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768487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大范围的调查,我们主要采取走访教室、寝室和路边拦截的方式,发送文卷调查,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采访对象有刚迈入大学不久的大一新生22名,处在风华的大二20名,20名已经到了择业和继续深造的大三学生,10名已经就业或者正在准备考研的大四学生。通过对调查报告的分析,我们全面了解了在校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以及解决办法的看法和了解。我们采用大学生自考的中心的问卷调查,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共发放72份问卷,收回72份有效

2、调查问卷。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当前大学生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大多数大学生认清了现在的就业形势,对未来就业感到忧虑与迷茫。大 学 生 未 来 就 业 形 势 严 峻 主 要 是 由 社 会 、 学 生 、 学 校 和 用 人 单 位四 方 面 造 成 的 。 主 要 问 题 体 现 在 大 学 生 的 心 理 状 况 、 本 身 的 工 作 能 力 和 学 校的 就 业 指 导 工 作 不 足 和 社 会 和 用 人 单 位 对 大 学 生 的 要 求 严 重 不 一 致 造 成 的 。我 们 主 要 对 这 四 方 面 进 行 了 分 析 :一 : 激 烈 的 市 场 竞 争 情 况随

3、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生的人数达212万,2004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保守估计2009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600万,更为严重的是以后几年大学毕业生会逐年增加。虽然政府在不断增加就业机会,而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那只是点毛皮而已。在这种形势下,毕业生们将会要同富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农村富余人口进行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我 们 的 人 力 资 源 , 尤 其 是 大 学 毕 业 生 不 是 太 多 而 是 太 少 。 我 国 7亿 多 庞 大的 从 业 人 员 中 , 高 层

4、次 人 才 稀 缺 , 受 过 高 等 教 育 的 仅 为5 左 右 , 那 为 什 么 还 出 现 大 学生 就 业 难 呢 ? 除 了 思 想 认 识 上 的 问 题 外 , 主 要 是 难 在 就 业 市 场 机 制 不 完 善 。在 我 们 的 调 查 中 , 无 一 人 对 当 前 形 势 乐 观 , 72人 中 只 有 1人 认 为 当 前 就 业形 势 一 般 严 峻 , 有 33人 ( 占 调 查 人 数 45.8%) 认 为 当 前 就 业 形 势 较 严 峻 ,而 其 他 38人 ( 占 调 查 人 数 52.8%) 普 遍 认 为 当 前 就 业 形 势 严 峻 , 感

5、到 压 力重 重 。在 当 前 学 的 专 业 和 工 作 不 对 口 的 情 况 下 , 大 多 数 人 觉 得 自 己 的 专 业 不 是 很有 前 途 , 其 中 认 为 自 己 现 在 专 业 的 就 业 状 况 情 况 乐 观 的 有 8人 , 29人 认 为 自己 现 在 专 业 就 业 情 况 一 般 , 31人 认 为 自 己 现 在 专 业 的 就 业 状 况 情 况 一 般 , 还有 4人 认 为 自 己 现 在 专 业 就 业 情 况 非 常 不 乐 观 。 当 然 这 跟 我 们 调 查 的 人 有 关 ,因 为 我 们 组 调 查 的 主 要 为 外 国 语 学 院

6、的 学 生 ,目前由于英语退出高考,外语教师就业不是很乐观。可 以 看 出 大 学 教 育 还 是 相 当 重 要 的 。 由 于 竞 争 的 加 剧 ,大 多 数 的 学 生 对 自 己 有 个 清 醒 的 认 识 , 在 问 及 毕 业 初 的 薪 酬 时 , 有 31个 人认 为 起 初 工 资 为 1500元,14人 认 为 应 该 为 2500元 , 两 部 分 加 起 来 占 总 人 数的 62%, 在 物 价 日 益 增 加 的 基 础 上 , 大 学 生 要 求 这 样 的 工 资 是 不 高 的 , 可 以看 见 竞 争 的 大 学 生 的 影 响 。二 、 学 校 对 安

7、排 大 学 生 就 业 方 面 指 导 不 足在 我 们 受 访 的 大 学 生 中 , 只 有 14人 对 学 校 的 就 业 指 导 工 作 感 到 很 满 意 , 感到 较 满 意 的 有 21人 , 两 者 合 计 占 48%, 而 感 到 不 满 意 达 到 52%,充分 体 现 我们 学 校 的 就 业 指 导 还 需 加 强 , 照 顾 到 更 大 多 数 学 生 的 情 况 。 教 育 导 致 大 学 生就 业 难 的 因 素 还 有 很 多 , 我 们 主 要 从 以 下 三 点 进 行 分 析 : 首 先 , 根 本 的 问题 是 , 教 育 与 生 产 相 脱 离 。 第

8、 二 , 重 要 的 问 题 是 , 教 育 之 本 是 育 人 。 教 育产 业 化 要 “正 义 ”, 说 法 可 以 不 改 , 但 含 义 要 矫 正 : 教 育 产 业 化 是 为 社 会 生产 人 才 。 第 三 是 观 念 问 题 。三、 大 学 生 自 身 素 质 因 素在 谈 到 毕 业 后 的 打 算 后 的 打 算 后 , 50%多 的 人 都 是 把 考 研 放 在 首 位 , 其 次是 找 工 作创业等 , 从 中 可 以 看 到 很 多 大 学 生 是 害 怕 面 对 社 会 竞 争 的 , 采 取 考研 是 为 了 更 晚 一 点 面 对 竞 争 , 也 是 对

9、自 己 以 后 能 找 个 更 好 的 工 作 。 在 问 及 到 ,毕 业 后 他 们 认 为 最 重 要 的 是 什 么 时 , 有 15个 人 认 为 兴 趣 是 最 重 要 的 因 素 ,占 总 人 数 的 25%,而 更 多 的 人 选 择 最 要 的 因 素 是 “个 人 发 展 空 间 的 重 要 性 ”,占 总 人 数 的 50%,而 其 他 因 素 则 被 大 学 生 看 轻 。 在 大 学 生 考 虑 工 作 的 地 方时 , 20个 人 选 择 留 在 大 学 所 在 地 , 10人 则 选 择 回 家 乡 , 38人 则 主 张 去 发 达城 市 闯 一 番 , 而 对

10、 于 岗 位 过 剩 的 西 部 地 区 则 只 有 4人 选 择 。 在 大 学 生 所 重视 的 素 质 中 面 试 技 巧 和 计 算 机 因 素 对 大 学 生 的 影 响 占 有 相 当 的 比 重 , 占50%左右,而 专 业 能 力 差 而 被 普 遍 的 看 低 , 究 其 原 因 是 现 在 的 大 学 生 就 业 是 专 业 不对 口 的 结 果 。四 、 用 人 单 位 误 区对于自己以后将要工作的单位现在大学生了解程度比较乐观,在我们调查的72人中,有很多人认为用人单位在用人时存在误区,22人认为用人单位过分注重文凭,20人认为存在性别歧视,10人认为存在生源地域歧视,

11、而还有20人认为用人单位过分看重工作经验。以上就 是 种 种 我 们 调 查 出 来 的 导 致 大 学 生 就 业 形 势 不 太 乐 观 的 原 因 。 当然 , 我 们 通 过 查 找 资 料 和 自 己 的 思 考 发 现 了 很 多 其 他 原 因 。1、政策方面的原因第一,劳动、人事制度、户籍、档案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不到位、不完善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尽管我国己进入市场经济时期,但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单位受到用人的限制。据调查,不少中小型私营(股份)企业急需大学水平的管理技术人员,却因没有申报用人指标的途径,不能解决

12、大学生的派遣、户口、编制、档案管理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担心丧失自己的“身份”而望职兴叹,企业也就招不到人。2004 年就业的部委属高校毕业生到教学科研等事业单位为31.6%,到国有企业为 31.5%,到民营三资企业为 26.2%,其他就业为 10.7%。而从当前城镇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看,个体私营和股份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己经占 60%,但是,由于很大一部分个体私营企业不能解决“三险一金” (三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一金:住房公积金)而被大学毕业生放弃。同时,基层和西部地区急需大学生担任公务员和教师,但如果大学生去工作,他的户口和档案将一同被派遣到工作地,再想流动就会碰到制度性障碍

13、。不少大学生还担心,后代在落后地方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到时送子女到大中城市上学,又要交纳“借读费” 。在大中城市,大学生创业的机会较多,发展的空间较大,成功的概率也较高。但没有户口就进行不了工商登记,也就没有获得贷款的担保条件。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但由于管理方面的脱节,一些政策还“悬在空中” ,得不到落实。从 2005 年就业工作的情况看,一些省市限制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障碍依然存在,突出表现在毕业生尤其是高职、专科学生跨省市流动受到限制。另外,虽然国家政策规定大学生毕业二年内,可以由学校保留档案,但由于派遣指标在当年有效,过年就不再办理派遣证,使得已经找到工作的大学生,

14、因为没有指标而不能够派遣,仍然处于不确定的状态。由于种种制度原因而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壁垒亟待治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制度亟待改革完善。第二,就业程序复杂、就业渠道不畅,阻碍了大学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整个社会缺乏顺利就业的软环境,影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供需主体的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仍存在。很多地方对于录用大学生有户口、用人指标的限制,有的还有干部身份的要求;民营、外资企业不能根据需要招聘大学生,企业的用人自主权没有到位;有些高校毕业生还面临出地出系统等要交费的障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不成熟,供需见面会还很不完善,处于“粗放”的运作和初级的中介形式。缺少统一平台的互联网信息发布

15、渠道,信息化管理手段得不到充分利用。一些大型毕业生招聘会的组织者以赢利为目的,发布虚假广告,对招聘单位审查不严,招聘会环境混乱,学生交钱买票参会,效率低、成效差。很多单位用人观念不切实际,盲目要求高学历、名牌大学的学生,要求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有的单位甚至拒绝接受非名牌大学生、专科生、女毕业生和应届生。还有的单位拒绝招收外地生等,这种种歧视性的规定,有失“三公”的就业原则。对大学生就业造成很大的影响。2、高校方面的原因第一,高校大规模扩招,造成就业市场“供大于求” 。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过剩了。其实,我

16、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 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己经达到 1/3。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在大城市、大企业、大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是过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第二,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平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大学生就业己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并主动调整,进一步放大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近几年来,虽然一些高等教育也加快了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并且也确实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上看,这项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