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地理期末复习纲要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762165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地理期末复习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地理期末复习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地理期末复习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地理期末复习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地理期末复习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地理期末复习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地理期末复习纲要(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七年级(上)地理期末复习纲要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1) 地球的形状:不规则的球体(2) 最大周长(赤道)长度:约 4 万 km(P3 图 1.2)(3) 经纬线比较:(P5 图 1.7,P6 图 1.10 和图 1.11)纬 线 经 线形状特点 圆(除两极) 半圆长度特点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长度为 0,南北纬度数相等的纬线长度相等都相等(约 2 万 km)线圈间关系 纬线相互平行(除两极) 所有的经线相交于两极指示方向 东西 南北(4) 经纬度比较:(P6 图 1.10 和图 1.11)纬 度 经 度表示符号 北纬N 南纬S 东经E 西经W起始线 赤道(0纬线)

2、 本初子午线(0经线)划分方法 赤道以北为北纬,赤道以南为南纬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度数范围 090 0180(5) 南、北半球的划分:分界线赤道(P7 图 1.12)(6) 东、西半球的划分:分界线20W 和 160E 经线(P7 图 1.13)(注意:东经不都在东半球,西经也不都在西半球)160E 20W 160E西半球 东半球180 0 (7) 地理坐标的书写:例如,南京北纬 32 度,东经 118 度,写作(32N,118E)(注意:不能少“”先写度数,再写字母只有赤道、本初子午线和 180经线不写字母,其余都要有N、S、E 、W)(8) 方格状经纬网的地理坐标判断

3、:第一步:明确“横纬竖经” ,即横线是纬线,竖线是经线第 2 页第二步:明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第三步:数值:越往上(北)越大为北纬,越往下(南)越大为南纬,越往右(东)越大为东经,越往左(西)越大为西经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1) 自转与公转的比较:自 转 公 转围绕中心 地轴 太阳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周期时间 1 天 1 年产生的现象 昼夜交替;地方时的差异四季交替;形成五带(2) 太阳直射点及节气、南北半球的季节: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北半球 3、4、 5 月 6、7、8 月 9、 10、11 月 12、1、 2月南半球 9、10、 11月12、1、2月3、 4、5 月 6、7、 8

4、月(3)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白昼长度 白昼长度 白昼长度 白昼长度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第二年春分昼夜 白昼长达到 昼夜 白昼长达到 昼夜平分 一年最大值 平分 一年最小值 平分(4) 五带的划分:(P12 图 1.20)北极 90N北寒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北极圈 66.5N北温带 无太阳直射现象,也无极昼、极北回归线 23.5N 夜现象,四季分明第 3 页赤道 0 热带 有 2 次太阳直射现象,终年炎热南回归线 23.5S 无太阳直射现象,也无极昼、极南温带 夜现象,四季分明南极圈 66.5S南寒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南极点 90S第三节 地图(1)

5、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2) 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单位的换算,图上距离一般是 cm,实地距离一般是 m 或 km)例:图上 5cm 代表实地距离 1500km,则比例尺为 1:30000000(3) 相同图幅的地图,比例尺大的地图表示的实地范围小,内容详细;比例尺小的地图表示的实地范围大,内容简略(4) 方向的判断:(8 个基本方向见 P14 图 1.23)方法一:有经纬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方法二:有指向标“”指向标箭头方向为正北方法三:无经纬网或指向标上北下南,左西右东(5) 海拔高度:又叫绝对高度,是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等高线地形图上标注的数

6、据都是海拔高度)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例:甲地海拔 2000m,乙地海拔200m ,则两地相对高度=2000(200)=2000+200=2200m(6) 五种基本地形: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P17 图 1.30)(7)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8) 等高线地形图部位判断:(P16 图 1.29)山顶:闭合等高线中心,数值内大外小,用表示鞍部:两座山顶之间的凹处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适合攀岩运动,会有瀑布)山脊:等高线向低值凸出山谷:等高线向高值凸出(往往有河流发育)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1) 海洋和陆地的比例:71%

7、海洋,29%陆地(七分海洋,三分陆地)(2) 七大洲和四大洋:(P29 图 2.6,能根据轮廓形状、位置关系认识)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第 4 页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3)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跨 360 度)纬度最高的大洲:南极洲 纬度最高的海洋:北冰洋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P29 图 2.6)(4)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属于北美洲)(5) 亚洲欧洲分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亚洲非洲分界:苏伊士运河(P30 图 2.7)北美洲南美洲分界:巴拿马运河第二节

8、 海陆的变迁(1) 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变动(最主要) 、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2) 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P35 图 2.15) ,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3) 六大板块与两大火山地震带(P37 图 2.19)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震国家:日本、新西兰、美国、智利等)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地震国家:土耳其、印度尼西亚)(4)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5) 板块挤压碰撞,形成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或岛弧(如日本群岛) ;板块张裂,形成

9、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或新的海洋(如红海) (P38 图 2.20,P39 图 2.22)(6)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中海不断缩小至消失,红海不断扩张成大洋(7)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导致地壳上升,形成山脉(8) 日本多火山、地震: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1) 常见的天气符号:P48 图 3.6,注意“雾” “霜冻” “沙尘暴” “台风”(2) 风力、风向(风的来向)的表示方法:P45 图 3.4例:“F”北风三级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 日平均气温的计算:4 次测得的气温值相加再除以 4 求平均数

10、(2)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 14 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3)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如下表:陆 地 海 洋北半球 7 月份 8 月份第 5 页南半球 1 月份 2 月份(4)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纬度、海陆、地形纬度因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P53 图 3.17)海陆因素纬度相同,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地形因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每上升 100m,气温下降约 0.6例:山脚海拔 720m,气温 28.8,求山顶 1520m 处气温?28.8(1520720)1000.6=24(5) 气温曲线的判读:上凸的为北半球,下凹的为南半球(6) 能根据气温曲线判断所处

11、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1) 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单位是 mm(2) 降水季节的变化类型:(P55 图 3.19、图 3.20)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全年湿润型(3) 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纬度、海陆、地形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P56 图3.21)温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这种雨叫地形雨) ,背凤坡降水少(4)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 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1) 天气反映短时间的大气状况,用阴晴、风雨、冷热

12、来表示; 气候反映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能区别诗句俗语中的天气与气候)(2) 气候的要素:气温、降水量(描述气候特征时,二者缺一不可)(3) 11 种气候类型的分布(P58 图 3.23,不看图例能辨认出名称)大陆东岸 的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大陆内部 的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西岸 的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横贯大陆 的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极地气候第 6 页(4) 10 种气候类型的特征:(根据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描述,熟记!)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热带没有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

13、,旱、雨季分明 “冬季”!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雨热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同期”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雨热反期”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冬暖夏凉,温差小,降水均匀)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稀少且集中夏季极地气候终年寒冷,降水稀少附图:世界 10 种主要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5)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第一步:判断南、北半球气温曲线“凸北凹南”第二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均温,判断所属温度带最冷月均温15热带最冷月均温 015亚热带最冷月均温0)最热月均温10寒带第 7 页第三步:根据降水

14、量的季节分配,判断气候类型全年多雨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干燥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湿润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夏季多雨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注:热带气候并无明显的夏季和冬季之分)(6)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具体内容见前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关键是要会结合实例判断)(7)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大气中 CO2 含量增加自然原因CO 2 对大气有保温作用;人为原因燃烧煤、石油等,大量排放 CO2,同时砍伐森林,减少了森林对 CO2 的吸收。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1)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

15、) 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共同决定;自然增长率越大,人口增长越快;自然增长率0 时,表示人口减少(负增长)(3) 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小(4) 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交通堵塞、就业困难、饥饿贫困、居住条件差、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P68 图 4.7)(5) 人口密度=人口数面积 (单位:人/ 平方千米) (6) 人口分布的稠密与稀疏主要受自然条件的影响(7) 世界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P66 图 4.5)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规律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稀疏区沙漠(干旱缺水) 、雨林(过于潮湿) 、极地地区(终年严寒) 、高原高山地区(高寒缺氧)(8) 人种的形成主要是对自然环境(主要是气候)适应的结果,(9) 三大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