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族”的社会支持体系分析与思考-银平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769444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族”的社会支持体系分析与思考-银平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留守族”的社会支持体系分析与思考-银平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留守族”的社会支持体系分析与思考-银平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村“留守族”的社会支持体系分析与思考-银平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村“留守族”的社会支持体系分析与思考-银平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族”的社会支持体系分析与思考-银平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族”的社会支持体系分析与思考-银平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留守族”的社会支持体系分析与思考银平均江西财经大学20 世纪 70 年末 80 年代初,中国开始了社会转型和制度转轨,中国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农村居民的社会流动规模日益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也由最初的离土不离乡转变为离土又离乡,大批农村青壮年离开户籍所在地到外地务工经商,成为了社会流动人口的主体。伴随而来的是,农村形成了一个规模日益庞大的特殊群体农村“留守族” ,有学者把这一群体称为“386199 部队” 。他们面临的各种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农村“留守族”问题给农村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确保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得到良好的教育,促进他们的正常社会化;如何维护留守

2、妇女和留守老人的合法权益,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一个非常紧迫、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农村留守族规模农村留守族规模问题,关系到社会各界对此的认识和理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决策依据和基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为大家认可的对农村留守族规模的准确估算。农村留守族包括“留守儿童” 、 “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 。但是,目前已有的对于农村留守族规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留守儿童规模的研究。由于目前学术界对农村留守儿童定义不一,估算方法的不同,得出的结果相差很大,形成了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中国教育报2004 年 6 月 5 日第 1 版报道了教育部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和估计,认

3、为中国留守儿童的有 1000 万人;新京报2004 年 7 月 1 日报道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估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有 6755 万;中国青年报2004 年 10 月 25 日的报道认为有 7000 多万人;光明日报2004 年 11 月 4 日的报道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有 1.3 亿。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数字显示,2006 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到 2000 万,且呈增长趋势。有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的留守儿童占当地儿童总数的比例高达 18%22%1。 前四种估算是对不同的学者各自依据对留守儿童的定义和各自的方法作出的估算结果的报道,缺乏一定的权威性,第五种估算是以第五次人

4、口普查资料为基础作出的估算,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可以说,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目在 2000 万以上。农村儿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来的主力军,他们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农民的培育和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对于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规模的研究相当少。中国人民大学白南生估算了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妇女为 4700 万人 2。周福林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出,中国农村目前的留守老人为 1793.9 万人 3。因此,中国农村留守族的总人口规模大致为 8493.9 万人。二、农村留守族面临的问题目前,随着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增加,以及外出时间的延长,农村留守族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有儿童教育和社会化问题、

5、医疗健康,妇女的身心健康、权益保护问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养老等权益保障问题。这些问题及其成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过早的承载了不该承载的负担,他们当中有些孩子变得非常独立,自强,应对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俗语。但是,他们当中更多的孩子存在这种1 顾秀莲: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 中国妇运 ,2006 年第 12 期。2 黄安丽: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的调查及思考 , 安徽农学通报 ,2007 年第 3 期。3 周福林:我国留守老人状况研究 , 西北人口 ,2006 年第 1 期。那种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儿童教育的失调和缺失造成了儿

6、童学业普遍不良和心理发育不健康。我国农村现行的基础教育存在着各种弊端,导致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失调和乏力。一方面,应试教育现象严重,课程体制统得过死,教材内容设置单一, 且内容过多、偏难、偏深,脱离学生生活,缺乏启发性和趣味性;另一方面农村基础教育的财政投资责任主体和投资体制不合理,使得应有的师资力量难以保证。这些因素使得学校和教师在面对人数众多的留守儿童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家庭和社区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场域。随着儿童的父母的外出,家庭结构变得不完整,而基层政府在社区层面没有对留守儿童和他们的家庭采取任何措施或执行过任何措施,家庭和社区对儿童社会化承载的功能弱化,对儿童的教育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缺失现

7、象。研究表明,良好的父母支持与儿童的认知发展、道德行为、内控、自尊和学业成绩等有非常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父母支持的缺乏与儿童的低自尊,轻微违法犯罪行为、偏差行为、药物滥用以及其他问题行为等呈正相关关系。在学校教育失调、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缺失的情况下, “知识改变命运”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是句空话。在留守儿童中“读书无用论”沉渣泛起,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纪律涣散,学习成绩差,自暴自弃的现象严重。共青团湖南省委 2005 年 8 月对湖南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显示,在留守儿童中,对学习有十足的信心的儿童只有 35.1%,有 1/3 的留守儿童“信心不足”和“没有信心” ;把“提高学习成

8、绩 ”作为目前最大的愿望的只占 33.6%,51.7%的人打算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 “做生意” 4。 处在心理发育重要时期的“留守孩”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理解和帮助,长期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顾。这些代养人由于自身素质问题,对孩子的照顾仅仅局限于生活和物质方面,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简单,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被忽视。导致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或人际交往中遭遇焦虑、抑郁、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情绪不稳定等诸多问题。长此以往,在他们身上表现出不良的人格特点:乐群性低、比较冷淡、孤独;情绪不稳定、心烦意乱、自控能力不强;自卑拘谨、冷漠寡言;比较圆滑世故、少年老成;抑郁压抑、忧虑不安;冲动任性

9、、自制力差;紧张焦虑、心神不定 5。而共青团湖南省委 2005年 8 月的调查也显示,57%的留守中学生存在轻微或轻微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轻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 47.7%,中度为 9.0%,重度为 0.3%。第二,管理缺位和社会保护的缺失,留守儿童的生命健康等权益缺乏有力的保障。由于大多数留守儿童是与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这些代养人因年龄大、知识水平有限、缺乏必要的看管常识,或者精力不足以同时照顾“留守孩”和自己的孩子,对“留守孩”很难作到细致周到的照顾和管理。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社会保护, “留守儿童”对突发性事件几乎没有应变和自救的能力,引发了许多“留守孩”溺水

10、、触电、车祸、自杀等意外伤亡事故,以及被人贩子拐走的事情。在湖南省涟源市荷塘镇 2005年的“531”特大洪灾中,有 12 名儿童死亡,其中的 11 个都是“留守儿童” 6。 更有甚者,一些不法分子趁机对“留守儿童”家庭实施不法侵害,包括入室盗窃时打伤“留守儿童”,对“留守女童”进行猥亵、骗诱,企图拐卖“ 留守男童”等。2002 年底,安徽省阜南县公安部门破获的一起令人震惊的特大强奸、伤害幼女案件,最为典型。案犯苗少勇从 2001 年起先后在河南、河北、安徽等地农村采取各种手段对 6 岁到 14 岁的女童实施强奸达 20 起,受害4 杨诗琪,洪克非:他们是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人 , 中国青年

11、报 ,2006 年 5 月 29 日,第 2 版。5 范方,桑标: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 , 心理科学2005 年 28 卷第 4期。6 同上。女童达 20 人,其中 1 名 6 岁女童惨遭杀害。受害女童中一半为留守儿童。2005 年 9 月,江西南昌县新联乡一位 15 岁的少女由于家里大人常年在外打工,被对门邻居、68 岁的胡某骗到房间遭到强奸 7。这类侵害留守儿童的刑事案件常常见诸各种媒体报端,说明这些问题日益突出,寻求解决之策迫在眉睫。第三,管理缺失和教育失调,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发展不充分,出现道德滑坡和越轨现象。留守儿童由于长期没有父母管教,加上学校教育的失调以及

12、社区教育的缺位,原本学习成绩不错的儿童缺乏自我约束能力,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思想道德和纪律意识滑坡,沉溺于网吧、游戏厅、舞厅。有些留守儿童在一些不法分子的教唆下,从事一些偷窃、抢劫活动,甚至采用暴力手段进行犯罪活动, “留守孩”越轨、失足现象也日趋严重。张强上小学的时候,父母在身边督促学习,张强的成绩不错。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父母去了广东经商,把他交给爷爷奶奶照看。父母远在广东,家里的祖辈只照顾他的吃穿,其他事情一概不过问。已经是初中的张强迷恋上玩电子游戏,经常逃课玩电子赌博,在学校赢得了“赌王”称号。虽然被人称为“赌王” ,但他赢的机会并不多。2005 年 11 月 13 日,在父

13、母给的零用钱不够用时,萌发了做“买卖”的念头潜入王金香老人家偷窃,被发觉后遂将老人杀死,抢得 1.3 元现金和几枚金银戒指后潜逃,11 月 27 日在广东新塘镇落网 8。第四,留守儿童的营养、健康问题。留守儿童一般的照顾模式为“单亲照顾” 、 “寄养照顾”和“隔代照顾” 。在“单亲照顾”模式下的儿童,由于是父母一方给予生活起居的照料,营养和健康状况相对较好。而处于“寄养照顾”和“隔代照顾”模式下的两类儿童,由于寄养人和代养人受自身的教育水平,看管照顾小孩的知识水平以及对自己小孩的看管照顾经历的影响,加上农村大部分寄养人和代养人都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他们对留守儿童的看管照顾多数停留在孩子不出事故,

14、确保孩子生命安全的层面,而在儿童正常发展所需的营养和健康要求方面重视明显不够。这方面的研究尚有欠缺。笔者在 2005 年对湘赣农村贫困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差别一眼就能看出,非常明显。笔者初略估算了以下,89% 的留守儿童穿着不卫生、气色不佳,明显存在营养不良问题和健康隐患。与大量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相对照,大量妇女留守在农村,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为农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我国农村妇女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 60%以上且呈上升趋势。有学者对重庆的调查显示,女性劳动力占了重庆农村劳动力总数的 75.29%9,成为了重庆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是她们面临的

15、问题日益严重,不容忽视。她们目前主要面临着三大问题。第一,劳动任务繁重,身心健康状况差。随着男性劳动力的外出,农业女性化现象日益突出。到田间地头干务农,照顾小孩和老人成重担全部落到留守妇女的肩上。耕种土地的粗活、累活、重活、忙活以,家里牲口的喂养,孩子、老人的照料等所有活计,里里外外,都得由留守妇女一肩挑。她们既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又要料理家务,还要照顾年迈的老人,劳动强度超出了她们的身体承载能力,身体健康受到严重的损害。有调查显示,有 75%左右的留守妇女因为劳动负担重,导致身体不太好 10。第二,精神负担重,婚姻危机严重。一方面,留守妇女的丈夫长期不在身边,生活中缺少关爱,出现情感空

16、缺,尝尽思念7 谭里和:中国“留守儿童”民间考察报告 , 时代邮刊 ,2006 年第 7 期。8 同上。9 周庆行,曾智,聂增梅:农村留守妇女调查 ,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7 年第 1 期。10 邱秀珍,肖芳艳,刘行一“留守妇女”的生存困境及其对策 ,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7 年 1期。之库,另一方面,由于时空的隔离,有的夫妻联系少,甚至失去联系,为此,对丈夫移情别恋的害怕和担忧日益严重。面临着被遗弃的危险。从已有的研究看来。一些丈夫外出后迷恋城市文明,自己的收入对妻子保密,并且有的不承担养家义务,在城里有了外遇。外出务工男性在外地生活几年后,就嫌弃结发之妻,与妻子闹离婚的案件越来越多,留守族的婚姻危机在日益加深。笔者 2006 年对湘赣两地调查显示,在调查的 674 起农村离婚诉讼中,涉及留守群体的有 430 起,占 63.8%。新华日报 2006 年 11 月 5 日第 B04 版的报道认为,外出打工造成留守妇女离婚案件呈不断上升趋势。海安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