选的理由:2006 年,他的人气“ 如日中天”,他成 为中国学界独树一帜的个人品牌。借助央 视百家讲坛,他以独具个人特色的讲课 方式赢得无数拥趸;他给严肃 的历史披上了“时尚”的外衣;他打通从古到今的正向经络, 赋予品牌亲和力和时代性。她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品牌做出了卓越贡献。 2006 年,她在央视百家讲坛连续七天解读论语心得,古今中外,信手拈来,妙趣天成,令人拍案叫 绝。她的 于丹论语心得

2、9 个小时签售 12600 本!突破了中国的图书签售纪录。百家讲坛不是谁去讲都能火的,易中天,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在全国旋起了品三国的热潮。学者、历史故事破天荒地成为时尚题材,连一向惯于追逐娱乐偶像的年轻人也对易大师仰慕三分。讲过论语的人有很多,为什么到了于丹,才成为“现象” ,广泛影响到各个阶层,受到大众的热捧?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厌恶文言课堂的年轻学子被于丹教授吸引呢?这值得我们深思。他们在荧屏内,与观众之间没有互动,没有合作与交流,没有称谁是主体、谁是主导,况且,他们所采用的是为多数教师所唾弃的“填鸭式一言堂”讲课法,为何观众却听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感慨万千呢?我们上的语文课要是也能如此吸引

3、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好啊!我认为,把易中天、于丹现象和我们的语文教学的结合起来思考很有价值。启示一:让我们的课堂也充满快乐的空气易中天把自己的说史风格分成三个境界:其一为“正说” ,也就是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保持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其二为“趣说” ,即在坚持真实的基础上强调表达方式的栩栩如生,为了达到这个境界,加进去一些“无厘头”的搞笑语言;其三为“妙说” ,也就是在前两说的基础上对历史进行分析,给观众以启迪。因此在网上会有易中天的“语录” ,如:“清军入关前将 领们都学三国,把 三国演义印了一千本,发给各个将领作内部文件。 ”“(汉灵帝)对于建筑还是颇有研究的。他成天搞研究,结果在皇宫里

4、搞成了一个自来水系统。而且他还要在全城推广自己的科研成果,宣布:要让全城老百姓都喝上自来水 你是当皇帝的,不是搞上下水的嘛!”这就是易中天的话语风格,不仅独特,简直独门。2其实把这三种境界引入语文课堂之中,教学语言亦可以达到独特的美学效果。特别是 现代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会学”和“乐学” ,课堂教学讲究理趣和情趣,因而幽默的教学语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愈显重要。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一个人的情绪、思维在不同状态下,接受新事物的快慢会不一样。当人们的情绪、思维处于兴奋、积极的状态时,接受新事物就快,反之则慢。如果教师的课堂语言幽默诙谐,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全神贯注,学习效果自然事

5、半功倍。于丹有气贯长虹的口才,她慷慨激昂、势不可挡,处处都是寓言、小故事(如佛家小故事、豪猪哲学等)例 1:有位教师讲师说这一课,课文的作者韩愈有一段简历:二十五岁时才登进士,又经过许多挫折,才得到“试校书郎” (正九品上)这样的小官,其后又屡遭排挤贬斥,直到晚年才做到“吏部侍郎” (正四品上) 。这位教师觉得,在谈韩愈的简历时,如果正面介绍唐官吏制度、品位、等级,是很枯燥的,意义也不大。他临时脑筋一动向学生们说了一个戏:“七品尚为芝麻官,九品呢,只能是菜籽官吧,四品呢,大概是蚕豆官了。 ”(学生们笑了)这位教师马上转入话题:“从菜籽官的渺小而至于蚕豆官的伟大,韩愈的升官道路是艰难的、曲折的,

6、 (学生又笑了)但他却是一位屡遭贬斥而不迷官位的硬汉,他曾于灾年为民请命而被贬,还曾因反对皇帝迎佛骨而几乎被处死。当时也盛行血统论, (笑声)出身高贵的无须求师学习就可以做大官,出身低贱的学习再努力也受抑制而难出头,这样,社会上随之而来的必然也是读书无用论了。 (笑声)而韩愈的师说就是奋起讨伐这股害国害民的逆流的战斗檄文。 ”幽默风趣的语言强烈地吸引着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乐听不厌、欲罢不能。 例 2:“看了你的作文,我还肯定自己尚算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而面对你的字,我就后悔我为什么不在学点考古。 ”同学们在哄学的同时,这位同学红着脸同时保证自己定将字练好。例 3:分析病句“同学们正聚精会神、全

7、神贯注地注视着英雄的报告。 师:这是一句病句,谁替它把把脉?它病在哪里?生:它病在动宾搭配不当。 “注视”与“报告”不能搭配。师:如何治呢?生:应把“注视”换成“倾听” 。师:哦,是进行“移植手术” 。这句话还有其它毛病吗?生:它病在重复多余。 “聚精会神”和“全神贯注”是同义词不能重复使用。3师:如何治呢?生:应把“全神贯注”删去。师:哦,明白了,需要进行“切除手术” 。同学们,其实,我们修改病句,就好像医生替病人看病一样,自身需要有扎实的功底,这样才能做到准确判断病症,对症下药,该“切除”的就“切除” ,该“移植”的就“移植” ,做到“药到病除” 。如果大家平时多读书,增加语文素养,句子方

8、面的“疑难杂症”是难不倒你们的。在这里,我巧妙的把“改病句”比作“医生看病” ,并且郑重其事地运用了一些医学方面的专业术语,起到了妙趣横生的幽默效果,给人极为深刻的印象。例如 4:陌上桑的导入:我先讲一则外国幽默故事,听完后大家说它用的是什么样的描写手法?”然后讲了那则故事:一位农夫的女儿长得奇丑,父亲让她去地里看玉米,乌鸦见了她吓得不仅不敢偷吃她家的玉米,还把前几天叼走的玉米送了回来。学生听了哈哈大笑,有人说这是夸张手法。我说:“夸张是从修辞角度说的。如果从描写方法说呢?”学生立即领悟说:“是侧面描写。 ”接着我点明陌上桑是侧面描写的典范作品。这样,学生在笑声中轻松地感悟了该堂课的学习重点。

9、总之,课堂幽默所产生的美感效应是很大的。告别是针对目前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无心上课,逼他们学习是不可能的。经常在课堂上巧用比喻、拟人、借代、双关、反语等修辞手法,创造出幽默意境,可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启示二:打通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的桥梁易中天们还原了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有创举、有错误的风云人物的本来面目,把灰色的人物和往事与时俱进成现实多彩的世界,启迪警示着芸芸众生。易中天用形象的比喻来阐述自己的历史观,别人是把历史放在解剖台上,一刀一刀划开来给大家看。而我的想法是,把它从冰箱里取出来,能迅速化冻,让历史这只冻鸡飞舞起来。这可能就是他走红的秘诀所在。这让我想到的是阅读教学要强化“整体感知”

10、,不能只注重“咬文嚼字”而造成支离破碎,让学生觉得乏味。于丹注重挖掘文言文的人文内涵,不用学术考究的方式,而是用“心得式”的方式解读,将经典通俗化、平民化。 有人说:她把孔子请到了当下,请到了当今的生活之中。换句话说,于丹从经典中挖掘出了现代性的资源,进行了某种阐释和调整,这是一种古为今用。近几年来,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中学文言文教学愈来愈受到重视,增加文言文篇目的呼声日高,大有让文言文与现代文平分秋色之势,并已反映到新教材中。但中学文4言文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教师在讲台上使出浑身解数讲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句式、翻译极尽“解惑”之职责,而学生却不领情,认为没有多大意思,难熬! 所以,文言

11、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字词句的解释上,文言文教学也要上出活力、上出时代气息、上出人文情感,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吸引学生,让他们主动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当然这对教师自身的素养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苦练内功,在课堂上采取古今互动的阅读方法,去激活学生的思维,去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较全面的语文素质,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启示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于观众的定位, 百家讲坛制片人万卫也说:“节目最开始对观众的定位是高端人群,后来我们逐步改在了初中文化水平。我说的初中文化水平不是指为初中毕业的知识层次的人服务,实际上,只要你跨出你所学习的学科

12、,在其他学科你就是初中水平,比如你是学物理的,历史对你来讲就是初中水平。我们的节目就是要让所有这些跨学科的人都能听得懂。 ”也即是说:必须架一座让专家、学者通向大众的桥梁。曾经有一个 13 岁的小女孩被问到为什么喜欢易中天的演讲时说:“易老师和我们是平齐的。 ”易中天认为:亲和力非常重要。作为一个电视主讲人,面向大众讲演,一定要有亲和力。亲和力来自于“平民立场” 。观众认为你与他一样看问题想事情,就没距离没隔阂,不是居高临下、咄咄逼人,也没有对立情绪,也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不仅你和他们是一样的人,故事中那些历史人物、英雄人物也和他们一样,他就爱听你讲话。于丹的定位也非常明确:面向大众,旨在普及

13、经典著作。于丹成为“明星”和“万人迷”也根本不是因为他们代表了学术前沿,而是因为她讲述的知识与思想,恰好和“大众”相遇。古代中国精深的诸子百家和传统文化,在这里被转化为一种直白、贴切的当代文化。易中天善于将传统历史、文化的东西搬到现实生活中来,比如,他将古代“怪异、生僻”的官爵名和现代的官衔作比较,让听的人更加容易体会历史环境,让听众产生置身其中的感觉,引起他们主动思考、体会三国历史中的人物当时的错综复杂心理。这样,听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主动积极的参与者,这样,积极性自然而然高涨起来。为什么老师讲的课,学生一点兴趣都没有?因为我们往往从“我”的角度出发,没有真正去思考对方最需要什么,心里是怎么

14、想的,所以他们的很多辛苦工作成了独角戏。如果教者建立了正确的“教师观” (教师是主导而非主宰)和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是主体而非装知识的容器,面向全体学生) ,那么,语文课的趣味也就不愁不浓,学生也就能真5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做到寓教于乐。相反,如果教师态度过于严肃,经常摆出一副师道尊严的臭架子,课堂气氛过于紧张,造成学生心理压力过重的话,想在课堂上讲得有滋有味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老师朋友” ,使学生愉快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例如:魏书生上课)启示四:厚积薄发,用一生去备课于丹说,她是用一生体会圣贤之言。易中天说,将近一小时的讲坛他要准备五天。

15、这五天还不是说一切资料都要从零开始整理,而是大部分知识已成竹在胸,只不过有些模糊的,要明确一下,系统起来,这是“纳”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所谓满腹经纶的奠基工程。看来,他们把我们教师的“用一辈子来备课”的豪言壮语真正落实在了实践层面。有了好的选题,有了著名媒体的帮助,但是如果自身不行,同样白搭。易中天早年勤奋学习,后下乡插队,再后来跳过本科直接读硕,成为教授,还是个名教授,可以说他人生阅历丰富,学识准备充足。易中天并非空有三寸不烂之舌,从知识上看,他博古通今,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又恰到好处。这需要非常深厚的人文根底,也只有在哲学、历史、文学、生活等方面具有丰富知识与经验的学者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应该

16、说易中天非常聪明,他在培植听众兴趣的同时,牢牢掌握了人都有求知欲,有向往得到更多文化知识的心理。他讲三国人物,并不像过去说评书那样背诵三国演义 ,他知道罗贯中写三国演义 ,主要借助的史料是汉书 、 后汉书 、 三国志和世说新语 。他根据这些书对三国时期人物和事件的记载,提炼出一些最有价值、最有卖点的资料,集中全部精力只评说几个主要人物。一般读者只熟悉三国演义中的曹、刘、关、张,并不知道汉书 、 后汉书 、 三国志中的这些人物。易中天把史书中关于这些人物的记载,有选择地讲给观众听,补充了观众对这些人物的原有认识,使这些人物形象更生动、鲜活、丰满。所以,有许多朋友在听了易中天的讲座之后,总感到易中天在帮助他们丰富知识,总感到易中天学问大,懂得多,心中渐渐升起敬佩和崇拜之情。其实,易中天之所以能这么深刻地讲评,主要就是因为他熟读了史书,而一般读者没有去读,或者不愿意去读这些使人“昏天黑地”的“之乎者也” 。于丹的成功之道终归是为我们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